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了选出法氏囊疫苗免疫效果评估的合适方法,本研究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琼脂糖扩散试验(AGP)和中和抗体检测3种方法对6种法氏囊灭活疫苗免疫后28 d的抗体水平进行评估,同时,对采血鸡进行攻毒,攻毒后4 d剖检所有鸡,观察法氏囊病变,评估3种抗体水平与攻毒保护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ELISA和AGP方法检测免后血清结果相对较高,中和试验方法检测免后抗体值较低;ELISA和AGP方法检测疫苗免后抗体水平与攻毒保护结果基本一致,使用中和试验方法检测免后抗体与攻毒保护相关性较差;建议在实际生产中使用ELISA和AGP方法进行法氏囊疫苗免疫效果的评估。  相似文献   

2.
MB43活疫苗免疫效果及对鸡法氏囊组织操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MB43活疫苗免疫后鸡的囊体比、新城疫血凝抑制(ND-HI)抗体效价及IBD AGP效价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含有IBD高母抗试验鸡在17日龄免疫MB43活疫苗后,囊组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对正常免疫的ND-HI抗体效价无影响;试验鸡16天后IBD AGP阳性率为100%;21天攻毒保护率100%。  相似文献   

3.
为评估猪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灭活疫苗(HN1201-ΔgE株)免疫后对PRV流行毒株和经典毒株的保护效果,本研究对试验猪分别免疫PRV灭活疫苗(HN1201-ΔgE株)和PRV活疫苗(Bartha-K61),免疫后第0、7、10、14、17、21、24和28天采血测定PRV gB抗体,并分别使用PRV流行毒株HN1201株和经典毒株闽A株测定免疫后第0、7、14、21和28天血清的中和抗体水平,于免疫后第28天分别使用HN1201株和闽A株攻毒并观察,之后测定体温,测定攻毒后第7和14天PRV gE抗体,及攻毒后0~8 d的排毒情况。结果显示,HN1201-ΔgE免疫组较Bartha-K61免疫组gB抗体和中和抗体产生早,且抗体水平较高。两个免疫组试验猪在攻毒后虽然均无明显临床症状,且免疫组织化学检测(IHC)组织中的病毒抗原均为阴性,但HN1201-ΔgE免疫组试验猪脏器未见任何病理损伤,Bartha-K61免疫组试验猪部分脏器具有病理损伤。与未免疫对照组相比,2个免疫组试验猪在HN1201株和闽A株攻毒后,gE抗体转阳时间晚且排毒率低,HN1201-ΔgE免疫组gE抗体水平整体均低于Bartha-K61免疫组,攻毒后排毒检测中,Bartha-K61免疫组于2个毒株攻毒后第3~5天可检测到排毒,而HN1201-ΔgE免疫组全程未检测到排毒。研究结果表明,灭活疫苗(HN1201-ΔgE株)对PRV流行毒株和经典毒株均可提供完全保护。  相似文献   

4.
用鸡法氏囊病免疫复合疫苗(IBDV-Icx)和常规IBD活疫苗分别免疫1日龄商品鸡和SPF鸡,进行疫苗的安全性及免疫效力比较.免疫后8d检测,IBDV-Icx免疫组鸡的法氏囊未见明显萎缩,而传统弱毒疫苗免疫组鸡的法氏囊萎缩明显;免疫后28d各组用IBDV标准强毒株进行攻击,IBDV-Icx免疫组鸡的攻毒保护率均为10/10,常规IBD活疫苗对照组分别为8/10及9/10.免疫后3个月,IBDV-Icx免疫组血清抗体可达AGP1∶32,攻击强毒仍为10/10保护,而常规IBD活疫苗免疫后2个月抗体AGP为0,攻毒保护率为1/10,免疫后3个月时攻毒10/10发病.  相似文献   

