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棱丝瓜种子经过浸种(水温为常温,浸种4小时)后,通过用滤纸吸干种皮上的水分,并晾置一定时间(一般为1个小时)的处理,再进行恒温(30℃)催芽,能够显著地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  相似文献   

2.
一、稻种催芽由传统“高温破胸”式改为“三浸三滤”法 好处:老式催芽泡种几天几夜。易“伤水”,高温破胸需淋水、捂蒿、加温,温控难掌握,易“烧芽”。新法催芽简便易行,催芽稳当,不烧芽。  相似文献   

3.
针对传统浸种催芽技术耗时长,不能即催即播的情况,适应水稻栽培需要研发快速催芽技术。将温度、水分、空气三者合理把控,使用自制催芽机新型水稻催芽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快速催芽技术:用55℃的温水浸泡干稻种30 min,然后用催芽机在22~25℃条件下催芽,24 h出芽52%,34 h出芽100%,达到播种要求。使用催芽机进行快速催芽不但发芽速度快,发芽率高,而且发芽整齐度高,出苗齐,可保证水稻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4.
矮生紫薇催芽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蕊  胡国平  李玉娟  韩文君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2):11366-11367
[目的]探讨紫薇种子的催芽技术,为充分利用其种质资源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恒温箱内催芽、日光温室拱棚内沙藏催芽、光照培养箱内催芽3种试验方法探讨了紫薇种子的催芽技术。[结果]紫薇种子发芽速度随温度升高而加快,发芽率随温度上升而提高,25℃恒温催芽的效果最佳。[结论]为紫薇种子催芽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和生产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浸种催芽过程是水稻生产过程中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催芽技术是提高育秧质量的保障,过去黑龙江省大都采用传统的土法催芽技术,如地窖催芽法、土温室催芽法、入屯催芽、温室催芽、保湿催芽、温水浸种电热毯催芽、蒸汽催芽、淘种催芽、土坑温床催芽等等,虽然在方法上上五花八门,但对于催芽效果上的要求是基本一致的。这些方法多数适合于农户自家使用或小批量供芽种,若是大批量集中催芽,这些方法均不适合,且费工费时。  相似文献   

6.
谷芽催得好、发芽率高是提高成秧率的第一个环节.农家省量稻种催芽(特别是杂交早稻种子)目前生产上应用较多的有"温水浸种保温催芽"和"煤灰催芽"2种方法,但还是以采用煤灰催芽的方法较稳妥,催出的芽子壮实均匀.  相似文献   

7.
引言 浸种催芽过程是水稻生产过程中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催芽技术是提高育秧质量的保障,过去黑龙江省大都采用传统的土法催芽技术,如地窖催芽法、土温室催芽法、入屯催芽、温室催芽、保湿催芽、温水浸种电热毯催芽、蒸汽催芽、淘种催芽、土坑温床催芽等等,虽然在方法上上五花八门,但对于催芽效果上的要求是基本一致的。这些方法多数适合于农户自家使用或小批量供芽种,若是大批量集中催芽,这些方法均不适合,且费工费时。如大批量催芽易发生烧种、烂种等现象。尤其是近年来黑龙江垦区入春多见一些极端气候自然灾害,如气候异常、持续低温、多雪多雨、回暖偏晚等,这些为寒地水稻芽种的生产带来了难题,农户自己催芽往往出芽率低,达不到要求。为了解决黑龙江垦区寒地水稻农户自主催芽催芽效率低,催芽率无保障的问题,二九0农场于2010年引进了水稻大型智能化程控浸种催芽设备。该设备根据水稻栽培措施的要求及水稻种子浸种、催芽阶段的生长特性,利用水作为导热介质,将水稻种子通过水来升温、降温、控温、保温等过程,实现其在浸种催芽箱内一次性完成标准化、机械化的浸种、破胸、催芽等生产过程。为实现集中商品化生产的发展提供了保障,为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和增强水稻品质、确保黑龙江省农业战略目标的完成、发挥垦区现代化示范带动作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以春晓茼蒿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纸上发芽法、浸种催芽纱布发芽法、沙中发芽法等3种催芽方法开展催芽试验,探讨不同催芽方法对春晓茼蒿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沙中发芽法结果表现最好,发芽率达到87%;浸种催芽纱布发芽法次之,平均发芽率为78%;纸上发芽法效果最差,平均发芽率只有65%,未达到合格标准。建议茼蒿催芽采用沙中发芽法,有利于提高种子发芽率,为茼蒿种子检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以甜玉米品种浙凤甜2号为材料,通过不同浸种温度、不同浸种时间和不同催芽方法条件下的催芽试验,及不同育苗与大田直播比较试验,研究了与催芽相关的浸种温度、浸种时间和催芽方法对发芽率影响,及不同育苗方法对甜玉米农艺性状、果穗性状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以浸种温度30~40℃,浸种时间1.0~2.0 h,采用恒温培养箱控温30~40℃的催芽处理方法,或采用湿稻草铺盖,下铺热源(30~40℃)和室内空调控温30℃的处理方法可提高甜玉米种子的发芽率。采用催芽纸钵育苗的方法可提早浙凤甜2号的鲜摘始收期,提高产量和果穗商品性。  相似文献   

