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验旨在研究同期发情和同期排卵-定时输精技术在青年奶牛中的应用。选择1 046头澳大利亚进口荷斯坦青年奶牛,随机分为两组:一组自然发情人工授精配种(对照组);另一组采用前列腺素F2α(PGF2α)诱导母牛发情或按照同期排卵-定时输精程序(Ovsynch或Ovsynch+CIDR法)处理母牛后人工授精配种(试验组),统计同期发情率、不返情率、第一次人工授精妊娠率和21d妊娠率等繁殖指标。结果表明,试验组青年奶牛人工授精后不返情率和第一次人工授精妊娠率与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21d妊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53.1%和35.3%,P0.05)。试验组中,1次PG法、间隔7d2次PG法和间隔11d2次PG法的同期发情率分别为76.1%、81.7%和84.6%,差异均不显著(P0.05);同期排卵-定时输精组中,Ovsynch法(GPG)和Ovsynch+CIDR法(GPG+CIDR)的不返情率、第一次人工授精妊娠率和21d妊娠率间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输精人员可显著影响青年奶牛的第一次人工授精妊娠率(P0.05),而不同公牛常规冷冻精液对青年奶牛第一次人工授精妊娠率无显著影响(P0.05)。同期发情及同期排卵-定时输精技术可使青年奶牛集中发情,提高参配率,从而提高21d妊娠率,有效加快青年奶牛人工授精效率,降低饲养成本。  相似文献   

2.
试验旨在研究同期发情和同期排卵-定时输精技术在青年奶牛中的应用。选择1046头澳大利亚进口荷斯坦青年奶牛,随机分为两组:一组自然发情人工授精配种(对照组);另一组采用前列腺素F(PGF)诱导母牛发情或按照同期排卵-定时输精程序(Ovsynch或Ovsynch+CIDR法)处理母牛后人工授精配种(试验组),统计同期发情率、不返情率、第一次人工授精妊娠率和21d妊娠率等繁殖指标。结果表明,试验组青年奶牛人工授精后不返情率和第一次人工授精妊娠率与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21d妊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53.1%和35.3%,P<0.05)。试验组中,1次PG法、间隔7d2次PG法和间隔11d2次PG法的同期发情率分别为76.1%、81.7%和84.6%,差异均不显著(P>0.05);同期排卵-定时输精组中,Ovsynch法(GPG)和Ovsynch+CIDR法(GPG+CIDR)的不返情率、第一次人工授精妊娠率和21d妊娠率间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输精人员可显著影响青年奶牛的第一次人工授精妊娠率(P<0.05),而不同公牛常规冷冻精液对青年奶牛第一次人工授精妊娠率无显著影响(P>0.05)。同期发情及同期排卵-定时输精技术可使青年奶牛集中发情,提高参配率,从而提高21d妊娠率,有效加快青年奶牛人工授精效率,降低饲养成本。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奶水牛繁殖率,通过应用CIDR+PG法和Gn RH+PG法对德宏州奶水牛实施了同期发情定时输精试验。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的同期发情率和受胎率分别为87.7%和69.4%、41.8%和30.6%,CIDR+PG法效果显著优于Gn RH+PG(P0.05)。该技术的示范应用将奶水牛年平均受胎率提高到65%,比前期提高14.5个百分点,产犊间隔也缩短180d。CIDR+PG处理方法更为理想,适于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新疆褐牛是新疆北疆牧区养牛业主导品种,夏季放牧区新疆褐牛人工授精集中冷配点模式的广泛推广,对新疆褐牛选育提高和新品系培育起到了积极作用,为探索新疆褐牛同期发情和同期排卵—定时输精最佳处理方法。[方法]试验选用2胎以上45头牛,分3组,A组,PG+PG法;B组,PG法;C组,CIDR+PG法,比较3种同期发情处理方法效果,同时选用2胎以上20头牛,分2组,D组,GnRH+PG+GnRH+AI法;E组,CIDR+GnRH+PG+GnRH+AI法,比较2种同期排卵—定时输精方法效果。[结果]结果表明,3种不同同期发情处理方法母牛集中在12~24 h内发情,其中12~24 h内A组和C组处理方法母牛发情率极显著高于B组处理方法(P0.01),C组比A组高出32.3%,B组和C组母牛总发情率差异不显著(P0.05),A、B、C 3组总发情率分别达到86.7%,40.0%,93.3%;发情母牛经人工授精配种后,情期受胎率3组差异不显著(P0.05)。2种同期排卵—定时输精方法中,E组发情牛排卵率显著高于D组,D组和E组总受胎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综上所述,新疆褐牛同期发情处理应采用B组方法,即2次PG法,即降低了成本,有可取得较好的效果;同期排卵—定时输精宜采用D组方法,成本低,且受胎率较好,适宜在牧区集中人工授精冷配点推广。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通过对产后20d体况评分为2.75~3.5、子宫复旧较好、卵巢无明显的卵泡和黄体活动的奶牛应用Ovsynch(同期诱导排卵)技术促进卵巢活动,结果表明:采用GnRH+CIDR+PG方法以及两次PG法对促进奶牛产后卵巢周期活动恢复作用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性显著(P0.05)。  相似文献   

