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以贵州省人工杉木和马尾松地上生物量数据为例,通过利用线性混合模型和哑变量模型方法,建立了适合不同树种和区域(中心区和一般区)的通用性立木生物量方程,为简化生物量建模工作提供了有效途径。结果表明,相同直径林木的地上生物量估计值随树种、区域的不同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带随机参数的线性混合模型和带特定参数的哑变量模型比总体平均模型的精度高;线性混合模型和哑变量模型方法均同等有效,可推广应用于其它通用性模型(如材积方程)的建立。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建立地上生物量与地下生物量、立木材积之间相容,以及地上生物量与各分量之间可加的一体化生物量模型系统,为准确估计森林生物量提供定量依据。[方法]以新疆自治区的云杉(Picea spp.)为研究对象,基于230株和78株样木的实测地上生物量、树干材积和地下生物量数据,综合利用误差变量联立方程组方法和哑变量建模方法,研究建立集地上生物量、树干材积和地下生物量为一体,兼具相容性和可加性的二元和一元生物量模型系统,并分析一元模型是否受地域的影响。[结果]所建云杉一元和二元一体化生物量模型系统,地上生物量方程的平均预估误差在7%以下,干、皮、枝、叶各分项生物量方程的平均预估误差在10%左右,地下生物量方程的平均预估误差在15%以下,均达到了相关技术规定的预估精度要求。除了干材和树皮生物量的估计效果不如二元模型外,一元模型对其它各项生物量的估计均要优于二元模型。比例控制法和代数控制法均能解决地上生物量与干、皮、枝、叶各分项生物量之间的可加性问题,且两种方法得出的模型预估结果无显著差异。[结论]将哑变量引入误差变量联立方程组,不仅能解决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样本单元数不相等时如何联合建模的问题,还能同时解决地上生物量与地下生物量和立木材积之间的相容性问题及地上生物量与各分量之间的可加性问题,方法切实可行;对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及立木材积的估计,含区域因子的哑变量模型均要优于总体平均模型。  相似文献   

3.
以东北落叶松(Larix spp.)立木材积和地上生物量数据为例,通过采用误差变量联立方程组和分段建模方法,研究建立了相容的立木材积方程、地上生物量方程及生物量转换函数.结果表明:采用误差变量联立方程组能确保立木材积与地上生物量之间估计结果的相容性,而分段建模方法能有效解决常用模型在小径阶存在的系统偏估问题;本文所建立的分段一元模型,地上生物量和立木材积的总体预估误差均不超过5%;分段二元模型,地上生物量的预估误差基本在4%以内,立木材积的预估误差则小于3%.  相似文献   

4.
林分起源对立木生物量模型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杉木和马尾松604株样木的地上生物量和212株样木的地下生物量实测数据为基础,利用非线性混合模型和哑变量模型方法,建立了包含林分起源的立木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模型,分析了林分起源对模型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起源的立木地上生物量模型没有明显差异,而地下生物量模型则存在显著差异,相同直径和树高天然林木的地下生物量明显高于人工林木;杉木天然林木的地下生物量比人工林木大近30%,而马尾松天然林木的地下生物量比人工林木要大约45%。  相似文献   

