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花卉是所有观赏植物的统称,是美丽的象征。我国花卉种质资源丰富,栽培历史悠久,早在文字出现以前,花卉就随着农业发展而被人们利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国的花卉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产业规模迅速扩大,花卉种质资源、育种技术、栽培技术、繁殖技术,花期调控、容器苗生产、花卉  相似文献   

2.
《热带农业科学》2009,29(2):F0002-F0002
1 热带花卉及观赏植物研究中心重点研究发展领域 ①热带花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鉴定评价与创新利用; ②野生花卉种质资源考察、保护、驯化栽培及开发利用研究; ③热带、亚热带名优特花卉新鼎种选育及产业化配套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3.
北京山地是北京野生观赏植物资源最丰富和分布最密集的地区,是北京市发展花卉产业和进行园林绿化的宝贵资源。近年来,随着京郊旅游业的飞速发展,加上高校植物实习和当地村民的放牧、采挖等影响,对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的保护形成了极大的挑战。本文对野生观赏植物的濒危因素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讨,并就此提出几点保护对策,以唤起有关部门和单位对北京周边山区野生花卉资源的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保护这一宝贵资源。  相似文献   

4.
山西野生观赏植物种质资源及其利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分析了山西野生观赏植物种质资源的分布概况、特点和研究现状,对野生观赏植物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实现对山西野生观赏植物种质资源的保护、可持续利用和创新性利用。  相似文献   

5.
广东省观赏植物种质资源研究与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省热带亚热带观赏植物资源非常丰富。论述了观赏植物资源收集保存和研究利用的必要性,评述了广东观赏植物种质资源研究的进展,分析了资源工作基础差、投入少、流失较严重和没有建立种质利用和创新体系等存在问题;针对观赏植物种质资源特点,提出了加强研究和广东资源库建设的策略与思路。  相似文献   

6.
中国野生花卉种质资源调查综述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对近20a来我国野生花卉种质资源的分区及专类调查进行了分述,陕西,浙江,安徽,云南,西藏和新疆等省(区)对所在地的野生花卉进行了种类,分布,生境及观赏特性的调查研究,专业调查主要集中在兰科Otchidaceae,高山花卉,百合科Liliaceae,观赏蕨类,水生观赏植物及野生观果树种等方面,最后提出了我国野生花卉种质资源调查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的方向,参59。  相似文献   

7.
哈达门国家森林公园的野生观赏植物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科学地利用和保护哈达门国家森林公园,我们对该公园内的野生观赏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公园内野生观赏植物资源丰富,共72科,151属,261种。我们按照观赏植物的主要性状,将其分为六大类:常绿观赏植物、落叶观赏乔灌木类、藤本观赏植物、水生观赏植物,草本花卉及地被植物和观赏蕨类植物。最后,对哈达门国家森林公园的野生观赏植物的开发、利用以及保护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热带花卉及观赏植物研究中心发展定位本中心致力于开展高档热带花卉高效、优质、高产、低能耗等产业化重大关键技术研究,在热带花卉种质资源收集、鉴定、评价、创新利用、新品种  相似文献   

9.
经中国园艺学会观赏园艺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园艺学会花卉种苗球分会研究决定,由中国园艺学会观赏园艺专业委员会(包括花卉种苗球分会)主办,上海植物园承办的“全国观赏植物多样性及其应用研讨会”拟于2004年8月23~25日在上海市召开,为了配合此次研讨会,准备正式由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研讨会论文集——《中国花卉》。现就有关论文征集范围、格式要求通知如下:征集范围所有涉及观赏植物的研究都在接受范围之内,具体包括:■ 观赏植物种质资源调查、收集、引种和研究等的研究报告和少量的综述性文章;■ 新花卉种类的研究与利用;■ 观赏植物育种研究…  相似文献   

10.
我国红掌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姗  张莹  贾琪  田欢  苑婧娴 《河北农业科学》2010,14(6):53-54,122
红掌是珍稀的观花观叶俱佳的观赏植物,目前已成为国内外重要的花卉之一。从种质资源、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倍性育种和基因工程育种等多个方面,介绍了我国红掌育种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红掌的育种进行了简要展望。  相似文献   