5.
将鸡传染性法代囊病病毒(IBDV)BX株抗原和IBDV高免血清按一定比例混合,初步制备了无菌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免疫复合物疫苗1~5(分别含有32、8、4、0.5及0.125单位IBDV中和抗体),用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免疫复合物疫苗1~5及BX株活疫苗分别免疫1日龄低母源抗体水平雏鸡,免疫后9 d观察法氏囊病变,免疫后28 d采血测定IBDV中和抗体,并用强毒攻击,计算各组疫苗保护率。结果显示,免疫后9 d,复合物疫苗1~3免疫组鸡法氏囊正常,复合物疫苗4、5免疫组和BX株活疫苗免疫组分别有2/10、4/10和5/10的试验鸡法氏囊出现了病变;免疫后28 d,复合物疫苗1~5免疫组和BX株活疫苗免疫组IBDV中和抗体效价分别为8.34log2、9.60log2、9.21log2、7.88log2、9.50log2和9.12log2,攻毒保护率分别为90%、100%、100%、80%、90%和80%。试验结果表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免疫复合物疫苗2、3(分别含8、4单位IBDV中和抗体)免疫1日龄低母源抗体水平的雏鸡效果最好,攻毒保护率能达到100%。  相似文献   

6.
用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免疫复合物疫苗和活疫苗分别免疫1日龄SPF雏鸡,免疫后9d观察法氏囊病变,免疫后14、21、28d对各组鸡采血测定IBDV中和抗体,21d及28d时用强毒攻击,计算各组疫苗保护率。结果表明,免疫后9d免疫复合物疫苗组鸡法囊正常,活疫苗组鸡法氏囊全部明显萎缩;免疫后14、21、28d,免疫复合物疫苗组鸡IBDV中和抗体分别为2.9±0.99、8.1±0.88和10.6±1.78,活疫苗组IBDV中和抗体分别为3.3±1.14、8.3±1.16和9.2±1.23,免疫后21d及28d疫苗免疫组均100%保护。试验证明免疫复合物疫苗比活疫苗更为安全,免疫复合物疫苗免疫SPF雏鸡产生比活苗更高的IBDV中和抗体,保护率达100%。  相似文献   

7.
CpG ODN对传染性腔上囊病病毒活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120只来航系SPF鸡随机分成对照组、注射CpG ODN组、IBDV活疫苗点眼免疫组及IBDV活疫苗 CpG ODN免疫组,每组30只,于7日龄时对试验鸡进行初次免疫,21日龄时进行加强免疫,28日龄时用IBDV野毒株攻毒。检测不同时间的IBDV特异性抗体效价、血液和脾淋巴细胞的Con A刺激指数(SI)。结果表明,CpG ODN处理后脾细胞的增殖转化能力强于血液淋巴细胞的增殖转化能力;CpG ODN的使用使血清中IBDV特异性抗体产生时间提前7d,抗体效价升高;与对照组相比,仅用CpG ODN处理就可使1/3的鸡攻毒后迅速产生高效价(约1:3000)的特异性抗体,降低了发病率和死亡率,证明CpG ODN能增强IBDV活疫苗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8.
将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免疫复合物疫苗和BX株活疫苗分别免疫1日龄中等母源抗体水平京红雏鸡,同时免疫1日龄SPF雏鸡作对照,免疫后第9天观察法氏囊病变,免疫后第28天采血测定IBDV中和抗体,并用强毒攻击,计算各组疫苗保护率。结果显示,免疫后第9天,免疫复合物疫苗组SPF雏鸡和京红雏鸡法氏囊均正常,BX株活疫苗组SPF雏鸡法氏囊出现了萎缩病变;免疫后第28天,对照SPF雏鸡和京红雏鸡的免疫复合物疫苗组、BX活疫苗组IBDV中和抗体效价分别为9.2log2、8.5log2和 7.2log2、4.4log2,攻毒保护率均为100%。试验结果表明免疫复合物疫苗免疫1日龄中等水平母源抗体雏鸡效果很好,能产生较高的中和抗体,攻毒保护率能达到100%。  相似文献   

9.
应用中和试验法对伪狂犬活疫苗C株免疫仔猪进行抗体水平动态监测,结果表明,疫苗接种7 d产生中和抗体,42 d抗体水平达到高峰,180 d时抗体仍保持较高水平。攻毒试验证实,免疫后80%免疫仔猪获得保护。确定伪狂犬活疫苗C株免疫保护期可持续6个月。  相似文献   

