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加速水稻生产机械化,改变稻农插秧弯腰曲背的繁重劳动,锡山市在1996年的三夏中积极推广太湖ZZPY-C型锥盘式抛秧机119台,机抛面积3万余亩,加速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化。抛秧技术是我国水稻生产领域中的一项重大变革,机械抛秧又是一项新的农业技术。在短短的一年中,该市抛秧机迅速推广使用,成为农机化的一支“新生力量”,抛秧机的使用,攻克了水稻生产中秧苗栽插作业难度大、农艺要求高、劳动强度大的难点和重点,促使水稻生产迈向机械化。抛秧机的使用,重新燃起稻区农民的希望——种稻不再艰辛。一、领导重视和抛秧机示范…  相似文献   

2.
推广机械抛秧的问题与措施陆振华机械抛秧是一项新的水稻轻型栽培技术,它突破了千百年来的水稻栽培农艺模式,促使农民从弓背弯腰的原始人工栽插方法中解放出来,是稻作史上一次革命与创新。锡山市抛秧机推广使用已有2年的时间,其拥有量达135台,在省内名列前茅。据...  相似文献   

3.
水稻抛秧栽培技术是一项新的水稻育苗移植栽培技术。它具有节省栽秧劳力,减轻劳动强度,提高栽秧速度,节省秧田,省种、省肥、省水,缩短水稻栽插返青期,增加有效分蘖,实现增产增收等优点。目前抛秧作业多由手工完成,效率低,劳动强度大,抛秧均匀度差,入土深浅不匀。机械抛秧不仅能解决这些问题,而且还比人工抛秧增产10%以上。一、机型的选择为适应水稻抛秧栽培技术的推广,我国许多科研部门研究开发出抛秧机具,较为理想的有旋转锥盘式和扬场机式。ZZPY系列水稻抛秧机是中国农业大学开发设计并组织生产的机型,经过四年的生产试…  相似文献   

4.
已步入小康社会的锡山市,为使“九五”期间率先实现农业机械化的目标,在已实现三麦生产全过程机械化的基础上,加快了向水稻生产机械化进军的步伐。水稻的收种机械化因农艺要求高、机械作业难度大成为农业生产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难点和重点,但由于各级政府的重现成为热点。该市根据村级经济的发展状况,定因地制宜有选择发展水稻栽种机械化的道路,实行机械插秧和机械抛秧并举的方计。经济实力较强的村,如农业现代化试点村则选择以工厂化育秧配套机播.工厂化育秧与机插配套是解决水稻栽插机械化的有效方法,但其一次性投资大(需投资20多…  相似文献   

5.
水稻机械化栽插不普及,抛秧机抛秧这个农艺就难以“抛弃”。因此,在一些仍使用抛秧机抛秧的地方,机手作业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作用下,我市水稻机械化生产能力大大提高,特别是在机耕、机收方面已基本实现机械化。然而在栽插环节仍然停留在抛秧或直播甚至手插的基础上。相对机收而言,机插秧推广缓慢,已成为了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瓶颈,严重制约了水稻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水稻是当阳市的主要粮食作物。当阳市通过几年的推广实践证明,水稻种植环节实现机械化作业可减少劳动用工量40%,大幅提高工效,机械栽插比人工手插节省成本60元/亩(1 hm2=15亩),提高产量50 kg左右,因此大力推广水稻种植机械化是解决水稻生产劳动力短缺问题,稳定水稻生产,实现水稻生产节本增效,提高水稻生产劳动率,增加农民收入的现实之需,迫切之举。1基本情况当阳全市水稻面积有44.2万亩,目前,全市机械插秧  相似文献   

8.
推广水稻抛秧技术须正确调整与使用抛秧机本刊通讯员张永貂水稻抛秧栽培技术是一项新的水稻育苗移植栽培技术,方法是将根部带有营养土块的水稻秧苗通过抛洒使秧苗根部朝下落到田间定植。抛秧技术突破了千百年来固有的水稻栽培农艺模式,将农民从弓背弯腰的原始人工栽插方...  相似文献   

9.
<正>全程机械化是水稻生产的发展方向。近些年来,水稻机插秧因显著的省工、节本等优点,受到了农业界科研、生产、管理等部门的高度重视。连云港市农机部门与农业部门紧密合作,积极研究水稻栽插机械及其配套种植技术,先后对机抛秧、机摆秧、机插秧及旱直播技术进行了试验示范。经对比分析后一致认为,采用机插苗素质好、栽插效率高、栽插质量好、秧苗群体发育均匀整齐,比普通栽插方式有明显的增产效果,是一项适合在我市推广的水稻栽插技  相似文献   

10.
随着科技的发展,水稻的生产方式得到了创新性的改变,大部分生产环节的人工作业已逐步被机械作业取代,尤其是近几年推广的机械插秧是水稻生产的创新性标志,它改变了传统的人工育秧、插秧(抛秧)方式,采用了工厂化育秧,机械化插秧。  相似文献   

11.
水稻机械化栽插不普及,抛秧机抛秧这个农艺就难以"抛弃".因此,在一些仍使用抛秧机抛秧的地方,机手作业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相似文献   

