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贵州省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区划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从风险的角度出发,分析农业气象孕灾环境,致灾因子,承灾体的抗灾能力和灾情,计算出主要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度,并进行了灾害风险评估,进一步揭示农业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程度,作出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并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2.
河南小麦生产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分析及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通过对河南省小麦生产和农业气象灾害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河南小麦生产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因素,并对其进行区划,旨在为在农业气象灾害下该省的小麦生产提供指导,增强该省小麦生产过程中防灾减灾的能力,促进小麦的稳产和高产.  相似文献   

3.
抚顺地区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及区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骁颖  徐群  迟贵富 《现代农业科技》2013,(15):269-270,275
以气象产量的减产率来界定灾年,分析了抚顺地区灾年平均减产率的地域分布,研究了不同类型气象灾害的灾害强度以及不同灾害的频率分布规律。依据灾年平均减产率、气象灾害强度和风险指数为指标,做出全区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在分区论述中提出了全区防灾减灾对策,为政府和决策部门制作农业生产计划、采取防灾减灾措施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根据气象灾害防御区划原则和方法,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因素和自然环境,确立了化德县气象灾害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编制气象灾害综合风险区划图,为化德县气象灾害防御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
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气象灾害频繁发生。本文以菏泽市的历史气象数据和气象灾害灾情数据为基本资料,建立菏泽市气象灾害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对菏泽市的气象灾害进行风险区划,以期达到趋利避害、防灾减灾的目的,为菏泽市气象灾害防御提供了科技支撑和理论支持。根据菏泽市7县2区1971~2016年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菏泽市的气象灾害灾情数据,对菏泽市气象灾害的发生频率、发生强度及发生地点进行了统计分析,并考虑了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和承灾体易损性以及防灾减灾能力等因素,结合GIS系统,得出菏泽市暴雨、高温、雷电、冰雹和大风致灾因子危险性分布图以及菏泽市气象灾害综合风险区划图。区划所使用的方法为专家打分法、层次分析法、气象灾害风险指数法和加权综合评分法等。研究结果表明:菏泽市气象灾害综合风险程度较高的县区主要分布在牡丹区、巨野县;风险程度相对较小的县区主要分布在成武县、单县;其它县属于中等风险区。  相似文献   

6.
祝新建  臧新洲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6):12873-12875
根据获嘉县1961~2010年的气象资料和当地的耕地面积、人口密度和当地居民的经济状况等资料,利用气象材料、方法及评价指标,从暴雨、冰雹、大风等方面对致灾因子进行分析,利用ACRGIS软件插值法进行各种因子的风险区划,并建立了获嘉县的农业气象灾害损失的结构型统计评估模型。结果表明:暴雨、冰雹和大风灾害发生概率高,气象灾害综合风险程度较高的地方主要分布在照镜镇、位庄乡、中和镇和徐营镇,风险程度相对较小的地方主要是城关镇、黄堤镇和亢村镇。  相似文献   

7.
通辽市气象灾害风险区划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重点介绍通辽市气象灾害风险区划的思路、原则和方法,为科学制作通辽市主要气象灾害风险区划、防灾减灾、降低灾害损失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就干旱、台风、暴雨洪涝、大风、低温连阴雨等惠安县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的致灾成因和特点以及对农业生产的危害进行了论述,并结合惠安县的自然地理环境,做出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可为政府及有关部门制定生产计划、防灾减灾决策以及保险部门确定保险费率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根据临江市气候概况及1953—2010年气象资料,对当地的气象灾害进行区划分析,结果表明:温和气候区是气象灾害高风险区,温凉气候区和冷凉气候区次之,寒冷气候区气象灾害风险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0.
利用气候学、农学、地理信息、用数理统计学等方法、根据野外控制实验和作物生长模型,结合农作物生长对气象条件需要及灾害指标体系,系统地对东北地区粮食生产格局的气候变化影响与适应性开展研究。从历史气象资料、灾情资料、粮食产量资料和气候预测资料入手分析了农业气侯资源的变化特征及趋势,研究了气候变化背景下农业气象灾害的变化特征并进行了风险区划,探讨了气侯变化对种植带及粮食产量的影响,评估了未来气候变化对主要农作物产量的影响,从应对气候变化角度,提出了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1.
农作物保险的风险区划和费率精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险区划和费率分区是农业保险区划的重要内容之一,阐述了风险区划的研究方法是将主导指标法、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相结合使用,对于费率精算,提出了确定拟合产量分布的最优模型的2种思路。  相似文献   

