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养殖实例(一)套养颖鲤1.颗粒饲料为主的养殖1989年湖北省大沙湖农场宗升已1个10亩精养塘,以培育大规格草鱼种为主,投放草鱼种4万尾,鲢2.5万尾,鳙0.8万尾,鲂0.7万尾。5月21日套养3—4厘米颖鲤400尾。年底干池验收,草鱼种平均重50克以上,亩产105公斤,产值1155元;鲢及鳙224  相似文献   

2.
比较研究了单养大宗淡水鱼、单养丝尾鳠及主养丝尾鳠套养大宗淡水鱼类(鲫、草鱼、鳙、鲢)、主养大宗淡水鱼(鲫、草鱼、鳙、鲢)套养丝尾鳠四种高产无公害网箱养殖模式下所取得的产量与经济效益。在规格相同的4个网箱(5m×4m×2.5m)中分别投放相同重量的115kg鱼种,经过6个月养殖,产量上主养大宗淡水鱼(鲫、草鱼、鳙、鲢)套养丝尾鳠模式最高,为1 683.9kg,其次是单养大宗淡水鱼1 640.7kg、主养丝尾鳠套养大宗淡水鱼类(鲫、草鱼、鳙、鲢)模式1 543.1kg,产量最低的是单养丝尾鳠模式997.9kg;经济效益上主养丝尾鳠套养大宗淡水鱼类(鲫、草鱼、鳙、鲢)效益最好,净利润为23 561.6元,其次是单养丝尾鳠16 753元、主养大宗淡水鱼(鲫、草鱼、鳙、鲢)套养丝尾鳠模式10 259.48元,效益最差的是单养大宗淡水鱼模式8 529.04元。经过比较,效益最好的主养丝尾鳠套养大宗淡水鱼471.23元/m3比单养大宗淡水鱼170.58元/m3的利润高出300.65元/m3。因此,主养丝尾鳠套养大宗淡水鱼(鲫、草鱼、鳙、鲢)模式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3.
祁阳县城关镇光明村养鱼能手刘权宝,1992年承包一口面积3.3亩的鱼塘,共投放草鱼种408尾,鲢、鳙鱼种分别为507尾和23尾。1992年5月初发现该塘草、鲢、鳙均患有锚头鳋和鱼鲺病,草鱼种还患有鳃隐鞭虫病,5月19日~23日相继死亡56尾草鱼,23日下午开始在池塘使用茶饼和敌百虫治疗,25日只死亡草鱼2尾,后该池塘鱼类均未发现寄生虫疾病,草鱼成活率达85.8%,鲢、鳙鱼成活率达100%。茶饼、敌百虫的使用方法是。  相似文献   

4.
唐金玉  王岩  任岗  李由明 《水产学报》2019,43(6):1438-1448
通过93 d围隔实验比较了增加摄食配合饲料的鱼(草鱼和银鲫)密度和添加EM菌对三角帆蚌、草鱼、银鲫、鲢和鳙综合养殖系统中浮游植物群落和初级生产力的影响。采用2×2实验设计,设4个处理:LF0(20尾草鱼+10尾银鲫)、LFA(20尾草鱼+10尾银鲫+EM菌)、HF0(40尾草鱼+20尾银鲫)和HFA(40尾草鱼+20尾银鲫+EM菌)。所有处理中三角帆蚌、鲢和鳙密度相同,均为每个围隔内40只蚌、8尾鲢和2尾鳙。实验期间围隔内不换水,每天分2次投喂配合饲料;定期向LFA和HFA围隔内泼洒EM菌。结果显示,围隔内出现浮游植物超过81种,分别隶属7门、32科、73属;实验前期浮游植物优势种为微囊藻和栅藻,后期转为微囊藻、平裂藻和腔球藻;浮游植物生物量平均为3.2×108~8.3×108个/L;摄食配合饲料的鱼密度和EM菌对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和多样性无显著影响,但高密度草鱼和银鲫组(HF0和HFA)中浮游植物生物量和群落呼吸强度较高,初级生产力较低;添加EM菌可降低蓝藻在浮游植物生物量中的比例,增加初级生产力。研究表明,在蚌鱼综合养殖中放养摄食配合饲料的鱼密度不宜过高。  相似文献   

5.
在2006年的基础上,2007年大伙房水库继续采用网箱-围网二级饲养鲢鳙鱼种,对放养密度、饲料配制等做了进一步探索.2007年鱼种6月4日进网箱,经25 d左右的饲养放入围网,再经60 d左右的养殖,8月31日投放水库.估算投放水库鲢317万尾、89 056 kg、规格28~33 g/尾,鳙82万尾、17 952 kg、规格22g/尾,草鱼60万尾、22 800 kg、规格38 g/尾.成活率为鲢80%、鳙75%、草鱼60%,饲料系数1.1.比2006年提前15 d投放鱼种入水库.  相似文献   