5.
含地域和起源因子的马尾松立木生物量与材积方程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含地域和起源因子的相容性立木生物量与材积方程系统,为准确估计森林生物量提供依据。【方法】以我国南方主要针叶树种马尾松为研究对象,基于301和104株样木的实测地上生物量、树干材积和地下生物量数据,综合利用哑变量建模方法和误差变量联立方程组方法,建立集地上生物量、树干材积和地下生物量为一体、确保与生物量转换因子和根茎比等变量相容的一元和二元方程系统,并分析立木生物量和材积估计是否受地域和起源的影响。【结果】所建立的马尾松一元和二元相容性立木生物量方程与材积方程,确定系数(R~2)均在0.92以上,其中地上生物量方程的平均预估误差在4%以内,地下生物量方程的平均预估误差在8%以内。对马尾松地上生物量和树干材积的估计,二元模型均显著优于一元模型,其F统计量远大于临界值;但对地下生物量的估计,二元模型反而不如一元模型效果好。不论是一元模型还是二元模型,地域和起源对马尾松地上生物量估计均无显著影响,地上生物量模型具有很好的通用性,同时也进一步印证了曾伟生等(2012)提出的通用性地上生物量模型M=0.3ρD~(7/3)的广泛适用性。对马尾松地下生物量的估计,不同地域的模型存在显著差异;相同直径的林木,总体1地域范围内(长江流域东南部)的地下生物量要大于总体2(长江流域中西部)。对马尾松树干材积的估计,二元模型不受地域和起源影响,但一元模型受起源影响;相同直径的林木,人工林的材积估计值大于天然林。【结论】将哑变量引入误差变量联立方程组,可同时解决多个变量之间的相容性及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样本单元数不相等时如何联合建模的问题,是切实可行的生物量建模方法;研究所建立的马尾松立木生物量方程、材积方程及其相容的生物量转换因子和根茎比方程,达到相关技术规定预估精度要求,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东北落叶松相容性立木材积和地上生物量方程研建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以东北落叶松立木材积和地上生物量数据为例,通过改进模型的结构形式,采用误差变量联立方程组的方法,研究建立了相容的立木材积方程、地上生物量方程及生物量转换函数。结果表明:与常用的非线性模型相比,在材积方程和生物量方程中增加截距常数,能显著改进模型的拟合效果;建立的一元相容性方程,地上生物量和立木材积的预估误差均不超过5%;二元相容性方程,地上生物量的预估误差约为4%,立木材积的预估误差则小于3%。  相似文献   

7.
贵州省人工马尾松立木材积和地上生物量方程研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贵州省人工马尾松样木的立木材积和地上生物量数据为基础,建立省级总体平均模型和以区域作为特定参数的哑变量模型及线性混合模型,并对中心区和一般区2类区域性模型与省级总体平均模型之间的差异进行对比分析和预估效果检验。结果表明:对立木材积和地上生物量估计而言,区域特定的模型与总体平均模型之间以及哑变量模型和线性混合模型之间并没有显著差异。本文所建模型为贵州省马尾松人工林的蓄积量和生物量监测评估提供计量依据,所用方法为建立其他含特定参数的通用性模型提供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8.
以我国湿地松154株样木的生物量实测数据为基础,综合利用分段建模方法和非线性误差变量联立方程组方法,建立了与立木材积方程相容的地上生物量方程和生物量转换因子模型,以及与地上生物量方程相容的地下生物量方程和根茎比模型。结果表明:所建地上生物量方程的平均预估误差小于5%,地下生物量方程的平均预估误差小于10%,全树生物量估计的平均预估误差小于3%,完全可满足森林生物量计量的精度要求,从而为我国湿地松林的生物量估计及碳汇能力评估提供了计量依据。  相似文献   

9.
桉树是我国南方重要的速生树种,在保障国家木材安全和增强森林碳汇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目前尚无可靠的立木生物量模型。从我国桉树林的主要分布区广西分别采集了183株和124株代表性样木的地上生物量(含干、皮、枝、叶各个分量)和地下生物量数据,采用最新的综合哑变量方法和误差变量联立方程组方法的联合估计技术,建立了相容性可加性一元和二元立木生物量模型系统。结果表明,地上、地下生物量模型的确定系数R2均在0.95以上,平均预估误差MPE分别在3%和6%以下。通过对3组已发表的桉树地上、地下生物量模型的估计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仅1组模型能达到相关技术规程的精度要求,另外2组模型的估计结果明显有偏差,其中偏差最大的地下生物量模型其相对误差甚至超出了100%。此次研建的桉树相容性可加性立木生物量模型系统,为准确估计广西乃至全国桉树林的生物量及碳储量提供了计量依据。  相似文献   

