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花生籽仁发育过程中脂肪酸积累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高O/L花生品种8130为材料对其籽仁发育过程中脂肪酸的累积过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花生籽仁中,含有8种主要的脂肪酸,按含量高低依次为油酸、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山嵛酸、花生酸、二十四烷酸、花生烯酸;花生籽仁发育过程中,油酸含量逐渐增多,其它脂肪酸呈逐渐降低的变化规律。饱满籽仁中亚油酸和油酸含量占全部脂肪酸的80%以上。脂肪酸总量在籽仁发育前期增加迅速,然后缓慢增长,到籽仁成熟期又迅速增加,在收获期达到峰值,油酸亚油酸比值(O/L),随籽仁发育呈逐渐增加的变化规律,饱满籽仁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2.
不同品质类型花生籽仁脂肪酸积累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高蛋白品系KB008、高脂肪品种花17和高油酸/亚油酸品种农大818为材料对花生籽仁发育过程中脂肪酸积累规律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花生籽仁发育过程中,籽仁中脂肪的积累速度呈先快后慢的趋势。油酸亚油酸比值(O/L)受遗传因素影响较大,收获期O/L值以农大818最高,KB008最低,差异显著。不同品种成熟期的脂肪酸组分相对含量存在差异,高蛋白品种成熟期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花生酸和山嵛酸相对含量显著高于高脂肪和高O/L值品种,而其油酸和二十四烷酸相对含量明显低于后两者。高脂肪品种和高O/L值品种成熟期脂肪酸组分相对含量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花生籽仁不同发育时期不同部位主要营养成分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以不同油酸花生品种为材料,对籽仁含油量、脂肪酸和蔗糖含量累积规律和基豆先豆间差异及籽 仁不同部位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花生籽仁的发育,含油量增加且高油品种含油量积累速率高于低油品 种,蔗糖含量下降;不饱和脂肪酸逐渐增加,饱和脂肪酸和超长链饱和脂肪酸逐渐下降,亚麻酸逐渐降低到消失,其 中高油酸材料棕榈酸、亚油酸和亚麻酸的下降速率以及油酸的上升速率高于普通油酸材料。各材料脂肪酸在基豆 和先豆间无显著差异,而含油量基豆高于先豆。成熟籽仁胚中棕榈酸、亚油酸、花生烯酸、山嵛酸和二十四碳烷酸 含量显著高于子叶,含油量、硬脂酸和油酸含量低于子叶,在胚中约含有0.5%左右的亚麻酸,而子叶中未检测到亚 麻酸。本研究结果为选育品质优的油用型和食用型花生品种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花生荚果不同成熟度对籽仁品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高油酸大花生品种"花育963"为材料,利用气相色谱(gas chromatography,GC)技术和近红外光谱(near infrared reflectance spectroscopy,NIRS)分析技术对不同成熟度花生籽仁8种脂肪酸成分、含油量、蛋白质含量以及有害脂肪酸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未成熟荚果籽仁基豆油酸含量显著高于先豆;棕榈酸、亚油酸、花生烯酸、山嵛酸含量显著低于先豆。成熟荚果基豆和先豆的油酸含量均相应显著高于未成熟荚果的基豆和先豆,而成熟荚果基豆亚油酸、山嵛酸含量显著低于未成熟荚果基豆,其先豆棕榈酸、亚油酸、花生酸、花生烯酸、山嵛酸含量则显著低于未成熟荚果先豆;成熟荚果单仁果油酸含量显著高于未成熟荚果单仁果,其亚油酸、花生酸、花生烯酸、山嵛酸和二十四碳烷酸含量显著低于未成熟荚果单仁果。籽仁含油量随着荚果成熟呈上升趋势,并且成熟荚果籽仁基豆含油量极显著高于先豆。蛋白质含量在未成熟荚果籽仁基豆、先豆和单仁果之间差异不大,成熟和过成熟荚果籽仁基豆都极显著低于先豆。有害脂肪酸含量随着荚果成熟总体呈下降趋势,相同成熟度荚果籽仁基豆显著低于先豆。本研究证明高油酸表型在"花育963"不同成熟度荚果中可稳定表达,同时可为花生脂肪酸遗传育种和花生适宜的收获期确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豫南地区42份茶树种质资源的茶籽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茶籽含仁率及茶籽仁的脂肪含量,范围分别在33.53%~71.60%、17.77%~38.39%。利用气-质联用技术(GC-MS)检测了茶籽仁中的脂肪酸组成和含量,共检测到21种脂肪酸,其中主要成分棕榈酸、硬脂酸、顺-油酸、亚油酸和α-亚麻酸的含量分别在2.64%~5.70%、0.21%~1.11%、7.33%~17.29%、0.09%~8.44%和0.01%~0.15%;相关性分析显示,顺-油酸与十三碳酸、十四碳酸和顺-二十碳二烯酸的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亚油酸与反-油酸、顺-二十二碳六烯酸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除了水仙7202茶籽仁中的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比值为3.08∶12.16∶1,其余茶树种质资源茶籽仁中,这三类脂肪酸的比值均约为1∶2.69∶1.37。中黄1号、农抗早、迎霜、鄂茶11号、龙井43、中选8号、崂山3号和黄金叶8个茶树品种,不仅含仁率和脂肪含量较高,而且茶籽仁脂肪酸的组分和含量丰富、均衡,可初步筛选出来作为豫南地区叶籽两用茶园的候选品种。  相似文献   

