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0 毫秒
1.
为了研究同一人工控光条件下不同品种水貂的繁殖性能,试验随机选择咖啡貂、红眼白貂、美国短毛黑水貂公貂各50只,设为A组、B组、C组,母貂各200只,设为D组、E组、F组,公貂于配种前38天有规律的延长光照时间至配种开始前一天结束,母貂在配种落点结束的第2天开始有规律的延长光照时间至50%的母貂产仔即停止光照;在配种期和产仔期内记录公貂的配种次数、母貂的受配日期、产仔日期、产仔数及断奶后仔貂成活数,并统计母貂的妊娠天数、胎平均产仔数等指标。结果表明:A组、B组、C组公貂平均配种次数分别为9.06次、8.64次、9.72次,公貂利用率分别为92%、86%、88%。说明同一控光条件下不同品种公貂配种次数和利用率不同,以咖啡貂效果最优,其次为美国短毛黑水貂,红眼白貂最低。母貂产仔率以D组最高为76.1%,其次为F组72.1%,E组最低为69.0%;胎平均产仔数以D组最高为5.47只,其次为E组5.27只,F组最低为4.83只;仔貂断奶成活率以E组最高为84.0%,其次为D组82.0%,F组最低为79.0%;仔貂群平均成活数以D组最高为3.07只,其次为E组2.81只,F组最低为2.62只;妊娠天数以F组最短为47.59 d,其次为D组48.84 d,E组最长为50.52 d。说明同一控光条件下不同品种母貂繁殖性能不同,以咖啡貂母貂最优,其次为红眼白貂,美国短毛黑水貂最差。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延长光照、饲喂外源孕酮(P4)以及二者共同作用对母貂繁殖性能的影响,为缩短母貂胚胎滞育期方法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参考,试验采用测定母貂繁殖性能(妊娠期、胎平均产仔数、仔貂3日龄成活率及群平均育成数)的方法,选取2周岁龄健康母貂240只,随机均分为4组,即延长光照组(A)、饲喂外源P4组(B)、延长光照同时饲喂外源P4组(C)和对照组(D)进行试验。结果表明:C组母貂产仔日期最为集中且提前(4月20日—27日)、妊娠期最短(47.60 d),较A、B、D三组分别缩短3.65 d(P0.01)、2.00 d(P0.05)和4.06 d(P0.01),其次为B组,较A、D组分别缩短1.65 d(P0.05)和2.06 d(P0.05);A、B、C三组的胎平均产仔数和群平均育成数分别在5.6~6.1只和5.5~5.7只范围内,均显著高于D组(P0.05),3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各组间仔貂3日龄成活率差异不显著(P0.05),但以C组最高(98.10%)。可见在本试验条件下,延长光照与饲喂外源P4对母貂繁殖性能的影响是积极的,但以延长光照同时饲喂外源P_4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畜牧与兽医》2017,(8):21-24
为了探讨外源孕酮(P_4)对水貂繁殖性能的作用,选择最佳的P_4添加量,随机选择3月7日初配,次日连续配种的体型相近的健康母貂200只,分为4组,每组50个重复,对照组(Ⅰ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Ⅱ、Ⅲ和Ⅳ组)于配种结束第2天在每只水貂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2、4和6 mg的P_4,连续饲喂14 d。结果显示:母貂妊娠期,Ⅱ、Ⅲ、Ⅳ组与Ⅰ组相比,分别延长0.13 d(P0.05),缩短3.56 d(P0.01),缩短1.89 d(P0.01);Ⅱ、Ⅲ、Ⅳ组母貂在3~4 d内集中产仔,同期高出Ⅰ组32%~47%;母貂胎平均产仔数,Ⅱ、Ⅲ、Ⅳ组与Ⅰ组相比,分别多0.55只(P0.05),1.28只(P0.05),2.14只(P0.01);母貂产仔率,Ⅱ、Ⅲ、Ⅳ组与Ⅰ组相比,提高4%~8%;仔貂3日龄成活率,Ⅱ、Ⅲ、Ⅳ组与Ⅰ组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添加4~6 mg水平外源P_4可以提高短毛黑水貂的妊娠期、胎平均产仔数等繁殖性能;在本试验中,以每天饲喂6 mg P_4,连续饲喂14 d,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通过调查2014年藁城华泽牧业咖啡貂、白貂和黑貂1295只母貂的产仔生产记录,分析不同配种方案、不同品种水貂的产仔数以及母貂的妊娠期,发现咖啡貂产仔性能最高(6.95~7.46只),其次为白貂(5.70~6.16只),黑貂产仔性能最差(5.23~5.76只);配种次数增加,水貂产仔数增加(配种1、2和3次产仔数依次为5.22~5.91,5.86~6.16和6.67~7.35只);水貂妊娠期依次为咖啡貂(50d)白貂(48d)黑貂(46~47d);49%的水貂集中在4月26~29日产仔,95%的水貂在5月4日前完成产仔。