10.
随着激光雷达和立体影像航天航空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目前,我国虽然具备了快速获得林分平均高、郁闭度等相关信息的能力,但缺少利用林分平均高和郁闭度来准确估测森林生物量和蓄积量的模型,这严重影响了激光雷达和立体影像航天航空遥感技术的推广应用。为了对模型的构建进行探研,利用湖南湘西地区地面调查数据中52块杉木样地的林分平均高、郁闭度、株数等数据,通过因子变量组合不同的自变量形式,并分别构建多个不同函数形式的杉木地上生物量、蓄积量反演模型,用决定系数R~2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基于杉木林分平均高、郁闭度构建的因子变量组合与地上生物量、蓄积量之间有紧密的联系。其中:以e为底数的对数形式变量ln(C×HH~2)作为解释变量的杉木地上生物量模型、蓄积量模型拟合效果最佳;指数函数模型能够精确地表达自变量与地上生物量、蓄积量之间的关系;与一次函数模型、幂函数模型、对数函数模型相比,指数函数模型的拟合效果更佳。对杉木林分平均高、林分郁闭度与地上生物量、蓄积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有效探究,构建了杉木地上生物量模型、蓄积量模型,以期为建立林分平均高和郁闭度因子估测其它树种的地上生物量和蓄积量模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人工林采伐系统的生物质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爱华  赵尘  张正雄 《森林工程》2012,(5):11-14,32
针对伐区作业系统层面的人工林采伐作业,确定生物质流的分析方法和分析模型。分别研究南方常见的3种人工林即马尾松林、桉树林和杉木林的采伐系统,利用跟踪观察法进行试验分析,建立相应的生物质材料流动图和跟踪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每公顷获得原木的干物质量以桉树林最大,占立木干物质量的59.16%,达到68 927.05 kg/hm2。在杉木林和马尾松林伐区,原木干物质量分别占立木干物质量的53.35%和53.14%,原木干物质量分别为53 685.05 kg/hm2和50 916.44 kg/hm2。  相似文献   

12.
依据中国西南地区栎类和桦木的立木材积及生物量实测数据,采用度量误差模型的方法,建立栎类和桦木材积相容的地上生物量及地下生物量模型。结果表明,在地上生物量模型中,增加树高因子,立木材积模型的相关统计指标有较大幅度的改进,栎类和桦木二元材积模型的平均预估精度分别达到了97.86%和97.08%,而二元地上生物量模型的相关统计指标并没明显的改进;两树种一元与二元地下生物量模型的相关统计指标差异并不明显,平均预估精度均达到了90%以上。  相似文献   

13.
利用我国南方的杉木实测数据,采用误差变量联立方程组方法,同时建立了胸径一元材积模型、地径一元材积模型和胸径—地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地径与胸径之间相关紧密,其回归模型的确定系数可以达到0.96以上;地径一元材积模型的预估精度要明显低于胸径一元材积模型。  相似文献   

14.
四川盆地梁山慈竹地上部分生物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梁山慈竹地上部分生物量的结构进行了研究,并对其各器官与胸径和竹高的相关模型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梁山慈竹各器官含水率大小排列为:竹叶>竹枝>竹杆;在各器官生物量的分配中,竹杆所占比例最大,为地上部分总生物量的68%;梁山慈竹各器官生物量与胸径和竹高均有较高的相关性,其中竹杆与竹高和胸径拟合的最佳模型为:W=0.034(D2H)0.755,单株地上部分生物量拟合的最佳模型为:W=0.092(D2H)0.685。  相似文献   

