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进一步揭示揉碎玉米秸秆饲料在螺旋输送器中的输送机理,提高揉碎玉米秸秆螺旋输送过程中离散元仿真研究所用参数的准确度,将揉碎玉米秸秆分为秸秆穰、秸秆叶、秸秆皮,采用物理试验和仿真优化设计相结合的方法对离散元仿真参数进行标定。首先,通过物理试验得到穰、叶、皮各项本征参数和接触参数的平均值和范围,将范围相对较大的接触参数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利用其显著性进行筛选。结果表明,对仿真堆积角影响显著的因素有穰-叶滚动摩擦系数、皮-叶滚动摩擦系数、叶-叶静摩擦系数。对这3个显著性参数进行最陡爬坡试验,将其取值范围进行优化缩小,通过Box-Behnken试验建立堆积角与显著性参数的二阶回归模型,堆积角的目标值设置为物理试验测得的30.4°,寻优得到最佳的显著性参数的取值:叶-穰滚动摩擦系数为0.325,皮-叶滚动摩擦系数为0.377,叶-叶静摩擦系数为0.411,在此组合下仿真堆积角为30.77°。为进一步检验参数取值的准确性,通过t检验得到P>0.05,表明仿真与物理试验堆积角的值无明显差异,验证了最佳参数取值的可靠性。由此表明,应用上述各物理试验和优化试验来测定及标定离散元仿...  相似文献   

2.
<正> 饲料青贮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已经成为满足草食家畜冬春季节营养需要的重要措施之一。目前,国内外青贮饲料多采用切碎青贮法。在广大农区,要使玉米秸秆在收获籽粒的同时切碎青贮,既费工又误时,与三秋大忙季节非常矛盾。为了解决这个矛盾,我们于1989年10月至1990年4月,在沁县杨安乡进行了玉米秸秆整株青贮试验。一、材料和方法 1.青贮方法选用蜡熟期的玉米秸秆,此时大部分茎叶青绿,含水量在70%左右。青贮窖选择在背风向阳,地势高燥,土质结实,排水良好,远离水源及粪池的地方。窖的宽,深一般为2.5×1.6米,长度可根据青贮量灵活掌握。青贮时在窖内底部和四壁铺上0.1—0.2毫米厚的无毒聚乙烯塑料簿膜,将玉米秸秆  相似文献   

3.
采用全舍饲饲喂方式,对陶寒F1肉羊开展了青贮玉米秸秆饲喂增重效果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其他饲养条件完全一致的情况下,用青贮玉米秸秆饲喂育肥肉羊,只均日增重达236.44 g,较玉米草粉对照组提高15.15%,试验期内只均盈利282.9元,盈利提高23.6%,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4.
本文阐述了三种青贮池对玉米秸秆的青贮效果分析,用测定变质青贮玉米体积的方法研究了三种青贮池青贮玉米秸秆的效果。结果表明,青贮池容积越大,损失的青贮比例越低。同时计算得知一立方米的青贮空间可青贮玉米秸秆约1000斤,所以青贮池的修建大小应根据青贮原料的多少而定。  相似文献   

5.
青贮饲料是养牛业的重要饲料,养牛业离不开青贮玉米.玉米秸秆经过青贮处理后,不仅改变了玉米秸秆的理化结构,提高了营养价值和适口性,而且延长了玉米秸秆的利用时间,是养牛业不可缺少的重要原料.  相似文献   

6.
玉米秸秆饲用研究进展概况及有效利用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 ,有关玉米秸秆饲用技术成果报道较多 ,总体分为鲜秸秆利用和干秸秆利用 ,本文仅就此进行简要概述。1玉米秸秆青贮的应用玉米秸秆饲用的最佳途径是青贮。我国玉米播种面积2124万平方公顷 ,但用于玉米青贮的面积约不超过20万平方公顷。其主要原因有三 :一是粮食观念和政策问题 ;二是国内尚未建立起确有说服力的玉米青贮示范基地 ;三是青贮综合技术还不配套。因此 ,吉林省农科院多次进行了玉米适时掰棒、秸秆青贮的试验研究 ,籽实减产幅度为2%~5%,但单位面积可消化营养物质总量显著增加 ,粗蛋白产量提高5%~10 %。其秸秆用…  相似文献   

