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杜仲短周期矮林模式适宜的收获时间和种植密度。【方法】在66 667株/hm~2栽植密度下,按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定4个收获时间,分别为2017年8月30日、9月15日、9月30日和10月15日,每个时间点收获时分成2组,一组平茬后将根桩覆土,另一组不覆土,于次年观察发芽时间,测定生长指标和生物量,比较66 667、33 333、22 222、16 667和13 333株/hm~2种植密度下杜仲矮林地上部分生物量。【结果】收获时间影响次年杜仲的发芽时间,总体上收割越早,发芽越晚。对收割后根桩进行覆土,次年不同收获时间叶片、树皮和茎各自处理间的生物量差异均显著。其中,2017年9月30日和10月15日收割的矮林,次年叶片、树皮和茎的生物量较其他处理高;平茬后根桩未覆土组中,次年不同收获时间叶片、树皮和茎各自处理间的生物量差异均不显著,而且各器官未覆土组生物量大多高于覆土组。另外,33 333和66 667株/hm~2栽植密度下的叶片、树皮和茎生物量显著高于其他3个栽植密度的生物量,其中33 333株/hm~2栽植密度下叶片、树皮和茎的生物量均值分别为4 656.71、1 967.28和15 121.02 kg/hm~2。【结论】应尽量待杜仲短周期矮林苗木进入休眠期进行收割,及时进行平茬后根桩的覆土作业,栽植密度最好采用33 333株/hm~2,每个根桩留置2~3个主枝,有利于次年生物量的积累。  相似文献   

2.
以藤本月季‘安吉拉’为材料,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2.5%芸苔素内酯·吲哚丁酸水剂(27.7,35.7,50,71.4mg/kg)、0.01%芸苔素内酯水剂(0.03 mg/kg)和5%烯效唑可湿性粉剂(125 mg/kg)对其扦插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均可以提高‘安吉拉’藤本月季生根的能力;与单独使用芸苔素内酯及烯效唑单剂相比,不同质量分数的芸苔素内酯·吲哚丁酸水剂均可促进藤本月季枝条的生根以及根的生长,以50.0 mg/kg处理的插穗生根效果最显著。说明芸苔素内酯·吲哚丁酸比芸苔素内酯和烯效唑更能显著促进‘安吉拉’月季不定根的形成和生长。  相似文献   

3.
杜仲是我国十分重要的国家战略资源。为了探索基于叶、皮、材兼用的杜仲高效栽植模式,以‘华仲1号’杜仲良种为研究对象,连续6年对6种高密度栽植模式的杜仲生物量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林龄、密度和留侧枝数量对杜仲生物量的影响均显著。由于皮、叶、材兼用的高密度建园模式每年都要收割其地上部分,故初植密度对其整体生物量积累的影响较大。建园密度小、留侧枝数量少,单个侧枝生长量较大,但其单位面积的经济产量却相对较低;而建园密度大,单个侧枝生长量相对较小,但其单位面积的经济产量却相对较高。适于叶、皮、材兼用的杜仲高密度栽植模式为:宽窄双行栽植,宽行行距1.0 m,窄行行距0.5 m,株距0.5 m,每株留侧枝4个,建园第6年杜仲的平均产叶量达到15.77 t·hm~(-2),叶片和树皮的总产胶量达到0.56 t·hm~(-2),平均木材产量达到22.01 t·hm~(-2)。采用基于叶、皮、材兼用的高密度杜仲栽培模式,大幅度地提高了杜仲的生物量,还将有效促进杜仲叶、皮及木材的综合开发及利用,提高杜仲产品的附加值,降低杜仲橡胶的提取成本,获得较高的经济收益。  相似文献   

4.
闽南山地秃杉人工林的生物量与生产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福建省德化葛坑国有林场1996年种植的秃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开展林分生物量和生产力研究。结果表明:20年生秃杉人工林单株平均生物量为202.56 kg,其中地上部分生物量、地下部分生物量分别为167.74、34.81 kg,分别占个体总生物量的82.81%、17.19%;各组分生物量大小排序为:干根桩叶枝粗根细根中根。秃杉林分总生物量达177.75 t·hm~(-2),其中乔木层的总生物量为176.23 t·hm~(-2),占林分总生物量的99.14%;凋落物的生物量含量比较小,只有1.52 t·hm~(-2),仅占林分总生物量的0.86%。20年生秃杉人工林的生产力为11.87 t·hm~(-2)·a~(-1),各器官生产力大小排序为:树干树叶树根树枝。  相似文献   

