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东海县高产水稻需氮量的试验,分析了高产水稻需氮量和氮肥的当季利用率,从而指导当地科学合理地施用氮肥,减少土壤负荷,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2.
小麦需肥的特性是制订合理施肥的主要依据。华南麦区对小麦需肥特性的研究尚未见诸报道。经我们研究,广东小麦每生产一百斤籽粒吸收NPK的数量中,需N量略高于其他麦区。不同生育期对三要素吸收量则具有从分蘖期到拔节期需N量较高,和灌浆期至成熟期需P量也较多等特点。因此,在施肥实践中应重视苗期追N和后期的增P。根据施N效应期较其他麦区早的特点,追N可在计划促进叶位前一叶龄时进行。  相似文献   

3.
为促进六盘水地区甜樱桃产业发展,本文应用不同的需冷量计算模型(0~7.2℃,尤它模型和动力学模型)及两个需热量模型(强制模型和生长温度小时模型)对六盘水市主要樱桃种植区近年气象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尽管每年需冷量、需热量存在差异,六盘水主要种植区需冷量基本都能满足其目前主栽品种红灯、美早的需冷量,而其连年需热量则显得不足。这可能表示,在高海拔冷凉地区,限制甜樱桃栽培的可能因子应为蓄热量而非蓄冷量。  相似文献   

4.
采用测土配方施肥“3414”完全实施方案进行田间小区试验,得出如下施肥参数:苏北沿海垦区壤性潮盐土,中等肥力田块,啤酒大麦单二空白基础地力籽粒产量2709.0kg/hm2,无氮基础地力籽粒产量2689.5kg/hm2,无磷基础地力籽粒产量5380.5kg/hm2,无钾基础地力籽粒产量5367.5kg/hm2;缺氮基础地力相对产量为48.7%,缺磷基础地力相对产量为97.4%,缺钾基础地力相对产量为97.2%;无氮区啤麦需氮量2.147kg/100kg,无磷区啤麦需磷量1.219kg/100kg,无钾区啤麦需钾量2.697kg/100kg;最高产量啤麦需氮(N)量2.509kg/100kg,需磷(P2O5)量1.351kg/100kg,需钾(K2O)量2.817kg/100kg;空白区啤麦需氮(N)量1.865kg/100kg,需磷(P2O5)量1.480kg/100kg,需钾量(K2O)2.192kg/100kg;氮肥利用率为24.6%~47.2%,平均36.7%.  相似文献   

5.
在美国夏威夷进行温室试验,测定了澳洲坚果的树体需硼量和土壤需硼量。供试土壤采自商盘栽培澳洲坚果的夏威夷,为典型的水成火山灰始成土。试验设10个硼水平(0—32毫克硼/公斤土),定期监测外观症状、叶片干重、叶片硼浓度和土壤溶液的硼浓度,以确定植株对硼处理的反应。澳洲坚果的树体需硼量比其它作物高,叶  相似文献   

6.
台湾低海拔区生产优质梨的新技术河北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园艺系张运涛在台湾海拔500m以下的地区,由于冬季暖和,低温量不足,需要栽培需低温量低的果树品种,但目前生产上用的需低温量低的梨品种,品质差,果面粗糙,石细胞多,而优质的梨多是需冷量高的品种,这些品种...  相似文献   

7.
采用室内测定与田间栽培相结合,研究了92个桃品种的需冷量;研究了川南不同海拔高度地区0~7.2℃的有效低温量。结果表明:(1)供试品种之间需冷量差异较大,介于400~1300h之间,多数介于650~950h;花芽需冷量400~1300h,叶芽需冷量400~600h,同一品种花芽需冷量高于叶芽。(2)2003年12月至2004年2月果树休眠期间,川南海拔300m(李庄)地区有效低温量508h,海拔450m(南广)地区有效低温量748h,海拔650m(屏山富荣)地区有效低温量980h。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以高产小麦品种鲁原502为材料,研究氮磷配施条件下冬小麦磷素积累、分配及利用特性。结果表明,增加施氮量和施磷量均促进小麦各时期磷素积累量的提高。随着磷肥和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开花期和成熟期磷素在茎秆、叶片和穗(籽粒、穗轴和颖壳)的分配量增加。增加施磷量促进生产100 kg小麦籽粒需磷量提高,而施氮量对籽粒需磷量影响不大;增加施磷量造成磷素利用效率降低,而施氮量对磷素利用效率无明显影响。本研究表明,冬小麦施用N 240 kg/hm~2,P_2O_5100 kg/hm~2可作为黄淮麦区获得高产的施肥参考。  相似文献   

