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土地征用涉及多个利益主体,其中以基层政府与农民之间的博弈最为激烈.基层政府占据制度优势,在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驱动下进行征地;农民受资源和自身条件的限制在征地博弈中处于劣势地位.从基层政府与农民的行动目标出发,建立动态博弈模型,在博弈论视角下分析了两者在征地中的关系和行为,从土地制度、政府、农民3个角度提出了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2.
蒙秋宏 《农技服务》2009,26(4):159-161
针对纳雍县沙包乡天星村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取得的成效,以及农村低保制度在天星村实施的基本情况,分析了扶贫开发和实施农村低保制度对扶助农村贫困的作用,并就进一步抓好实施农村低保制度和扶贫开发工作的对接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地产权制度变迁中农户与村组织的博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博弈论对我国农地产权制度变迁中农户与村组织的博弈进行了分析。结果认为所有权主体和农民偏好一致的农地产权制度安排才能有较高的制度绩效;村组织作为既得利益者会成为农民进行农地产权制度改革的阻碍力量。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通过问卷调查获得的第一手数据基础上,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分析了艾丁湖乡的农户种植结构情况,对农户在种植过程中低碳种植选择的行为进行了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艾丁湖乡调查的三个村农户选择了13种种植作物,各乡镇重要作物结构比例有一定差异;在低碳种植方式中大部分农户一直施用农家肥与化肥混合施用,51%的农户使用高效低毒新农药,46%的农户使用无色透明地膜,72%的农户把秸秆饲养牲畜处理。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农业经济运行和粮食安全的角度出发,通过调查和访谈,对张掖玉米制种过程中中央政府、农户、种子企业、基层政府之间的合作与博弈关系进行分析,并建立模型图,进行量化比较.研究发现中央政府和基层政府的投入与回报不匹配等问题,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袁爽  王占岐  金贵 《湖北农业科学》2014,(15):3716-3720
基于农户视角,对土地流转风险进行识别,论述农户为追求风险最低与土地受让方发生的博弈行为。农户与受让方之间的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风险主要存在于合同管理方面,该博弈与农户掌握信息量的多少和市场的完善程度高度相关,市场中受让方准入标准以及违规处罚力度尤为重要。农户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完全信息动态博弈风险主要存在于维权上访方面,由上访渠道的通畅性和监管部门的公信力决定。最后,根据博弈结果,给出了增强农户自身风险管理能力、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土地流转市场化建设、配套建立土地流转风险防范措施的政策建议,为土地的顺利流转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为保障收入难以维持最基本生活的农村贫困人口而建立的一种社会救助制度,现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文章从农村低保制度的建设及运行现状出发,结合山东省低保制度的实施情况,指出在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并进一步提出了有利于低保制度完善的切实可行的对策和建议,如规范低保对象,科学确定低保标准;落实低保资金来源渠道;建立健全基层低保机构等。  相似文献   

8.
农户合作行为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博弈论的角度分析了广泛存在于我国农户之间非合作行为与合作行为的机理,并对农业合作组织中农村精英与普通农户之间的博弈行为进行了分析,以期探讨我国农户合作的激励机制,推动我国农户合作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9.
建设现代农业,最终要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对农民进行培训则是培养新型农民的一种有效途径。以陕西、甘肃和宁夏的农户问卷调查资料和县(区)、乡(镇)、村制度调查资料为依据,分析了西北地区农民素质现状、西北地区农民培训需求现状、培训供给现状、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缺口,并提出弥补需求和供给之间缺口、完善西北农民培训工作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促进农作物秸秆的有效利用,从三方博弈的角度对农作物秸秆产业的主体参与者进行研究,构建政府、企业和农户三者之间的序贯博弈模型,对农作物秸秆产业化发展过程中三者之间的博弈策略,以及达到博弈均衡时的条件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作物秸秆产业中政府需扮演主导角色,企业和农户参与农作物秸秆产业的意愿很大程度受政府补贴影响。农作物秸秆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增加对企业和农户补贴力度和政策倾斜,特别是对研发能力强、转化成果多的企业;同时加大对秸秆产品的宣传力度,提高市场认知度。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移民政策的执行协商对农户满意度的影响,利用赣南原中央苏区433户易地扶贫搬迁农户的调研数据,以最后通牒博弈实验为理论分析基础,首先运用有序probit模型实证检验执行协商对农户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满意度的影响,在考虑了二者间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后,通过选取工具变量运用双变量有序probit模型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完善贫困地区的基层民主协商制度,扩大移民农户参与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执行协商力度,能够更加有效的实现政策扶贫目标,提升农户的政策满意度。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总结了相关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征地过程譬如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农户之间的博弈过程。地方政府作为“经济人”,在博弈中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为实现社会总福利最大化,效率与公平并重的目标,现行的中央政府土地收益分配比例、激励机制以及对农户的补偿等制度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3.
通过运用博弈理论,对农户与正规金融之间的借贷行为进行博弈分析,并建立博弈模型。根据模型,得出完全信息和不完全信息下博弈的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混合战略纳什均衡、精炼贝叶斯均衡。结果表明:农户必须主动与正规金融合作,提高自身的信用等级,才能实现农户与正规金融的双赢。  相似文献   

