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正>湖北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近期研究证实,利用低温或高温而不用农药防控仓储绿豆象是可行的。研究人员首先在-5和40℃下,分别对绿豆象卵、幼虫、蛹和成虫进行处理,确定最耐受低温或者高温的虫态。在此基础上,对低温(-5、-10、-20℃)以及高温(40、45、50℃)下最耐受虫态做进一步的生物测定,从而得到完全防控绿豆象的时间。结果表明,绿豆象幼虫和蛹耐寒能力较强,卵、幼虫、蛹和成虫在-5℃的LT50(50%致死温度)分别是12.57、24.93、30.54和15.76小时;绿豆象蛹耐热能力较强,卵、幼虫、蛹和  相似文献   

2.
对四种常见储粮害虫在不同温度下随时间变化的死亡率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45℃条件下对所有供试虫的杀灭效果都较差;在50℃条件下,在22 min时,供试虫校正死亡率达到100%;55℃时,8 min内供试虫全部死亡;60℃时,在4 min内供试虫校正死亡率100%;65℃时,2 min内供试虫全部死亡。以不同虫种进行分析,锈赤扁谷盗对高温最为敏感,谷蠹其次,锯谷盗和玉米象较耐高温。温度在55℃以上时,所有供试虫可在短时(8 min)内杀灭。  相似文献   

3.
秦宗林  鄢建 《粮食储藏》1989,18(3):31-39
本试验通过全麦粉饲养,观察了谷蠹在不同温、湿度条件下的生物学习性和个体生态学特征,结果表明:1、谷蠹的发育温区为18-38℃,32-36℃为最适温度.2、不同温湿度条件下,谷蠹幼虫的龄数不完全一样,在适温范围内,低温低湿时其龄数较多,高温高湿龄数少,通常在3-8龄间变化,但以3或4龄居多.3、不同温湿度条件下,各虫态及幼虫各龄期和世代历期不一样,就虫态而言,以幼虫历期最长,蛹历期最短,就幼虫各龄而论,以1龄历期最长,低温低湿历期长,高温高湿历期短,世代历期在32.52~226.41天之间.4、该虫的发育起点温度和世代有效积温随相对湿度变化而不同,相对湿度为45%、55%、65%、75%、85%时,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20.1、18.4、18、17.7、17.8℃,平均世代有效积温分别为:798.8,768.1,674.8,661.0,642.5日度.5、各虫态之间的转化率随温湿度变化也有差别,高温高湿,由卵向成虫的转化率较高(即死亡率低),低温低湿由卵向成虫的转化率低.在供试的温湿条件下,1龄幼虫的死亡率最高,蛹的死亡率极低.一旦化成蛹,几乎都能羽化为成虫.  相似文献   

4.
不同温度和时间处理对茶多酚损失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试验采用两因素四水平完全交叉试验设计研究实际生产过程加热温度和时间对茶多酚损失的影响,不同温度处理为80℃、100℃、120℃、140℃和不同加热时间处理为60min、90min、120min、150min。试验结果表明,加热时间控制在60min以内,加热温度100℃至140℃,茶多酚的损失率可控制在15%以内。  相似文献   

5.
以云南松、思茅松、高山松和马尾松4种松树种子为试验材料,萌发前对种子进行不同温度(60,90,120℃和150℃)和时间(1,5min和10min)的处理,以常温为对照,研究萌发前短时高温处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以及4种松树种子的耐高温能力。结果表明:1)当处理温度为60℃时,云南松种子的萌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明显的热冲击效应;2)当处理温度低于120℃时,无论处理时间为几分钟,对高山松和马尾松种子的萌发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具有热冲击效应;3)短时高温处理对思茅松种子的萌发率无显著性影响;4)云南松和高山松种子都具有较强的耐高温能力,当温度高达120℃、处理10min时,还具有一定的萌发能力;5)当处理温度为150℃、处理时间≥5min时,4种松树的种子均不萌发。种子的热冲击效应和耐高温能力与松树分布区火发生的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6.
采用不同温汤温度与时间,以及浸种后嗑种子的方法处理瓠瓜种子,结果表明:55~60℃温汤浸种20min,30℃温汤浸种19h,瓠瓜种子发芽率高,发芽整齐,适用基因型范围广。嗑种处理对提高供试瓠瓜材料的发芽能力没有显著作用。70~75℃高温烫种后浸种时间不宜超过19h。  相似文献   