12.
一种新型抛秧机械──—水稻钵荣行栽”机近日·由中国农业大学研制成功。它解决了传统抛秧机械不能使秧苗有序成行的难题,为我国水稻种植机械化开辟了一条新途径。目前,我国水稻抛秧作业主要由人工手抛或采用旋转锥盘式水稻抛秧机作业,抛秧均匀度不太理想,抛秧密度不易控制,特别是秧苗在田间无序分开,给后续作业带来不便,未能充分发挥水稻抛秧栽培的技术优势。中国农大研制出的水稻钵荣行栽机采用的拨秧装置和波浪形底拖板等创造性设计,不仅实现了连续自动输秧、拨秧和等距单株栽植,使作业成本大大降低,而且解决了常规底拖板前方…  相似文献   

13.
任和镇位于天长市东郊,耕地面积4600hm2,水稻是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近4000hm2。近年来,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生产除水稻栽插环节外,基本实现了机械化。虽然我镇早在2003年就开始推广机插秧,但截止2011年机插率仅为8%,已成为制约我镇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水平的“瓶颈”。因此,如何打破这个“瓶颈”,全面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解决农民“三弯腰”的问题,已成为当前农机化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4.
水稻抛秧栽培是一项水稻栽培新技术,具有省工、省种、省力和增产增收的效果,但是由于它和传统的水稻栽培技术有较大的差异,在推广上还有一定的难度。另一方面水稻抛栽技术在实现水稻栽插机械化上又比传统的栽培方法有优势。为了探索水稻软盘秧抛栽技术机械化的道路,建项市今年春季在小松镇湖头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进行了500亩水稻软盘秧抛栽配套技术研究,其中工厂化育秧、机械抛种是研究示范的主要内容之一。在500亩的示范田中机械播种和机械抛秧200亩,用常规‘泥浆法’播种育秧和手Xi抛秧300亩。经夏收现场测产验收:500亩软盘秧…  相似文献   

15.
水稻机械化栽插技术推广是解决水稻种植全程机械化的重要手段,也是水稻生产继品种和栽培技术更新之后的又一次技术革命,实现水稻插秧机械化,能有效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及改变农村生产生活方式。机插秧推广的工作重点是做好机械技术与农艺技术的配套。推广的主要技术措施须抓好机插秧的育苗及大田整理与管理。  相似文献   

16.
机械化抛秧技术是我国水稻生产史上的又一重大改革,是农业部“九五”期间的十大重点推广项目之一。机械抛秧,不仅能提高劳动效率,减轻劳动强度,最关键的是能提高水稻抛秧的作业质量和提高水稻产量,并能明显地提高水稻抗寒能力及缩短秧苗返青期,增加有效分叶。 遵义市农机研究所承担2ZTY-Ⅰ型水稻抛秧机研究项目,是遵义市科委的计划科研项目,在省市农机局的大力支持下,在大型抛秧机的基础上,研制出适合山区小田块抛秧作业的轻便型水稻抛秧机。 2ZTY-Ⅰ型水稻抛秧机经过田间试验及改  相似文献   

17.
杂交稻早晚两季机插配套育秧技术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日本、韩国等国冢的水稻生产基本实现了100%机械化插秧;我国的黑龙江、江苏、浙江等地区也不同程度地实现了水稻生产机械插秧。机插秧苗,国外一般采用工厂化培育,我国大都采用硬盘育秧。而对于以双季稻种植和杂交稻品种为主的湖南稻区来说,育秧成了推广机械插秧的拦路虎。为了加快屈原区水稻栽插机械的推广步伐,我们以育秧为突破口。两年来摸索了一套适应本区早晚两季杂交稻品种机插秧配套育秧技术,从而使机插秧得到较大面积的推广。  相似文献   

18.
正育秧是水稻机械化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随着水稻生产机械化的发展,特别是高性能插秧机的广泛应用,机插水稻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水稻机插秧受农艺和农机双重因素影响,秧苗需兼顾农艺要求、插秧机械作业需要。以往一家一户分散进行秧田育秧,育秧的关键技术难以掌握、秧龄等难以保持一致,部分秧苗因此而错过最佳机械化栽插时机,从而制约水稻生产机械化进程。近年来,江苏省着力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工作,  相似文献   

19.
树立科学发展观 大力推广机插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力推广机插秧技术,不断提高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是“十一五”期间全省农机化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泰兴市而言,机械栽插仍是薄弱环节,成为制约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瓶颈。现阶段该市水稻种植模式以手工栽秧、人工抛秧为主,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生产效率低,一定程  相似文献   

20.
如何抓住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这一机遇,攻克水稻栽插机械化难题,解决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瓶颈制约,提高浙江省农业机械化水平,已成为当前浙江农机部门的紧迫任务。1水稻栽插机械推广难的原因(1)一次性投资大。推广水稻栽插机械的前提是提高育秧技术。我们以建立一座可供秧面积200hm2的水稻育秧工厂为例看其投资:①主要机械设备投资费8万元。②秧盘购置费72万元。③厂房投资费15万元。④流动资金约10万元。(2)作业环节多。育秧农艺复杂,技术难度大,使用可靠性常受到影响。①作业环节多。水稻机插一般有育秧、拔秧、移秧和插秧等环节,机具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