6.
为了节约鱼池占地,培育大规格鱼种,达到鱼种自给,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于七月中旬,从浙江购回网箱四只,计四百○二平方米,(面积六分)造价1180元,七月二十六日至八月十五日先后向四只网箱内投放鱼苗22670尾,其中草鱼10410尾,规格为0.9~2.2市寸,尾重为四至十一克,总重量168斤,按每万尾价200元计扣币208.20元,投放鲢、鳙、鳊鱼苗12260尾,规格为0.6~1.8市寸,尾重为2~7.5克,总重量138.3斤,按每万  相似文献   

7.
长江湖口水域四大家鱼幼鱼的耳石与生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微耳石日轮鉴定了2009年7-8月采自长江湖口水域的23尾青鱼幼鱼、111尾草鱼幼鱼、73尾鲢幼鱼和70尾鳙幼鱼的日龄,其平均日龄分别为52.4±5.6d、57.1±10.6d、49.8±4.7d和57.5±7.1d。回归分析表明,四大家鱼幼鱼微耳石短半径与日龄及鱼体大小均呈显著线性关系,日龄与体长、体重也均呈显著线性关系。依据日龄推算,青鱼、草鱼、鲢和鳙幼鱼的体长平均生长率分别为0.1651 cm/d、0.1426cm/d、0.0928 cm/d、0.0997 cm/d,体重平均生长率分别为0.9412 g/d、1.0211g/d、0.4978 g/d、0.7292 g/d。  相似文献   

8.
鲤鱼烂尾病的发生和防治1994年在苗种培育的后期发现小面积的鲤鱼烂尾病.现将此病的发生和防治情况介绍如下:鱼塘面积4亩,水深2米,水源为水库活水。6月15日放养鲤夏花2万尾.鲢夏花1万尾,鳙夏花4千尾,草鱼夏花4千尾,淡水白鲳1千尾。饲喂自制瓦拉调问...  相似文献   

9.
<正> 王家大湖位于湖北省松滋县南部,水面10,400亩。湖型如盆状。三面有围堤与农田分隔,一面有大堤与洈河隔绝,只有一座进水闸与洈河相通,是一个封闭式湖泊。1979年,大湖投放3寸规格的鱼种170万尾,其中草鱼占30%,鳙鱼占15%,鲢鱼占55%,全年起捕成鱼110,000斤。其中草鱼产量占10%,鲢、鳙占80%,底层鱼占10%。1980年5月20日,该场湖泊管理员在巡湖时,发现有个别草鱼离群漂游在湖面。6月5日发现草鱼开始死亡,同时湖内漂游的草鱼数量也增多。6月10日草鱼成批死亡,一天之内用船在湖内捡到死草鱼约150斤。死草鱼个体大小不等。小的约半斤,中等的约3-5斤,大的达10斤以上。  相似文献   

10.
王骥  梁彦龄 《水产学报》1981,5(4):343-350
本文根据浮游植物生产量求得对鲢、鳙的供饵能力,并通过浮游植物对鲢、鳙转化效率的计算,估算出武昌东湖鲢、鳙的生产潜力,进而求得武昌东湖鲢、鳙的合理投放量。作者求得东湖浮游植物全年对鲢、鳙的供饵能力是61,153吨(鲜重);由此估算出东湖鲢、鳙的生产潜力是789公斤/公顷以上,每年鱼种(四寸以上)的合理投放量,鲢是209万尾,鳙是110万尾。  相似文献   

11.
北方池塘驯化养鲤高效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5年,黑龙江省肇源县肇源镇兴安村陈功林,采取池塘驯养鲤鱼,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他池塘驯化主养鲤鱼面积280亩,其中鱼种50亩、成鱼230亩,以80∶20放养模式为主.鱼种池共放养鲤鱼夏花鱼种20万尾,鲢、鳙、草鱼夏花鱼种6万尾;共投喂鲤鱼苗种饲料43吨;共产鲤鱼秋片鱼种3.1万kg,鲢、鳙、草鱼秋片鱼种0.75万kg.成鱼池放养鲤鱼春片鱼种2.9万kg、规格2.5 ~ 3.5kg/尾,鳙鱼春片鱼种2850尾、规格1~ 1.5kg/尾,鲢鱼种9000尾;共投饲料60吨;共产鲤成鱼17.5万kg、平均规格为5.5kg/尾,其中鳙鱼1.54万kg、鲢鱼2.9万kg.总投资230万元,总收入275万元,总盈利45万元,平均亩盈利1607元.以下介绍其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2.
<正> 湖北省应山县城郊公社兴起大队二生产队,1980年在一亩中稻田中放养5~8分鱼种4,500尾,从7月3日放苗至9月3日分塘,历时60天,一般个体长2.5寸,大的达3.5寸。鱼种成活1,543尾(其中草鱼974尾,鲢、鳙569尾),成活率34.3%。扣除水花成本2.5元,鱼种增值62.5元。实践证明,稻田养鱼种有以下优点。一、节省饵料。通常养1万尾规格为2.5寸的鱼种,约需饵料200斤。稻田有许多浮游生物(如轮虫、枝角类,藻类等),和水生植物,不用投饵,鱼种  相似文献   

