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RNA干扰技术及在植物抗病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技术是一项基因沉默新技术,自20世纪90年代被发现以来,现在已逐渐成为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研究的有用工具之一.目前该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到植物功能基因组研究和植物抗病毒病研究中,在抗线虫病研究中应用较少.现综述了RNAi的分子机制、基因沉默的主要类型以及该技术在植物抗线虫病和抗病毒病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正>采用Biolog和16S r DNA克隆文库分析方法研究了3种处理的大豆植株的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包括健康大豆植株(healthy)、被大豆胞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侵染的大豆植株(SCN)和被大豆胞囊线虫侵染的,但用淡紫拟青霉(Purpureocillium lilacinus)YES-2菌株处理(SCN+淡紫拟青霉)的大豆植株。Biolog数据分析结果显示,  相似文献   

3.
通过不同处理的接种试验研究了2种明尼苏达被毛孢对大豆胞囊线虫种群分布和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35 d后,与空白对照相比,接种明尼苏达被毛孢1-10和HLJ07-21-3后大豆植株鲜重分别增加了30.98%和27.66%.明尼苏达被毛孢显著降低了(P<0.05)线虫卵、根部雌虫和土壤中胞囊的数量.与对照相比,...  相似文献   

4.
正外媒称,细菌性枯萎病袭击着东南亚和西非的稻田。这是一种被研究得非常透彻的作物疾病,它常常被用作研究微生物与其寄主植物间相互作用的一个模型系统。这种病原体被称为水稻黄单胞菌水稻致病变种,简称Xoo,它通过劫持一些外排糖的水稻基因来维持生存。研究人员已研究出如何编辑水稻的基因组以阻止这种劫持行为。据美国阿尔斯科技网站10月31日报道,Xoo分泌与水稻的糖外排转运蛋白(SWEET)基因附近的DNA结合在一起、并激活它们的类转录激活因子样效应物(TALEs)。这些SWEET基因在植物中无处不在,它们  相似文献   

5.
以海产品腐败菌波罗的海希瓦氏菌(Shewanella baltica)为对象,评价了儿茶素单体抑制生物被膜的效果,并分析效果最佳的单体对该菌生物被膜和腐败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儿茶素单体均能抑制S.baltica生物被膜形成,其中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抑制率最高,其最小抑菌质量浓度为40μg·m L-1,亚抑菌质量浓度10~30μg·m L-1的EGCG对细菌生长无显著影响。在30μg·m L-1 EGCG作用下,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QS)信号分子呋喃酮酰硼酸二酯(Autoinducer-2,AI-2)、二酮哌嗪类化合物(Diketopiperazine,DKPs)cyclo-(L-Pro-L-Leu)和cyclo-(L-Pro-L-Phe)活性显著下降(P0.05),其抑制率分别为63.95%、27.43%和21.94%。亚抑菌浓度EGCG能显著抑制S.baltica生物被膜形成、泳动能力和蛋白酶活性(P0.05),呈现浓度依赖性,在30μg·m L-1时抑制率分别为55.18%,66.71%和46.67%。因此,EGCG在亚抑菌浓度下能够干扰S.baltica的QS系统,有效抑制生物被膜形成,减弱致腐能力,研究为EGCG作为新型的QS抑制剂调控食品腐败菌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大豆根腐病菌对大豆幼苗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垂直板发芽试验研究了大豆于幼苗期被大豆根腐病菌(Fusarium oxysporum)侵染后幼苗形态建成、总糖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丙二醛 (MDA) 含量以及胚根细胞膜透性的动态变化,并对其致病机制和寄主的抗病机理进行了相应的分析.结果表明:大豆根腐病菌(Fusarium oxysporum)在侵染过程中会使大豆侧根原基的产生进程出现滞缓,子叶的营养物质输出受阻,胚根的生长速度减慢,根冠比的动态平衡被破坏,胚根中的总糖含量与对照相比下降,可溶性糖含量、MDA含量升高,细胞膜透性增大.通过分析,认为可溶性糖含量、MDA含量和细胞膜透性可作为抗病育种和药剂调控与保护的研究靶标.  相似文献   

7.
选取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文献作为数据来源,应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分析国内玉米单倍体育种的年度发文量、主要研究机构、高被引文章以及研究方向,综述目前国内关于玉米单倍体育种研究的整体情况。  相似文献   

8.
采用蔗糖梯度离心法和传统真菌鉴定技术,研究定位试验条件下长期连作、麦豆迎茬、米豆迎茬和麦米豆轮作不同轮作方式下大豆胞囊线虫二龄幼虫虫口密度和寄生真菌情况.结果表明:连作大豆田土壤中大豆胞囊线虫二龄幼虫寄生真菌只有明尼苏达被毛孢(Hirsutella minnesotensis),其它轮作方式中,寄生真菌有2种即洛斯里被...  相似文献   