9.
干旱区西瓜需钾特性及施钾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西瓜需钾肥最多,需氮肥次之,需磷肥最少;退毛期是西瓜需钾关键期,果实膨大期是西瓜需钾高峰期;推荐施钾量为170kg/hm^2—180kg/hm^2。施钾能提高西瓜总糖和Vc含量,增加脆度,提高适口性。  相似文献   

10.
棉花花生对氮肥的适生效应及田间组配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2-1993年通过盆栽试验,对不同氮肥水平条件下棉花和花生和适生效应及田间组配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并分别建立了产量与氮肥用量的数学模型。分析认为,二者的最佳施氮量分别为0.2167g/kg干土和0.1102g/kg干土,并且,花生的需氮高峰比棉花早,表现出棉花与花生在需氮量和需氮时间的互补作用。证明二者在田间组合搭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德美亚1号氮、磷、钾肥料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建三江地区的土壤供氮量为153.02kg/hm2,供磷量为41.25kg/hm2,供钾量为160.51kg/hm2。形成100kg玉米经济产量所需氮量为2.27kg,需磷量为0.50kg,需钾量为1.65kg。氮肥的利用率为22.14%,磷肥的利用率为7.55%,钾肥的利用率为26.60%。  相似文献   

12.
1992-1993年通过盆栽试验,对不同氮肥水平条件下棉花和花生的适生效应及田间组配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并分别建立了产量与氮肥用量的数学模型。分析认为,二者的最佳施氮量分别为0.2167g/kg_(干土)和0.1102g/kg_(干土),并且,花生的需氮高峰比棉花早,表现出棉花与花生在需氮量和需氮时间的互补作用。证明二者在田间组合搭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施磷量对旱作区小麦产量及氮、磷、钾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豫西丘陵旱作区布置田间试验,设施磷(P2O5)0、50、100、150 kg/hm24个水平,研究施磷量对小麦产量及氮、磷、钾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磷素能促使小麦产量增加;施磷量在0~150 kg/hm2时,随着施磷量提高,小麦产量和氮、磷、钾的吸收量均先增加后降低,施磷100 kg/hm2时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5 803 kg/hm2、146.9 kg/hm2、18.8 kg/hm2、93.8 kg/hm2。施磷量增加,小麦籽粒需磷量总体提高,需氮量、需钾量先降低后增加,氮和钾偏生产力总体提高,磷偏生产力降低。随着施磷量增加,氮、钾利用效率先增加后降低,而磷利用效率下降,但差异不显著。综合来看,豫西丘陵旱作区施磷量为100 kg/hm2时有利于小麦产量提高及氮、磷、钾的吸收利用。  相似文献   

14.
蔬菜作物大致归纳成果菜类、叶菜类、根菜类三种。蔬菜作物含硼量普遍高,其植株内含量一般都在10mg/kg以上,有的可高达75.60mg/kg(甜菜)。一般比禾本科作物高数倍至十几倍,因而多数蔬菜需硼量较大,容易产生缺硼,但不同蔬菜种类之间有明显差异。需硼量大的蔬菜作物有花椰菜、芜菁、甘蓝、大白菜、萝卜、扁豆、菜豆、辣椒等;根菜类蔬菜吸磷能力强,对土壤缺硼较为敏感,是需硼较多的蔬菜。需硼量中等的蔬菜作物有番茄、胡萝卜、莴苣、芹菜等;需硼量较少的为黄瓜、菠菜、韭菜等。所以,许多蔬菜土壤供应硼不足而发生缺硼症。因此,硼肥的施用应得到人们的重视。澳新农高纯硼含氧化硼40%左右,纯硼15%。  相似文献   