5.
2016年,通过样地调查与解析木分析,对莲都林场1979年引种的日本扁柏Chamaecyparis obtusa、日本花柏C.pisifera和日本香柏Thuja standishii的生长特征及其地上生物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3种柏树胸径速生期在10~15年生期间,树高速生期在5~10年生时,单株材积年生长自30年生后趋于平稳;日本扁柏、日本花柏和日本香柏单株地上生物量分别为89.56 kg,62.57 kg和68.78 kg,其林分地上生物量分别为159.86 t·hm~(-2),138.91t·hm~(-2)和212.74 t·hm~(-2)。  相似文献   

6.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杏林地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根据台地和26°坡地杏林地连续3年的降雨、冠层截留、地表径流、土壤水分和生物量的定位观测结果,研究分析陕北黄土区自然降水与土壤水分补给、土壤水分补给与生物量、土壤水分消耗与生物量的关系.提出台地土壤水分可承载的杏树生物量为3 728 kg·hm~(-2),坡地为2 423 kg·hm~(-2),台地杏林地适宜的果实产量为4 714 kg·hm~(-2),坡地杏林地适宜的产量为3 064 kg·hm~(-2).建议综合应用水保工程、修剪、保墒、花果控制、生长激素等措施,平衡利用雨水资源,实现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以广西国有高峰林场48年生木荷(Schima superba)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探讨其生物量及生产力。结果表明,木荷人工林单株生物量为81.61~576.12 kg;总生物量为281.79 t/hm~2,其中乔木层、林下层分别为268.71和13.08 t/hm~2,占比分别为95.36%和4.64%;乔木层生产力为7.77 t·hm~(-2)·a~(-1),占林分总生产力(7.89 t·hm~(-2)·a~(-1))的98.48%。  相似文献   

8.
库布齐沙漠中段典型人工林分生物量与生产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库布齐沙漠中段沙柳、柠条锦鸡儿、中间锦鸡儿、小叶杨等4种典型人工林分的生物量和生产力进行了研究,研究过程中采用了标准木(丛)法和直接收获法对生物量和生产力进行了测定和计算,并对其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林分生物量(整体、地上部分)两项指标排序一致:小叶杨(49 236.00kg·hm~(-2)、39 156.04kg·hm~(-2))柠条锦鸡儿(26 225.70kg·hm~(-2)、18 473.20kg·hm~(-2))沙柳(24 589.50kg·hm~(-2)、16 822.60kg·hm~(-2))中间锦鸡儿(15 513.80kg·hm~(-2)、10 927.78kg·hm~(-2));地下部分生物量指标为:小叶杨(10 079.96kg·hm~(-2))沙柳(7 766.90kg·hm~(-2))柠条锦鸡儿(7 752.50kg·hm~(-2))中间锦鸡儿(4 585.97kg·hm~(-2));林分净生产力(全部、地上部分)两项指标排序一致:沙柳(4 141.21kg·hm~(-2)·a-1、3 364.52kg·hm~(-2)·a-1)中间锦鸡儿(2 491.29kg·hm~(-2)·a-1、2 185.56kg·hm~(-2)·a-1)柠条锦鸡儿(2 105.74kg·hm~(-2)·a-1、1 847.32kg·hm~(-2)·a-1)小叶杨(1 758.43kg·hm~(-2)·a-1、1398.43kg·hm~(-2)·a-1);地下部分净生产力:沙柳(776.69kg·hm~(-2)·a-1)小叶杨(360.00kg·hm~(-2)·a-1)中间锦鸡儿(305.73kg·hm~(-2)·a-1)柠条锦鸡儿(258.42kg·hm~(-2)·a-1)。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不同肥料和不同浓度芸苔素内酯(BRs)对长林4、166和18号优良无性系油茶各项生物量指标的影响,进行了3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通过对油茶不同生长时期各项生长指标调查和测量,并进行相应的数据分析。结果表明:(1)最有利于高生长的是处理4即长林166,生物有机肥和芸苔素内酯0.033 mg.L-1;对地径增长最大的处理3即长林4、复合肥和芸苔素内酯0.020 mg.L-1;对冠幅积生长最佳处理是处理5即长林166、专用肥和芸苔素内酯0.020 mg.L-1;秋梢生长最长的是处理8即长林18品系、施专用肥和芸苔素内酯浓度0.067 mg.L-1;(2)叶绿度SPAD值最高处理组合是处理4即长林166品系、施专用肥和芸苔素内酯浓度0.020mg.L-1;(3)产量最高处理组合是处理3即长林4品系、施复合肥和芸苔素内酯浓度0.020 mg.L-1;(4)单果质量和横竖积最大处理组合都是处理2,即长林4品系、施专用肥和芸苔素内酯浓度0.033 pm。  相似文献   