6.
《畜牧与兽医》2017,(7):5-8
选择新疆石河子地区某规模化牛场300头产后泌乳奶牛,采用5种不同的"同期排卵+定时输精"处理方案,研究其对产后泌乳牛发情率、受胎率及21 d妊娠率的影响。结果表明:5组不同处理方案的产后泌乳奶牛发情率,受胎率及21 d妊娠率均显著高于未经任何处理的对照组(P0.05)。因此,在规模化牛场对奶牛进行同期排卵方案处理时,增加一个孕酮栓装置,可以有效地提高定时输精后的受胎率,较好地提高奶牛场的繁殖效率。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究高产奶牛繁殖性能的变化,获取最大化收益,试验采用对泌乳牛每天24 h持续监测系统统计每头奶牛发情持续时间。结果表明:平均产奶量高于40 kg的奶牛发情持续时间(6.2±0.5)h短于低产奶牛(10.9±0.7)h(P0.01)。专家推荐所有泌乳天数达到75 d仍未配种奶牛有必要开始人工输精程序。如果定时配种程序从第75个泌乳天开始,则在第85个泌乳天进行配种。采用此种管理的牧场最大人工输精泌乳天数是85 d,牧场所有奶牛会在第85个泌乳天及之前得到首次人工授精。首次人工授精后33 d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对第一次输精的受胎率无影响。因此,可以改进定时配种程序,改进后奶牛两次人工授精间隔不超过42 d。  相似文献   

8.
人工授精技术在奶牛养殖中的广泛应用,积极推动了优秀种公牛遗传物质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快速扩散。准确、及时的发情鉴定是奶牛人工授精的基础,然而,由于奶牛产后不发情、发情症状不明显以及发情鉴定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发情鉴定方法不科学等,实际生产中母牛发情检出率较低,影响了产后母牛参配率和繁殖力。同期发情和同期排卵-定时输精技术可减少母牛发情鉴定工作量,提高母牛发情检出率,甚至不用发情鉴定而直接定时输精,从而提高母牛参配率和繁殖力。本文综述了奶牛同期排卵-定时输精技术原理,重点介绍了奶牛同期发情和同期排卵-定时输精技术方法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以期为奶牛繁殖和管理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环球科技     
雌二醇环戊丙酸盐对泌乳奶牛排卵率、妊娠率及后期胚胎丢失的影响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近来研究了对放置阴道海绵栓(CIDR),进行定时人工输精时雌二醇环戊丙酸盐(ECP)对泌乳奶牛同期发情排卵率、妊娠率及后期胚胎损失的影响。他们对试验中2个牧场中共685头荷斯坦奶牛进行了2次PGF2α(分别在0和14d),并在试验28d时注射100μgGnRH,35d时注射25mgPGF2α,36d时注射1mgECP,38d时进行定时人工输精。试验分为2组,一组放置CIDR,另一组不放置CIDR。在试验14和28d时采集血样并测定孕酮含量。在35、37和42d时对卵巢进行扫描,并在65和…  相似文献   

