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百合是重要的切花、盆花和庭院用植物材料。传统的百合繁殖方法如分球、分珠芽或鳞片扦插、鳞片包埋等,存在繁殖系数较小,多代繁殖常造成退化以及种间杂交不亲合等问题。采用组织培养进行百合的快速繁殖和脱毒复壮,可促进百合商品种球的生产和百合新品种的培育。  相似文献   

2.
刘兵  邹记  彭淑兰 《耕作与栽培》2014,(1):57-58,47
百合已成为龙山县的支柱产业,为更好的指导百合优质生产,通过作者试验、示范和生产调查,探索出一套百合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对于提高百合产量,增加百合生产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在选地时尽量选择地势高燥、排灌方便、pH值6.5~7.0之间的砂壤土种植,在栽培过程中要求适时早播、精选种球及药剂处理,施肥以基肥为主,大力推广增磷、增钾、控氮的施肥方法,并及时防病治虫,适时采收.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为降低生产成本,摆脱生产者长期以来对进口种球的依赖,以云南等省市为主的众多科研单位、企业不断推进百合种球的国产化研究和生产进程。目前,我国在百合籽球组培、商品球扩繁、种球分级处理及百合品种选育等方面已取得了一定成果,百合种球的国产化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我国切花百合生产面积正迅速增加,目前已成为国内的大宗切花之一。福建地区的南平、漳州、厦门、三明等地栽培面积也在大幅增长,但切花百合病虫害发生日趋严重,花农的经济效益锐减,成为遏制百合生产的重要原因之一。主要病虫害及发生原因引起福建地区切花百合设施栽培重要经济损失的病虫害主要有百合炭疽病、灰霉(叶枯)病、枯萎病、细菌性软腐病、根螨等。百合种球品质低下、重茬连作  相似文献   

5.
东方百合试管鳞茎培育方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促进试管鳞茎抽薹,缩短其形成商品球的时间,以东方百合试管鳞茎为材料,采用不同的培育方式,研究其品质与抽薹率的影响。对东方百合试管鳞茎不同培育方式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瓶苗冷藏或用基质冷藏,冷藏后的试管鳞茎生理变化规律相同,即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均降低,可溶性糖含量和还原糖含量均升高;而用基质冷藏或用瓶苗冷藏,暗培养的试管鳞茎抽薹率都高于光照培养;采用暗培养或光照培养,基质冷藏的抽薹率都高于用瓶苗冷藏。工厂化生产百合种苗时宜采用暗培养试管鳞茎结合种前用基质冷藏的培育方式。  相似文献   

6.
几种因素对灵芝孢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德芝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3):102-104
该文研究了灵芝孢子萌发的影响因素,为灵芝孢子药用成分的提取及孢子育种奠定基础。采用玻片压片培养法计算孢子萌发率。着重研究了灵芝孢子在不同温度、pH、氧气以及金属离子存在条件下的萌发情况。结果表明,灵芝孢子在28℃、pH值5、供氧、黑暗条件下培养48h萌发率可达70﹪;0.1mg/ml浓度范围的MgSO4、CaCl2、FeC13能促进孢子萌发。  相似文献   

7.
李章汀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3):351-353
摘要:本试验以福建省不同高山地区自繁的东方百合‘索邦’与进口商品球为试材,比较不同种球的质量及生产上切花品质,结果表明:在福建高山地区,东方百合可以利用籽球来繁育优质的商品球,这有利于解决东方百合生产上普遍存在着种性退化、进口种球成本高的问题,加速百合国产化。  相似文献   

8.
王淑珍 《种业导刊》2008,(11):35-36
水仙又名凌波仙子,是我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水仙原产我国福建漳州,在浙江舟山和上海崇明岛有栽培。建国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水仙有了更广泛的栽培,在我国花卉出口创汇中占很大比例。水仙在生产基地主要进行生产栽培,即繁殖和培育充实饱满的优质商品球;商品球销往世界及国内各地,主要用于观赏栽培(水养或雕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水仙的观赏栽培越来越广泛普及。  相似文献   

9.
川北山区优质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广元市利州区水稻生产条件和水稻高产栽培经验,从川北山区优质水稻的品种选择、壮秧培育、田间管理、科学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川北山区优质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措施,对利州区的优质水稻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2012年云南生产百合种球3000多万粒,其中明珠公司近2000万粒去年12月,分布于滇中、滇西、滇东北和滇西北等云南冷凉地区的2000余亩百合种球迎来了采收高峰。12月10日,记者在玉溪明珠花卉股份有限公司举办的"2012百合种球观摩订货会"上获悉,今冬云南百合种球喜获丰收,以明珠公司为代表的百合种球国产化研究工作再迈新台阶。初步统计,去年云南省百合商品球产量已超过3000万粒,在籽球培育、大田生产、种球采收、分级加工、包装储藏等环节基本实  相似文献   