10.
草果花期喷施激素对其坐果率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草果花期分别采用NAA(50 mg/L)、2,4-D(20 mg/L)、GA(100 mg/L)、6-BA(100 mg/L)、爱多收(水剂,0.67 mL/L)、矮壮素(水剂,670 mL/L)、芸苔素(2000 mg/L)和2,4-D钠盐(250 mg/L)喷施,以清水为对照,分析了不同激素处理对草果坐果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激素(含对照)对坐果率、单果重、单花序轴产量均具有极显著的差异影响,草果花期喷施激素后坐果率、单花序轴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都高于对照;(2)喷施2,4-D、2,4-D钠盐、6-BA和矮壮素后单位面积产量达4909.05 kg/hm2、4723.20 kg/hm2、4127.40 kg/hm2和4038.30 kg/hm2,分别比对照(239.25 kg/hm2)提高了1951.74%、1874.03%、1625.04%和1 587.78%,其中喷施2,4-D为生产中提高草果产量的最适激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树形管理措施(包括定干高度和留枝数)对青钱柳叶用林生长、叶生物量及叶片内主要生物活性物质积累的影响情况,为青钱柳叶用人工林管理模式的优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设置高度分别60、80、100 cm的定干处理(编号分别为T1、T2、T3)进行试验,以不截干的为对照(处理编号为T4);同时设置留枝数分别为5、6、7个的修枝处理(编号分别为A1、A2、A3)进行试验,以不修枝的为对照(处理编号为A4)。测定各定干、修枝处理的青钱柳各生长指标、叶片生物量和叶片内主要生物活性物质的含量和产量。【结果】1)不同树形管理措施对青钱柳生长的影响各异:定干高度显著影响植株的生长(P0.05),T3和T4处理的各项生长指标值均优于T1和T2处理的;留枝数对植株生长的影响不显著(P0.05),A3处理的冠幅最大,说明A3处理更有利于植株生长。2)采用不同树形管理措施均能显著提高叶生物量(P0.05):定干处理T3的单株叶生物量分别是T1和T2处理的2.23、1.94倍,而T3与T4处理间的差异不显著;修枝处理A1、A2、A3的单株叶生物量均显著大于A4处理的,A3处理最有利于叶生物量的积累。3)树形管理措施能显著影响叶片内主要生物活性物质的积累(P0.05):随着定干高度的增加,叶片内主要生物活性物质的含量均呈下降趋势;T1处理的4种生物活性物质的总含量为88.10 mg·g~(-1),是T3处理(78.14 mg·g~(-1))的1.12倍。随着留枝数的增加,叶片内主要生物活性物质的含量均呈下降趋势。A1处理的4种生物活性物质总含量为100.96 mg·g~(-1),是A3处理(87.04 mg·g~(-1))的1.16倍。综合分析叶生物量和叶片内主要生物活性物质含量的双重变化趋势可知,随着定干高度和留枝数的增加,叶片内主要生物活性物质的产量均呈上升趋势,T3和A3处理的产量均达到了最高值。【结论】基于定干高度和留枝数对青钱柳生长和叶片内主要生物活性物质积累的多重影响情况分析建议,当人工林栽植密度为2 000~2 500株·hm~(-2)时,采用定干高度为100 cm和留枝数为7个的经营模式,可有效提高叶用林生物活性物质的产量。