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针对养殖生产中所存在的关键问题,采取了亲体移植蓄养、强化培育、集中同步产卵技术,运用现代生物技术采取综合生态养殖技术,从而实现双齿围沙蚕苗种培育与生态养殖的规模化生产。2003-2004年连续2年土池育苗均获得成功,其中2004年平均每平方米出苗11刚节以上幼沙蚕3 646条;2004年沙蚕蓄水养殖83.33 hm2(1 250亩),每667 m2 放养幼沙蚕6万-8万条,平均每667m2产沙蚕134.9 kg,获利3 155.2元。  相似文献   

2.
丁理法  蒋霞敏 《水产养殖》2005,26(6):22-23,37
针对沙蚕养殖生产中所存在的关键问题,采取了亲体移植蓄养、强化培育、集中同步产卵技术,采取综合生态养殖技术,实现双齿围沙蚕苗种培育与生态养殖的规模化生产.2003~2004连续2年土池育苗均获得成功,2004年蓄水养殖1 250亩,平均每m3出11刚节以上幼沙蚕苗3 646条;亩放养幼沙蚕6~8万条,平均亩产沙蚕134.9 kg,平均亩获利3 155.2元.  相似文献   

3.
针对养殖生产中所存在的关键问题,采取了亲体移植蓄养、强化培育、集中同步产卵技术,运用现代生物技术采取综合生态养殖技术,从而实现双齿围沙蚕苗种培育与生态养殖的规模化生产。2003—2004年连续2年土池育苗均获得成功,其中2004年平均每平方米出苗11刚节以上幼沙蚕3646条;2004年沙蚕蓄水养殖83.33hm^2(1250亩)。每667m^2放养幼沙蚕6万-8万条。平均每667m^2产沙蚕134.9kg,获利3155.2元。  相似文献   

4.
双齿围沙蚕苗种培育和生态养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双齿围沙蚕养殖生产中所存在的问题,采取亲体移植蓄养、强化培育、集中同步产卵技术,同时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和综合生态养殖技术,实现了苗种培育和生态养殖的规模化生产。2003—2004连续两年土池育苗均获得成功,其中2004年平均每平方米育出11刚节以上幼沙蚕3646条;2004年蓄水养殖沙蚕83.3hm^2,每千平方米放养幼沙蚕9—12万条,平均每千平方米产沙蚕202.4kg、获利4732.8元:  相似文献   

5.
在全埋式无地沟无法吸污的育苗条件下,利用鲜活生物活饵料进行中华绒螯蟹(Eriocheur Sinensis)俗称河蟹的大棚育苗,配套生物饵料培养池50,000m2, 育苗水体1,680m3,平均每m3育苗水体培育出河蟹大眼幼体0.289kg。共育河蟹大眼幼体486kg,其中试验池为1,520m3水体;单位水体出苗量为0.314kg,对照池为160m3水体;单位水体出苗量为0.190kg。试验池比对照池每m3水体出苗量增产39.5%。  相似文献   

6.
2003年4~5月,在南通东朋水产品有限公司吉成河蟹育苗场进行河蟹育苗,共育出四批大眼幼体。前两批以丰年虫无节幼体为主要饵料,1.500m^3育苗水体共育出大眼幼体370kg,平均出苗量0.25kg/m^3,蟹苗质量较好(规格为15万只/kg左右),但育苗成本很高,为800元/kg;第三批苗以新鲜淡水蚤(桡足类)为主要饵料,丰年虫无节幼体为辅助饵料,495m^3育苗水体共育出大眼幼体99kg,平均出苗量0.20kg/m^3,蟹苗个体小(规格在44万只/kg左右),质量差;第四批育苗完全不用丰年虫无节幼体,而是采用生态法育苗,施肥培育单细胞藻类,450m^3水体共育出大眼幼体260kg(3900万),平均出苗量0.5kg/m^3左右,育苗成本低,大眼幼体质量好。规格在8000只/kg的幼蟹,回捕率在30%以上。  相似文献   

