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生态移民是青海省退耕还林还草、"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过程中的一项具有战略发展、集扶贫开发、环境保护与治理、产业调整、新牧区建设等多项内容为一体的综合性开发建设工程,科学合理地实施生态移民工程是加快"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建设步伐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能切实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牧民生活质量,有利于国家长远规划和可持续发展.现就对青海省同德县和兴海县生态移民集居点生产生活情况的调查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马茹芳 《四川草原》2006,(4):45-46,53
生态移民是治理和保护三江源生态环境的重要选择。本文从三江源生态移民的重要性、移民“再社会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成功实施生态移民的对策措施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青海三江源地区实施生态移民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青海省三江源地区生态移民的类型、特点以及面临的困难与存在的问题。认为移民迁入地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城镇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移民后续生产和产业发展缓慢、移民技能培训教育不足是三江源移民工程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困难,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和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4.
生态移民是治理和保护三江源生态环境的重要选择.本文从三江源生态移民的重要性、移民"再社会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成功实施生态移民的对策措施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青海三江源生态移民工程是青海省政府于2004年在三江源区开始实施的移民项目。三江源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源头汇水区,总面积35.66×104km2,约占青海省总面积的49.37%。近年来,随着移民项目加快实施,三江源区部分生态移民进驻聚居点后,牦牛、藏羊也由原始传统的游牧饲养方式逐步转变为全舍饲或半舍饲,从而促进了三江源生态移民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了生态移民的自我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6.
肖子树 《草业科学》2006,23(1):51-51
“十一五”期间,国家将投入巨资对青藏高寒江河源区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和生态保护工程。这是国家继投资75亿元支持青海省三江源区生态环境建设后的又一重大环保举措。据了解,从2005年开始到2010年,青海省将利用国家75亿元投资,计划在三江源区退牧还草663·89万hm2,退耕还林还草6  相似文献   

7.
三江源生态建设纳入国家“十一五”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均 《草业科学》2006,23(5):74-74
据有关部门消息,青海省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被纳入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十一五”期间,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的目标。其中,规划指出,国家将在“十一五”期间,完成治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重点工程区面积938.65hm^2。  相似文献   

8.
关于退牧还草工程暖棚利用情况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洪海 《青海草业》2005,14(1):55-56
退牧还草与生态移民工程于2003年在“三江源“地区的十二县实施,实施的主要内容是以草定畜、禁牧和生态移民的暖棚及房屋建设等,其中暖棚建设是退牧还草工程实施后牧民群众后续产业的基础设施建设,暖棚利用情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牧民群众生产生活问题.因此,进行了专项调查.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三江源区草地生态环境现状的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实施退牧还草与生态移民工程,依法保护草地生态,实行以草定畜等措施,有效遏制三江源区生态环境的恶化,使全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实现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0.
三江源区草地生态环境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三江源区草地生态环境现状的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实施退牧还草与生态移民工程,依法保护草地生态,实行以草定畜等措施,有效遏制三江源区生态环境的恶化,使全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实现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1.
青海省素有“江河源头”和“中华水塔”之称,是国家生态环境建设的战略要地,而做为“三江源”上游之地的久治,治理生态环境已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就仅这个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参与式管理的核心就是注重以人为本,支持个人创新,以建立和谐的工作环境为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作用,释放个人潜能,创造个人价值,从而实现组织的预期目标。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与建设的目标是通过加强牧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牧民生产生活水平,进而改善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加强保护区的生态功能。本文通过讨论参与式管理在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与建设中的可行性及必要性,提出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与建设中的应用方法,让牧民掌握参与式管理的方法,积极参与各项保护和建设工程的实施是合理的、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侯德强 《草业科学》2005,22(11):45-45
在青海省西宁市召开的三江源区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高级学术研讨会上,青海省副省长李津成提出,三江源这一重要生态区域的保护与建设要坚持以限制和减少人类活动作为保护生态的基本思路,坚持自然修复为主,人工治理为辅。地处青藏高原腹地的三江源地区有着独特的自然地理和人文环境,这里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既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又具有特殊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李津成介绍说,当地的生态保护必须从限制、减少及至制止超载过牧、开垦草原、滥采乱挖、偷猎盗伐等人类不合理活动入手,调整结构,有计划地转移牧业人口,逐步减少牧民对草场的生存依赖。要努力建设生态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弃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传统思维,转变单纯追求牲畜头数增长的落后生产方式,顺应自然,以草定畜,与自然生态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14.
三江源地区处青藏高原腹地,位于青海省南部,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河流的发源地。近年来,伴随全球气候变暖等气候原因,其生态环境已十分脆弱。研究基于GIS和RS技术,通过TM影像,结合本区域内的实际情况,对其土地资源信息进行提取,建立了6大类24小类个三江源地区土地资源解译标志库,可用于今后青海省三江源地区生态遥感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基本现状、鼠害现状、演变趋势、面临问题等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分析发现三江源地区鼠害主要是由于过度放牧、全球气温变化、天敌的减少、不当灭鼠方式等有关因素引起的,并就如何加强建设与保护,有效进行三江源自然保护治理,确保“三江源区”生态安全和我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从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实施对策和具体措施上提出了初步的方案。  相似文献   

16.
王瑞雯 《草业科学》2005,22(4):25-25
在近日召开的青海省退牧还草与生态移民工作会议上,青海省确定了,坚持草场承包责任制50年不变、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搬迁移民实行计划控制等7项较科学合理的退牧还草和生态移民政策措施,促进此项工程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7.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三江源区生态的好坏,已成为全社会的焦点〔1〕。2003年,国务院将三江源区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5年,以退牧还草、退耕还林、水土保持、生态移民、封山育林、“黑土滩”综合治理等为主要内容的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全面启动,以保护和恢复三江源区  相似文献   

18.
正由青海省草原总站承担的三江源智慧生态畜牧业平台建设项目进展顺利。该项目旨在以天地一体化的草情监测、分析诊断、信息管理与发布等为核心任务,立足于构建覆盖三江源区的统一协调、更新及时的草情监测系统与信息服务平台,及时、有效地提供三江源草情信息,将为全省草地生态保护与建设、  相似文献   

19.
<正>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境内的我国首个生态畜牧业国家级实验区启动4年来,已累计禁牧减畜164万头只,治理退化草地22万公顷,保护天然草场240万公顷以上,项目覆盖区初步实现草畜平衡,草原生态环境明显好转。2011年,作为我国五大畜牧业基地之一的青海省在三江源地区的海南州启动建设生态畜牧业国家级实验区,旨在以科技创新带动当地传统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海南州三江源区草地生态环境、草地资源调查资料分析表明:气候干旱、超载过牧、鼠虫危害、建设缓慢是造成草地生态环境严重退化的主要原因,提出了依托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项目,加快草地建设速度,合理利用草地,从而使草地生态环境步入良性循环及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