10.
定时输精程序(Ovsynch/TAI)在奶牛繁殖上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姚国良 《中国奶牛》2008,(12):33-35
应用生源结合诱情素的定时输精程序。对不发情、卵巢静止的奶牛以及产后60~75天发情正常的奶牛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不发情奶牛应用定时输精程序处理后,情期受胎率为74%,而正常配种的情期受胎率为49.8%.提高24.2个百分点;对卵巢静止的奶牛应用定时输精程序处理后有效率为97.2%,情期受胎率为64%:对产后60-75天发情正常的奶牛应用定时输精程序处理后情期受胎率为68.6%,按正常方式配种的奶牛情期受胎率为45.6%,情期受胎率提高23个百分点。结论:定时输精程序在奶牛繁殖上的应用具有明显效果.适合国内饲养条件下任何奶牛场使用。  相似文献   

11.
为了加速高产奶牛的繁育和缩短奶牛世代间隔,试验在生产条件下对规模奶牛场的232头荷斯坦育成奶牛进行了同期发情处理。结果表明:2次PG法和CIDR结合PG法处理的同期发情率(91.1%和88.9%)无显著性影响(P0.05),但2种方法的同期发情率都极显著高于1次PG法的同期发情率(42.9%)(P0.01);使用宁波产和上海产前列腺素对同期发情率无显著差异(P0.05);输精时间不同的2次输精及1次输精对妊娠率的影响均无显著差异(P0.05);体况、膘情上等的参配牛组的妊娠率(49.1%)略高于中等组妊娠率(44.8%),但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2.
采用地中海水牛品种作为试验对象,使用方法A:孕酮栓(CIDR)+孕马血清(PMSG)+前列腺素(PG)+促黄体素释放激素A3(LHRH-A3)和方法B:孕酮栓(CIDR)+前列腺素(PG)+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 RH)+促黄体素释放激素A3(LHRH-A3)两种不同的同期发情方法;地中海水牛发情后使用1号和2号两个地中海水牛品种的冻精进行人工输精,以探索应用同期发情定时输精技术为地中海水牛进行人工授精中的效果。研究表明,试验效果与同期发情方法和种公牛的冻精品种有关,方法B比方法A的效果好,2号冻精比1号冻精的效果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月份和精液类型对利用定时输精程序处理奶牛后第一情期受胎率的影响.[方法]选择93头产后60 d以上不发情和产后配1~3次仍未受胎的奶牛,不检查卵巢直接利用激素生源2+1进行同期发情处理.1~3月份处理41头奶牛,6~8月份处理52头;其中,利用性控精液配种58头,常规精液配种35头.[结果]表明:经定时...  相似文献   