15.
以内蒙古托克托县枸杞灌木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照相技术和图像处理软件获取各植株侧面宽度D、植株高度H、侧面照相面积S等参数,建立起基于这些参数或参数组合的枸杞地上生物量拟合方程。经过检验,以植株侧面照相面积S为自变量的幂函数回归模型可用来估算枸杞地上生物量。侧面照相面积S与植株的生长状况密切相关,通过照相技术和图像处理软件获取S等参数相对简便、准确,在实际操作中能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6.
大头典竹地上部分生长指标与生物量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大头典竹1a、2a、3a及〉3a4个龄级立竹地上部分各器官含水率和生物量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a生大头典竹竹秆与枝条含水率最高,随着竹龄的增长秆和枝含水率逐渐下降,以秆含水率下降最明显。竹秆生物量占地上部分生物量比例随竹龄增加而降低,枝条生物量占地上部分生物量比例随竹龄增加而升高。各龄级立竹胸径、全高均与地上器官生物量和地上部分总生物量呈显著相关关系。利用相对生长模型回归分析,得出回归方程,通过F检验,均达到显著水平,可用以估算大头典竹生物量。  相似文献   

17.
杉木相容性立木材积表系列模型研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我国南方地区最重要的针叶树种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为研究对象,采用误差变量联立方程组方法,建立了相容性二元立木材积方程、胸径和地径一元立木材积方程、树高胸径回归模型及地径胸径回归模型。利用3种树高模型和2种地径模型组合了4个相容性立木材积表系列模型联立方程组,通过6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由最简单的树高模型和地径模型构成的相容性系列材积模型就能取得良好效果,其二元材积表、胸径一元材积表和地径一元材积表的平均预估误差分别为1.31%、3.66%和7.39%,可用于不同目的的杉木林蓄积量估计。  相似文献   

18.
Regressive models of the aboveground biomass for three conifers in subtropical China—slash pine (Pinus elliottii), Masson pine (P. massoniana) and Chinese fir (Cunninghamia lanceolata)—were established. Regression analysis of leaf biomass and total biomass of each branch against branch diameter (d), branch length (L), d 3 and d 2 L was conducted with functions of linear, power and exponent. A power law equation with a single parameter (d) was proved to be better than the rest for Masson pine and Chinese fir, and a linear equation with parameter (d 3) is better for slash pine. The canopy biomass was derived by adopting the regression equations to all branches of each individual tree. These kinds of equations were also used to fi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otal tree biomass, branch biomass, foliage biomass and tree 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 (D), tree height (H), D 3 and D 2 H, respectively. D 2 H was found to be the best parameter for estimating total biomass. However, for foliage biomass and branch biomass, both parameters and equation forms showed some differences among species. Correlations were highly significant (P<0.001) for foliage biomass, branch biomass and total biomass, among which the equation of the total biomass was the highest. With these equations, the aboveground biomass of Masson pine forest, slash pine forest and Chinese fir forest were estimated, in addition to the allocation of aboveground biomass. The above-ground biomass of Masson pine forest, slash pine forest and Chinese fir forest was 83.6, 72.1 and 59 t/hm2 respectively, and the stem biomass was more than the foliage biomass and the branch biomass. The underground biomass of these three forests which estimated with others’ research were 10.44, 9.42 and 11.48 t/hm2, and the amount of carbon-fixed were 47.94, 45.14 and 37.52 t/hm2, respectively.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 2006, 17(8): 1382–1388 [译自: 应用生态学报]  相似文献   

19.
马尾松和湿加松轻基质网袋容器育苗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传统基质(黄心土50%+森林表土50%)为对照,对马尾松和湿加松轻基质网袋容器育苗进行试验的结果表明:松皮粉100%(A)、松皮粉70%+锯末20%+森林表土8%+杉皮粉2%(B)配方的容器苗高和地径均显著高于对照,容器基质重量最轻;松皮粉50%+锯末4JD%+森林表土8%+杉皮粉2%(C)配方次之,但其单株干物质的总重量最大;松皮粉30%+锯末60%+森林表土8%+杉皮粉2%(D)配方生长表现最差。建议生产上培育马尾松和湿加松轻基质网袋苗时,添加约70%的松皮粉、20%的锯末作为育苗基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