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分析讨论了工业企业给水系统的特点和当前常用的给水系统调节方式和优缺点及变频调速装置的节能原理,指出变频调速装置应用于给水系统是最为节能的运行方式.  相似文献   

2.
任国庆 《现代农业》2008,(10):71-72
一、变频调速与水泵节能 水泵节能离不开工况点的合理调节。其调节方式不外乎以下两种:管路特性曲线的调节,如关阀调节;水泵特性曲线的调节,如水泵调速、叶轮切削等。在节能效果方面,改变水泵性能曲线的方法,比改变管路特性曲线要显著得多。因此.改变水泵性能曲线成为水泵节能的主要方式。而变频调速在改变水泵性能曲线和自动控制方面优势明显,因而应用广泛。但同时应该引起注意的是,影响变频调速节能效果的因素很多.如果盲目选用,很可能事与愿违。  相似文献   

3.
李欣泽  晏伟  刘建武 《油气储运》2013,(10):1134-1137
为了避免传统工频定速电机产生的能量损失,在输油泵机组上应用变频调速技术,可以满足管道低输量运行工况的要求,达到节能目的.详细叙述了变频调速的工作原理,以实际运行的某成品油管道为例,选用SPS仿真软件对固定转速泵和采用变频调速技术的可变转速泵在不同输量运行工况下分别进行了模拟仿真,据此对比分析了机组加装交频装置前后的节能效果,并进一步评价了输油泵应用变频技术后带来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离心泵调速运行节能效果试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给离心泵调速节能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利用变频器在离心泵开式试验台上对BX50-31型泵进行变频调速运行测试试验,得到了其在恒定扬程、变扬程及试验室装置条件下的性能参数,并对所得试验数据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其在相对流量为50%的调节流量下,相对节能效果高达87.52%.  相似文献   

5.
针对混凝土搅拌站的电动机变频节能改造,分析了搅拌站的系统组成及工艺流程.在不改变原系统设计和控制的基础上,设计了系统变频调速系统的硬件组成和PLC程序,进行了变频器参数与程序设计的优化研究,并制造了设备,现场安装调试后,系统运行稳定,节能效果显著,实现了变频调速装置与原先驱动装置的硬件冗余.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交流电机变频调速的工作原理,介绍了变频调速技术的主要特点及发展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7.
程正华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0,21(2):104-105,110
变频调速在水泵的节能方面应用广泛,但在实际应用中往往由于对影响其节能效果的因素考虑不周,导致选择与使用存在着较大的盲目性,影响其节能效益的发挥。以变频水泵为例,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变频调速的适用范围针对影响其调速范围、节能效果的一些主要因素,进行了对症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输油泵变频节能技术分析与运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长输管道中输油泵的变频节能技术问题,对输油泵变频调速控制系统的节能原理、基本工作原理及在实际运用中影响变频调速范围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输油泵变频节能技术在长输管道节能降耗应用中具有优越性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变频调速器在风机中的具体应用,给出了变频调速在锅炉及加热炉燃烧控制过程中的应用实例。采用SAM Ⅰ-GS型变频调速器,对输油泵站CE-NATCO热媒炉助燃风机实施了变频调速控制,实现了热媒炉热效率的优化控制。既节约了能源,又提高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水泵调速运行性能试验的分析,导出节能率的计算公式,阐明影响水泵调速运行节能率的主要因素,从而为提高水泵调速运行的经济性和选用变频调速恒压供水装置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设计一种机电式流量调节阀,与已研制的气力引射式施肥器集成构建液体肥变量施用调节系统,实现水稻近根部微小流量液体肥精准施用。方法 通过试验标定了系统质量流率理论模型,建立控制系统传递函数模型,设计了基于模糊推理的PID控制器结构、规则和初始参数;通过仿真试验,分析了PID和模糊PID控制的调控响应能力。结果 仿真试验结果表明,模糊PID控制阶跃信号响应超调量、调节时间和稳态误差分别为0.12%、2.51 s和0.007, 与PID控制的对应值42.90%、4.44 s和0.010相比均较低,表明模糊PID控制动态调节和稳定性更好;在幅值为0.5、持续时间为0.1 s的脉冲信号干扰下,模糊PID控制的调节时间为0.61 s,比PID控制(1.67 s)更短,具有更强的抗干扰能力。性能试验结果表明,10种目标质量流率条件下,模糊PID控制的质量流率绝对误差均低于PID控制,控制精度为93.93%~96.88%,高于PID控制(90.00%~95.21%);在施肥量变化时,模糊PID控制的超调量为12.2%,上升时间、调节时间和峰值时间分别为1.5、10.7和1.7 s均低于PID控制的17.4%、2.1 s、13.3 s和2.3 s。结论 基于模糊PID控制的水稻液体肥变量施用调节系统具有较高的质量流率控制精度和跟踪性能,为研制水稻田液体肥变量施肥装备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温室弥雾机控制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温室环境人机分离自动变量施药,设计基于Wi-Fi与模糊控制的自走式自动变量风送弥雾机。施药系统以STM32单片机为核心,在Eclipse开发环境下采用Socket编程技术实现移动端与弥雾机端双向通信。为满足施药技术要求,采用Mamdani模型制定施药控制规则,将虫害覆盖率和茄子冠层高度参数作为模糊控制模型的输入,根据施药控制规则自动控制电磁阀和继电器以调控喷雾流量和控制施药时间,共同完成弥雾机变量施药。通过流量测定、模糊控制及自动与手动弥雾的沉积试验对施药系统进行验证,结果表明:1)施药控制系统可根据占空比准确调控喷雾流量,且占空比与喷雾流量线性度较好,拟合度为R~2=0.996 4,满足该设计喷雾范围要求。2)采样点与喷头距离为1~3m时对单位面积雾滴有效沉积量影响显著,且随着茄子冠层高度的增大和蓟马覆盖率的提高均会使单位面积雾滴沉积量显著提高。3)自动弥雾与手动弥雾沉积量的相对误差不超过0.8%,可满足变量喷雾的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13.
为在苏南地区农村推广变量施肥技术提供一种可能的实施途径,根据苏南地区的农业生产实践经验,探讨一种简易的农田施肥处方的获取途径,并结合百度地图API构建变量施肥电子处方图系统,对系统结构和实现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重点讨论农田电子地图的构建与应用普通精度GPS模块实现田块快速定位识别的方法。以江苏省南京市双鱼龙庄13.3hm2试验田为测试对象,在Android设备上构建相应的电子处方图系统,并进行基于自然田块的定位识别性能测定试验和变量施肥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系统测试数据稳定,定位信息经过卡尔曼滤波算法处理后,当测试点距离农田边界2m时,定位识别正确率达到86.8%,距离边界2m时,定位识别正确率达到100%。系统指导变量施肥机施肥,其实际播量相对误差小于5.9%。说明本系统能够有效识别作业位置,具备指导田间变量施肥的能力。具备在苏南地区农村推广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14.
差流可调梭阀在球阀控制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梭控球阀是实现管道自动化控制的一个重要基础元件,介绍了其工作原理和差流可调梭阀的基本特性,差流可调梭阀不仅适用于球阀,也适用于蝶阀,闸阀和其他阀启闭时间的控制与调节,同时还可对主阀体的流量和压力进行调节。  相似文献   