水貂配种期内,把握发情旺期,采取连续复配多次的配种方案可以提高母貂的产仔数。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水貂繁殖力,试验研究了中国式和美国式两种配种方式对美国短毛黑水貂繁殖力的影响及中国不同配种形式对母貂繁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式配种方式母貂受配率(99.8%)高于美国式(93.5%),但美国式配种方式母貂的其他繁殖性能(产仔率95.4%、胎平均产仔数5.71只、仔貂成活率93.9%和群平均育成数4.78只)优于中国式(产仔率81.4%、胎平均产仔数5.57只、仔貂成活率88.0%和群平均育成数3.98只);连续复配为中国式配种方式中主要的配种形式,在该形式下水貂繁殖力较高;美国短毛黑水貂配种期的体重指数在29~34 g/cm内,母貂产仔率最高达82.9%; 多数母貂妊娠期为41~50 d,其中妊娠期为41~45 d的母貂胎产仔数最高,为6.21只.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复方中草药对阿留申病水貂繁殖性能的影响,试验根据对流免疫电泳法(CIEP)对某水貂场400只水貂阿留申病毒抗体检测的结果,选取水貂母貂180只,分为3组,每组60只(包括20月龄、10月龄的标准色水貂和咖啡色水貂各15只),A、B组均为阿留申病毒阳性水貂,C组为阿留申病毒阴性水貂(为空白对照组)。于配种前1个月开始,B、C组水貂只饲喂基础日粮;A组水貂在基础日粮中添加复方中草药,每只5 g/d,并连续饲喂1个月至配种开始;母貂配种开始至仔貂断奶分窝期间记录和统计母貂的繁殖指标。结果表明:A组分别和B组、C组比较,不论水貂毛色和年龄,其妊娠天数、胎平均产仔数均差异不显著(P0.05);A组标准色水貂、咖啡色水貂和20月龄水貂的仔貂断奶成活数与B组比均差异显著(P0.05);A组20月龄水貂的仔貂断奶成活数与C组比较均差异显著(P0.05);A组咖啡色水貂的母貂产仔率、断奶仔貂成活率与B组比较均差异显著(P0.05),A组20月龄水貂的母貂产仔率、断奶仔貂成活率与C组比均差异显著(P0.05)。说明复方中草药能够提高阿留申病水貂的繁殖性能,不论毛色和年龄,复方中草药对阿留申病水貂的妊娠天数均没有影响;胎平均产仔数都有一定程度提高,但均不明显;阿留申病水貂仔貂断奶成活数、产仔率和仔貂成活率均有提高,其中咖啡色水貂和20月龄水貂效果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正> 母貂的繁殖力除了与营养、配种技术等因素有关外,还与配种前的体重有着密切的联系。为了进一步探讨水貂配种前的体重对其繁殖力的影响,我们以某水貂场1983年的生产记录为例,采用统计方法进行了初步分析。 一、材料和方法 该场准备配种后期对母貂的体况没有控制,全场133只母貂2月24日的平均体重达1057克。截止5月末共产仔612只,成活250只,成活率40.85%,空怀率18.8%。为了便于分析、比较,我们将82只初产母貂,按其体重分成三组(见表1)。 根据各组母貂繁殖的情况,对胎平均产仔数、母貂受胎率和仔貂成活率进行显著性检验,从而推断母貂配种前体重对其繁殖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水貂胎次与产仔数间的内在规律,试验对黑褐色标准水貂的334窝产仔记录进行统计分析,研究母貂胎次对产仔性能的影响,并对胎次与产仔性能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第2胎的胎平均产仔数和分窝成活数最高,分别为5.96只、5.40只,极显著高于其他胎次(P0.01);不同胎次间妊娠天数差异不显著(P0.05)。