6.
水氮交互对油用向日葵粗脂肪及脂肪酸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水氮交互对油葵粗脂肪及脂肪酸组分的影响,选取油葵杂交品种康地T562,采用现蕾至开花阶段灌水与追氮肥2因素3水平(灌水90mm、54mm、36mm;追氮肥0、52、104kg·hm~(-2))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于2011年在河套灌区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水、氮及交互对油葵籽仁粗脂肪及主要脂肪酸组分(油酸、亚油酸、亚麻酸、棕榈酸、硬脂酸)均影响显著。不追氮肥时,充足的土壤水分有利于油葵籽仁粗脂肪的生成。水氮交互下,土壤中有效氮的增加导致粗脂肪、亚油酸及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下降。土壤中水分的增加,促进油葵籽仁中亚油酸及不饱和脂肪酸的生成,但会抑制油葵籽仁中硬脂酸及饱和脂肪酸的生成。W90N0(灌水90mm,不追氮肥)处理下油葵籽仁粗脂肪含量最高,为60.37%;W90N52(灌水90mm,追氮肥52kg·hm~(-2))处理下亚油酸及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分别为69.06%、84.75%,而硬脂酸和饱和脂肪酸含量最低,分别为7.23%、13.06%。综合考虑粗脂肪含量高及脂肪酸组分构成有利于人类饮食健康,在河套灌区推荐油葵水肥技术参数为现蕾后开花前灌水90mm,追氮52kg·hm~(-2)。  相似文献   

7.
大果油茶实生树茶籽油脂肪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大果油茶茶籽油脂肪酸组成问题,以实生油茶林丰产单株果实为材料,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茶籽油,气相色谱法测定C12~C24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茶籽油所含脂肪酸种类在实生单株间和年际间均存在差异;茶籽油脂肪酸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平均相对比重占86.625%,其中又以油酸为主,其含量和相对比重分别平均为79.352%和80.253%;不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的相对比重、油酸和亚油酸的含量和相对比重均分别呈极显著、显著或极显著和显著负相关;主要脂肪酸(油酸、亚油酸、棕榈酸等)含量和相对比重均无显著的实生单株间和年际间差异。可见,大果油茶茶籽油的主要脂肪酸组成在不同实生单株间和年际间均稳定,且都以油酸为主;不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油酸和亚油酸可能存在转化关系。  相似文献   