15.
The working condition of tractors is bad, and the outside load fluctuation is frequent. All that require engine or transmission to change revolution speed and torque timely to accommodate the variation of load and motion resistance, and ensure the dynamic…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不确定利率及土地发展权的农用土地征地补偿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农用土地年收益现金流为基础,加入利率的不确定性和土地发展权的影响,构造以实际补偿和期望补偿为变量的效用函数作为确定征地的货币补偿金额的工具。得出当前利率下农用土地年收益的折现估计值为年平均收益22倍的结论,而维持农民生活水平不变的补偿费用应在年平均收益30倍以上。现行法律规定的最高30倍的补偿标准偏低,建议参照项目预算的净现值方法计算,适当提高补偿标准。  相似文献   

17.
梭锥管混浊流体分离装置水沙分离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运用均匀正交设计法和投影寻踪回归分析法(PPR)对梭锥管混浊流体分离装置(简称梭锥管)进行了结构优化试验研究。根据前期研究结果,确定了锥圈间距、进流量、倾角、底孔孔径作为正交试验的4个主要影响因素,选择UL9(34)对梭锥管混浊流体分离装置进行了均匀正交试验,应用投影寻踪回归分析方法对试验结果进行了数据分析和计算机仿真优化。结果表明,与前期研究结果相比,梭锥管的水沙分离效果与其纵轴线与水平面的倾角大小有关,当倾角为60°时,水沙分离效果较好,浓缩率达到了1.73。进流量和锥圈间距相同的梭椎管,底孔越大,耗水率越大,表面负荷率随着底孔的增加逐渐减小,而锥圈间距对耗水率和表面负荷率影响很小。进流量不变时,浓缩率随着底孔孔径和锥圈间距的减小而增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实现农作物保护区的变量喷洒,设计一种基于磁流变液的农用变量喷头。【方法】根据磁流变效应理论设计变量喷头的机械结构,并利用软件仿真对结构进行参数优化。然后设置不同线圈电压和磁流变液注入量进行流量测试,分析线圈电压、磁流变液注入量对喷头流量的影响。【结果】隔膜泵泵压恒定在0.3 MPa,当磁流变液注入量从0增加到2.5 mL,喷头流量随之减小。在24 V线圈电压下流量减小最少,为14.29%;在0 V电压下流量减小最多,为28.57%。当磁流变液注入量恒定在1.5 mL,线圈电压由0升高到28 V,喷头流量增加了25.00%。【结论】基于磁流变液的变量喷头可以通过控制外部磁场实现变流量控制,可用于精准农业喷施。  相似文献   

19.
In recent years, precision agriculture has received attention from producers, agribusiness, and governmental agencies in an effort to increase profitability and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Many aspects of precision agriculture, such as soil fertility, application technology, and economic factors, have received substantial research attention; however, other aspects of precision agriculture have not been well documented. One important issue that warrants increased attention is water quality. Because of precision application technology, variable rate fertilizer application based on within-field heterogeneity has the potential to decrease negative water quality impacts. Therefore, the objective of this paired watershed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impact of variable rate nitrogen (N) fertilizer application on surface water quality. The variable rate field was divided into management units designated as poor, moderate, and high based on measured yield potential and received 100–160 kg/ha of N fertilizer. A portion of the N application was uniformly applied pre-plant or at planting, and rest was sidedressed at variable rates. The uniform rate field received uniform N application at 135 kg/ha. Surface water runoff and water quality were monitored for each field, and collected samples were analyzed for N and phosphorus (P) constituents. During the 2-year monitoring period with 22 storm sampling events, variable rate N application resulted in few water quality differences compared to uniform rate application, but overall median NO3 + NO2–N concentration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for the variable rate field in the second year of variable rate N application. Overall and event mean NO3 + NO2–N concentrations from the variable rate field tended to be higher, but median concentrations from the uniform rate field tended to be high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