母貂胎平均产仔数、年龄与分窝成活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油剂黄体酮从母貂配种落点开始,分早、晚两次不同剂量投喂,全程用药11天,用药总量为每只貂56毫克。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平均产胎率比对照组高7.97%(p<0.05);试验组胎平均产仔比对照组高0.69只(P<0.05),群平均产仔率比对照组高1.03只(p<0.05);试验组妊娠期平均缩短1.56天,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探讨繁殖期母貂饲粮中锰的适宜量.试验选取150只平均体重为(1005±113)g的健康成年母貂,根据随机区组法分成5组,每组设3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水貂.各组水貂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Ⅰ组)、15(Ⅱ组)、50(Ⅲ组)、100(Ⅳ组)和500mg/kg(V组)锰的试验饲粮.锰以有机螯合锰形式添加,基础饲粮中锰含量约为25mg/kg.试验时间为2011年1月26日至2011年6月23日.结果表明:饲粮有机螯合锰添加水平对母貂血清雌二醇与孕酮含量、妊娠天数、受配率、产仔率、窝产仔数、窝产活仔数,以及仔貂初生窝重、断奶成活数、断奶成活率、1日龄和7日龄平均个体重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母貂产仔率、窝产仔数、窝产活仔数,以及仔貂断奶成活数、断奶成活率有随着锰添加水平的升高而增加的趋势.饲粮中添加有机螯合锰对配种跨度影响不大,但能够缩短平均初配持续天数,使配种更为集中.饲粮有机螯合锰添加水平对仔貂断奶窝重、15日龄和45日龄平均个体重及1~45日龄平均日增重的影响差异显著(P<0.05).仔貂断奶窝重随着锰添加水平的升高先增后降,Ⅳ组、V组显著高于Ⅱ组(P<0.05);仔貂15日龄平均个体重随着锰添加水平的升高而降低,Ⅰ组、Ⅱ组与V组相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仔貂45日龄平均个体重和1~45日龄平均日增重均以Ⅱ组最小,与Ⅰ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本试验条件下,综合母貂繁殖性能及仔貂生长性能,建议繁殖期母貂基础饲粮锰含量在25mg/kg左右时,锰(有机螯合锰形式)的添加水平为100mg/kg,即饲粮中锰总含量在125mg/kg左右.  相似文献   

11.
母貂产仔期为5月上旬至5月下旬,旺期是5月1日前5天和后10d。水貂平均产仔数为6.5只,最多可产仔19只。但由于水貂饲养者缺乏产仔保活技术,常引起仔貂死亡,致使养殖效益下降,只有充分认识仔貂死亡原因与  相似文献   

12.
用90%低鱼粉干粉料育成的母貂27只为试验组,同期鲜料育成的母貂39只为对照组,进行繁殖性能的观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貂的群平均产仔和群平均成活分别比对照组高10.92%和17.23%,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貂的胎平均产仔和胎平均成活分别比对照组高18.4%和25.2%,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组合添加剂对水貂精子活力、配种率、平均窝产仔数、断奶成活率、断奶平均体重等繁殖性能的影响。选择种母貂36只、公貂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只公貂,18只母貂,母貂设2个重复。对照组貂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基础中添加组合添加剂3 g/(d·只)。试验期120 d,试验期内,测定精子活力、配种率、平均窝产仔数、断奶成活率、断奶平均体重。结果显示,组合添加剂对貂的繁殖性能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公貂精子活力、母貂受胎率、平均窝产仔数、仔貂断奶成活率和45日龄断奶平均体重等繁殖性能指标分别提高了2.44%、3.93%、13.04%、2.49%、1.85%。  相似文献   

14.