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掌握青冈栎人工林生长及生物量分配规律,为青冈栎人工林经营管护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对50年生青冈栎人工林随机设置5个面积为400 m~2(20 m×20 m)的标准地进行生物量调查,并在每个标准地内各选取6株不同径级的平均木伐倒进行树干解析。结果表明:(1)青冈栎树高、胸径和材积的连年生长量范围分别在0.15~0.45 m、0.09~0.56 cm和0.000 4~0.01 m~3之间。(2)树高、胸径和材积的连年生长量高峰值分别出现在12 a、15 a和40 a,高峰值分别为0.45 m、0.56 cm和0.010 0 m~3·a~(-1)。(3)材积的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相交于50 a,林分达到数量成熟,可以确定为主伐年龄。(4)50年生青冈栎人工林单株总生物量高达936.22 kg·株~(-1),各组分生物量排布从大到小依次为:树干(426.95 kg)大枝(201.44 kg)根蔸(134.19 kg)树皮(41.23 kg)小枝(36.83 kg)叶(35.02 kg)粗根(32.40 kg)枯枝(15.71 kg)中根(9.69 kg)细根(2.76 kg)。(5)青冈栎人工林乔木层的总生物量为595.11 t·hm~(-2),占林分总生物量的98.33%,其中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分别为481.32 t·hm~(-2)和113.80 t·hm~(-2),占乔木层比重为80.88%和19.12%。(6)50年生青冈栎林分的总生产力为18.57 t·hm~(-2)a~(-1),3个植被层生产力大小为:乔木层(15.91 t·hm~(-2)a~(-1))灌木层(1.85 t·hm~(-2)a~(-1))草本层(0.82 t·hm~(-2)a~(-1));分别占总生产力的85.65%、9.94%、4.41%。青冈栎人工林主伐年龄为50 a。合理调整密度、科学间伐和改善林下环境是促进青冈栎人工林健康生长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采用常规的标准地调查方法、树干解析方法对福建省光泽县司前乡举安村苦槠次生林的生长规律与生物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苦槠次生林乔木层有35个树种,苦槠平均木年龄为40 a,密度(310株·hm~(-2))仅占乔木层总株数的25%,但蓄积量占总蓄积量(141.97 m~3·hm~(-2))的69.52%,居优势地位;苦槠的侧根发达,细根较少,早期生长缓慢,树高连年生长量、平均生长量最大峰值分别是第13年、第17年;胸径连年生长量、平均生长量最大峰值分别是第9年、第24年;苦槠的平均木单株材积(去皮)连年生长量、平均生长量在40 a中均处于上升趋势,但连年生长量少数年份有波动,于第37年出现最大值(0.018 24 m~3·a~(-1)),两曲线未相交且相距较远,表明单株材积未达到数量成熟年龄。苦槠次生林乔木层密度为1240株·hm~(-2),总生物量约为141.54 t·hm~(-2);40年生苦槠次生林单株生物量为317.39 kg·株-1,各器官的生物量大小顺序为:树干(去皮)>枝>根>皮>叶。  相似文献   