7.
温度对黄粉虫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黄粉虫为江苏吴江地区蔺草制品的主要仓储害虫之一,对其生物学特性研究为有效控制其危害具有重要意义。【方法】笔者采用有效积温法研究不同温度下黄粉虫的发育历期、发育速率、发育起点温度、有效积温。【结果】结果表明,温度对黄粉虫的影响为温度升高,各发育历期缩短,发育速率加快。蛹期发育起点温度最高,为11.8816℃,而卵期的发育起点温度最低,为8.0021℃。幼虫期有效积温最高,为67.6078℃?d。在24℃下,完成一个世代需要的时间为47.02天,而在28℃下,完成一个世代需要38.01天。【结论】因此,可以辅助利用低温或者高温处理蔺草制品控制黄粉虫的为害。  相似文献   

8.
室内设定的高温与时间多组合条件下,调查了置于细砂土中的美洲斑潜蝇蛹的羽化率。结果表明,50℃持续2h蛹的校正死亡率为67.2%;44℃处理2h蛹的校正死亡率接近50℃相应处理,48℃、46℃、42℃、40℃的相应处理均显著不及50℃处理。50℃处理4h、48℃处理24h、40~46℃处理72h,蛹的羽化率均为0。说明温度高低、历时长短与蛹的死亡率直接相关。田间防治试验表明,高温闷棚5~7d以上,美洲斑潜蝇蛹无一羽化,较好地降低了发生基数,为田间美洲斑潜蝇的生态防治提供了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9.
低温对不同虫态烟草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低温处理方法,对不同虫态烟草甲进行处理。研究结果表明,各虫态烟草甲耐低温的顺序从高到低依次是:幼虫、成虫、卵。-20℃处理,各虫态烟草甲死亡率都为100%;-10℃低温条件下,处理1h以上,烟草甲卵和成虫全部死亡,处理72h以上,烟草甲幼虫全部死亡;5℃处理72h以上,烟草甲卵不再孵化,5℃处理20d不能使烟草甲幼虫和成虫完全致死,但影响幼虫化蛹和成虫产卵。各温度处理中烟草甲幼虫最终羽化率为0,成虫单雌产卵量为0。0℃,5℃卵最高孵化率均为41.67%。对照中幼虫最终羽化率为77%、卵最终孵化率为52%。  相似文献   

10.
不同温度和时间热加工处理对核桃油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不同温度和时间热加工处理对核桃油品质的影响,模拟生活与生产实践中核桃油常见热加工条件,以20℃室温存放核桃油为对照,对冷榨核桃油分别进行60、90、120、150、180、210℃条件下5 min和10 min热处理,测定不同温度处理组核桃油的过氧化值(POV)、茴香胺值(An V)、全过氧化值、脂肪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和VE含量,分析不同热加工处理对核桃油氧化稳定性及不饱和脂肪酸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核桃油的过氧化值随加热温度的升高而升高,150℃达到最大值,180℃热处理后下降;茴香胺值随加热温度升高和时间延长呈上升趋势;油酸含量随加热温度升高逐渐下降,但210℃热处理组含量降幅较小;在60~120℃温度范围内,随温度升高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降低,但在150℃以上,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出现升高现象,并随温度的进一步升高表现出降低趋势;低于150℃热处理对生育酚含量影响不大,而高于180℃的加热则导致生育酚含量下降,时间越长,生育酚含量下降越多。因此,建议核桃油热加工处理温度不超过150℃,并尽量缩短加热时间,以保持核桃油的良好品质。  相似文献   

