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萍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0):4633-4635
基于对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消费情况的抽样调查,分析了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消费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消费市场健康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以特克斯县农村少数民族妇女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问卷对特克斯县农村少数民族妇女就业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农村少数民族妇女就业能力进行评估,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对样本区农村少数民族妇女就业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针对特克斯县农村少数民族妇女在就业能力提升中存在的文化程度较低、国家通用语言水平较差、自信心不足、自我发展能力不足、技能培训模式有待创新、宣传力度不足等问题,从个人层面、政府层面、妇联组织层面和企业单位层面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为特克斯县农村少数民族妇女就业能力的提升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对解决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生存和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切实意义。笔者就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社会保障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善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以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为例,指出了西南农村少数民族聚居区生态文明建设的瓶颈和优势,探讨西南农村少数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体系及发展路径的构建问题.  相似文献   

5.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普及与发展,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为少数民族贫困地区脱贫成为热题。基于广西荔浦县的实地考察,发现在农村电商发展中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善、专业人才缺乏、市场标准化程度低、缺少品牌意识等问题,提出应建立健全农村基础设施、培育综合型农村电商人才、规范市场促进农村特色产业发展、政府积极引导农村电商的发展等对策,创新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扶贫方式。  相似文献   

6.
通辽市扎鲁特旗是典型的半农半牧区与少数民族聚集区,结合农业主导区、 牧业主导区、 农牧结合区的不同地域特征,提出数字农业农村建设的路径及保障措施,以期为少数民族地区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深和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导致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养老问题日益突出。目前,中国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农村养老存在养老模式单一,多元化养老模式还没有形成的局面,严重影响了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农村老人的生活和发展。通过调查法、文献研究等方式,了解贵州省乌蒙镇农村养老的发展现状,进一步分析养老发展滞后的原因,最后,结合实际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8.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环境下积极发展农村经济是目前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因此分析农村经济发展环境、改善具体条件现实意义显著。江城县是云南省少数民族自治县之一,这里的农村经济发展相比于其他区域速度相对较缓,不利于区域少数民族的生活质量提升。通过具体的调查和分析,总结制约江城县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然后针对其影响因素做发展规划,可以为江城县农村经济的进步与提升提供更为科学的指导。  相似文献   

9.
以昌吉市二六工镇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现状为出发点,分析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在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认为培训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素质较高、结构合理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是推进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的重要举措,是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保证,促进新疆跨越式发展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0.
<正>云南省农村能源建设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自成立以来,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探索发展,在省农业厅的直接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近年来,抓培训,促交流,着力提升全省农村能源建设和管理水平。2014年6月,成功举办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清洁能源区域协作与利用技术交流会,在云南省着力发展农村清洁能源的关键节点,积极学习和推广兄弟省市的成功经验,推动全省农村清洁能源工作上规模、上档次、规范发展,对云南省和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农村清洁能源发  相似文献   

11.
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人口城镇化的制约因素及发展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焕洲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9):4866-4868,4871
分析了当前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人口城镇化发展面临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数种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2.
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支柱之一,而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我国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完善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对于逐步缩小地区差距,加强民族团结,保障社会稳定发展有重大意义。在分析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从少数民族地区的客观实际出发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对农村少数民族地区信息服务的研究,体现了时代要求,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新课题。我国农村少数民族地区信息服务严重滞后,难以满足农村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与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要求不相适应。因此,必须努力做好农村少数民族地区的信息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14.
为全面了解新疆农村少数民族劳动力转移特征和规律提供理论参考,通过对新疆昌吉和阿勒泰地区6个县(市)及18个乡村的实地调查,基于统计数据归纳分析了农村少数民族劳动力家庭因素与其转移区位选择的关系。结果表明:家庭人均耕地面积、家庭劳动力数量、家中未成年子女数量、家人健康状况与农村少数民族劳动力转移区位选择具有相关性,而家庭人均年收入与农村少数民族劳动力转移区位的选择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0):218-219
少数民族地区人居环境的改造有效的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的人居环境质量、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的村寨居住及景观美化、促进其相关文化旅游的发展、有助于促进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本文以重庆少数民族地区为例,人居环境的改造通过促进民族文化旅游的发展,使农民从文化旅游获益,使外出劳动力减少,同时村民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价值认识有所提高,会自觉地采取一些保护措施,促进了民族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徐东海  吕暮瑾 《宁夏农林科技》2012,53(1):134-135,137
少数民族农村地区的民族关系,对于新时期新农村建设的作用不言而喻。文章分析了宁夏T村的民族关系现状,指出促进民族发展需要在少数民族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尤其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农村基层党的建设与干部培养、民族关系预警和减压机制建设以及对村民的思想认识教育、权益保障等方面做好工作。  相似文献   

17.
周事泽  蓝红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870-18872
阐述了川西少数民族地区提升自我发民能力的意义及导致自我发展能力低下的原因,提出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基础教育、提高人口身体素质、调整产业结构、加强基层党组织与民主法制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城市化进程中,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其中包括少数民族群体。根据湖南省中西部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分布特征,分析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的演进机制,在此基础上构建"城市化与民族关系、民族文化相适应"的发展路径,为城市化发展提供保障机制,同时以城市多元文化居民作为城市化建设创造力来源,以融入民族特色的循环型农业、循环型服务业等产业作为支撑,为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城市化发展提供动力机制,以此三大机制构建城市化生态、和谐和可持续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在国家各项经济发展政策的指导下,贵州黔东南州地区的经济得以快速发展,基础配套设施也逐步地完善,加上及其丰富的乡村旅游和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且旅游业也在迅速的崛起,人民的物质条件和精神生活都在不断地提高和改善,由于黔东南州属于典型的山地丘陵地区和少数民族聚集的深度贫困地区,如今仍然是贵州扶贫的主战场。通过分析了解黔东南州的经济实际发展情况和黔东南州目前的农村地区贫困现状以及开发式农村扶贫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来研究贵州黔东南农村开发式扶贫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0.
马爱艳  蒋志辉  王香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1):6893-6894,6896
比较了新疆与全国农民收入差异,从地理、观念和经济3个方面讨论了制约新疆少数民族农牧民增收的深层困境,分析了少数民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难的原因,并提出促进少数民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与增收的路径:强化政府在劳动力转移中的作用,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大力发展非农经济,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大力发展职业培训,提高劳动者转移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