8.
《花生学报》2021,50(3)
高油酸花生是花生品质育种的重要目标之一,本研究以高油酸花生琼花1号为材料,研究了其在13个不同土壤肥力条件下的籽仁品质及其变化。结果表明,琼花1号籽仁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油酸、亚油酸平均含量分别为6.77%、27.59%、80.04%和3.84%,油酸/亚油酸平均为22.58。籽仁亚油酸含量变异系数最大(32.11%),油酸变异系数最小(2.50%)。花生营养品质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油酸与亚油酸、棕榈酸和可溶性糖含量间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亚油酸与棕榈酸和可溶性糖含量间呈极显著正相关,棕榈酸与可溶性糖含量间呈极显著正相关,花生四烯酸和山嵛酸含量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不同营养品质的形成受土壤成分影响不相同,可溶性糖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全氮呈显著负相关;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土壤碱解氮和土壤全氮呈显著负相关。研究结果可为高油酸花生大面积推广及施肥策略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
土壤水分胁迫对花生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水分胁迫对花生脂肪、蛋白质、可溶性糖、淀粉和脂肪酸组成等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使籽仁中可溶性糖、蛋白质、亚油酸、山嵛酸和二十四烷酸含量升高,脂肪、棕榈酸和油酸/亚油酸比值降低,淀粉含量的变化因品种的不同表现或升高或降低;水分胁迫使籽仁中大量矿质元素P、K和Na的含量以及微量元素Mn的含量均升高,其余矿质元素含量与土壤水分胁迫的关系因花生品种的不同而不同;水分胁迫使花生对水分的利用效率提高。  相似文献   

10.
以山东省保存的350份花生品种为材料,通过籽仁油酸和亚油酸含量与7个质量性状相关性的研究,其结果表明油酸和亚油酸与质量性状相关的有果形、籽仁形状、花色、叶形、叶色等,在品质育种时,可把这些相关程度较强的质量性状,作为参考性状,在田间或室内进行间接地选择,可以同时获得高油酸、低亚油酸的材料。  相似文献   

11.
为阐明辽宁西部风沙地区花生田的昆虫种级群落,剖析花生害虫与益虫发生动态,2015年5-10月,采用马来氏网收集结合形态学鉴定、解剖鉴定、DNA条形码三种鉴定方法,对辽宁西部重要花生产区阜新花生试验田开展了昆虫系统调查,并对其主要害虫与天敌益害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共获得昆虫标本15725头,鉴定为7目65科206种。其中膜翅目的茧蜂科、姬蜂科、隧蜂科、金小蜂科,半翅目的叶蝉科、蚜科,鞘翅目的叶甲科、瓢虫科为科级优势类群;优势种有膜翅目的卷叶虫绒茧蜂(11.10%)、铜色隧蜂(9.80%)、粘虫绒茧蜂(7.52%)、食蚜蝇姬蜂(7.14%)、喜马拉雅聚瘤姬蜂(7.01%)、燕蚜茧蜂(6.15%);半翅目的小绿叶蝉(44.88%)、花生蚜(14.63%)和小长蝽(11.79%);鞘翅目的双斑萤叶甲(71.68%)、龟纹瓢虫(8.90%)、异色瓢虫(8.26%);鳞翅目的小菜蛾(23.88%)、草小卷蛾(22.55%)、玉米螟(9.12%);双翅目的粘虫缺须寄蝇(30.63%)、大灰优食蚜蝇(21.77%)和夜蛾土蓝寄蝇(19.19%)等。斜纹夜蛾、花生须峭麦蛾的天敌种类分别为11种和3种;益害比分别为244.80、33.26,显示出较好的天敌控制作用;花生蚜天敌种类24种,益害比为2.39,西花蓟马天敌种类为4种,益害比为3.29,花生蚜和西花蓟马的天敌控制力较差。  相似文献   

