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6 毫秒
1.
辽宁省“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范围,包括西部和西北部的6个市20个县(区)。总面积为5296666hm~2,占全省总面积的36.3%。林业用地2066666hm~2。到1977年工程建设开始前有林地面积为656666hm~2,森林覆盖率为11.1%。由于林少山秃,生态失衡,灾害频生,地瘠民贫。干旱、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十分严重。全区水土流失面积3666666hm~2,占总面积的70%,其中严重侵蚀面积约占38%;受风沙危害面积533333hm~2,占“三北”平原耕地  相似文献   

2.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以小流域2001年、2007年和2016年Quickbird影像数据为基础,利用RUSLE模型计算了2001年、2007年和2016年的土壤侵蚀量,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侵蚀变化。结果表明:踏青河左之河流域土壤侵蚀强度以轻度和中度侵蚀为主,占总面积的79.44%~80.55%;茶地面积持续增长,分别为137.92,146.46,180.84hm~2;林地占小流域面积的60.04%~67.17%;茶地和耕地陡坡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不合理开垦,致使流域内土壤侵蚀加剧。2001—2016年间土壤侵蚀量的分别为44 133.38,46 600.56,44 856.95t/a。土壤侵蚀综合指数变化幅度在5%左右。土地利用变化与土壤侵蚀之间为耦合关系,研究区茶地变化对较耕地对流域内土壤侵蚀影响小,需加强流域内耕地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  相似文献   

3.
将空间遥感技术和GIS结合,选取坡度、土地现状与植被覆盖度作为土壤侵蚀的主要影响因素,对阳曲县土壤侵蚀情况进行了评价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阳曲县土壤侵蚀严重,该县2009年土壤侵蚀(侵蚀程度大于轻度侵蚀)面积为1 635 km2,占总面积的84.2%,其中中度侵蚀和强度侵蚀分别占阳曲县总面积的31.2%和26.8%,轻度侵蚀和极强度侵蚀分别占21.5%和4.7%,境内中部、东南部山区,以及冲积平原与陡崖区的交错带土壤侵蚀较剧烈。  相似文献   

4.
掌握云南省土壤侵蚀分布特征和动态变化,是制定全省防治水土流失规划及措施体系的基础性工作。通过野外调查、资料收集、遥感影像解译等手段,在获取云南省降水、土壤、地形、植被、土地利用和水土保持措施现状等土壤侵蚀影响因子数据基础上,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手段,利用中国土壤流失方程计算土壤侵蚀模数,分析云南省2015年的土壤侵蚀强度、面积和空间分布,对比分析10年来全省土壤侵蚀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云南省土壤侵蚀以水力侵蚀为主,全省土壤侵蚀总面积104 727. 74km~2,占土地总面积的27. 33%。金沙江、珠江、红河、澜沧江、怒江和伊诺瓦底江六大流域的土壤侵蚀面积分别占流域面积的29. 29%、30. 97%、30. 74%、21. 83%、25. 90%和19. 58%。全省土壤侵蚀面积总体呈减少趋势,其中轻度和中度侵蚀面积减少,其余强度侵蚀面积增加趋势明显。全省土壤侵蚀总面积减少29 534. 04km~2,减少22. 00%。  相似文献   

5.
以RUSLE模型为基础,采用GIS与CA-Markov模型对十大孔兑砒砂岩区土地利用格局及其侵蚀时空分布特征进行模拟预测。结果表明:砒砂岩区土地利用以砒砂岩、草地为主,约占总面积的89. 39%~90. 98%,人为活动干扰程度较小。2000-2015年,耕地、沙地、砒砂岩面积显著降低,城镇建设用地、灌木林地、草地面积显著增加;砒砂岩区约36. 41%土地利用发生转变,其中砒砂岩转换为草地,沙地转换为草地。2015-2030年,砒砂岩、沙地面积继续降低,并转变为草地及灌木林地,但区域耕地面积及建设用地面积也同步在增长。2000-2015年土壤平均侵蚀模数减小,但剧烈侵蚀面积显著增加; 2015-2030年土壤侵蚀强度继续下降,但轻度、中度侵蚀面积增加。砒砂岩区未来的治理重点既要针对砒砂岩开展生态修复工程,又要对城市化地区加强生态管控,保护河岸滩地。  相似文献   

6.
基于RS和GIS技术,以2007年Landsat TM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在获取研究区域土地利用和土壤侵蚀的基础上,借助于GIS空间分析功能,完成土地利用和土壤侵蚀的叠加分析,定量分析研究区域土地利用类型现状和土壤侵蚀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域耕地和林地的面积之和比例为90.30%,占据绝对的优势地位;土壤侵蚀强度上呈现整体以轻度侵蚀、中度侵蚀为主,局部有强烈侵蚀的土壤侵蚀特征;林地在微度侵蚀上的面积最大,耕地在轻度侵蚀、中度侵蚀和重度侵蚀上的面积最大;未利用地在各个土壤侵蚀强度上的面积最小,其中在重度侵蚀上没有分布。  相似文献   