9.
香草兰根(茎)腐病是香草兰上重要病害之一,目前国内外尚未有基于rDNA-ITS序列的分子鉴定和系统发育树分析的报道。本研究从海南省万宁市的兴隆、长丰和南林等地的病样中分离获得了9个菌株,经过柯赫氏法则验证、形态学鉴定和分子鉴定,病原菌被鉴定为尖孢镰刀菌,表明海南省万宁市地区的香草兰根(茎)腐病病原菌是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然后,基于rDNA-ITS序列构建了系统发育树并对菌株的致病性进行了测定,结果发现9个菌株在系统发育树中被聚类为遗传距离明显的2个分枝,而且分枝Ⅱ的致病性要高于分枝Ⅰ。本研究为香草兰根(茎)腐病病原物快速鉴定提供依据,对香草兰根(茎)腐病防治决策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转甘蔗抗虫基因CpTI的RT-PCR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已修饰的CpTI基因进行转基因检测,根据修饰后的目的基因片段序列对两个甘蔗品种(P44和福农94-0403)的转基因甘蔗进行RT-PCK检测研究,结果在被检测的10 株甘蔗中验证了3株已转入植株中,RT-PCR检测到的20、25、26号植株均呈阳性,证明被修饰的sck基因已成功转入甘蔗.  相似文献   

11.
基于Web of Science的水稻研究态势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2001-2010年10年间Web of Science 收录的水稻相关论文(基于水稻这一关键词),分析了这一领域影响力较高的国家/地区、科研机构、重点期刊、核心作者、发表论文;并根据Web of Science 的ESI数据库,总结水稻研究的前沿(热点)。结果表明,整体上,美国、日本、中国水稻科研居世界领先水平。日本和中国水稻科研机构发文量大,但美国科研机构论文质量较高,影响力较大。刊载水稻论文的优秀期刊集中分布在美国、英国、荷兰和德国。排名前20的高被引论文有9篇来自美国,日本和中国各3篇。水稻的研究集中分布在转基因、QTL、基因组、稻瘟病、栽培稻、活性氧、砷、铁、抗旱性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茶色素中茶黄素类的HPLC定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应用高速逆流色谱结合Sephadex LH-20和半制备HPLC对茶色素中三种主要茶黄素(茶黄素,TF1;茶黄素单没食子酸酯,TF2+TF3;茶黄素双没食子酸酯,TF4)进行了分离纯化,并以它们为标样,建立了茶色素中三种主要茶黄素的HPLC定量法。精密度和加样回收率实验结果表明,TF1、TF2+TF3和TF4的变异系数分别为2.6’8.5%、2.0’3.8%和2.0’3.9%,三者总量的变异系数为2.2’4.1%。应用该法对Sigma公司的混合茶黄素标样测定表明,其相对误差为3.4%。对自制茶色素中茶黄素类含量分析表明,茶黄素类总量可达20.5%、其中TF1、TF2+TF3和TF4的含量则分别为6.0%、9.1%和5.4%。茶色素中茶黄素类HPLC定量方法的建立,对于茶色素质量控制具有重要的实际价值,并有助于茶色素的开发以及药理功能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儿茶素组成和理化条件对茶黄素酶催化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梨果实多酚氧化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设计正交试验,进行酶性合成茶黄素,研究儿茶素组成和理化条件对茶黄素合成的影响,以确定最佳反应条件。结果表明,以儿茶素混合物C(EGC>200mg/g,EGCG>200mg/g,儿茶素总量>500mg/g)为材料,茶黄素酶促合成的最佳条件为:反应体系的最佳pH值为5.5,温度为30℃,底物浓度为5mg/ml,酶添加量为75ml/1000mg,最佳反应时间40min。pH值和儿茶素浓度是反应体系中两个重要的影响因子(P<0.05)。  相似文献   