12.
高抗青枯病花生新品种汕油851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汕油851是广东省汕头市农科所以"粤油193"为母本、"辐选3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而育成的珍珠豆型花生新品种.经全国(南方区)花生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鉴定,该品种具有丰产性好、品质优良、高抗青枯病、锈病和叶斑病、适应性广等特点.2009年6月通过全国花生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适合在广东、广西东部、海南、江西、湖南、云...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了海南岛被子植物7个新记录与归化种,分别为匙苞姜(Zingiber cochleariforme D. Fang)、西非猪屎豆(Crotalaria goreensis Guill. & Perr.)、波氏巴豆(Croton bonplandianus Baill.)、纤梗叶下珠(Phyllanthus tenellus Roxb.)、黄花过长沙舅[Mecardonia procumbens (Mill.)Small]、苏里南莎草(Cyperus surinamensis Rottb?ll)、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 Lois.)。凭证标本保存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植物标本室(ATCH)。  相似文献   

14.
报道了海南玄参科一新记录归化属——孪生花属(Stemodia L.)。轮叶孪生花(Stemodia verticillata)首次在海南发现。  相似文献   

15.
大田条件下,以印度尼西亚东爪哇省当地花生品种“Tala1”为对照,通过比较我国22个花生品种成熟期的植株、荚果产量和产量性状,筛选适宜当地气候环境的花生品种。结果表明:从植株性状看,“四粒红”主茎节数、主茎高和侧枝长显著高于对照;白沙1016、湘花2008、花育23和对照差异不显著,其他品种均显著低于对照品种。不同花生品种的荚果产量差异显著,通过对荚果产量聚类分析,筛选出6个高产花生品种、8个中产品种和9个低产品种。从产量性状看,不同产量水平花生的饱果率、双仁果率差异不显著,但中高产花生品种单株结果数和公顷果数显著高于低产品种。产量与其他植株性状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荚果产量与实收株数、单株果数和公顷果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花生荚果产量聚类分析,筛选出6个适于印度尼西亚东爪哇省气候环境的花生品种;通过栽培措施提高单株和公顷结果数是提高花生荚果产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建设海南热带农业博物馆的意义和国内外农业博物馆现状,提出海南热带农业博物馆功能规划和建设内容以及创意开发项目。  相似文献   

17.
对海南省海口市桂林洋莲藕田的莲藕植株上发生的一种新病害莲藕棒孢霉叶斑病的病原进行了鉴定,并对病原菌进行了生物学特性测定。研究结果表明:该病原菌为山扁豆生棒孢[Corynespora cassiicola (Berk.&Curst.) Wei];病原菌菌丝生长的适宜条件为温度25~30℃,pH 6~9,碳源为无水葡萄糖或D-木糖,氮源为牛肉膏或大豆蛋白胨;最适生长条件为温度28℃,pH 7,碳源为无水葡萄糖,氮源为牛肉膏。光照对该病原菌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了海南岛发现的豆科(Fabaceae)田菁属(Sesbania Scop.)新记录种1个,沼生田菁(Sesbania javanica Miq.)。在海南东方和昌江临海沼泽湿地中分别发现沼生田菁3个种群,凭证标本保存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植物标本室(ATCH),现予以报道。  相似文献   

19.
陈曦  王勇  于靖 《园艺与种苗》2019,(2):1-5,38
[目的]系统研究槟榔花中的生物活性物质和体外抗氧化能力,为海南槟榔花的药用价值评价及产品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70%乙醇超声提取并测定比较海南15种源产地槟榔雌花和雄花的总酚、总黄酮和总生物碱含量,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法、FRAP法和ABTS法测定提取液体外抗氧化能力,TOPSIS分析综合评价槟榔花药用价值。[结果]槟榔雄花的抗氧化能力普遍高于雌花,鸡心槟榔的抗氧化能力低于普通槟榔,乌石农场槟榔雄花WPM的抗氧化能力最强。[结论 ]TOPSIS法可作为多指标综合评价槟榔花质量的模型。  相似文献   

20.
报道了海南岛被子植物5个新记录种。新记录种分别为三室黄麻(Corchorus trilocularis L.)、钻叶紫菀(Symphyotrichum subulatum(Michx.)G.L.Nesom)、光果姜(Zingiber nudicarpum D.Fang)、线纹香茶菜(Isodon lophanthoides(Buch.-Ham.ex D.Don)H.Hara)、狭序泡花树(Meliosma paupera Hand.-Mazz.)。凭证标本保存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植物标本室(ATC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