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优质客户是农信社业务拓展的平台和经济效益的源泉.更是各家金融机构激烈竞争的焦点.拥有了大批优质客户就拥有了市场竞争的主动权。因此,如何适应市场竞争需要.创新金融产品.改进服务手段,充分满足优质客户的融资和结算需求,不断优化和增加我们的客户资源.就成为农信社在经营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就此.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2.
目前,各金融机构正在调整布局,整合资源,积极应对入世挑战。农村信用社若想在新一轮竞争中确立自己的地位,必须建立自己的经营理念,与时俱进,制订出新的竞争策略。 一、农村信用社所面临的竞争力 在零售业务方面,虽然四大国有银行已经收缩战线,向大中城市转移,但邮政储蓄却依托其固有网点,在基层与农村信用社展开激烈的竞争。而且,同农村信用社相比,邮政储蓄有其独特的优势。 1.所吸收的存款转存人民银行,不经营贷款业务,坐吃利差,且利差较高。邮政储蓄实行二级中心体制,基层网点把吸收的存款集中到省会城市的二级中  相似文献   

3.
刘宏 《吉林农业》2011,(16):78-80
金融改革的持续深化,促使中国的商业银行全面走向市场,加快“企业化”进程,进而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随着商业银行同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各家金融机构在加强内部管理的同时,把优质服务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好落实,以求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本文着重就商业银行服务工作现状、推行优质服务的必要性及对策展开分析,旨在拓展商业银行价值体现空...  相似文献   

4.
吴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4,(35):12717-12718,12724
根据2007~2010年江苏省县域的经济金融数据和中国银行业农村金融服务分布图集数据,分析放宽农村金融市场准入后新型金融机构进入对原有农村金融机构贷款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型金融机构进入农村金融市场促进了原有的金融机构增加对小企业的贷款比例,但是对农户贷款增加的效应并不显著.可见新型金融机构与农村商业银行的竞争主要在小企业领域,对农户的金融支持相对不足.应通过构建新型金融机构农户贷款的风险补偿与分散机制、创新适合农户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建立并完善金融制度基础设施来加大其对农户的金融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5.
杨庆锋 《甘肃农业》2008,(12):36-37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开展,农村地区小农经济向产业化经济的过度逐渐加快,以小额信贷为主体的金融需求也逐步为多元化、多层次的金融产品需求所取代。但是,与之不相适应的是,自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的国有商业银行体制改革过程中,分布在农村的商业银行机构被大幅度撤并后,未有新的金融机构有效填充,形成目前农村地区金融机构以合作金融为主体的不均衡现状。这种严重单一特征的农村金融格局,难以适应新农村建设的要求,造成了金融供给与需求的错位和竞争不充分的局面。  相似文献   

6.
市场信息     
我国农资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进入 2001年以来,由于一些新因素、新情况的出现,农资经营面临新的严峻形势。业内专家认为,农资市场目前主要存在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市场无序竞争进一步加剧。农资流通体制改革后,农资市场原有的经营格局已被打破,基本形成了生产企业、农业部门和农资部门“三足鼎立”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农资市场的无序竞争进一步加剧。   二是企业经营资金十分困难。农资企业自有资金普遍严重不足,而维持正常经营只能靠银行贷款。随着农业银行步入商业化轨道,政府也取消了指令性贷款计划,使得农…  相似文献   

7.
大力筹集资金并积极放足、放好贷款是包括农村信用社在内的金融机构的主要.工作.也是其实现经营效益的主要手段.因此.存款与贷款便成了金融市场竞争的焦点,、近几年.随着国家对金融业的清理整顿.原农村基金会、城市信用社等已撤并或归口农村信用社管理,但目前仍有工行、农行、中行、建行、农发行及邮政储蓄等多家金融机构  相似文献   

8.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崛起,金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一方面,支付宝、微信等第三方机构不断抢占金融市场份额,对传统商业银行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另一方面,电子银行凭借其突出优势,成为各家商业银行转型的重点,电子银行业务已经被提到了战略高度。人们的交易习惯也逐渐往线上转移,更加青睐在线办理各项业务,因此发展电子银行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农行兖州支行只有紧跟时代步伐,大力地发展电子银行业务,才能在激烈的金融市场竞争中不被淘汰。回顾了近年来国内有关我国电子银行业务与其他相关业务的研究,总结并阐述了电子银行发展的影响因素的研究、电子银行发展创新的研究、完善电子银行风险管理对策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新型城镇化的深入发展,引发了商业银行之间的激烈竞争。农村商业银行作为以农民为主要受众群体的商业银行类型,在竞争中存在受众群体同质化、存贷业务数额较低等劣势,只有通过差异化经营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通过分析目前农村商业银行存在的问题,提出农商行差异化经营的措施,希望能对实际工作产生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0.
作为我国中小金融机构的农村信用社,长期以来一直扎根于农村,服务于农村。但由于资产结构单一,创收渠道单一,盈利过分依赖利息收入,使其金融风险相对集中。加之其负债成本高,资产风险大,管理费用高,经营效益差,人员素质低等因素,不仅构成了对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自身生存威胁,而且制约着农村经济发展。因此,只有建立一套完整的风险预警系统,并通过一系列具有可测、可控和可操作性的业务指标对其进行不问断的跟踪分析和超前判断,并随时采取一系列措施才能化解其经营风险,更好地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  相似文献   