11.
金莲花种子萌发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金莲花种子为材料,就不同GA3浓度和处理时间、沙藏时间、温度和基质等对金莲花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研究,旨在建立金莲花种子萌发的栽培技术体系,为金莲花引种驯化和栽培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技术。试验结果表明:(1)4℃沙藏或GA3处理可有效打破休眠,其中4℃沙藏40~50天或150 mg/L GA3处理种子3~4 天,250 mg/L GA3处理种子2~4 天和350 mg/L GA3处理2天均可有效解除休眠。(2)温度显著影响金莲花种子的萌动时间、发芽率和幼苗生长。其中30℃和30℃以上高温严重抑制金莲花种子的萌动和幼苗生长。10℃低温延缓种子萌动,15℃、20℃是金莲花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最适宜温度,25℃也有较好的促进作用。(3)基质影响金莲花种子的萌发。不同基质中金莲花种子出苗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沙>混合基质1(沙和园土按2:1混合)和腐叶土>混合基质2(沙和园土按1:2混合)。  相似文献   

12.
中国石蒜花粉活力测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中国石蒜的花粉活力及其最佳体外萌发条件,分别采用TTC染色法和离体萌发法对中国石蒜的新鲜花粉的活力进行了测定。pH 7.0,5%TTC在35℃条件下染色结果显示99%的中国石蒜花粉具有活力。对影响中国石蒜花粉萌发和花粉管伸长的3个因素(蔗糖、硼酸和氯化钙)进行单因素实验,发现三者的最适浓度分别为蔗糖150 g/L、硼酸60 mg/L、氯化钙50 mg/L。3种浓度的培养液中,中国石蒜的花粉萌发率分别为36.7%、77.6%和44.2%。在中国石蒜花粉萌发最适蔗糖浓度(150 g/L)的基础上,正交设计硼酸和氯化钙浓度,实验结果表明,其最适浓度与单因素实验相同,但花粉萌发率达87%,花粉管伸长量达897 μm,远远高于单因素实验的结果,表明三者协同作用,促进中国石蒜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上述实验证实中国石蒜花粉具有较高的活力。为中国石蒜与其他石蒜属植物的种间杂交可行性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了弄清温度对蓖麻粉虱若虫的生长发育和存活率的影响,为未来蓖麻粉虱的防治提供理论参考。我们使用人工气候箱,设置了20、25、30和35℃ 4个恒温条件,测定蓖麻粉虱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蓖麻粉虱卵期从20℃的15.4天缩短到35℃的3.6天。整个若虫发育期从20℃的53.1天缩短到35℃的18.7天。30℃是蓖麻粉虱生长发育最合适的温度,在40℃恒温条件下卵不孵化。在恒温25℃时,卵和若虫死亡率最低。在30℃恒温时,雌性比有增高趋势。所有结果表明蓖麻粉虱能适应高温,随着未来全球气温变暖可能导致蓖麻粉虱为害范围扩大,制定完善的蓖麻粉虱防控措施亟不可待。  相似文献   

14.
冷藏对菜蚜茧蜂羽化率及寿命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明确不同温度、不同僵化天数以及冷藏时间对菜蚜茧蜂羽化率及寿命的影响,找出菜蚜茧蜂最适冷藏条件。实验在不同温度(2、3、4、5、6℃)下冷藏不同僵化程度(僵化1、2、3、4、5天)的菜蚜茧蜂僵蚜5、15、25天。结果显示:随冷藏时间的延长菜蚜茧蜂的羽化率有所降低;僵化4、5天的僵蚜更耐冷藏,4~5℃较适合菜蚜茧蜂低温冷藏。6℃时有部分虫体在冷藏过程中羽化。冷藏期为5、15天时,可存活2~3天。冷藏期为25天时,寿命为1~2天。因此,菜蚜茧蜂最适宜在僵化4~5天时,于4~5℃冷藏。  相似文献   

15.
高温胁迫对黄连生理特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一、二、三、四、五年生的黄连植株在(35±2)℃高温下分别处理0d、3d、6d。测定其几项生理指标,探讨黄连受到高温胁迫后生理生化性状变化特征,为黄连生产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高温胁迫下不同年龄的黄连体内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均增加,且与胁迫的时间正相关;经过6d高温胁迫后,可溶性糖含量最高值比对照增加了1倍,脯氨酸含量增加了7倍。丙二醛(MDA)含量下降趋势,根和叶中均一年生和两年生的变化显著。  相似文献   