10.
为比较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免疫复合物疫苗与活疫苗免疫鸡法氏囊及外周血淋巴细胞(PBMC)中的病毒载量及免疫效果,本研究采用IBD免疫复合物疫苗和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BX株活疫苗免疫1日龄SPF鸡,于免疫后7d、14d、21d、28d、35d、42d采用SYBRGreenI荧光定量PCR、ELISA方法及中和试验检测免疫鸡法氏囊和PBMC中IBDV载量和免疫鸡血清中IBDV抗体滴度,并攻毒,计算两种疫苗的保护率。结果显示,活疫苗免疫7d时IBDV在法氏囊和PBMC中的载量均比其它时间点的高,在14d时到达到最高,之后逐渐下降;两种疫苗刺激产生的IBDV抗体滴度随免疫时间的延长呈升高趋势;在免疫后7d攻毒两种疫苗的保护率均为0,其它时间的攻毒保护率均为100%。本研究结果表明,IBD免疫复合物疫苗与活疫苗免疫后病毒在鸡体内开始大量复制的时间并不相同,但免疫效果基本相同。本实验为IBD免疫复合物疫苗的研发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基于B/S的奶牛主要疫病诊断专家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基层兽医和养殖管理人员对奶牛主要疫病的诊断水平,辅助兽医进行奶牛主要疫病诊断,使专家的知识和经验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解决基层兽医从业人员短缺和疾病诊断准确率低的问题,同时,为奶牛疫病预警系统提供高质量的基础数据,并增进广大养殖企业和兽医人员与专家之间的交流,我们设计了奶牛主要疫病诊断专家系统。该系统基于B/S(Browser/Server)模式,结合奶牛疫病和专家系统的研究成果,应用JSP+Tomcat+MySQL等软件进行设计。系统可实现奶牛主要疫病的在线诊断和查询,同时用户可就生产中遇到的问题与专家进行在线实时交流。  相似文献   

12.
13.
14.
为了获得安全性好,对出血性大肠杆菌具有良好免疫保护作用的疫苗株,本实验以构建的O157△ler/stx基因缺失突变株为载体,将决定特异性粘附的eae全基因插入到质粒pBR322∷stx1/2B中,构建了基因工程菌O157△ler/stx(pBR322∷stx1/2B∷eae),对该基因工程菌进行生物学特性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菌正常培养可表达eae;具有粘附HEp-2细胞的特性;该菌培养上清对Vero细胞没有毒性作用;给小鼠口服接种该工程菌后可在肠道中定居至少10 d;14日龄小鼠口服活菌量为5×109CFU/只,小鼠生长正常,没有出现任何临床症状;该菌通过口服免疫小鼠可以诱导肠道粘膜免疫应答和体液免疫应答.这些结果表明,该工程菌安全性好,免疫原性强,是有价值的预防EHEC O157感染的基因工程疫苗候选株.  相似文献   

15.
干扰素的新家族--IFN-λs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扰素λ(IFN-λ)家族是干扰素的一个新家族,不同于Ⅰ型IFN和Ⅱ型IFN,包括IFN-λ1、IFN-λ2和IFN-λ3(又称IL-29、IL-28A和IL-28B)。IFN-λs的信号转导机制类似于IFN-α,两者都是通过诱导受体异二聚体化,活化Jak-STAT信号通路,进而发挥抗病毒、抗细胞增殖等生物学作用。所不同的是IFN-λs是通过诱导其独特的Ⅱ型细胞因子受体CRF2-12/IFNLR1/IL-28Rα和CRF2-4/IL-10Rβ异二聚体化。IFN是第一个应用于临床的基因工程产品,IFN-α/β在治疗肿瘤和病毒性疾病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疗效。IFN-λs与Ⅰ型IFN有着几乎相同的功能,是否具有独特功能,正在进一步的研究之中。  相似文献   