14.
施肥配比与芸苔素内酯对油茶生长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分别对长林系列3个优良油茶无性系进行施肥配比和叶面喷施芸苔素内酯(BR)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油茶品种是影响油茶各项生长指标的最根本的因素;(2)各因子对地径、冠幅、产量和净光合作用影响权重依次是品种、因子间互作、施肥和芸苔素内酯,施肥对叶绿度影响比因子间互作影响大,而对高生长影响刚好相反;对出籽率影响依次是品种、施肥、芸苔素内酯及因子间互作;(3)18号品系、N2P2K2和0.067 mg·L-1 芸苔素内酯浓度组合时,树高、冠幅和出籽率表现最好;4号品系、N1P1K1和0.067 mg·L-1芸苔素内酯组合时,地径增长、叶绿度和产量最大;4号品系、N2P2K2和0.033 mg·L-1芸苔素内酯组合时,日均净光合速率最大。  相似文献   

15.
中亚热带人工米槠林分生产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福建省沙县官庄国有林场,以同年度、相似立地条件下的人促米槠林和杉木林为对照,从林分生长、生物量及其分配和空间格局、净生产量、叶净同化率等方面,对17年生人工米槠林的林分生产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现存密度875株·hm~(-2)的人工米槠林,平均胸径25.7 cm,平均树高14.5 m,单株立木材积0.3534 m3·株-1,林分立木材积309.225m3·hm~(-2),平均木生物量148.06 kg·株-1,年净生长量8.71 kg·株-1·a-1,叶对树干净同化率达115.55 g·m-2·a-1,树冠生长发育较完整,单木生长量、生物量均高于人促米槠林和杉木林,具有较高的生产力。以培育优质大径材为目的的人工米槠林现存密度875株·hm~(-2)是适宜的,有利于培育大径材。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喷施IBA对芳樟矮林萌芽和生长的影响,为芳樟矮林作业提供理论依据,以2 a生芳樟矮林为材料,设置5个IBA浓度梯度,采用SPSS对芳樟矮林萌芽数、萌枝数、地径、株高、冠幅、生物量和出油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萌芽数、地径、株高和冠幅随喷施IBA浓度的增加而增多,100 mg·L-1IBA处理萌芽数最多,地径、株高和冠幅最大,IBA对萌枝数的影响不明显。单株鲜重也随喷施IBA浓度的增加而增大,100 mg·L-1IBA处理单株鲜重最大,单株叶鲜重、小枝鲜重和主枝鲜重与单株鲜重变化趋势相似。喷施IBA对鲜叶出油率影响不明显,对单株鲜叶精油产量有显著影响,100 mg·L-1IBA处理单株鲜叶精油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因此,喷施100 mg·L-1IBA对芳樟矮林萌芽、生长、单株鲜叶精油产量最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滴灌施肥下的毛白杨提供合理的氮(N)肥管理建议。【方法】以毛白杨(无性系B301)速生纸浆林(林龄3~5年)为研究对象,于2010—2012年研究施N量和施N频率对毛白杨生物量积累和N吸收的影响。试验设置为施N量115(N_(115)),230(N_(230))和345(N_(345))kg·hm~(-2)a~(-1)和施N频率[每年分4次施入(F4)和2次施入(F2)]所组成的6个滴灌施肥处理和1个只灌溉不施肥的对照处理(CK)。试验期间,对林木生长、生物量积累、N吸收量和土壤养分进行测定。【结果】自然条件下,3~5年生毛白杨林地土壤的表观矿化N量为23~42 kg·hm~(-2)a~(-1),CK林分N吸收量约为60 kg·hm~(-2)a~(-1),土壤供N量难以满足高产林分的N吸收量。滴灌施肥能明显促进毛白杨生长,其中,以施N量为115 kg·hm~(-2)a~(-1)、生长季内分4次施入处理(N_(115)F_4)最具生长优势,其2011和2012年林分总生物量分别达到33.9和45.5 t·hm~(-2),较CK分别显著提高42%和49%(P0.05)。不同施N量水平对总生物量影响显著,2011年,N115处理总生物量显著大于N_(230)和N_(345)处理(P0.05);2012年,N_(115)显著大于N_(345)处理(P0.05),略大于N230处理(P0.05)。施N频率对生物量未产生明显影响,但较高的施N频率(F_4)能提高林木年均N吸收量(P0.05)。用二次回归方程拟合林分总生物量与施N量之间的关系,方程拟合效果较好(P0.01,R2=0.482),由方程计算出最佳施N量为192 kg·hm~(-2)a~(-1),其90%置信区间为148~236 kg·hm~(-2)a~(-1)。【结论】滴灌施肥下,毛白杨人工林常规施N量(N345)并没有带来产量的增益效应,采用滴灌施肥技术能够比常规施肥技术减少肥料用量。施肥频率虽对产量没有影响,但采用较高的施N频率可提高林分的N吸收量,减少养分在土壤中的残留。3~5年生毛白杨人工林进行滴灌施N肥时,建议施N量为192 kg·hm~(-2)a~(-1),每年分4次施入土壤。  相似文献   