14.
张旖旎  吉铮 《茶叶科学》2022,42(3):423-434
茶叶中的EGCG在治疗癌症、细菌和病毒感染等疾病中显示出较高的生物活性。为探索EGCG的相关研究进展及近期研究重点,以“EGCG”及“Epigallocatechin gallate”为主题词,在ISI Web of Science数据库核心合集搜索2000—2021年的相关文献共6 799篇,采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进行引文分析,通过合作、共现、共被引等网络分析,研究EGCG的研究重点和前沿趋势。根据发文量统计分析发现,中国、美国和日本在该领域发文量排名前三位,而中介中心性指标分析表明美国、德国和中国文献重要性位列前三。引文分析的关键词突发性检测发现,“纳米粒子(Nanoparticle)”“稳定性(Stability)”是近几年的研究重点。随着对EGCG研究层次的不断深入,未来研究可能会集中于提高EGCG生物利用度,探究最适剂量水平及给药频率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以红茶中提取的茶黄素粗提物、绿茶多酚为对照,利用紫外扫描技术、UV-Vis法及MTT法研究了绿茶多酚纳米固定化多酚氧化酶体外氧化产物的颜色稳定性、自由基清除能力和对前列腺癌细胞PC-3生长的抑制作用。在不同pH值条件下,茶黄素粗提物和绿茶多酚纳米固定化酶体外氧化产物的紫外吸收光谱的变化趋势相似,碱性增加,吸光度增加;绿茶多酚、茶黄素粗提物及绿茶多酚纳米固定化酶体外氧化产物对DPPH·自由基均有明显清除作用,绿茶多酚纳米固定化酶体外氧化产物清除效果较绿茶多酚和茶黄素粗提物强;茶黄素粗提物及绿茶多酚纳米固定化酶体外氧化产物对PC-3细胞的生长都有抑制作用,绿茶多酚纳米固定化酶体外氧化产物优于茶黄素粗提物。因此,绿茶多酚纳米碳酸钙固定化酶体外氧化产物中茶黄素保持了红茶中茶黄素所具有的良好生物学活性。  相似文献   

16.
基于SCI-E(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的数据,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 ,统计分析1994~2012年SCI-E收录菠萝的相关研究文献,探讨国内外菠萝文献的文献量变化与被引频次、国家或地区分布、主要研究机构、作者、学科类别、期刊分布、语种、基金资助机构等。结果显示:菠萝研究发文量逐年增加,其中发文较多的国家为美国、巴西、印度等;发文量较多的机构为夏威夷大学马诺阿分校、巴西圣保罗大学、夏威夷大学等;最具有学术影响力的作者主要来自于美国和印度;其中以食品科学技术、植物学、农学等为主题的研究较多;论文在不同期刊中呈分散分布,但主要以食品工程杂志、农业与食品化学杂志、巴西果园杂志等为主要的相关研究成果发表期刊;相关文献的出版语言主要以英语为主,占89.88%;基金资助方面,巴西教育基金资助文献最多,其次是巴西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位于第三。该文分析了菠萝研究的总体状况和发展态势,为菠萝科研工作者及决策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以Web of Science平台的SCI-EXPANDED数据库为统计源,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从国家、研究机构、期刊、研究方向等方面统计分析2004~2013年有关胡椒科技论文被SCI-E的收录情况,其中反映了世界各国胡椒论文数量变化和所涉及的研究方向,旨在把握国际上胡椒研究热点的现状、科研动态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固定化酶膜催化茶多酚形成茶黄素反应条件优选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用SAS统计软件中的响应面分析法探讨了固定化多酚氧化酶酶膜催化儿茶素生产茶黄素的最佳反应条件,确定了酶膜法生产高纯度茶黄素的五个重要因素及最佳组合。五个因素包括反应时间、酶与底物之比、通气量、底物浓度和pH值。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时间49βmin、酶与底物之比为1:128.7、通气量为23.81L/min 、底物浓度5.95βmg/ml和pH值4.3。该条件下产物茶黄素浓度的理论值为0.766βmg/ml,实测值为0.754±0.017βmg/ml,表明优化模型合理,条件筛选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19.
当前天然橡胶产业持续低迷,追踪国际天然橡胶研究前沿热点对于我国天然橡胶产业发展和升级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研究采用科学计量方法结合CiteSpace技术,对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天然橡胶文献进行共被引、共词和聚类分析,概述了该领域重要的基础文献,揭示其学科领域研究前沿和热点。结果表明,共探测出6个前沿热点,高度聚合在三大学科领域。其中,在化学与材料科学领域,领先优势十分明显,共遴选出4个前沿热点:(1)功能化改性石墨烯或氧化石墨/天然橡胶纳米复合材料;(2)生物基体/天然橡胶纳米复合材料;(3)弹性体或天然橡胶纳米复合材料的应变诱导结晶行为;(4)废旧橡胶的自修复与回收加工。在生物科学领域,遴选出1个前沿热点,即橡胶树基因组测序、橡胶生物合成路径与关键基因。在生态与环境科学领域,遴选出1个前沿热点,即橡胶林的扩张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高频和高突现关键词在三大学科呈现由多到少分布,反映了当前天然橡胶研究领域发展趋于多方向性,但其前沿热点相对集中在天然橡胶全产业链的下游。  相似文献   

20.
采用文献计量学等方法对《茶叶科学》2003~2012年发文量、引文量、引用期刊、被引期刊、作者发文量、基金项目发文量等进行分析,探讨其对学术研究的影响力。结果表明:2008年为双月刊后,引文量急剧上升;施引与被引期刊最多的刊物为《茶叶科学》;所载作者单位主要为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基金论文比最高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