7.
刘月芬  高清 《水产科学》2004,23(3):26-28
报告了中华绒螯蟹地下咸水工厂化育苗期间,通过调配水质、饵料的科学搭配及投喂、病害防治、严细认真灵活的管理,利用566m3育苗水体培育蟹苗475kg,创产值60万元,利税40万元。  相似文献   

8.
万能钓饵--双齿围沙蚕的育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aibuhitensis Grub)隶属环节动物门(Annelida),多毛纲(Polychaeta),游行多毛目(Erranlia),沙蚕科(Nereidae),围沙蚕属,体呈长蠕虫形,最大者环节数可达230多节,体长27cm,体宽1cm,横断面为圆形或略扁,俗称海蜈蚣或海蚂蝗,本种在海水增养殖生产和海洋渔业上都有重要的经济意义,俗称“万能钓饵”。目前,沿海各地都在招商引资开发滩涂养殖沙蚕,急需苗种,故苗种生产有较大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9.
发展沙蚕增养殖前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蚕俗名“海蜈蚣”、“水百脚”,是属于海洋环节动物多毛纲的一个科,种类多达80多种,而且数量大。但其自然资源已满足不了日渐发展的市场需求。 一、发展沙蚕增养殖的经济效益 1.沙蚕养殖技术简单、周期短、见效快 由于沙蚕具有很强的自繁能力,投放的沙蚕种经3~4个月即繁育幼体。因此,沙蚕养殖具有一次放种,多次捕获,根据市场行情适时起捕、捕大留小的特点。具体操作:选择个大、无伤的沙蚕种,放养前投施经腐熟的有机肥40~50kg/亩,以作培养沙蚕的饵料生物。如放养的密度为12~15条/m2,可不投喂饲料,轮捕轮养,产量可达800~1100kg/hm2,以40元/kg计算,扣除苗种费、滩涂  相似文献   

10.
沙蚕属环节动物门,毛足纲,多毛目。我国沿海滩涂常见的有青沙蚕、岩沙蚕、袋沙蚕等。随着世界游钓业的兴盛和我国对虾养殖业的发展,其作为饵源,用作出口钓饵和幼成体对虾饵料,先后曾有辽宁、南海等水产研究所,浙江、湛江、大连等水产院校进行了沙蚕人工育苗试验。江苏的淮北盐场、山东的威海、即墨等地生产单位,试用沙蚕成体饲养对虾亲体,用沙蚕幼体培育虾苗,用沙蚕养成对虾以及人工增殖沙蚕资源等也都明显见到成效。为了充分发挥这一自然资源的自身优势,实现其在目前海水增养殖活动中的更大作用,笔者认为仍需解决以下几个关键认…  相似文献   

11.
双齿围沙蚕的人工育苗技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nsis Grub)隶属环节动物门(Annelida),多毛纲(Polychaeta),游行多毛目(Erranlia),沙蚕科(Nereidae),围沙蚕属。体呈长蠕虫形,最大者环节数可达230多节,体长27cm,体宽1cm,横断面为圆形或略扁,俗称海蜈蚣或海蚂蝗。本种在海水增养殖生产和海洋渔业上都有重要的经济意义,俗称“万能钓饵”。目前,沿海各地都在招商引资开发滩涂养殖沙蚕,急需苗种,故苗种生产有较大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2.
2005-2006年,我们进行了“渤海湾沙蚕(图见彩中插2)规模化生态养殖技术研究”试验,取得了良好的试验效果,现将两年来的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在全埋式无地沟无法吸污的育苗条件下,利用鲜活生物活饵料进行中华绒螯蟹(Eriocheur Sinensis)俗称河蟹的大棚育苗,配套生物饵料培养池50,000m^2,育苗水体1,680m^3,平均每m^3育苗水体培育出河蟹大眼幼体0.289kg。共育河蟹大眼幼体486kg,其中试验池为1,520m^3水体;单位水体出苗量为0.314kg,对照池为l60m^3水体;单位水体出苗量为0.190kg。试验池比对照池每m^3水体出苗量增产39.5%。  相似文献   