7.
生态绿心是长株潭城市群的重要生态屏障,亦是长沙、株洲、湘潭三市之间的“绿楔子”,为三市市民提供了一座天然绿色“中央公园”。湘潭县绿心区位于县域东北部,处于长株潭生态绿心区的最南端,呈“J”分布,是湘潭市与株洲市之间的重要生态屏障和缓冲区,面积1232.34公顷,涉及8个建制村,有林地面积达413公顷。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通榆县为研究区,选取1985年与2018年Landsat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利用基于遥感信息的RSEI指数模型,定量评价生态环境质量状况,采用最大似然监督分类方法获取土地利用分类数据,分析土地利用时空演化过程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通榆县土地利用结构以草地和耕地为主,占总面积的78.37%和79.38%,近30年来,林地、耕地、建设用地面积增加,其中,林地和建设用地的变化幅度最为明显;通榆县1985年和2018年RSEI平均值分别为0. 600和0. 487,生态环境质量呈现下降趋势,生态指标中热度和干度均表现为下降趋势,湿度和绿度则表现相反;生态环境质量良和优等级的分区主要为林地和耕地,差和较差等级的区域主要为盐碱地; 33年间通榆县改善总面积为212 140. 1 hm~2,生态环境退化总面积为455 152. 7 hm~2,不变的面积为182 307. 2 hm~2。草地面积急剧减少,耕地面积大幅度增加,以及各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环境质量下降是造成生态环境质量变差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漫害山国有林管理所土地总面积1690.0 hm~2,其中:林地面积1684.6 hm~2,占总面积的99.68%;非林地面积5.4 hm~2,占总面积的0.32%。基于漫害山森林资源的现状,对其森林面积、蓄积和覆盖率的分布以及林地面积、乔木林资源、森林质量和生态状况进行了分析,对漫害山森林资源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漫害山林地地类以有林地为主,乔木林中纯林占优势,优势树种以云南松为主,结构单一,有林地起源以天然林为主,森林类别以商品林占优势;森林覆盖率高,健康等级高,生物多样性丰富,森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但乔木林龄组结构不合理,乔木林单位蓄积量低。针对此,提出了应加强对漫害山现有森林资源的保护,强化生态公益林管理;继续加强林政管理,严格林地用途管制;继续深化国有林管理所改革,促进科学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以Landsat TM影像为信息源,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及统计分析等为手段,结合定位系统(GPS)实地调查验证,研究广东省桉树区域分布。结果表明:TM影像提取广东省桉树信息平均精度为92.78%;2011年广东省桉树林面积1350165 hm~2,占全省森林面积的13.3%;珠三角、粤西、粤东、粤北4个区域桉树面积分别为466687.03、375885.71、349579.92、158012.11 hm~2,分别占广东省桉树总面积的34.6%、27.8%、25.9%、11.7%。  相似文献   

11.
为评价内蒙古毕拉河林场2017年5月2日发生的森林火灾损失情况,利用火灾发生前后的Landsat8卫星影像,计算得到两者间的差值归一化燃烧指数(d NBR),通过目视解译和数学统计相结合的方法构建森林火灾受害程度分级评价指标,对该火烧迹地受灾程度进行定量评价,并利用实地测量GPS数据和GF-2卫星数据验证受害程度的分级精度为86.39%。研究结果表明:内蒙古毕拉河林场火烧迹地的中度受害区域面积最大,为4 685.09hm~2,占火烧迹地总面积的40.35%;轻度受害面积次之,为4 213.1hm~2,占火烧迹地总面积的36.28%;重度受害面积为1 031.03hm~2,占总面积的8.88%;未受害区域的面积最小为906.57hm~2,占火烧迹地总面积的7.81%;火烧迹地内的受灾森林主要分布在中度受害区域和轻度受害区域,受灾草地主要分布在轻度受害区域。  相似文献   