<正> 母貂受配以后,受精卵并不马上着床,而是在子宫内呈游离状态,其游离期1—40天不等,这个可变的游离期又称为胚胎滞育期。处于游离期的受精卵,极易受体内、外不良坏境因素的影响而死亡。因此,缩短游离期是提高水貂繁殖力的重要措施之一。目前,缩短游离期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对怀孕期母貂增加光照,二是利用外源激素。我县顶子前养貂场从1984年以来,对全群妊娠母貂人工增加光照时间,结果空怀率低,产仔数多,产仔期集中,连年取得较好的生产效果:1984年投产种母貂240只,受配率100%,产胎率96.7%,胎平均产仔6.4只,5月末群平均成活5.6只;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不同配种方式对丹麦咖啡色水貂繁殖的影响,选取健康母貂270只,随机平分为A、B、C 3组,A、B、C 3组内各设3个平行组,依次为A_1、A_2、A_3,B_1、B_2、B_3,C_1、C_2、C_3组,每小组30只;A组母貂配种1次,B组母貂配种2次、C组母貂配种3次;配种方式为1,1+8,1+8+1。在相同的环境及饲养条件下进行饲养,观察统计母貂的产仔率、平均产仔数、平均存活数、妊娠期等指标。结果表明:A组和B组之间平均产仔数无明显差异,但A、B两组之间妊娠期差异极显著,且A组的平均产仔率与平均存活数明显低于B组;C组与A组之间平均产仔数差异显著,且A组妊娠期明显高于C组,但C组的产仔率和平均存活数远远大于A组。通过试验发现,采用1+8+1的方式配种,产仔率高,平均产仔数和平均存活数高。  相似文献   

16.
河北省黄骅县赵堡乡大辛堡村高文光,从1981年养貂以来,水貂产仔率一直保持在胎平均成活6只以上,年年收入超万元。1985年他养的51只母貂,产仔成活326只,每胎平均6.3只。高文光养貂连年高产,这与  相似文献   

17.
试验选用浙江某种猪场2010-2013年出生的加系大约克种猪共4382窝的繁殖性能数据,统计分析不同胎次和配种季节对总产仔数、产活仔数、总死产数、畸形胎数、木乃伊胎数、死胎数和初生窝重的影响。结果表明:胎次对种猪产仔性能有极显著影响(P0.01),母猪1~6胎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初生窝重随胎次增加而增加,第6胎达到最高峰,且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高于其他胎次;总死产数及死胎数则7~8胎极显著高于其他胎次(P0.01);但胎次对产畸形胎和木乃伊胎数影响不显著(P0.05)。配种季节对种猪产仔性能影响极显著(P0.01),冬季配种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初生窝重显著高于其他配种季节(P0.05);总死产数及死胎数极显著低于其他配种季节(P0.01);但冬季配种产木乃伊胎数极显著高于夏、秋两季(P0.01),显著高于春季(P0.05)。研究表明,加系大约克种猪的最佳产仔胎次为3~6胎,冬季配种的产仔性能明显高于其他配种季节。  相似文献   

18.
李文明  唐凡 《猪业科学》2017,34(3):112-114
以佳和农牧股份有限公司某种猪场2010-2015年10月间5 940条新丹系大白母猪纯繁生产记录为基础数据,分析了新丹系大白母猪不同胎次、不同初配日龄的产仔性能。结果表明:新丹系大白母猪产仔性能以3~6胎次较好,第4胎最好,7胎以后开始有所下降。其中在总产仔数指标上,3、4、5、6胎次与1、2、8胎次差异显著(P0.05);产活仔上3、4、6胎与1、2、7、8胎之间差异显著(P0.05);配种分娩率方面,在0~5胎之间,也是随着胎次的增加逐渐升高,第0、1胎配种分娩率明显低于3、4、5、6、7胎次;不同首配日龄配种后备母猪的头胎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差异都不显著(P0.05),但是在230日龄之前配种的后备母猪产仔数较低,在230~270日龄配种的后备母猪产仔数最好,290日龄后配种的后备母猪产仔数则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9.
宋学剑是黄骅县赵堡乡后范村兽医防疫员。1984年饲养种貂2组(8只母貂),只均产仔成活仔貂7.4只,共获纯利5,000元。1985年饲养种貂3组(12只母貂),只均产仔成活仔貂6.5只,获纯利7,000元。1986年饲养种貂4组(16只母貂),只均产仔成活5.8只,获纯利12,000元。他的主要经验是: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结果表明:用40~60%的配合干粉饲料,搭配60~40%的奶、蛋、谷物、蔬菜等喂貂,经一个完整的生产周期,对幼貂的生长发育无不良影响.试验组与对照组水貂的换毛起始时间及毛绒品质基本一致;两组母貂的受配率、产胎率无显著差异,但胎平均产仔数和仔貂成活率差异显著;两组公貂的配种利用率无显著差异;试验组水貂的疾病发生率和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