7.
试验采用不同处理的玉米秸秆对奶牛干物质采食量、营养物质消化率、乳产量以及乳成分的影响进行了综合分析。选取12月龄奶牛30头,分为3组,每组10头,分别饲喂玉米秸秆、青贮玉米秸秆和纤维素分解酶处理后的玉米秸秆。综合来看,以酶处理后的玉米秸秆作为奶牛的粗饲料营养价值最高,其次是青贮玉米秸秆,直接饲喂玉米秸秆的营养价值最低。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玉米秸秆的综合利用,以玉米秸秆穰为发酵原料进行乙醇固态发酵,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pH、发酵温度、发酵时间、酶浓度4个因素对玉米秸秆穰发酵燃料乙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建立玉米秸秆穰发酵乙醇产量的数学模型。根据此模型进行工艺参数优化,以乙醇生成率为指标,确定玉米秸秆穰发酵燃料乙醇的最佳工艺条件:pH 5.1、发酵温度39℃、发酵时间28 h和酶浓度45 U/g。在此条件下,玉米秸秆穰发酵燃料乙醇的理论产率为0.249 0 g/g,实际得率为(0.237 6±0.000 7) g/g,生产1 t燃料乙醇需要4.002 t的玉米秸秆穰干料,玉米秸秆穰发酵燃料乙醇的理论转化率为95.77%,进行3组验证试验,乙醇转化率实测值为(95.44±0.28)%,验证了数学模型的有效性,为提高以玉米秸秆穰为原料发酵燃料乙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玉米秸秆裹包青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嘉宁  顾拥建  邱良伟  顾国华  王学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3,(26):10664-10665,10675
青贮技术是开发利用玉米秸秆的有效途径,可以缓解我国饲料用粮紧缺,并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多采用大型塔和窖来青贮玉米秸秆,青贮效果不是很好,加工成本高.裹包青贮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秸秆饲料青贮加工方法,与传统池窖等青贮方式相比,具有生产成本低、饲料质量好、保存期长、取用方便等优点.介绍了裹包青贮技术的加工工艺和技术要求,旨在为进一步开发青贮玉米秸秆饲料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通过研究高油玉米秸秆青贮发酵过程中营养成分和发酵参数变化的动态(试验1),以及青贮浸提液对活体外瘤胃发酵的影响(试验2),初步探明导致高油玉米秸秆青贮提高瘤胃发酵程度的因素。试验1结果显示发酵1周内,可溶性糖损失50%以上,pH降到4.0以下;乳酸含量在6周内逐步升高,而后保持不变,其他营养成分保持稳定;试验2结果表明,添加青贮浸提液后与对照组相比,最大产气量显著增加(P<0.000 1),产气速度加快(P<0.000 1),产气延滞期缩短(P=0.000 8)。其中青贮浸提液灭菌处理与否不影响产气动态参数。添加2种青贮浸提液会导致活体外人工瘤胃发酵pH显著降低(P<0.000 1)。对照组活体外瘤胃发酵液中乙酸摩尔分数最低(67.79%),其次为添加未处理浸提液组(78.48%)和灭菌浸提液组(80.19%),并且3个处理组差异显著(P<0.000 1)。丙酸摩尔分数也差异显著(P<0.000 1),其中对照的丙酸摩尔分数最高,达到21.76%,而其他2个处理组分别为8.81%和6.84%。对照组中异丁酸和异戊酸的摩尔分数均最高,分别为0.66%和0.85%。结果表明,高油玉米秸秆青贮在1周内发酵过程变化很大,发酵6周后,进入稳定阶段。添加青贮浸提液影响活体外瘤胃发酵模式,高油玉米秸秆青贮浸提液的营养成分可能是影响瘤胃微生物发酵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为了减小免耕播种机防堵装置数值模拟的误差,结合物理试验与仿真试验进行玉米秸秆离散元参数的标定。基于Hertz-Mindlin with bonding 接触模型建立了玉米秸秆离散元模型,以物理试验与仿真试验中临界载荷的相对误差为试验指标进行仿真单轴压缩试验;采用Plackett-Burman试验筛选出具有显著性影响的试验因素;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对玉米秸秆离散元模型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接触半径和单位面积切向刚度对试验指标影响极显著(P<0.01),单位面积法向刚度对试验指标影响显著(0.01<P<0.05);玉米秸秆的最优离散元参数为,接触半径1.2 mm、单位面积法向刚度9.361×107 N/m3、单位面积切向刚度9.845×107 N/m3,在此条件下,仿真压缩试验的临界载荷为950.2 N,与物理试验值935.4 N的相对误差为1.58%,验证了参数的可靠性。标定的玉米秸秆离散元模型可用于免耕播种机防堵装置的数值模拟,为防堵装置结构优化改进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新型微贮玉米秸秆饲料喂猪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饲料资源十分紧缺的宁南山区,在猪的基础日粮中加入20%的微贮玉米秸秆饲料后,试验组肥育猪的日增重可达716.67g,比对照组高出12.50g,每增重1kg毛猪的饲料成本比对照组降低0.37元,每头猪比对照组多收益34.70元,产地,这,须肥育猪的基础日粮中加入20%的微贮玉米秸秆饲料后,可以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饲料资源,即降低了饲养成本,又提高了经济效益,可以有效地缓解当前饲料严重紧缺的问题,为发展养猪业提供了新的饲料资源。  相似文献   