12.
以云龙水库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解译和野外验证相结合的方法,利用"3S"技术进行土壤侵蚀遥感影像解译,收集土壤侵蚀相关指标并同时进行野外验证,以了解云龙水库流域土壤侵蚀程度。结果表明:(1)利用"3S"技术进行土壤侵蚀现状调查,速度快,精度高,验证正确率达96.2%;(2)全流域土壤侵蚀面积248.53km2,占土地面积的33.36%;其中轻度侵蚀面积113.27km2,中度侵蚀面积115.63km2,强烈侵蚀面积18.97km2,极强烈侵蚀面积0.66km2;(3)流域内土壤侵蚀量共113.34!104t,平均土壤侵蚀深1.13mm。调查结果可为云龙水库流域土壤侵蚀动态监测和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以2018年度森林资源"一张图"成果为基础数据,对景宁县国有森林资源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景宁县国有森林资源丰富,生态效益突出,森林以乔木林为主,乔木林地面积为6957.4 hm~2,占林地面积的94.92%;公益林占比高,面积为7137.53 hm~2,占林地面积的97.38%;森林覆盖率97.08%,林木绿化率97.64%。提出厘清界线、加强管理;完善措施、加强保护;科技兴林、生态富民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GIS支持下滇池流域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滇池流域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选取坡度、地形起伏度、土地利用类型、土壤侵蚀强度和磷矿污染程度共5类关键性因子作为评价指标,运用GIS技术进行生态敏感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滇池流域生态敏感性在空间分布上呈显著差异性,低敏感区主要分布在昆明市周边西山区、五华区、盘龙区和官渡区及嵩明县部分地区,土地面积约为1062 km2,约占流域总面积的36.39%,土地利用类型多为林地、草地,生态环境较好;滇池湿地生态服务功能不明显,基本符合滇池污染严重的现状,中敏感区土地面积约为1374 km2,约占流域总面积的47.05%;高敏感区的分布主要受到磷矿、采石场等污染源的影响,土地面积约为484 km2,约占流域总面积的16.56%.  相似文献   

15.
横峰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1990年被林业部列入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一期工程建设重点县。全县总面积65520hm~2,其中山地面积39433hm~2,总人口17.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5.5万人。建国后,由于乱砍滥伐使森林植被不断遭到破坏,水土流失愈来愈严重。森林覆盖率由1956年的55.9%下降到1989年的38.4%;水土流失面积已达30087hm~2,占山地面积的76.3%,其中轻度流失12500hm~2、中度流失12293hm~2、强度流失5413hm~2。每年流失泥沙量达135.8万 t。  相似文献   

16.
利用“3S”技术对湖南省土壤侵蚀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①1995年和2000年的土壤侵蚀现状都表明,湖南省土壤侵蚀在空间分布上存在东西方向由东西两侧向中部呈马鞍状递降、南北方向由南向北呈长波式递降的规律;②1995年湖南省主要存在水力侵蚀、重力侵蚀和工程侵蚀3种侵蚀类型,以水力侵蚀为主.约占总侵蚀面积的98.85%,2000年湖南省基本上消灭了重力侵蚀和工程侵蚀,仅存水力侵蚀类型;③湖南省土壤侵蚀面积在时间序列上呈下降之势,2000年较1995年土壤侵蚀面积减少了728.55km^2。水力侵蚀类型中各侵蚀强度面积有增加的,也有减少的,部分侵蚀强度的面积增加是因为更严重一级或几级的水力侵蚀区、重力侵蚀区和工程侵蚀区经治理后形成的一种假象;④通过精度验证,判读准确率平均为89.83%,结果可信。  相似文献   

17.
<正>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是目前国内唯一一个大型城市群绿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群绿心。保护和修复长株潭绿心森林生态系统,对发挥其生态屏障和生态服务功能,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作用。去冬今春以来,长株潭三地紧抓植树造林黄金时期,大力开展绿心增绿提质行动,呈现出一  相似文献   

18.
利用湖南2014年森林资源清查样地资料,采用系统抽样理论,综合运用回归模型方法对长株潭地区绿地植被(乔、灌、草)碳贮量与碳密度进行了研究,为建立碳汇计量监测体系提供可靠数据,以期为科学评价区域植被在碳平衡中的作用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长株潭地区植被总碳贮量为47.31 Tg(1Tg=10~(12)g),森林植被碳贮量为39.22 Tg,占植被总量的89.73%,其中乔木层碳贮量占71.7%、灌木层碳贮量占22.8%、草本层碳贮量占5.5%;植被平均碳密度为16.9 t/hm~2,森林植被平均碳密度为29.53 t/hm~2;自然地理因子与植被碳密度具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1、林场杉木用材林现状福宝林场杉木用材林总面积3258.2hm~2.其中,Ⅰ类地面积983.6hm~2,Ⅱ类地面积2274.6hm~2.按龄级分,Ⅰ龄级2065.4hm~2,占总面积的63.39%;Ⅱ龄级806.8hm~2,占总面积24.76%;Ⅲ龄级386hm~2,  相似文献   

20.
<正>长株潭生态绿心地区是长株潭城市群生态屏障、两型社会生态服务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2011年3月,习近平同志视察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时指出,"建立生态绿心,是保值增值的,是长株潭与其他城市群的一个重要区别""湖南保护好这个生态绿心,50年后将在全国、全世界都有重要影响"。为此,本刊联合省林业局森林资源管理处,全文刊登修改后的《条例》,旨在倡导社会各界人士积极投身长株潭生态绿心保护,为全国新型城镇化和城市生态保护提供湖南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