14.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近来研究了对放置阴道海绵栓(CIDR),进行定时人工输精时雌二醇环戊丙酸盐(EcP)对泌乳奶牛同期发情排卵率、妊娠率及后期胚胎损失的影响。他们对试验中2个牧场中共685头荷斯坦奶牛进行了2次PGF血(分别在0和14d),并在试验28d时注射100μgGnRH,35d时注射25mgPGFm,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中国肉牛产业不断调整优化,母牛存栏量持续增长,但国内可繁殖肉用母牛数量持续减少,母牛受胎率普遍不高,犊牛成活率低,已成为制约肉牛产业发展的瓶颈环节。同期排卵-定时输精技术通过应用生殖激素处理调控母牛发情周期,促进母牛发情,从而提高母牛参配率,在提高母牛繁殖力中得到广泛应用,是当今家畜繁殖技术的一个重大突破。由于中国肉牛养殖集约化程度低,同期排卵-定时输精技术在肉牛上的应用尚未得到广泛重视。不同同期排卵-定时输精处理程序各有特点,在实际应用中影响同期排卵-定时输精程序处理母牛发情配种妊娠率的因素很多,如何对该技术实现进一步优化是当前面临的重大难题。国内外针对于同一生殖激素的不同浓度、不同激素组合及激素注射的间隔时间、激素的替换等做了大量的研究。文章综述了定时输精技术原理、主要程序及国内外肉牛同期排卵-定时输精技术研究进展,以期为建立高效的肉牛同期排卵-定时输精技术体系实现该技术在肉牛产业上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在产后35~40d应用预同步定时输精程序对奶牛进行同步排卵处理,结果显示,奶牛产后80d的参配率和情期受胎率分别达到92.6%和46.7%,产后80d和180d的总受胎率分别达到43.3%和93.5%,均显著高于应用其他处理方法或未做处理的对照组。应用预同步定时输精程序,可以节约观察发情时间,提高工作效率,缩短奶牛产后首次配种时间,减少奶牛空怀天数,为奶牛场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旨在分析布舍瑞林在荷斯坦奶牛同期发情-定时输精程序中的应用效果。选用61头产后(53±3)d子宫复旧良好的荷斯坦泌乳牛,分2个实验完成。实验I:将21头牛分为阴性对照组、药物对照组、试验组,均采用同期发情-定时输精(Ovsynch)处理方案,阴性对照组用10 mL生理盐水处理,药物对照组用100μg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处理,试验组用20μg布舍瑞林处理,在第2次注射布舍瑞林/促GnRH/生理盐水后,采血测定24 h内促卵泡生成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孕酮(P4)的血清浓度变化,分析GnRH和布舍瑞林对奶牛体内生殖激素水平的影响;实验II:将40头试验牛分为100μg GnRH组、10μg布舍瑞林组和20μg布舍瑞林组,比较GnRH及不同剂量布舍瑞林对奶牛同期发情-定时输精的效果。结果表明:实验I中,布舍瑞林组的LH浓度峰值比GnRH组和生理盐水组提前2 h出现;布舍瑞林第2次注射后0 h,E2达到最高浓度,P4达到最低浓度,与正常生理状态下母牛发情时两激素浓度的关联性变化比GnRH组更一致。实验II中,GnRH组的无排卵率与不同剂量布舍瑞林组差异不显著;剔除无排卵牛只,20μg布舍瑞林组受胎率显著高于10μg布舍瑞林组,但与GnRH组无显著差异。综上,作为GnRH人工合成类似物,布舍瑞林以20μg剂量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奶牛同期发情-定时输精程序。  相似文献   

18.
同期发情和性控冻精人工输精在育成奶牛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加速高产奶牛的繁育和缩短奶牛世代间隔,试验在生产条件下对规模奶牛场的232头荷斯坦育成奶牛进行了同期发情处理.结果表明:2次PG法和CIDR结合PG法处理的同期发情率(91.1%和88.9%)无显著性影响(P>0.05),但2种方法的同期发情率都极显著高于1次PG法的同期发情率(42.9%)(P<0.01);使用宁波产和上海产前列腺素对同期发情率无显著差异(P>0.05);输精时间不同的2次输精及1次输精对妊娠率的影响均无显著差异(P>0.05);体况、膘情上等的参配牛组的妊娠率(49.1%)略高于中等组妊娠率(44.8%),但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9.
同期排卵定时输精技术自1995年以来已被广泛应用于奶牛养殖生产中。水牛与奶牛相比繁殖力低,体现在原始卵泡数少且发情征兆不明显。将同期排卵定时输精技术应用于水牛,可明显提高水牛的受配率与受胎率。本文综合比较了国内外水牛同期排卵定时输精技术程序,分析了各种程序的应用效果及优缺点,对加快该技术在水牛繁殖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CIDR与GnRH诱导同期发情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观察CIDR与GnRH诱导同期发情的效果。[方法]本实验利用GnRH+PG+GnRH和CIDR+EB+P4+PG对荷斯坦奶牛进行同期发情。CIDR组:在奶牛发情周期的任意一天(发情当天除外),于奶牛阴道内放CIDR同时肌注2mgEB和50mgP4,人为诱导卵泡的发生,在放入CIDR的第8d肌注PG;应用GnRH组与CIDR组同步进行同期发情处理:肌注GnRH7d后肌注PG,2d后再次肌注GnRH。[结果]表明:利用CIDR与Gn—RH两种同期方法同期发情率、情期受胎率差异均不显著。[结论]在实际生产中,GnRH便于操作,且发情略高于CIDR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