15.
玉米生育期短、生长发育快、需肥较多,尤其是对氮、磷、钾的吸收。其中氮的吸收量大于钾、钾大于磷,且随产量的提高,需肥量亦明显增加;当产量达到一定高度时,出现需钾量大于需氮量、需磷量。如对亩产300—350公斤的玉米进行分析,得到吸收氮、磷、钾的比例为2.5:1:1.5;亩产350—400公斤时为2.4:1:1.7;亩产720公斤时则为3:1:4。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不同类型的水稻土壤的供氮特征进行研究。研究认为,水稻土壤的氮素矿化和水稻的吸氮量与产量关系密切,以施肥来协调水稻土壤供氮量和水稻需氮量之间平衡,可以使水稳产高产。  相似文献   

17.
稻田土壤氮素的矿化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不同类型的水稻土壤的供氮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水稻土壤的氮素矿化和水稻的吸氧量与产量关系密切。以施肥来协调水稻土壤供氮量和水稻需氮量之间平衡,可以使水稻稳产高产。  相似文献   

18.
基本苗数和施氮量对水稻氮吸收与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以迟熟中粳稻武香粳 9号为材料 ,研究了基本苗和施氮量对水稻氮素吸收与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 ,施氮量增加 ,水稻吸氮量增多 ,但营养器官的氮转运率、氮收获指数和产谷效率显著下降 ;基本苗增加 ,水稻吸氮量也增多 ,而营养器官的氮转运率、氮收获指数、氮素产谷效率和氮肥利用率则明显提高。因此 ,适当增加基本苗是提高水稻氮素利用效率、减少施氮量的有效方法。研究还发现 ,在 8 5t·hm-2 以上的高产条件下 ,10 0kg稻谷需氮量和氮肥利用率基本稳定 ,每生产 10 0kg稻谷需氮量约为 2 1kg ,氮肥利用率在 4 2 %左右。  相似文献   

19.
在全球能源紧张的趋势下,冷热电三联供(combined cold, hot and power, CCHP)系统因能源可梯级利用和一次能源利用率高的优势日益受到重视。然而,由于影响因素复杂、多变,特别是需量电费的存在,CCHP系统以现有控制手段和实时满足用户侧供能需求的前提下难以以经济性目标运行。为了在考虑需求电费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降低运行成本,提出基于TD3算法的CCHP系统控制策略优化方法,对系统的各个设备进行建模,将CCHP系统运行优化问题转化为马尔卡夫决策问题,利用TD3算法求解,并进行实例验证分析。结果表明,考虑需量电费的TD3代理良好地平衡了需量电费和实时运行费用,且具有泛化性;相较于历史运行策略和不考虑需量电费的TD3代理运行策略,总运行成本分别降低了41.5%和8.6%。研究结果为减少农业供能成本、提高经济性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0.
双季两系杂交稻高产营养特性和施肥技术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施肥水平与双季两系杂交稻的产量关系,以及不同生育阶段的营养特征。结果表明:两系杂交早稻产量为8430kg/hm2,需吸收氮189kg、磷35.6kg、钾195kg、锌887.8g。两系杂交晚稻产量为8430kg/hm2,需吸收氮177.3kg、磷47.8kg、钾201kg、锌817.8g。同一施肥水平,两系杂交早稻吸N量高于两系杂交晚稻6.60%,两系杂交晚稻吸P量高于两系杂交早稻34.00%,吸K量基本相近。两系杂交稻与三系杂交稻比较,两系杂交早稻需N、P高出9.60%和6.90%;两系杂交晚稻需P高出46.00%,但需N、K量却分别低25.70%和15.20%。两系杂交稻在生育前期对N、P、K的吸收明显高于三系杂交稻20.00%~50.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