13.
玉米秸秆接触物理参数测定与离散元仿真标定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为提高离散元方法模拟玉米秸秆揉碎过程的准确性,试验测定玉米秸秆与揉碎机锤片、玉米秸秆与玉米秸秆的接触参数。以径向堆积角相对误差值为评价指标,应用正交方法标定玉米秸秆离散元仿真需要输入的接触参数。结果表明:玉米秸秆与揉碎机锤片碰撞恢复系数、静摩擦因数、滚动摩擦因数分别设置为0.663、0.226、0.119;玉米秸秆与玉米秸秆碰撞恢复系数、静摩擦因数、滚动摩擦因数分别设置为0.485、0.142、0.078,此参数组合为玉米秸秆离散元仿真接触参数的最优方案,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的相对误差为8.127%。  相似文献   

14.
蔗糖含量与玉米对镰刀菌茎腐病的抗病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玉米茎秆蔗糖含量与玉米对由禾谷镰刀菌 ( Fusarium graminearum)引起的茎腐病 ( cornstalk rot)的抗性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玉米生理成熟期地上第二茎间髓部组织内蔗糖的含量与玉米对茎腐病的抗性密切相关 ,抗病的玉米杂交种的蔗糖含量明显高于感病的玉米杂交种。蔗糖含量与茎腐病的发病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在生理成熟期地上第二茎间髓部组织内蔗糖含量可作为选育抗镰刀菌茎腐病玉米杂交种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5.
玉米秸秆微贮饲料饲喂奶牛的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150头泌乳荷期坦牛随机分为三组,采用对比饲养试验方法研究饲喂玉米秸微贮料对奶牛产奶量的效果,结果是饲喂玉米秸秆微粒饲料和去穗玉米青贮组牛的日平均产奶量均比饲喂黄玉米秸组牛有明显提高,分别提高27kg和4.03kg;饲喂去穗玉米青贮组牛日平均产奶量比玉米秸秆微贮料组牛日平均产奶量增加1.2kg,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去髓和留髓玉米Zea mays秸秆的化学成分、工业分析、元素分析、低位发热量、热动力学以及灰熔点几个方面的特性做对比,发现留髓玉米秸秆木质素较高,占整秆的27.72%,纤维素较低,占整秆的25.65%。相较于留髓玉米秸秆,去髓玉米杆的纤维素(25.47%)和木质素(21.90%)均低于留髓玉米秸秆;留髓的玉米秸秆的固定碳(13.61%)和低位发热量(16 536 Jg-1)都高于留髓玉米秸秆;同时留髓玉米秸秆的活化能和频率因子也要高于去髓玉米秸秆,但留髓玉米秸秆灰的变形温度(1 173 ℃)和软化温度(1 258 ℃)比去髓玉米秸秆低100 ℃以上。研究表明:玉米整秆相较于去髓玉米秸秆更易燃烧且更适合制作燃料,但需要对燃烧锅炉进行改造,期望能够对玉米秸秆制作燃料作为人造板工厂新能源提供一定理论基础。图4表7参13  相似文献   

