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罗源是福建著名茶区,也是福州绿茶的中坚,尤其是七境茶。历史上,以七境堂所产的茶叶为主,拼入部分白塔、飞竹、霍口的茶叶,称为七境茶,七境堂当地生产的茶叶,称正"七境茶"。七境茶初制加工,经历了从手工操作到半机械、机械制茶的三个时期:大致分为手工制茶时期,半机械制茶时期,机械制茶时期。手工制茶时期:(1958年以前),全凭铁锅手工杀青,茶床手工揉捻或脚踏滚袋揉捻、平锅炒干的繁重体力劳动。七  相似文献   

2.
工艺花茶的窨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艺花茶是带嫩茎的茶芽,经杀青、干燥等工艺制成的绿茶长脚银针经手工整形、捆扎,将各种可食用干花固定其中初制成茶坯,再经鲜花窨制,最后烘干的一种再加工茶。  相似文献   

3.
<正>本刊讯从贵州省凤冈县有关部门获悉,全省第四届手工制茶技能大赛暨贵州·石阡第三届"中国苔茶节"日前圆满落下帷幕,来自"中国富锌富硒有机茶之乡"的凤冈县有2名选手在比赛中获奖,选手陈世勇、陈华分获手工红茶二等奖和手工扁形绿茶优秀奖。本次手工制茶技能大赛由贵州省总工会、贵州省人力  相似文献   

4.
5月26日,由国家教育部主办、贵州省教育厅承办的2012年全国职业院校手工制茶技能大赛在黔南州贵定县云雾镇举行,来自全国18个省份的105名选手参加比赛。比赛为期两天,设有手工扁形绿茶、手工卷曲形绿茶、乌龙茶和红茶4个参赛项目。  相似文献   

5.
田兴安 《茶叶科学》1985,4(1):45-52
六安瓜片是我国著名的特种绿茶之一。根据瓜片在制造过程中形质转化的规律及其条件,对传统的手工工艺进行了改革,并运用现有制茶机械,实现了制造过程的机械化。机械制茶和手工制茶在工效、生产成本和成茶品质等方面的大量研究表明,前者较后者工效提高20倍,生产成本下降50%以上,成茶外形接近手工瓜片,内质达到或超过手工瓜片,从而为瓜片生产开拓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田兴安 《茶叶科学》1984,4(1):45-52
六安瓜片是我国著名的特种绿茶之一。根据瓜片在制造过程中形质转化的规律及其条件,对传统的手工工艺进行了改革,并运用现有制茶机械,实现了制造过程的机械化。机械制茶和手工制茶在工效、生产成本和成茶品质等方面的大量研究表明,前者较后者工效提高20倍,生产成本下降50%以上,成茶外形接近手工瓜片,内质达到或超过手工瓜片,从而为瓜片生产开拓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广东大叶种绿茶初制的干燥工序中烘干温度的比较试验与样品生化分析及感官审评结果表明,烘干温度对大叶种绿茶品质产生重大影响,适宜的烘干温度有利于大叶种绿茶内含成分的转化和形成。并对大叶种绿茶的色、香、味产生良好效应。广东大叶种绿茶干燥时,第一次烘干温度过130~135,第二次烘干温度105~110,温度过高,成茶易带高火香。汤色较黄,叶底较暗;温度过低,成茶香气较低,且滋味略带苦涩。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用炒青绿茶、烘青绿茶、红茶和乌龙茶作为茶坯窨制柚花茶,分析其化学成分和品质变化,结果表明,四种不同类型的茶坯中茶多酚含量均呈下降的变化;游离氨基酸总量在炒青绿茶、红茶的处理中呈下降趋势,而乌龙茶、烘青绿茶的则呈上升趋势;咖啡碱性质较为稳定,在柚花茶窨制过程中变化不大。感官品质分析表明,烘青绿茶最适合窨制柚花茶,乌龙茶、炒青绿茶次之,红茶适制性较差。  相似文献   

9.
以茶树新品系‘玉翠’鲜叶为原料,分别按绿茶、红茶、白茶、乌龙茶工艺加工制样.茶样密码感官审评表明,玉翠适宜制作绿茶、红茶、白茶,亦适宜制作闽南乌龙茶.玉翠制绿茶毫显,汤色绿明亮,香气高、带花香,滋味鲜醇,叶底较肥嫩;制红茶毫显,汤色较红艳,甜香较显、带花香,味较甜醇;制白茶毫较显,甜香较显,味甜醇、甘爽;制作闽南乌龙茶,稍带蜜香,味醇正.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广东大叶种绿茶初制的干燥工序中烘干温度的比较试验与样品生化分析度感官审评结果表明,烘干温度对大叶种绿茶品质产生重大影响。适宜的烘干温度有利于大叶种绿茶内合成分的转化和形成.并对大叶种绿茶的色、香、味产生良好效应,广东大叶种绿茶干燥时.第一次烘干温度130℃~135℃,第二次烘干温度105℃~110℃,温度过高,成茶易带高火香,汤色较黄,叶底较暗,温度过低,成茶香气较低,且滋味略带苦涩。  相似文献   

