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五唇兰菌根化育苗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索菌根技术在兰科植物保育中的应用,以野生五唇兰的内生菌根真菌和五唇兰组培苗为材料,进行组培瓶苗和盆栽苗的菌根化研究。利用固体培养的菌丝体与五唇兰无菌组培苗进行共生培养,15 d后,根染色法检测结果表明,真菌能够成功侵染根,菌根化苗的移栽成活率均达到100 %(对照为63.33 %)。种植90 d后各菌株处理苗的鲜样质量增长率均高于对照,其中F29菌株处理苗的鲜样质量增长率高于对照31.3 %。在大棚栽培条件下,利用液体菌剂对盆栽苗进行菌根化培养。90 d后各菌株处理苗的成活率和鲜样质量增长率均高于对照,其中F29菌株处理比对照高出35 %,鲜样质量增长率高于对照高33.24 %。  相似文献   

2.
铁皮石斛菌根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显微技术探讨铁皮石斛与茵根真菌之间的相互作用.从野生铁皮石斛根中分离出的YSH101、YSH502、YSH131、YSH133 4株菌株,接种到铁皮石斛组培苗上进行接菌试验,结果表明:接菌处理组培苗与对照生长情况有明显差异,并筛选出YSH131菌株为铁皮石斛的优良茵根真菌.因此,铁皮石斛组培苗的茵根化是解决铁皮石斛人工大量繁殖栽培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美花石斛组培苗菌根化中共生条件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兰科植物菌根真菌多样性很丰富,在植物不同的生长阶段能够促进其达到最佳生长状态的菌株种类和数量均不同。本试验通过对培养袋内的无菌组培苗进行接菌条件优化,以期寻找用最适真菌在最适的时间内与美花石斛组培苗共生培养的最佳菌株组合方式。结果表明:菌株F24b、B14、F25对原球茎小苗效果表现较好,且壮苗植株接菌处理在共生培养10周时鲜重增长率较不接菌效果显著;而生根植株接菌处理在共生培养7周时鲜重增长率较不接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研究结果对提高种苗质量,提高石斛栽培中生产效率都有较大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从苹果不同部位内生真菌中筛选具有促生潜力的菌株,为开发苹果益生真菌储备菌种资源,为探究苹果内生真菌与宿主互利共生关系提供试验基础。【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内生真菌,基于ITS序列鉴定到属种;筛选、比较菌株产IAA、铁载体等促生能力;回接潜力菌株于苹果组培苗,50 d后观察组培苗生长情况。【结果】共分离获得内生真菌51株鉴定为29种。促生潜力筛选后,选取IAA含量高、兼具促生功能多的5株菌(LG06、PG06、LG12、LY09、PJ09)回接苹果组培苗。结果表明其中4株内生真菌对苹果组培苗的促生效果明显,与对照相比,菌株PG06的叶片数量、叶绿素含量、叶片总氮含量增高最多(p<0.05),依次增加了61.17%、44.08%、42.56%。【结论】苹果内生真菌PG06、LG12、LG06、LY09对苹果组培苗均具有显著促生作用,可进一步探索田间试验。研究为苹果生物肥料的研发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菌根真菌对春兰生长和矿质元素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兰(Cymbidium goeringit)组培苗经盆栽接种GDB181,GJ311,GJ321,GJ131,GH132,GA211这6个真菌菌株,对培养8个月的苗的平均鲜重增长率、各矿质元素含量分析、重分离以及石蜡和超薄切片观察:接菌苗的平均鲜重增长率均比对照苗高,其中接种GDB181,GJ311,GJ321,GJ131,GH132菌株的苗平均鲜重增长率经检验达到了显著(a=0.05)或极显著的差异(a=0.01);接菌苗的各矿质元素含量也均高于对照,微量元素含量的增加尤为明显;对春兰生长有显著促进作用。接菌苗的营养根重分离获得原接种菌株。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菌丝破坏根被进入皮层组织,在皮层组织中形成菌丝结等典型的共生结构:菌丝结在皮层细胞中分布不均匀,有些位于细胞核较近区域的菌丝被消化。由此表明接种菌株已与春兰根形成有效菌根,对春兰的生长有较明显促进作用。故认为GDB181,GJ311,GJ321,GJ131,GH132是春兰优良的菌根菌株。  相似文献   