17.
去果穗玉米秸秆中营养物质变化及最佳青贮时间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去果穗后不同时期的玉米秸秆中的水分、糖分,粗纤维、粗蛋白质含量的变化进行分析测定,得出其变化规律,从而指导农户适时青贮玉米秸秆。实验结果表明:高植株品种四单19号玉米秸秆,在收果穗后第4至20d秸秆中蔗糖的含量比搿穗当天高15.8%,粗蛋白增高264%,水分含量在22d时为62.39%,最佳青贮时间为去果穗后22d之内。矮小植株品质如冀承单3号在去果穗后12d之内青贮为宜。去果穗后的玉米秸秆在植  相似文献   

18.
玉米苯丙烷类次生代谢物与玉米对茎腐病抗性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抗病玉米品种陕单931和感病玉米品种西农11号在抽雄初期接种禾谷镰刀菌孢子悬浮液,于接种后测定茎秆髓部组织内苯丙烷类次生代谢物木质素和绿原酸的变化。结果表明,玉米植株原生木质素与玉米对茎腐病的抗性无关,仅诱导产生的木质素在玉米的抗病性中起作用。并证实玉米植株受到镰刀菌侵染后可产生对镰刀菌有抑制作用的物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玉米秸秆液化及树脂化的工艺条件,进而提高玉米秸秆资源的利用价值及开辟玉米秸秆利用的新途径.[方法]以苯酚为液化剂、磷酸为催化剂对玉米秸秆进行液化,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玉米秸秆液化的最优工艺;然后对液化产物进行树脂化,利用单因素试验确定树脂化工艺.[结果]玉米秸秆液化的最优工艺条件:液化温度150℃、液化时间165 min、固液比3∶13、磷酸用量10%,该液化工艺条件下,玉米秸秆液化残渣率为l2.1%;树脂化工艺条件:甲醛与液化产物摩尔比1.8、NaOH与液化产物摩尔比0.35、树脂化合成温度85℃、保温时间40 min、水与液化产物摩尔比8.0,该工艺条件下可生产获得综合性能较好的玉米秸秆液化物树脂,用其压制的胶合板干状强度1.788 MPa、湿状强度0.812 MPa,胶合强度符合国家标准(GB/T 17657-1999)对Ⅰ类胶合板的要求(≥0.700MPa).[结论]以玉米秸秆液化产物制备的酚醛树脂胶黏剂可用于木材加工.  相似文献   

20.
研究利用玉米秸秆粉体作为增强材料与聚乙烯(PE)通过挤出成型制备玉米秸秆粉体/PE复合材料的可行性,并考查了玉米秸秆粉体添加量及其尺寸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玉米秸秆粉体添加量的增加,玉米秸秆粉体/PE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拉伸模量呈先升后降趋势,弯曲模量逐渐增大,冲击强度则逐渐减小;当玉米秸秆粉体添加量为50%时,复合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最佳。此外,玉米秸秆粉体/PE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随玉米秸秆粉体长径比的增大而增强;在考查范围内,添加40目h(粒径)≤60目玉米秸秆粉体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最好。电镜结果显示添加20目h≤40目玉米秸秆粉体/PE复合材料粉体在基体中分布不均,断面形貌最差,而添加40目h≤60目玉米秸秆粉体复合材料的断面形貌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