11.
花香型绿茶品种适制性及加工工艺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香型绿茶是以成熟的茶树新梢为原料的新型绿茶。本文从品种适制性、加工工艺两方面对花香型绿茶进行了综述,并对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2.
郭小云 《中国茶叶》2000,22(2):14-15
浙江省富阳市生产龙井茶和大宗绿茶,以大宗绿茶为主。由于品种单一,市场应变能力差,易受市场冲击。近年来,大宗炒青、烘青绿茶市场不景气,销量日益减少,年产量从2000t以上下滑至800t,且售价很低,茶农收益很少。因此,大量夏秋茶和后期春茶不采,许多茶厂处于停产倒闭状态。为此,进行多芬类生产,调整产品结构,势在必行。 生产颗粒绿茶,只需在原有传统绿茶机械基础上,增加转子揉切机,投入不多,却能增加收益。该茶体形细小,大多是16孔左右的颗粒形和片、末形茶。产品可供出口和内销,窨制茉莉花茶后,是生产袋泡茶…  相似文献   

13.
尤溪主要以生产卷曲型绿茶为主,常见的有尤溪针螺、曲螺等。近年来,由于扁形茶特色明显,外形扁平,光滑匀直,锋苗显露,色泽黄绿,油润,滋味醇厚,香气浓郁,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嫩绿匀整,受到了高端消费者的青睐。各地纷纷开始炒制扁形茶如尤溪扁针、金眉、香芽、七香玉针等。扁形绿茶炒制是凭一双手在一口特制铁锅中,不断变换手法炒制而成。炒制手式有抖、带、挤、甩、挺、拓、扣、抓、压、磨等号称"十大手法"。掌握了熟练技艺的制茶师,才能炒出色、香、味、形俱佳的扁形绿茶,其中色和形都主要取决于炒制工艺。  相似文献   

14.
卷曲型名优绿茶机械加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省名优绿茶香高、味浓、耐冲泡,外形以仿碧螺春卷曲型为主。以前都靠手工制作,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使得农村剩余劳力越来越紧缺,手工制茶成本不断增加,效率低,质量不稳定,技术也不易掌握。为了适应名茶生产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的需要,近几年来,茶厂已多采用机械代替手工制作名优茶。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究茶树品种"乌牛早"所制绿茶主要香气特征成分,以福鼎大白茶所制绿茶为对照,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联用质谱法(HS-SPME/GC-MS),对扁形、卷曲形、珠形等三种类型共6个绿茶的香气特征成分及组成比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6个绿茶共检测出77种挥发性成分,主要为烷烃、醇类、萜烯类、醛类及酮类等5类化合物。烷烃类含量比例最高,醇类含量次之。其主要香气成分:2,6-二甲基环己醇、环氧芳樟醇、δ-杜松烯和β-紫罗酮。此外,卷曲形茶还含有5-叔丁基-3,5-己二烯-2-酮和α-白菖考烯;扁形茶还含有α-白菖考烯和2,3-辛二酮;珠形茶还含有壬醛、苯甲醇和苯乙醇,香气成分含量比例差异较大。与"福鼎大白茶"所制绿茶比,"乌牛早"所制绿茶还含有α-白菖考烯。结论:"乌牛早"所制绿茶主要香气成分:2,6-二甲基环己醇、环氧芳樟醇、δ-杜松烯、β-紫罗酮和α-白菖考烯等,以呈花香物质为主。  相似文献   

16.
一、揉茶的母亲记忆中没有机械设备,用来把茶叶制作成品。妹妹采摘的茶叶把阳光与雨水都带到灶头,等着母亲搓揉。茶是不能隔夜处置的,因此,这一天晚上,母亲再累还得在料理清楚灶头上的事情后,烧起铁锅,揉制茶叶。我至今仍清楚地记得一组简单的动作:把鲜叶放到铁锅中,让柴火升腾出一种热度,母亲卷起衣袖,手伸进滚烫的铁锅中,对经过升温的茶叶使劲地搓揉。鲜嫩的芽叶在渐渐升温的铁锅里变形,先是萎缩了  相似文献   

17.
1碧螺春传统加工工艺 碧螺春传统工艺分为杀青、揉捻、搓团、提毫、烘干等工序,加工以手工制作为主,“手不离茶,茶不离锅”。对制茶者个人技术水平要求较高,产品品质较难统一。  相似文献   

18.
建国四十年,浙江省的茶叶加工有了很大的发展。农村中的茶叶初制,从手工操作发展为机械制茶,城镇的茶叶精制由作坊式以手工为主的加工发展为机械化连续作业的新型工厂,成品茶质量有了显著提高,畅销国内外。50年代,随着农业合作化的发展,茶叶初制逐步向机械化方向发展。1951年首先推广了手推木质揉捻机,1955~1957年有关部门着手研制绿茶初制机械。获得成功,形  相似文献   

19.
制茶工艺与绿茶滋味品质关系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制茶工艺与绿茶滋味品质关系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综述了绿茶加工的鲜叶摊放、杀青、揉捻和干燥对绿茶滋味品质影响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20.
经引种及加工试验示范表明:梅占、茗科1号、福鼎大毫、乌牛早是适制武平绿茶优良品种,可作为今后武平绿茶的主推品种,以提高武平绿茶的品质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