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即将过去的2008年,我国发生了百年不遇的南方冰雪、汶川地震等自然灾害,遭受了世界性的粮食涨价、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经历了灾害的影响和苦痛,感受了奥运带来的欢乐与荣光,向世界展示了国家和民族的成熟和希望.2008,值得记忆和关注.  相似文献   

2.
何娟 《农业灾害研究》2023,(10):103-105
首先,介绍了园林绿化修剪和养护管理的重要性,强调了其对保持园林景观美观、促进植物健康和提升环境质量的作用。其次,概述了园林绿化修剪的定义和范围,并阐述了修剪的基本原则,包括形态塑造、健康促进和景观改善。针对不同类型的植物,分别介绍了树木、灌木和草坪的修剪方法和技巧。最后,探讨了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措施,包括植物健康监测和病虫害防治、水源和灌溉管理、营养供应和土壤管理以及废弃物清理和景观维护,为园林绿化的维护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盆栽条件下施用微量元素锌和锰对玉米生长及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在正常供水和土壤干旱条件下,施用锌、锰肥明显改善了玉米的生长状况和叶片叶绿素含量。干旱情况下,施锌处理的玉米株高增加了11.7%,地上部和地下部干物质增加了37.8%和69.3%,施锰处理的玉米株高增加了12.6%,地上部和地下部干物质增加了24.8%,和29.5%。正常供水条件下,施锌处理的玉米株高、地上部及地下部干物质分别依次增加了10.7%、11.1%和30.3%;施锰处理的玉米分别依次增加了9.0%、7.6%和21.6%。正常供水条件下,施锌使玉米叶片叶绿素a增加了14.3%、叶绿素b增加了15.3%、总叶绿素含量增加了14.8%;施锰使叶绿素a增加了31.7%、叶绿素b增加了40.0%、总叶绿素含量增加了35.8%。干旱情况下,施锌使叶绿素a增加了8.9%、叶绿素b增加了10.23%、总叶绿素含量增加了9.5%。施锰处理的叶绿素a增加了16.3%、叶绿素b增加了11.7%、总叶绿素含量增加了12.6%。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展观从新世纪新阶段的实际出发,对我国社会发展问题的本质、主体、内涵、规律和目的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深入阐发,回应了当代中国所面临的重大经济、政治和社会挑战,创造性地回答了为什么发展(发展的目标和归宿)、发展什么、靠谁发展等一些列关键性问题。中国共产党人的这一创新理论集中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真理观、  相似文献   

5.
为加快国家级行业培训基地建设,实现由学历教育为主向行业培训为主的顺利转型,北京林业管理干部学院通过深化内部改革,对机构设置、人力资源布局和分配模式进行了大幅度调整,初步建立起了具有特色的办学体制和培训模式,教育培训能力和整体实力均得到了大幅度提升,提高了林业行业培训的规模和层次,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宁夏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设施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宁夏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发展设施农业的优势和基础,总结了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和特点,解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发展设施农业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简要介绍了该选修课网上查询、提交与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过程,阐述了课题来源以及系统所能带来的一系列便利条件;介绍了系统工作环境和开发工具;分析了本套系统的总体功能,并对系统各个层次的功能实现和模块之间的相互联结和调用进行了详细说明.还对所涉及的数据库系统进行了一个大致介绍,然后对所涉及的数据表格作了一个简要的说明.在对系统作了分析和规划之后,详细介绍了系统管理员层次的设计和实现情况,并对各子模块逐一进行了细致的描述.最后,对该系统的设计进行了总结并对系统的未来发展做出了规划.  相似文献   

8.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南茼蒿产量、生长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CK)和单施化肥处理(U)相比,有机无机复混肥处理都提高了南茼蒿叶绿素含量和生物量,增加了其维生素C和可溶性糖含量,减少了可食部分硝酸盐含量,其中,收获期含15.0%有机质复混肥处理(OIF15)的单产比CK和处理U分别提高了19.9%和12.2%,生物量鲜重分别增加了27.8%和22.9%,干重分别增加了30.9%和33.1%,维生素C含量分别增加了62.1%和149.0%,可溶性糖含量分别增加了14.8%和25.4%.处理U的硝酸盐含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处理OIF15处理比CK和处理U的硝酸盐含量分别减少了11.4%和34.9%.  相似文献   