14.
双齿围沙蚕的人工育苗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沙蚕俗称海蜈蚣或海蚂蝗,不仅是鱼虾的天然饵料、沿海居民喜食的佳肴,而且近几年被作为优良的钓饵大量出口日本和韩国。因此,仅靠野生的沙蚕已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目前,沙蚕养殖已成为沿海滩涂养殖的新模式。双齿围沙蚕隶属环节动物门,多毛纲,游行多毛目,沙蚕科,围沙蚕属,是沙蚕中品质比较好的一种。从2005年起,我们就利用现有的育苗场设施进行  相似文献   

15.
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nsis)是一种很有开发前途的养殖新品种,它是鱼虾的优质饵料和常用钓饵。日本、韩国每年从我国大量进口活沙蚕用于游钓业,出口创汇潜力很大。近2年来,我们利用对虾育苗厂反复进行了双齿围沙蚕的人工育苗试验,已获得成功。现将有关育苗关键技术总结报告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双齿围沙蚕全人工养殖技术,于2014-2016年在温岭市长新塘开展了双齿围沙蚕全人工育苗与精养技术研究试验。试验用于亲体蓄养、苗种繁育的水泥池11口,面积共660 m~2,催产结果获受精卵4.1亿粒,孵化成单轮幼虫2.65亿粒,孵化率64.63%,培育12刚节以上幼虫2862万尾,平均附苗密度2.65万尾/m~2。养殖试验池共230口,合计面积20.7亩(15亩=1 hm~2,下同)。2015年5月12日第一批苗种分养,7月18日开始轮捕,至2016年2月底,收获商品沙蚕38 777 kg,折算亩产1 873.3 kg;销售收入256万元,净利润141.4万元,平均亩产值12.37万元,每亩获利6.83万元。  相似文献   

17.
随着河蟹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产量也随之增长,河蟹价格逐步回落,单一河蟹养殖比较效益下降.为了充分利用水体,提高蟹池综合生产能力,从2010年开始,金坛市水产技术指导站通过开展河蟹养殖池套养"太湖1号"青虾试验,探索蟹虾混养最佳养殖效益,逐步形成一套比较成熟的"池塘蟹虾‘155’生态养殖技术".所谓"池塘蟹虾‘155’生态养殖技术",即以河蟹养殖为主,科学套养青虾,实现每667 m2产河蟹100 kg、青虾50 kg,平均效益达到5 000元/667 m2的养殖模式.经过2年的推广应用,取行了较好的成效.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曼氏无针乌贼规模化全人工育苗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曼氏无针乌贼规模化全人工育苗技术,2008~2010年以人工养殖的曼氏无针乌贼成体作亲本进行了育苗试验.试验中采取了下列技术措施:对乌贼亲体进行强化培育和生殖调控,促进性腺发育成熟;确立乌贼幼体的饵料系列并保障供给;做好育苗水体的水质调控和苗种的病害防治.3年共获受精卵4075.8 kg,平均孵化率82.5%;培...  相似文献   

19.
赵小平  张震 《水产养殖》2011,32(9):50-51
优质蟹种是成蟹养殖的基础,2010年高淳县团结圩开展优质蟹种规模化培育,面积150×667m2,共投放大眼幼体195kg,培育优质大规格蟹种(150只/kg)195万只,小规格蟹种(300只/kg)91万只,早熟蟹25kg/667m2。总成本119.6万元,总收入265万元,利润145.4万元,取得平均0.97万元/667m2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陈雄杰 《水产养殖》2012,33(8):35-36
沙蚕隶属环节动物门沙蚕科,围沙蚕属,体呈长蠕虫形,最大者环节数可达230多节,体长27cm,体宽1 cm,横断面为圆形或略扁,俗称海蜈蚣或海蚂蝗,又称"万能钓饵".它营养丰富,含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和二十碳五烯酸,是对虾人工育苗亲体培育不可缺少的最佳饵料,并大量出口日本、韩国.福清市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发展双齿围沙蚕和多齿围沙蚕的工厂化养殖,经过20多年来的不断探索和技术创新,养殖技术日趋成熟,达到高产稳产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