10.
不同浸种时间和催芽温度对甜玉米种子发芽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甜玉米品种‘绿色超人’不同浸种时间和催芽温度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浸种时间和催芽温度对甜玉米种子发芽率存在显著差异。以室温水浸种8h和在28℃的恒温催芽条件下发芽率最高,分别达90.6%和92.3%。  相似文献   

11.
马铃薯催芽的几种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带芽播种是促进春马铃薯早出苗、出齐苗,争取多结薯、结大薯的关键技术措施。通过催芽可提高出苗率20%~30%,早出苗7~10d,而且整齐健壮,其催芽方法有晒种催芽处理、室内催芽法、硫脲催芽法、赤霉素催芽法、温室大棚催芽法、育苗温床催芽法等。  相似文献   

12.
从种子采收、贮存、浸种等方面介绍了牛大力恒温保湿催芽育苗技术。采用该技术,牛大力种子催芽效果好,可以实现产地采种、异地育苗,克服非产地育苗因早春气温偏低出苗延迟的问题。同时,结合轻基质无纺布育苗容器杯点播育苗发芽率高,且出圃合格苗率较高。  相似文献   

13.
水稻浸种催芽新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温水三浸三露催芽法 这种方法适合非陈谷、非芽谷的杂交稻种催芽.杂交稻种子系两亲本异交结实之产物,种子成熟不一致,饱满度差,颖壳闭合度也差,不耐高温,发芽时呼吸作用较旺盛.如果将这样的稻种沿用老办法浸种催芽,不但破胸出芽不整齐,而且容易烧包烂种,同时,秧田(苗床)往往长出徒长苗,恶苗病也时有发生.提倡普遍推广"温水三浸三露"浸种催芽法.  相似文献   

14.
不同催芽处理对辣椒种子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辣椒种子的最适催芽条件,以辣椒品种改良猪大肠为供试种子,以发芽率、发芽势和霉变率为指标,比较不同烫种温度、烫种时间、浸种时间和变温催芽对辣椒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烫种15 min时,50℃为最佳烫种温度,发芽率、发芽势和霉变率分别为79%、50%和2%,50℃以下烫种时霉变率较高,高于50℃烫种时,发芽率和发芽势显著降低;50℃烫种条件下,烫种5~30 min发芽率和霉变率都无显著性差异;浸种时间对发芽势的影响最大,浸种6 h以上发芽势显著降低;变温催芽30℃—10 h/25℃—14 h较恒温能提高发芽率,但会降低发芽势.表明,辣椒种子最适催芽条件为50℃烫种10~15 min,30℃浸种4 h,30℃ 恒温或变温30℃-10 h/25℃-14 h催芽.  相似文献   

15.
东南石栎种子繁殖栽培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将东南石栎种子用温水、热水和浓硫酸催芽处理后进行室内外播种试验,并采用不同基质进行栽培试验,发现浓硫酸催芽处理能显著提高种子发芽率,而无论采用哪种催芽处理,温室苗床播种发芽率均显著高于露地苗床播种发芽率。在栽培试验中发现在不同栽培基质中的苗木生长速度产生明显差异,苗木品质指数也高低不一。研究表明,与露地栽培相比,温室容器基质育苗能显著提高幼苗生长速度。  相似文献   

16.
浅谈早稻种子温室催芽技术的应用与推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山桥镇农技站根据现代农业的要求,对早稻浸种催芽方面进行了技术总结,摸索出一套简单易行的温室催芽技术。简要介绍了早稻温室催芽的一般技术操作,核算其成本,通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分析,论述其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就温度对水稻浸种、破胸、催芽过程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水稻浸种、催芽的最佳温度范围。  相似文献   

18.
福建山樱花种子变温层积催芽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福建山樱花种子进行变温层积催芽试验,结果表明,在3~18℃变温处理10 d后再经3℃恒温冷藏40 d,福建山樱花种子发芽率最高,平均发芽率达到95%,效果最好;其次是在3~13℃变温处理10 d后再经3℃恒温冷藏40 d,福建山樱花种子发芽率也较高,达到87%。  相似文献   

19.
杂交稻种子在浸种前进行翻晒种子1~2 d,用清水选种,用强氯精600倍液消毒10 h,用间歇浸种的方法浸种,采用温水破胸、保湿催芽、控温炼芽的催芽技术措施等,比用一般常规的方法及措施,可显著提高种子发芽率.  相似文献   

20.
科学的催芽不仅节省种子用量、提高保苗率,还能减少播种到出苗时间,进而减少加温育苗成本和病害的发生,一举三得。笔者在多年生产实践中,摸索出几种科学实用的催芽方法,介绍如下: 催芽前,先将种子用温水浸泡12-24小时。1 体温催芽法 一般蔬菜种子催芽适温都在25-30℃间,我们人体贴身衬衣温度恰好是25-30℃。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