16.
千金子发生特点与危害及其防除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综述了近几年国内外对千金子 [Leptochloachinensis (L )Nees ]发生危害及防除等方面的最新研究信息。局部发生重、分布范围广是其目前发生的主要特征 ;成株率高、总积温低、旱生喜湿、出草早、具萌发峰、生育期不同、分蘖能力强、单株产种量大、植株大、共生期长、对常用除草剂不敏感等生物学特性是千金子在直播稻田危害加剧的主导因子 ;实施千金子在直播稻田萌发前、苗期和大量发生时化学防治为基础、农业防治为补充 ,成株期农业防除为主体、化学防治为补充 ,适当提倡生物治草的杂草综合治理 (IWM)措施是当前国内外流行的做法。提出了现阶段千金子综合治理所面临的挑战 ,展望了今后的杂草治理新动向。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Bt棉的抗虫性对不同昼夜温差变化的响应机理,应用生物测定和ELISA方法,于苗期对2种不同来源的Bt棉棉株进行连续96 h的不同昼夜温度处理,用处理后的叶片饲喂棉铃虫,研究昼夜温度变化对Bt蛋白表达及棉铃虫死亡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白天高温35℃,夜间低温18℃,能显著影响Bt棉蛋白表达量和幼虫死亡率,且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杀虫蛋白含量和幼虫死亡率急剧下降;虽然白天高温35℃,夜间正常温度28℃,也会影响杀虫蛋白表达量和幼虫死亡率,但影响程度较小,且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Bt蛋白的下降幅度趋于稳定。2个不同基因来源的品种间,美国棉‘邯杂154’蛋白表达量高于‘皖棉11’,且美国棉品种受到昼夜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白天极端高温,晚上极端低温可以显著影响Bt棉抗虫性,并且胁迫时间越长,影响越强,该研究结果将为中国棉花种植过程中经常出现的极端天气下Bt棉的抗虫性安全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以超声波辅助法对大兴安岭金莲花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进行研究。以温度、料液比、乙醇体积分数、超声时间为提取影响因素,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总黄酮提取的影响次序为:料液比>超声时间>温度>乙醇体积分数,超声波辅助法的最佳工艺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为50℃,料液比1:55,乙醇体积分数75%,超声时间40 min,总黄酮的提取率达4.659%。  相似文献   

19.
油茶气象影响指标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收集到的近百篇与气象条件有关的油茶研究文献和出版书籍,进行气象条件对油茶生产影响的归类统计,其结果可分为3类,即油茶种植气候适宜性指标、油茶产量气象条件的影响指标、油茶气象灾害指标。油茶种植气候适宜性指标及条件为:(1)年平均气温14~21℃,最适宜温度为16~21℃,极端最低气温-10℃,极端最高气温40℃,最冷月平均气温0℃以上,最热月平均气温31℃以下,年无霜期大于200天,≥10℃积温为4000~7000℃·d,最适宜的≥10℃积温为5000~7000℃·d;(2)年降水量1000~ 2200 mm,最适宜年降水量为1200~1800 mm;相对湿度74%~85%;(3)年日照时数1500~2200 h,年日照百分率35%以上。油茶产量适宜性气象指标及条件为:(1)春梢生长期适宜的平均气温为10~20℃;(2)花芽分化期适宜的平均气温为24~33℃,最适宜平均气温为27~33℃,日平均日照时数在10 h以上;花期适宜的平均气温为10~20℃,最适宜平均气温为14~18℃,盛花期雨日小于13天,日照大于100 h;(3)果实生长期适宜的平均气温为25~30℃,降水量在200 mm以上,最适宜降水量为450~550 mm;(4)油脂累积期适宜的平均气温为16~23℃,降水量在100 mm以上,最适宜降水量为150~200 mm,高温日数小于20天。油茶主要气象灾害有:低温冷冻害、连阴雨、高温干旱、冰雹和大风。  相似文献   

20.
以玉米、大米、小米混合粉为原料,研究加工温度、物料含水量、螺杆转速对营养谷物膨化食品品质指标(径向膨化度,糊化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设计正交实验,确定出最佳工艺参数为:3个加热区温度分别为55℃,125℃,150℃,物料含水量为14%,螺杆转速为130r/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