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松毛虫生物学特性,总结了松毛虫种群数量消长规律,分析了气象等环境因子对松毛虫种群数量的影响,从而对落叶松毛虫发生做出准确的预测。根据预测情况进行有效综合防治,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微电脑在农林害虫发生面积预测预报和种群动态分析中,可提高准确性和时效性。本文以逐步回归方法分析了五华县气象因子对当地马尾松毛虫(以下简称松毛虫)发生的影响,运用国际通用、比较简单易懂的 BASIC 语言编程,通过 IBM 型微电脑建立回归方程,作为松毛虫发生面积预测预报的数学模式。一、选择预报因子松毛虫大发生的主要因素有自身的生物学特性和环境条件的作用,环境条件中对其影响较大的是食料、天敌和气象条件三项。五华县大面积纯松林,为松毛虫提供了充裕的食料,天敌的多少是随寄主与气象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气象条件是松毛虫群  相似文献   

3.
<正> 落叶松毛虫是落叶松人工林的主要害虫,其种群消长多受各虫态众多天敌的制约,特别是松毛虫卵,最易遭受天敌侵袭。通过近几年调查研究发现,卵期寄生天敌对松毛虫种群影响最大,往往使90%以上的卵不能孵化。在10多种卵期寄生天敌中,前期以松毛虫黑卵蜂为主,寄生率高达34.4%;中期以宽缘金小蜂为多,寄生率达40%以上;后期各种天敌共、过寄生现象普遍发生,因此,搞好松毛虫卵期寄  相似文献   

4.
作者于1984—1988年,对赤松毛虫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进行了研完。弄清了赤松毛虫在燕山东部地区的年发生世代、生活史、各虫态历期、越冬习性、幼虫为害量、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天敌对其种群数量动态的影响等,为找出一套合理的综合防治措施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落叶松毛虫(Dendrolimus superans Butler)是我国东北林区针叶树种的重要害虫。通过在吉林省长白山地区对落叶松毛虫的生态学特性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落叶松毛虫幼虫种群在林间的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且在一切密度下部是聚集分布,聚集程度不因种群密度的变化而变化;该地区落叶松毛虫主要危害15~30年生、郁闭度0.65以上的人工落叶松纯林,天然林危害轻,纯林重于混交林,林缘重于林内,阳坡重于阴坡,坡中重于坡上和坡下,且林相整齐、生长旺盛的林分发生较轻,反之则较重。该地区落叶松毛虫天敌有30多种。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总结多年马尾松毛虫野外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马尾松毛虫各虫态(龄期)的致死因子及影响种群数量变动的关键因素,强调了天敌对马尾松毛虫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群落学角度出发,应用多样性指数、均匀度和线性回归等指标和方法,对马尾松林中昆虫群落与松毛虫自僵病流行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昆虫群落愈丰富,分布愈均匀,松毛虫白僵病就愈难于流行;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敌昆虫,是马尾松毛虫种群密度较低时虫口的主要控制因子;松毛虫白僵病主要在马尾松毛虫种群密度大的情况下流行,并控制其种群密度的继续扩大。开展封山育林,可保持林间昆虫的多样性,从而可减少松毛虫大发生的机率。  相似文献   

8.
作者根据IPM理论,提出在松毛虫Dendrolimussp.工程治理区内采取不同治理措施后,对松毛虫种群消长,土壤、植被变化及松毛虫天敌种群、数量进行调查监测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1984~1986年在浙江省衢州市上林村,开元寺村和下山溪村进行马尾松毛虫寄生天敌种群数量周年消长的研究,结果表明,一年中,马尾松毛虫卵期天敌寄生率第1代最高,第Ⅱ代次之,第Ⅲ代最低;茧蛹期天敌寄生率第Ⅱ代最高,越冬代次之,第Ⅰ代最低。松毛虫卵期和茧蛹期天敌寄生率随松毛虫虫口密度的增加而上升,但与松毛虫种群的变动趋势有关。松毛虫处于下降阶段,天敌种类多,寄生率高,而松毛虫处于发生初期和上升阶段,天敌种类少,寄生率低。无论是卵期或蛹期的天敲种类和寄生率,上林村明显地比开元寺和下山溪村两地的种类多,寄生率高。卵期优势天敌第Ⅰ代主要是平腹小蜂,第Ⅱ代和第Ⅲ代主要是赤眼蜂和黑卵蜂,茧蛹期优势天敌主要是寄蝇类。溴氰菊脂和苏云金杆菌两种农药对蛹期寄生天敌数量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落叶松毛虫是危害落叶松生长的主要害虫之一 ,随着三北防护林杨改松力度的加大 ,落叶松造林面积不断加大 ,对落叶松毛虫的防治任务也越来越重。采取化学方法防治 ,不仅成本高 ,而且还污染环境、杀伤天敌。采用塑料薄膜围扎落叶松树干防治落叶松毛虫 ,不但降低了防治成本 ,同时还延长了防治时间 ,保护了环境 ,保护了天敌 ,是一种非常理想的防治落叶松毛虫的好方法。  用塑料薄膜围扎落叶松树干防治落叶松毛虫的原理 :  落叶松毛虫有一个特殊的生活习性———就是在每年的 10月中旬左右从树上爬下 ,在树冠下的枯枝落叶层与地表处越过寒冷…  相似文献   