18.
【目的】筛选出使叶用银杏高产优质的最佳硝铵配比。【方法】以2年生半同胞家系银杏苗为研究对象,设置5种硝铵比(0∶100、25∶75、50∶50、75∶25、100∶0),每盆总氮含量2 g,以不施氮肥为对照(CK),研究了不同硝铵配比对银杏苗木生长、叶生物量、叶片叶绿素含量、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叶片NPK含量、叶片总黄酮含量及其经济产量、叶片萜内酯含量及其经济产量的影响。【结果】各硝铵配比处理促进了银杏苗的生长,提高了叶片叶绿素、可溶性蛋白、N、P、K的含量,同时提高了叶产量和总黄酮、萜内酯的经济产量。高比例的硝铵配比(75∶25)和单施硝铵(0∶100、100∶0)有利于总黄酮的积累,低比例的硝铵配比(25∶75)不利于总黄酮的积累,硝铵配比施肥不利于萜内酯的积累。单株叶产量与苗高相对生长量、地径相对生长量、单叶干质量、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叶片N含量、叶片P含量、叶片K含量、总黄酮经济产量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叶片总黄酮含量与总黄酮经济产量显著正相关,叶片萜内酯含量与单叶面积极显著负相关,单株黄酮经济产量与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叶片N含量、叶片P含量、叶片K含量、叶生物量、总黄酮含量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单株萜内酯经济产量与比叶干质量、叶片总叶绿素含量、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叶片N含量、总黄酮经济产量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基于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各处理肥效的综合评价,硝铵配比75∶25处理的综合得分最高。【结论】高比例的硝铵配比能有效促进银杏的生长发育,提高叶品质,单施硝态氮的效果优于单施铵态氮,其中硝铵配比75∶25是促进银杏苗的生长和提高叶品质效果最佳的配比。  相似文献   

19.
不同施肥量对黄连早期生长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完全试验设计施肥方案,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黄连早期生长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氮磷钾肥施肥量对黄连早期高生长影响不大,但可促使新叶片提前20多天萌出,并对黄连叶片数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当施肥量小于22.5 kg·0.066 hm~(-2)时,随着施肥量的增加,新叶数量成上升趋势,当施肥量为22.5 kg·0.067 hm~(-2)时,新生叶片达最大为7.52片,当施肥量大于22.5 kg·0.067 hm~(-2)时,新生叶片开始减少。对黄连地下部分的影响为当施肥量小于15 kg·0.067 hm~(-2)时,根茎长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变长,由1.26 cm长至1.44 cm,施肥15 kg·0.067 hm~(-2)时达最长为1.44 cm,较对照组(1.26 cm)高出14.29%;当施肥量大于15 kg·0.067 hm~(-2)时,根茎长反而变短,当施肥量大于22.5 kg·0.067 hm~(-2)时,根茎长度较对照组短;施肥对根茎的重量有显著影响,尤其当施肥量为22.5 kg·0.067 hm~(-2)时,根茎的重量达最大为1.5 g,较对照组(0.82 g)高出172.92%,黄连产量达最大。  相似文献   

20.
不同栽培模式对杜仲叶及枝皮中多种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寻不同栽培模式对杜仲叶及枝皮中多种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规律,以不同月份采集的吉首大学张家界校区校园内的杜仲矮林与乔林叶片与枝皮为试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其绿原酸、京尼平苷酸和松脂醇二葡萄糖苷的含量,采用硝酸铝-亚硝酸钠比色法测定了其总黄酮含量,还用对二甲氨基苯甲醛显色法测定了其桃叶珊瑚苷的含量。测定结果表明:7、9、10月采集的杜仲矮林叶中绿原酸的含量分别为2.416%、2.463%和2.934%,分别是同期采集的杜仲乔林的2.094、1.027和1.968倍;其总黄酮含量分别为1.224%、11.664%和14.564%,分别是杜仲乔林的0.159、0.759和1.146倍;其京尼平苷酸的含量分别为1.404%、1.012%和0.359%,分别是杜仲乔林的0.476、3.819和2.017倍;其桃叶珊瑚苷的含量分别为6.655%、6.543%和6.508%,分别是杜仲乔林的1.623、1.377和1.909倍。11月份采集的杜仲矮林枝皮中京尼平苷酸、桃叶珊瑚苷和松脂醇二葡萄糖苷的含量分别为6.711%、3.494%和0.467%,分别是杜仲乔林的1.035、2.024和1.052倍。测定结果还表明,杜仲矮林叶及枝皮中有多种活性成分的含量高于杜仲乔林,故矮林作业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