14.
率先采用低碳农业技术面临高失败风险与高沉没成本,农户之间就低碳种植技术采纳与否、采纳时机与采纳条件存在着博弈关系。本文正是基于这一背景,运用演化博弈理论对不同农户之间低碳行为选择的最优策略展开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农户对于低碳农业技术采纳策略的选择取决于低碳种植的成本与收益,而政府的补贴会改变最终的博弈均衡。②在面对低碳农业生产行为的策略选择时,传统农户出于成本收益考虑会选择先观望;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由于边际成本相对较低,能够在多期演化博弈中率先选择采用低碳农业技术,从而具有"先发优势",获得更多的收益。③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未来低碳农业技术推广的重点对象,其能够发挥示范效应,推动低碳农业的发展。基于本研究结论,得出进一步推进低碳农业发展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5.
程钢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4):6703-6703,6705
运用博弈论对订单农业违约风险中的道德风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如果农户和企业之间存在着无限次重复博弈,就能够得到最优的帕累托均衡点,形成农户与企业之间良性的合作关系。但由于农户与企业存在信息不对称,使得农户与企业的无限次重复博弈变为一次博弈,违约便成为农户和企业的理性选择,就此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农业产业化中公司+农户模式合作困境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司+农户合作模式是农业产业化经营中一种重要的组织模式.在公司与农户的合作中,合同履约率低和履约成本高已成为公司与农户之间合作的两大主要困境.从公司+农户合作模式产生的背景出发,借助博弈模型对公司与农户之间合作的两大困境进行了分析,对如何促进公司与农户之间的良性合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引用政府补偿政策干预对企业与农户合作模式进行重复博弈分析。针对政府干预下的企业与农户行为特征,借用知识溢出模型得出相应的效用函数,并通过均衡分析,得出政府促进企业与农户合作的策略:第一,达成合作的策略需要保障贴现因子在特定的区间内波动;第二,对于政府补偿政策而言,需要增强农户与企业沼气能源使用率,减小博弈双方知识储备差异的,通过政府资金支持和技术支持增强沼气能源技术的追赶能力,同时合理的规划养殖企业和农户之间地理位置的距离等方式保证合作进行。  相似文献   

18.
文化产业发展的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和传统文化资源,是中国文化产业的比较优势所在。甘肃庆阳香包是中华民族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通过对庆阳香包产业化实践的分析,从项目组织管理层次提出市、县、乡、村、农户等五级项目组织管理模式,从基层项目组织实施角度提出了3种项目组织结构,并结合项目组织环境进行了分析,希望能为民俗文化产业化项目组织建设提供一点借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探究基层政府在农村低保政策中的执行偏差,提出解决办法以提高基层政府在农村低保政策中的执行效率。【方法/过程】通过文献阅读、网站浏览、实地调研等方法梳理了基层政府在农村低保政策执行中的偏差问题,进一步分析其中原因,提出对策建议。【结果/结论】由于基层政府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准不足、低保对象收入难以精准确定、工作人员和受保群体之间存在沟通障碍等原因,导致基层低保工作效率低、低保对象定位模糊、工作人员和受保群体之间存在认识矛盾等问题,并就此提出对策建议:加强低保工作人员的专业化建设、科学合理地甄别低保对象、加强基层政府工作人员和农村贫困人口的沟通。  相似文献   

20.
土地包括林地是基层农户生计的天然保障,但在我国基层一些林区附近的农户却因跟国有林场存在林地权属纠纷而导致了各种影响农村和谐的问题。通过对桂南林区村庄的调查,在统计分析林地纠纷原因后,结合制度经济学的产权残缺理论及对农户的访谈,深入剖析了林地纠纷的症结,最后讨论了林地纠纷问题的三个现实影响:林地纠纷激发了农户的权利觉醒;明晰村集体跟国有林场的产权纠葛的重要性;林地纠纷问题的解决有利于增加农户的财产性收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