6.
以接种和不接种丛枝菌根真菌木棉幼苗为试材,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干旱胁迫对不同处理下木棉幼苗的根茎叶水分特征及其生长和生理生化特征,以期探究干旱河谷中的木棉(Bombax ceiba L.)普遍存在与丛枝菌根真菌(AMF)的共生系统是否是它对干旱环境适应的策略之一。结果表明:对照条件下接菌株根系干质量是未接菌株的2.2倍,重度干旱胁迫下,接菌株的根系干质量是未接菌株的2倍,接菌有助于植株根系的生长,增加根系对水分的吸收效率。接菌植株在中度干旱胁迫下避免了植株的"茎干缩",重度胁迫下减轻了"茎干缩",且接菌株茎含水率是未接菌株的1.95倍,接菌提高了植株茎干的吸水保水能力。在重度干旱胁迫下,接菌加速了植株调节体内游离氨基酸和丙二醛(MDA)含量,较未接菌株提前了约18d,且未接菌株MDA含量的最大值是接菌株的1.5倍;接菌株脯氨酸含量的最大值是未接菌株的1.4倍,接种显著增加了渗透物质含量并减少了细胞的伤害,提高了植物叶片的保水能力。可见,接种AMF可改善木棉幼苗干旱胁迫下根茎的水分供应和叶片水分维持能力,同时也增加渗透调节物质以降低水势,减少水分蒸散作用,启动调节系统提前清除细胞有害物质,减少对细胞膜的伤害,提高了木棉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7.
从轮作蔬菜紫色土中筛选出3株不同的植物促生菌(PGPB)菌株,分别为具自生固氮能力的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GN03)、具溶磷作用的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 RP01)和具解钾作用的环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irculans JK02),将3种菌株配制成复合菌剂进行生姜种苗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接种牛粪-拌施复合菌剂处理总体表现最优,与牛粪-拌施市售生物菌肥处理相比,根际细菌自生固氮菌、溶磷菌和解钾菌数量显著增高了1 674.1%、8 709.1%和225.2%;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含量显著提高了87.5%和23.0%;姜苗分蘖数、叶面积和地上部、地下部干质量分别提高了40.0%、45.9%和28.6%、25.0%。应用适宜的PGPB复合菌剂对紫色土微生态环境和生姜种苗的生长有较好的促进效应。  相似文献   

8.
以溶磷菌和解钾菌为供试菌,采用田间根际追施的方法,研究对拱棚连作辣椒根际养分环境的影响,以期为改善宁夏彭阳拱棚辣椒连作土壤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TR1处理(单施溶磷菌)、TR2处理(单施解钾菌)和TR3处理(溶磷菌和解钾菌配施)均能显著降低土壤盐分含量(49.8%~56.94%),增加辣椒坐果初期的土壤速效氮含量。溶磷菌对速效钾含量没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解钾菌不仅显著增加了土壤速效钾含量,同时对于土壤磷元素的释放效果优于溶磷菌。溶磷菌和解钾菌配施产生了叠加效应,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处理,且使用次数越多,效果越佳,TR3处理辣椒667 m~2产量达到4 878 kg,较CK增产14.5%。因此在生产中溶磷菌与解钾菌配施效果更好,且应持续多次施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磷酸盐生长培养基(NBRIP)从长势良好的海南香蕉根围土中分离到解磷细菌23株,经过反复筛选纯化获得一株解磷能力优异的菌株1-7。通过液体摇瓶复筛,培养7d后发现,1-7菌株培养液中可溶性磷为638.26mg/L,约有12.8%的磷酸三钙被溶解出来,是对照的13.9倍;经16SrDNA序列和生理生化分析,初步鉴定此菌株为鲍氏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盆栽结果表明,两季试验中接种解磷菌1-7处理的香蕉株高、茎粗、鲜重、生物量分别比对照(不施磷肥)增加了17.4%、10.4%、27.3%、21.1%和13.0%、8.2%、25.2%、13.2%,但与施化学磷肥处理的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以青海野生中国沙棘根际土为试材,从中筛选出具有一定促生能力的菌株,利用传统培养法对野生中国沙棘根际促生菌进行分离,利用平板划线法对菌株进行分纯。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DNA对分离菌株进行种属鉴定,运用溶磷法对菌株的解磷能力进行测定,用原子吸收仪进行解钾能力的测定,以期为挖掘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高效根际促生菌株创造条件。结果表明:根据生理生化和16S rDNA分子鉴定获得4株分离菌株,4株菌归属于假单胞菌属,能力测定结果显示K7溶解有机磷半径为13.71 mm, K28溶解无机磷半径为7.62 mm, K39解钾率为14.33μg·mL-1。所得菌株中的3株分别是高效的解有机磷、解无机磷和解钾菌株,表明3株菌株制成混合菌剂可作为开发高效菌肥的潜在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