13.
利用小型水库培育大规格鱼种,获得了成功,32ha水面,投放草鱼、鲢、鳙寸片115万尾,放养密度3.18万尾/ha,翌年春季捕捞,生产出大规格鱼种14162kg,鱼种单产442.6kg/ha,草鱼平均规格3.5尾/kg,鲢鱼种规格达到50-70尾/kg,鳙鱼种规格达到了30-40尾/kg。  相似文献   

14.
1978年我们在缩短草鱼三年上市为二年上市的基础上,采用提早繁殖的草鱼苗和常规繁殖的鲢、鳙、鲤、团头鲂鱼苗,进行了由鱼苗当年养成食用鱼的研究,获得了每亩净产686.3斤的成效。今年又自4月17日开始,繁殖了草、鲢、鳙鱼以及细鳞斜颌鲴鱼苗230万尾,比我省一般家鱼繁殖时间提早了约一个月。  相似文献   

15.
为调整水产养殖结构,合理配置渔业资源,发展名、特、优水产品,宁洱县渔业发展中心在太达村开展罗氏沼虾池塘养殖试验10亩,投放3~4 cm虾苗种42660尾,投放鲢、鳙及草鱼夏花20000尾.经过7个月的饲养,罗氏沼虾成活率达56%,平均个体重28 g,共计起捕商品虾23920尾,起捕大规格鱼种(草鱼、花鲢、白鲢)1600...  相似文献   

16.
1991年6—10月使用喇叭口网箱,在新安江水库3个土拦库湾,分别对鲢、鳙夏花、草鱼种和野杂鱼类进行捕捞试验。共捕获鲢、鳙夏花鱼种295.32万尾,鲤、大眼鳊等野杂鱼类857尾,草鱼种201kg。文章介绍了喇叭口网箱的结构、装配及作业方法。  相似文献   

17.
广东梅县梅城公社西郊菅理区的渔民,去年在养鱼池中种杉茜,就池繁殖饲料喂草鱼,鱼成长非常快,每亩放草鱼七十尾(与鲢、鳙混养)的每尾长大七至十八斤,每亩放草鱼(混养)二百尾的能解决百分之五十的饲料,每尾成长三斤半,并且解决了劳力不足的困难,降低了养鱼成本。这种杉茜是多年水生植物,可在沼地、池塘、白水塘、山塘、水库、河涌中繁殖,全年都能生长,四至八月为生长最旺时期,在养鱼塘中种植,每亩约产  相似文献   

18.
浙江省永康市水产养殖试验场,今年家鱼人工繁殖搞得非常出色、鲢、鳙、草三大家鱼苗产量达10170万尾,产值达10万元,销售收入6.7万元。该场在4月27日就开始了鱼苗人工繁殖,比往年提早一星期。催产草鱼七次,计89组,179尾(親鱼总重1414.4kg),全产84组,获下塘鱼苗6700万尾,催产率94.3%,平均每尾母親鱼获下塘鱼苗75万尾。催产鲢鱼三次,计57组,127尾(親鱼总重489.3kg),全产54组,催产率94.6%,平均每尾母親鱼产下塘鱼苗45.5万尾。催产鳙鱼一  相似文献   

19.
池塘主养草鱼三种养殖模式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6-10月,在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少潭河水库坝下陆基鱼池对主养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池塘三种混养模式(模式Ⅰ,草鱼、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和鲫(Carassius auratus)分别放养250、35、40和15尾;模式Ⅱ,草鱼、鲢、鳙、匙吻鲟(Polyodon spathula)和鲫分别为250、35、20、20和15尾;模式Ⅲ,草鱼、鲢和鲫分别为250、35和15尾)浮游植物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共检出浮游植物8门118属279种,其中,蓝藻门20属29种、绿藻门63属137种、硅藻门20属59种、裸藻门7属45种、金藻门3属3种、隐藻门2属3种、黄藻门2属2种以及甲藻门1属1种。浮游植物平均密度分别为7.66×107、6.95×107、6.74×107ind./L;平均生物量分别为70.71、62.12、85.52 mg/L;模式Ⅱ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随着养殖时间均呈上升趋势,并在9月时处于三个模式中的最高水平,说明模式Ⅱ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越来越稳定,处于一种更好的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20.
露斯塔野鲮与家鱼混养,增净重倍数是8.65,比鳙、鲢、草鱼和土鲮都高。放养规格为0.025公斤/尾,当年平均可达到0.5公斤/尾左右。在静水塘,以鳙、鲢为主混养野鲮,每亩不宜超过150尾。以土鲮为主混养野鲮,野鲮的数量不应大于土鲮和野鲮放养总数量的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