11.
探索不同叶面施肥配方对‘木门’植株各器官生长发育的影响,为种球繁育和切花生产实现优质高效栽培提供依据。在辽宁省大田栽培条件下,采用2因素随机区组试验方法,研究了叶面施肥对百合木门的植株生长特性及鳞茎产量的影响。叶面喷施维生素B1可显著增大百合植株的茎秆粗度、鳞茎产量、茎生根数量和长度,喷施尿素对增大叶面积作用显著。维生素B1与尿素配合喷施可有效改善百合植株的生长性状,提高百合鳞茎的产量,其中以维生素B1和尿素的配合喷施次数均为3次时效果最佳,百合鳞茎产量均达到最高值,较对照增加40.9%。建议在种球生产中,尿素3次,维生素B1喷施3次。  相似文献   

12.
PGR是指施用在植物上,在植物体内很少量就能调控植物生长的非营养有机物。百合相关产品的保鲜技术欠缺,繁殖缓慢等问题是影响百合经济效益的瓶颈之一。本文介绍百合切花衰老机理;对PGR应用于百合切花、鳞茎保鲜,组织培养,栽培技术等方进行概述,并提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建立高效稳定的百合鳞茎形成体系,以自繁的东方百合(Lilium Oriental Hybrid)品种‘索蚌’为材料,研究SOD、POD、CAT 3种抗氧化酶的活性变化以及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变化对百合鳞茎发生过程中的生理生化机制。结果表明,在百合鳞茎发生发育过程中,SOD与POD活性升高,而CAT酶活性的变化与SOD、POD活性变化趋势正好相反;可溶性蛋白累积和可溶性糖变化与百合鳞茎形成密切相关。因此,在百合鳞茎形成过程中,SOD、POD、CAT酶活性变化与鳞茎诱导及其发育密切相关,其中SOD、POD酶在百合鳞茎形成的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累积变化为百合鳞茎形成提供物质和能量基础。  相似文献   

14.
百合种球活力生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国内外关于种子活力生理方面的研究发展很快,但针对百合等球根植物的种球活力方面的研究相对滞后。文章结合种子研究的一些文献观点,从种球活力表达形式、生物学基础、分子生物学、活性调节物质等方面,阐述有关百合种球活力概念及其表达的生理研究进展,并就如何推进种球活力的研究提出策略和展望。  相似文献   

15.
东方百合试管鳞茎形成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管鳞茎培养是百合种球培育的关键技术环节。为探讨不同种类植物生长调节剂和不同浓度蔗糖对东方百合试管鳞茎形成的影响,试验采用正交设计,筛选出最优诱导培养基为MS+0.2 mg/L KT+1 mg/L NAA+40 g/L蔗糖;最优膨大培养基为1/2 MS+0.2 mg/L KT+1 mg/L NAA+15 mg/L PP333,此条件下膨大率可达到80%以上;最优生根培养基为1/2 MS+0.05 mg/L NAA。  相似文献   

16.
百合种球活力改良外源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百合种球活力研究的系统性,文章从种球活力外源改良技术研究的有关进展入手,包括种球品质复壮技术、采后处理技术和播前处理技术等三大方面,系统阐述组织培养、脱毒、扦插、种球更新、提纯复壮、冷藏处理和播前处理的理化调节技术等应用进展,认为这些外源技术的应用直接受品种、类型、状态、环境、处理等因素影响,改良效果存在差异,建议百合种球外源改良技术的研发应用宜依托种质创新、种球活力生理等基础研究,形成较为完备的种球品质精准改良技术的研发体系,以推动中国百合种球国产化繁育工作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亚洲百合鳞茎休眠过程中需冷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亚洲百合(白天使,普瑞头)为材料,研究了不同低温及不同时间对百合鳞茎解除休眠的效应和百合鳞茎解除休眠的最适需冷量,结果表明:亚洲百合打破休眠的最有效温度为5℃,15℃以上对打破休眠无效,仅白天使对-2℃低温有一定感应, 对于0℃、10℃低温,白天使经0℃处理打破休眠效率高于10℃,普瑞头则与之相反;两种百合鳞茎解除休眠的最适需冷量分别为:白天使,1200C.U,普瑞头,840C.U。  相似文献   

18.
东方百合不同培养方式鳞茎淀粉粒亚显微结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东方百合鳞茎发育的机理问题,以东方百合‘索蚌’为试材,进行了不同培养方式下鳞茎淀粉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蛋白质含量等生理指标及淀粉粒亚显微结构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商品鳞茎淀粉粒数量明显比扦插鳞茎、试管鳞茎多,含水量比扦插鳞茎、试管鳞茎少,这与淀粉含量测定结果一致;商品鳞茎蛋白质含量最低、试管鳞茎最高;商品鳞茎基部、中部、上部都有大小淀粉粒并存,扦插鳞茎及试管鳞茎淀粉颗粒大小较一致,差异不明显;无论是商品鳞茎、扦插鳞茎还是试管鳞茎,基部淀粉粒数量都明显比中部和上部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