9.
吉林省肉牛和生猪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充分调查国内肉牛和生猪生产规模和布局的基础上,分析了牛肉和猪肉市场潜力。对吉林省肉牛和生殖生产现状进行了评价,提出了吉林省省发展肉牛和生殖产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地质灾害的几种监测方法,概述了忠武输气管道山区地质灾害监测的实施情况,包括监测网点的布置与埋设,监测周期、监测等级和精度的相关规定,给出了数据处理和监测预报的原则和方法.对忠武输气管道黄草坡古泥石流堆积体的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忠武输气管道山区地质灾害监测和治理方法,讨论了持续开展地质灾害监测和防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简要介绍了常家庄园的园林和建筑,浅析了其造园艺术和建筑艺术,分析了常家庄园的造园思想和文化底蕴及其研究价值,为今后的园林设计提出了需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为了弄清山稻间作经营对油茶林地土壤的影响,研究分析了山稻和油茶间作林地土壤含水量、容质量、养分、呼吸强度及酶活性指标变化.结果表明:山稻间作显著降低了油茶林地土壤的含水量、土壤容质量和呼吸强度,江山、青田和金华3个试验样地山稻间作处理的土壤的含水量分别下降了35.00%,9.20%和19.84%,土壤容质量分别下降了17.39%,4.65%和12.02%,呼吸强度则分别下降了54.58%,20.45%和13.80%;在土壤养分方面,山稻间作虽然对油茶林地土壤全氮、全磷和全钾质量分数影响无统计学意义,但明显降低了土壤速效钾的质量分数,江山、青田和金华3个试验样地山稻间作处理的土壤速效钾质量分数分别下降了13.37%,12.17%和36.68%,而有效磷的质量分数分别提高了49.85%,12.98%和45.43%,此外,山稻间作还明显降低了土壤有机质和微生物生物量碳的质量分数,江山试验样地山稻间作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和微生物生物量碳质量分数分别下降了27.44%和37.24%;在土壤酶活性方面,山稻间作对土壤蔗糖酶和脲酶的活性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但显著提高了土壤过氧化氢酶和磷酸酶活性.可见,山稻间作经营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油茶林地土壤的肥力水平,在实际生产中应加强有机肥和钾肥的施用.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数据挖掘模型存在低效性和非智能化等不足。设计了一个基于Multi-Agent的3层数据挖掘模型,讨论了模型的通信和运行过程。这一模型弥补了传统数据挖掘的缺陷和不足,而且分层管理不同角色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数据挖掘的智能性和高效性,减少了人工的参与。  相似文献   

14.
综述了和牛在日本的选育及特点,概述了和牛在我国的扩繁方式(即纯种繁育和杂交繁育)。同时,对和牛肉质及风味物质进行分析,探讨了和牛牛肉的等级与风味物质的关系,并分析了国内和牛的肉质等级分布情况,对和牛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对大豆、花生和油菜登记农药的产品数量、毒性、剂型和有效成分等进行了分析,梳理了大豆、油菜和花生3种作物常用农药的每季最多使用次数、安全间隔期和最大残留限量,分析了油料作物农药登记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富源山区农机推广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微耕机的现状和推广使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对应措施。  相似文献   

17.
我国储粮保护工作已取得突破性的成就,近年来全国各地在熏蒸剂和保护剂抗药性、代用药剂的开发以及提高粮仓气密性和隔热性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新建了一大批高大平房仓和浅圆仓,开展了以机械通风、粮情测控、环流熏蒸和谷物冷却低温储粮为主要内容的四项储粮新设备、新技术的应用试点和推广,提高了我国国家储备粮库的装备和技术水平,为确保新建仓房的安全使用和粮食的安全储藏奠定了  相似文献   

18.
对中国玉米生产中良种良法机械化协调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回顾了中国玉米育种和栽培技术发展历程以及不同时期良种良法相结合状况,概述了当前玉米生产机械化发展进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和矛盾,简要介绍了美国玉米生产的先进技术和经验,提出了今后中国玉米育种、栽培技术和机械化协调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的拒腐防变思想及现实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过程中,毛泽东提出了一系列拒腐防变的重要思想,为党的拒腐防变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为保持党的纯洁性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指明了方向,为党在新时期根治腐败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迪。  相似文献   

20.
叙述了阳台植株养护机的设计和实现过程。对阳台农业的适应性进行了探讨,设计了针对阳台农业适用的养护设备。养护设备在完成基本的数据采集和控制后,还兼顾了远程控制和娱乐性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