11.
油松毛虫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松毛虫是我国北方松林的主要害虫。在太原地区主要分布于天龙山、石千峰、阳曲县东西山区的油松与白皮松混交林内。据调查 ,太原地区发生油松毛虫近0 .4万 hm2 。该虫在太原地区一年发生一代。幼虫在树皮缝隙、枯枝落叶层下 ,以及树木干基周围土缝、石块下越冬。根据上述特性 ,我们设计了以控制越冬幼虫为主 ,结合灭幼脲等对天敌影响较小的化学药剂因地制宜地采取封山育林 ,增强松林自控潜能 ,逐步稳定油松毛虫种群数量的综合防治方法 ,“八五”期间控制油松毛虫灾害取得了良好效果。1 控制越冬幼虫的主要措施1.1 越冬幼虫分布状况根据…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松毛虫华丽寄蝇寄生落叶松毛虫幼虫的调查结果看出,其自然寄生率达48.8%,是落叶松毛虫幼虫期的重要天敌种类,为进一步对其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以大板林场14万余亩松林为基地,以森林的自然环境及营林措施为基础形成复杂的生物群落,充分发挥和利用抑制松毛虫种群数量变动的各种因素,划分林分及发生类型,因地制宜协调应用各种防治措施,创造不利于害虫发生为害,而利于森林健康生长和天敌栖息繁殖的环境和采取科学的防虫承包管理体系,保证防虫计划的完成和防治质量。经过5年综合治理,改善了森林生态环境,丰富了生物种群,使天敌数量明显增加,增强了森林对松毛虫的控制能力,发生区虫口密度下降6.9%,自控区扩大3.7倍。绝大部分松林达到了有虫不成灾,取得了明显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傅祝安 《绿色科技》2020,(5):147-147,150
通过建立马尾松毛虫无公害防治示范区,对比进行了无公害防治与化学防治的防治效果及其对天敌的影响的试验。结果证明:采用无公害防治技术防治马尾松毛虫防效大于95%,并能保持较好的连续防治效果,对保护天敌种群和数量效果明显,能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因此具有科学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松毛虫赤眼蜂林间释放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天敌防治森林病虫害,可以建立新的生物种群之间平衡关系,有效抑制害虫的大量繁殖,减少杀虫剂带来的危害,确保森林健康和生态环境安全。木兰林管局于2009年建成天敌繁育场,开始进行林间释放赤眼蜂用以防治落叶松毛虫。本文就松毛虫赤眼蜂的释放方法、释放次数、放蜂量和释放时间等相关技术做了简要介绍,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6.
利用距平符号法预测落叶松毛虫发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松毛虫种群数量的消长与松毛虫内在遗传特性有关,但气象等外界因子也影响着种群数量的变化。为准确掌握松毛虫种群基数,做好预测预报,作者应用距平符号法,利用前4a气象因子与松毛虫发生量的关系,进行了松毛虫动态预测,准确率100%。  相似文献   

17.
指出了松毛虫性信息素技术引诱监测试验,是在林间设置装有性诱剂的诱捕器,通过诱杀雄虫,准确地预测落叶松毛虫的发生期、发生量等。松毛虫性引诱剂,活性高、专一性强、不污染环境,对人畜无害,对天敌安全,害虫不产生抗性,是保护环境有效控制害虫的可行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8.
落叶松毛虫的发生与温度和降水的相关性申国涛,郝德军,于军(黑龙江省森林保护研究所)曹长文,王家伟(黑龙江省亚布力林业局)(黑龙江省牡丹江二发电厂绿化办)影响落叶松毛虫大发生的因素甚多,其中气候因素不仅直接影响松毛虫,而且.还能通过对寄主植物、天敌的影...  相似文献   

19.
1987~1988年,对湖南省洞口县马尾松毛虫种群密度及天敌寄生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寄生性天敌昆虫27种,重寄生者14种。据此,构造了松毛虫—寄生者系统食物网及营养级数量金字塔,对系统的稳定性进行初步分析表明,各代松毛虫的寄生天敌种类和寄生率均存在着差异。寄生率以第2代为最高;害虫种群变动趋势与天敌种类有关;寄生数量与寄主密度成正比;赤眼蜂、平腹小蜂的寄生率与卵块密度呈微弱负相关或无关,卵总寄生率与卵块密度呈轻微负相关,幼虫和蛹的寄生率与寄主密度无关。  相似文献   

20.
1987—1990年在安徽省潜山县对马尾松毛虫的主要捕食天敌——日本黑褐蚁的蚁群组成、发育历期、活动规律及对马尾松毛虫的捕食作用进行了观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日本黑褐蚁对马尾松毛虫1—3龄幼虫有一定捕食能力,是抑制马尾松毛虫发生的重要捕食天敌。目前对该蚁的利用主要是改善环境条件,保护现有种群,促其自然种群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