11.
中国野牡丹科观赏植物种质资源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我国野牡丹科观赏植物资源的调查和引种驯化研究,概述了该科植物的形态学特性、繁殖及栽培管理技术和开发利用现状,并就种质资源的保护及种质创新研究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我国药用植物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遗传多样性(Genetic diversity)作为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物种多样性和生态多样性的基础,我国是世界上药用植物种质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但也是生物多样性破坏较严重的国家之一.文章概述了植物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涵义和近些年我国药用植物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进展,并就人类活动对我国药用植物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影响加以讨论,指出应采用不同方式尽可能多地、有效地保护每个物种的遗传变异.建议加强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可持续性利用的研究,加强野生药用植物的引种驯化和遗传育种.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基因工程技术在观赏植物花色、株型、抗病虫和抗寒性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基因工程在丰富观赏植物种质资源方面的发展趋势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种质资源是改良物种的重要基因来源,高校和科研院所积累了大量林木和花卉种质资源信息,但这些信息缺乏交流共享渠道,制约了种质资源信息的有效保护和利用.该文重点阐述了基于Internet、应用ASP技术搭建林木和花卉种质资源信息共享平台的设计思想及实现过程,解决了种质资源信息的发布、检索,实现了种质资源信息共享,为林木和花卉种质资源的有效保护、利用和管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贵州省作物种质资源保存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贵州省拥有较为丰富的作物遗传资源,有的传统种质属稀有、特有资源,是国家作物遗传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迄今整理、保存了以稻、油菜、玉米、小麦等为主的贵州作物种质资源2万余份。采用种质资源库(包括国家长期库、中期库和地方中短期库)与异生境繁种相结合、国家和地方两级联动、互为补充保存体系,实施种质更新和资源保护。概述了贵州省作物种质资源的保存现状和保护途径。并就加强贵州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促进交换与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1新品种对推动花卉产业发展的作用没有强大的育种业就不可能有强大的花卉产业,育种体系是培育优良品种的技术体系。国际花卉大国发达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产业内部具有良好的品种培育技术体系。花卉发达国家的园艺家以毕生的精力投入到花卉育种中,他们在占有丰富种质资源的基础上,开展杂交育种、选种、培育新品种,生产部门扩繁为商品,促进这些国家花卉产业的稳步发展。相比之下,中国的观赏植物资源十分丰富,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但是中国几乎没有一种花卉具备完善的育种系统,新品种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多年栽培中的偶然机遇。对已经到手的优良品种,也缺少必要的保护,致使很多宝贵资源得而复失。  相似文献   

17.
贵阳市乌当区林木种质资源调查及保护利用对策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在贵阳市乌当区范围内采用访问、踏查、样地调查、线路调查、采集标本与资料收集等方法,调查统计出乌当区林木种质资源共计658种,隶属于103科270属。其中:用材树种150种,主要树种优良林分和优树资源12种,野生木本观赏植物资源359种,木本经济植物480种,珍稀保护植物11种,贵阳特有植物1种,古树46种,引种观赏植物123种;初步总结了乌当区林木种质资源特点,提出了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18.
牯牛降自然保护区为华东地区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动植物基因库,蕴藏有极其丰富的野生花卉种质资源.分析了牯牛降自然保护区野生花卉种质资源特点,阐述了合理开发利用野生花卉种质资源的基本原则与策略,提出了可持续开发、利用与保护野生花卉种质资源的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19.
农业种质资源作为一种特定的战略性资源,其保护利用事关国家粮食安全与现代种业发展。贵州作为农业种质资源大省,具有丰富的农业种质资源,且生物多样性丰富程度位居全国第四。但贵州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其种质资源的保护利用显得尤为重要。为贵州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提供参考,基于现存的国家级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系统,介绍了我国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的运行体系、主要成效与问题;以贵州省为例分析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的现状、机遇与挑战,并提出持续开展农作物种质资源调查收集工作、完善贵州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网络建设、加快推动农作物种质资源鉴定评价体系建设、加强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人才队伍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20.
DNA指纹数据库在我国主要农作物种质资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作物种质资源是国家重要战略资源之一。我国的农作物种质资源丰富并有着独特的地域性,农作物种质资源的DNA指纹数据库不仅在种子质量和专利权保护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种质品种鉴定、农作物育种和农作物遗传作图等方面也起着积极作用。因此,构建我国农作物DNA指纹数据库对保护我国丰富的种质和基因资源有着长远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