11.
一、对农村信用合作社进行战略分析的目的 虽然国家一再推出扶持“三农”的优惠政策,但对于农村金融市场,显然并没有构建垄断的意图,邮储银行的建立和国有股份制银行在农村地区分支机构的恢复可表明农村金融市场的多元化趋势。愈演愈烈的金融市场竞争,已使得各家金融机构不得不制定一个相对稳固的发展战略以应对愈来愈狭小的市场优势。  相似文献   

12.
近期,为保障支行的合规经营,树立农发行良好外部形象,农业发展银行丹江1:7市支行积极开展了合规经营自查自纠活动,该行成立专项领导小组,对存贷款业务方面、服务收费方面进行了部署.  相似文献   

13.
农村金融     
全力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服务:追求100%满意,业务经营实现首季“开门红”,创新服务支持春耕备耕,完善机制 规范管理……  相似文献   

14.
当前,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现代 农业的重要力量,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又被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阻碍其健康发展。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可以有效缓 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约束,通过政府、金融机构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共同努力,构建完善的数字普惠金融生 态链,可切实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困境。本文对数字普惠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情况进行了分析,提出对 策建议,力求对数字普惠金融有效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民生产经营的组织者,对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民增收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近年来,金融机构不断加强和改进相关金融服务,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对促进现代农业建设、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稳定增收产生了积极作用。但是,在支持过程中也产生了很多问题,阻碍了农民专业合作社金融支持业务的长期发展。一、金融机构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面临的困难与  相似文献   

16.
一、对农村信用合作社进行战略分析的目的虽然国家一再推出扶持"三农"的优惠政策,但对于农村金融市场,显然并没有构建垄断的意图,邮储银行的建立和国有股份制银行在农村地区分支机构的恢复可表明农村金融市场的多元化趋势。愈演愈烈的金融市场竞争,已使得各家金融机构不得不制定一个相对稳固的发展战略以应对愈来愈狭小的市场优势。对于先天不足的  相似文献   

17.
孙静琳 《新农业》2006,(11):14-15
农村信用社作为地方性金融机构和农村金融主力军,有着“立足农村、服务三农”的宗旨,应该最大限度地满足“三农”的资金需求。但是,农村信用社同时也是一个金融企业,必须以追求利润、防范风险为自身的经营管理目标。因此,农村信用社既要紧密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支持服务“三农”的方向,又要坚持市场化、商业化取向,按照现代金融企业的要求,实现经营效益的大提高,业务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18.
王青峰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22):127-128,153
随着我国商业银行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深入,融资类业务已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过渡,经营理念也由销售产品转向销售服务和品牌。近些年来,为了更好的满足客户需求,进一步提高自身竞争力,国内各家商业银行纷纷开展国内贸易融资业务。通过比较我国商业银行开展国内贸易融资业务的不同经营策略,为促进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国内贸易融资业务稳步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我国政策性金融机构、国有商业金融机构、合作性金融机构、非正规金融组织的分析,认为当前农村金融体系整体功能被削弱;并从供销合作社的农民盟友、组织特性和体系方面,分析了供销合作社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创新方面具备的条件和优势.其思路是把握农村信用特点,以生产经营合作为基础,将信用合作融入经营服务体系,构建以专业合作社成员间资金互助为基础的农村融资服务新体系.提出了把握基本定位、着眼于体制和机制创新、与涉农银行建立合作关系、做好风险防范、政府应给予扶持等促进合作性金融建设、创新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利用融资租赁谱系图解介绍资本市场融资租赁业务的参与主体后,结合以融资租赁为基础的保理融资业务案例分析,构造了二类金融机构在合约过程中的决策机理,展示二类基础牌照联合业务在资源动员过程中比传统金融机构有效。研究结果显示,非银基础牌照资源的发放权限应该下放到地方政府的金融管理部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