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按照目前国家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主要粮食作物产业化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项目要求,为探索湖北省小麦主导品种在鄂北地区的高产潜力,集成适合襄阳市的小麦高产高效关键技术,促进小麦大面积增产,国家小麦体系襄阳综合试验站、襄阳市农业科学院2013-2015年度开展了湖北省小麦主导品种高产集成技术攻关示范,结合当地气候生态条件及生产管理,实现了单产400 kg/667 m~2以上的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2.
在湖北省小麦主产县(市、区)进行不同磷肥用量的70组田间肥效试验,以阐明湖北省小麦施磷效益及磷肥利用率现状。结果表明,小麦施磷增产效果显著,与不施磷对照处理相比,施磷后小麦平均增产1449千克/公顷,增产率为27.0%;  相似文献   

3.
湖北省小麦施磷效果及磷肥利用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湖北省小麦主产县(市、区)进行不同磷肥用量的70组田问肥效试验,以阐明湖北省小麦施磷效益及磷肥利用率现状.结果表明,小麦施磷增产效果显著,与不施磷对照处理相比,施磷后小麦平均增产1 449 kg/hm2,增产率为27.0%;施磷平均经济效益增加1 798元/hm2,产投比5.8;磷肥偏生产力和农学效率分剐为78.8 ...  相似文献   

4.
湖北省小麦施钾效果及钾利用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70组田间试验研究了湖北省主产区小麦施钾的增产、增收效应及钾利用效率。结果表明,增施适量钾肥具有显著的增产增收效果,小麦平均增产556~978 kg/hm2,增产率为9.5%~16.7%;施钾平均增加经济收益192~897元/hm2,产投比为1.2~4.7;钾的偏生产力和农学效率分别为71.0 kg/kg和7.4 kg/kg。应用直线加平台模型拟合小麦产量与钾用量的关系,求得湖北省小麦钾的最佳用量平均约为87 kg/hm2。  相似文献   

5.
湖北省稻茬麦规范化播种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茬麦播种质量不高是制约湖北省小麦单产提高的主要技术问题。在多年试验示范的基础上,总结提出了湖北省稻茬小麦规范化播种技术,以指导湖北省稻茬小麦生产,进一步提高湖北省稻茬小麦的生产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6.
湖北省小麦“十二五”生产进展及“十三五”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总结了湖北省"十二五"期间小麦生产和技术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十三五"期间发展湖北省小麦生产的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
小麦在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现代化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山东省是我国单产水平较高的小麦主产区之一,2003-2012年实现了连续十年增产。未来小麦生产在品种和技术方面尚有较大增产潜力可挖,但不同区域间小麦产量水平和增产潜力存在显著差异。根据山东省和国家粮食安全的需求、目前的小麦平均单产水平和增产潜力,山东小麦种植面积应保持在5500万亩左右。继续提高小麦总产的主要途径是提高单产,技术路线主要有改造中低产田,选育选用适宜品种,创新和推广小麦高产高效抗逆栽培关键技术,农机农艺结合,创新和推广小麦机械化标准化栽培技术,创新集成优化的小麦增产技术模式,在更大范围内推广普及,实现更大面积的均衡增产。  相似文献   

8.
山东小麦生产发展潜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小麦在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现代化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山东省是我国单产水平较高的小麦主产区之一,2003-2012年实现了连续10年增产。未来小麦生产在品种和技术方面尚有较大增产潜力可挖,但不同区域间小麦产量水平和增产潜力存在显著差异。根据山东省和国家粮食安全的需求、目前的小麦平均单产水平和增产潜力,山东小麦种植面积应保持在366.7万公顷左右。继续提高小麦总产的主要途径是提高单产,技术路线主要有改造中低产田、选育选用适宜品种、创新和推广小麦高产高效抗逆栽培关键技术、农机农艺结合、创新和推广小麦机械化标准化栽培技术、创新集成优化小麦增产技术模式,并使其能在更大范围内推广普及,实现更大面积的均衡增产。  相似文献   

9.
简介了湖北省小麦免耕技术应用现状,结合湖北省小麦免耕应用实际,分析了小麦免耕增效特点,初步总结出小麦免耕栽培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2006~2010年间湖北省小麦生产概况,指出了品种改良、栽培技术进步以及技术推广和服务在"十一五"湖北省小麦生产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十二五"发展湖北省小麦生产的技术需求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麦后移栽棉生产现状及技术对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时湖北省有代表性的三市五县(市区)十乡镇18户农户麦后移栽棉生产情况的调查研究,摸清了麦后移栽棉的生产现状,存在的问题与技术成因;针对麦后移栽棉生产的关键技术难题,在近两年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12.
结合襄阳市黑小麦生产的调研情况,分析了湖北省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品种及品质结构现状,提出了以专用小麦和特色功能小麦开发为抓手,加大湖北省小麦品种结构调整力度的基本思路,供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湖北省恩施自治洲50a来小麦生产历史发展趋势以及恩施州小麦与全省小麦生产的差异,提出了今后10a恩施州小麦生产的主要对策:挖掘单产潜力;改革耕作制度,提高复种指数,稳定小麦播种面积;发展优质小麦生产;走产业化道路,加快优质小麦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4.
冻害和干热风对河北省小麦生产的影响及防御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河北省小麦生产的防灾减灾提供参考,实现小麦安全生产目标,分析了冻害和干热风对河北省不同类型区小麦生产的危害,并针对制约农业生产发展的问题,提出了河北省今后发展小麦生产应对农业气象灾害的措施,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气象保障.  相似文献   

15.
气候变化对江汉平原冬小麦播种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位于湖北省江汉平原的天门市为研究区域,利用1955-2015年天门市冬小麦播种期内气象观测资料,采用相关回归等数理统计方法分析气候变化对冬小麦播种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湖北省江汉平原地区,传统播种期内气温呈逐渐升高趋势,气候适宜冬小麦播种期逐渐推迟,传统播种期内降水量呈逐渐减少的趋势。利用1981-2015年天门市国家一级农业气象观测站冬小麦观测资料进一步分析了按照传统播期播种冬小麦存在的利弊,得出在湖北省江汉平原地区,冬小麦的播种必须打破传统的种植观念,适当晚播,才有利于冬小麦的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16.
气候变暖对湖北省小麦生产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80年代初,湖北省增温明显加快,且有继续发展的趋势.气候变暖使小麦冬季旺长,易受冻害,生育期缩短,后期高温影响灌浆,暖冬还会增加春季病虫害大爆发的机率,给湖北省小麦生产带来诸多风险.选育多抗、广适小麦品种,采用高产、稳产栽培措施,合理布局品种,加强病虫害的防治是规避气候变暖不利影响、保证湖北省小麦安全生产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小麦是黑龙江省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加速优质专用小麦新品种选育进程,进行了各类优质专用小麦品种合理布局,研究优质高效栽培模式,设立优质专用小麦新品种补贴金和加快发展与启动龙头企业等举措是提高黑龙江省地产小麦市场竞争能力和推动其产业化进程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8.
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襄麦25的选育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襄麦25是襄樊市农业科学院以矮败Tai1062为杂交平台与鄂麦19杂交后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中筋、早中熟小麦新品种,2008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湖北省各麦区种植.该品种在产量、品质和抗性上都全面超过了郑麦9023,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