16.
孙晓艳  刁有祥  裴苹苹  王蛟  刘鑫 《兽医大学学报》2013,(11):1636-1641,1646
利用分离的1株B亚型禽偏肺病毒,采用静脉注射和点眼滴鼻两种途径接种SPF鸡,并在接种同时免疫新城疫弱毒疫苗。在攻毒后3、6、9、12、15d,每组随机抽取3只翅下采血,检测血液生化指标,利用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检测新城疫HI抗体效价;利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外周血CD40/CD8比值,ELISA试剂盒测定血清中IL-2、IFN7的含量;同时观察静脉注射组和点眼滴鼻组鸡的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和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表明,攻毒后9~15d,静脉注射组和点眼滴鼻组外周血CD4+/CD8+比值和血清II-2、IFN-γ的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静脉注射组与点眼滴鼻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静脉注射组和点眼滴鼻组的免疫器官指数低于对照组,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间新城疫HI抗体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血液生化指标仪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在攻毒后显著升高(P〈0.05),其他指标在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静脉注射组和点眼滴鼻组在感染后3~10d出现轻微临床症状;病理组织学检测结果显示,静脉注射组和点眼滴鼻组的呼吸道和肝脏病变最明显。综上所述,B亚型禽偏肺病毒感染SPF鸡后,在一段时间内抑制机体细胞免疫,导致免疫机能下降,并引起轻微的组织病变;B亚型禽偏肺病毒通过两种不同的攻毒途径对SPF鸡的致病性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周顺  李俊  温建新 《中国动物检疫》2010,27(8):24-26,44
基于猪瘟病毒主要保护性抗原E2囊膜糖蛋白有两个相对独立的抗原结构单位B/C抗原区和A/D抗原区,根据GeneBank中猪瘟病毒B/C基因核苷酸序列设计合成一对引物,经RT-PCR扩增猪瘟病毒B/C基因。将扩增所得猪瘟病毒B/C基因克隆于PMD18-T载体,然后定向亚克隆猪瘟病毒B/C基因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0(a)的多克隆位点中,经酶切鉴定后,将含有B/C基因的重组质粒命名为PETB/C。用PETB/C转化受体菌BL21,挑取单个菌落,用诱导剂IPTG以不同浓度进行诱导,并在不同诱导时间收集样品。经SDS-PAGE电泳分析证实B/C基因获得了表达,并在终浓度为1mM的IPTG,诱导6h其表达达到高峰,经Western-blot分析证实表达的重组B/C蛋白具有反应活性,大小约为9KD。用表达产物作ELISA,结果表明表达产物与猪瘟病毒抗血清可发生明显的反应,而与其它8种疫病阳性血清不发生反应。正常菌体蛋白与猪瘟病毒阳性血清也不发生反应。通过对58份送检血清样品的检测结果显示其与Dot-ELISA的相符率高达95%以上。试验证明利用原核表达系统制备的重组蛋白作为诊断用抗原,为研究亚单位疫苗或诊断抗原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基于B/S结构的猪场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并从系统设计和系统模块功能两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说明.该系统可对猪只进行全程跟踪管理,提高管理水平,从而实现猪场经济效益的增加.  相似文献   

19.
光调节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生长发育,调节光通过率、光强和波长组合能积极操纵植物的形态和生长。组合光可以调整优化植物的生长,如提前开花、改变生长周期和营养状态、控制植株高度,青加速果实成熟等。LED的出现成为可能,它可以精确地调整光质、光强、光周期和光周期。本文研究光质、光强以及温度对草莓果实、叶绿素、光合作用、二氧化碳补偿、植株等的影响,为研制智能可调光控制系统,全程调节草莓生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监测猪场猪群中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抗体水平,本研究利用TGEV冻存液,通过RT-PCR扩增得到S基因的主要抗原片段B/C区约560 bp,将其酶切后连接到pET-32a载体,转化大肠杆菌BL21感受态细胞。挑取转化成功的部分菌落进行PCR试验,将目的条带正确的菌落添加到LB培养基过夜培养,提取重组质粒并送测序。培养测序正确的菌液,利用IPTG诱导蛋白表达,通过SDS-PAGE试验,在约37 ku位置有一明显的目的条带。利用自制猪传染性胃肠炎兔血清通过Western blotting试验检测纯化的重组蛋白,在37 ku处可见一条带,表明此重组蛋白具有一定的免疫原性。本研究将有助于研究TGEV ELSIA检测试剂盒的组装并进行TGEV抗体水平的监测,为猪场免疫情况提供相应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