12.
为了对海南两系杂交稻制种关键发育期进行精细化气候风险区划,对海南两系杂交稻制种产业区域布局提供指导,利用2006—2020年海南岛南部8个市县144个区域气象站的资料,在数据质量控制的基础上,根据两系杂交稻制种的气候风险等级指标,制定海南岛两系杂交稻制种关键发育期气候风险区划。结果表明,不育临界温度22℃时,两系杂交稻制种综合气候低风险区分布于昌江、东方、乐东、三亚、保亭、陵水和万宁;不育临界温度23℃时,两系杂交稻制种综合气候低风险区分布于东方、乐东、三亚、保亭和陵水大部分地区;不育临界温度23.5℃时,两系杂交稻制种综合气候低风险区分布于乐东、三亚和陵水大部分地区;不育临界温度24℃时,两系杂交稻制种综合气候低风险区分布于乐东、三亚和陵水沿海地区。所构建的气候风险区划可为海南两系杂交稻制种种植规划提供有效借鉴,对南繁扩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对舟山市海洋功能区划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就实施后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为舟山市海洋功能区划的修编及效果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支撑区域尺度重金属镉(Cd)污染农田的分区管理决策,以湖南省某典型粮食大县为案例,通过区域网格采集土壤和水稻样品,分析县域Cd污染空间分布特征,结合单因子评价、地累积指数法和人体健康风险法,评估该县Cd污染风险。结果表明:不同评价方法对Cd污染风险区划分差异较大。单因子指数法显示该县仅有5.9%的区域存在污染风险,地...  相似文献   

15.
从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易损性、防灾减灾能力4个方面着手,按照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技术规范要求,采用加权综合与自然断点法等方法,开展了淳安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估及区划,并绘制了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图。结果表明,汾口、中洲、大墅镇和鸠坑、浪川乡为极重度风险区,梓桐、临岐、威坪、枫树岭镇和安阳乡为重度风险区,其余为中度以下风险区。  相似文献   

16.
土地用途分区体系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分析土地用途分区的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提出在中国应建立土地用途地域和土地用途分区两层次的分区体系。用途地域适用于县(市)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要突出控制城镇扩张,经保护农地和自然环境。用途分区主要适用于城(市)镇土地利用规划和乡村土地利用规划,它是实施土地用途管制的直接依据。分别提出了城镇地域和乡村地城的土地用途分区方法,并对土地用途分区控制规则的内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贵州省凝冻灾害风险评估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谷晓平  于飞  汤泌  罗宇翔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4):6498-6500
探讨了基于信息扩散的模糊数学理论模型气象灾害风险评价方法,为了更完全地描述气象灾害风险,在超越概率计算的基础之上,分析其分布曲线规律,并定义了超越概率信息熵来衡量风险的不确定性,为气象灾害风险管理提供更详细的参考。利用贵州省凝冻灾害指数资料,对贵州省凝冻灾害风险评估进行实例分析,并得出凝冻灾害风险区划图。  相似文献   

18.
黄金川  肖磊  孙贵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453-457,534
针对传统空间管治区划方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以土地建设适宜性评价作为县域空间管治分析的基本方法。以河南省郏县为例,以独立用地属性的地块为区划基本单元,以各地块单元在用地类型、生态保护、地形、基本农田保护、文物保护、地质条件、水源保护、基础设施控制要求、矿产资源开采等多方面的属性为依据,并以生产函数形式对各影响因素的评分进行综合评价,确定各空间单元的评分值,进而分级确定适宜建设区、限制建设区、禁止建设区3类空间管治分区。  相似文献   

19.
叶小岭  姚珍珍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5):8639-8641,8719
[目的]研究基于灰关联谱聚类模型的福建省暴雨灾害评价指标体系。[方法]根据福建省灾害性气象年鉴,综合考量致灾因子、孕灾环境、承灾体以及区域防灾水平,建立福建省区域暴雨灾害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基于灰关联分析的谱聚类模型对福建省各区域进行暴雨灾害风险区划,最后通过实例研究对聚类模型效果以及应用进行了分析。[结果]为挖掘各区域特征内在联系,提高评价单元防灾联动性能,通过基于灰关联分析的谱聚类模型对福建省各区域进行暴雨灾害风险区划,并引用组合权重评判各指标优劣,对聚类模型进行调整。通过实例研究,得出了67县域暴雨灾情等级,分析各类别的内部特征,提取了每个类别的主要关联因子指标,并与已有暴雨灾情统计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结论]该方法是可行的,其评价结果有更好的区分度与决策精度。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业保险近10年来的实践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风险巨大的国家,农业保险作为一种有效分散农业风险的工具,近年来在我国发展迅速。介绍和分析了我国农业保险的作用和现状、模式以及产品种类、农业保险的需求以及测量农户支付农业保险意愿的方法、农业保险区划及费率厘定的过程,指出农业保险法律法规的缺失、农民对农业保险的客观需要丰富和农业保险需求不足相矛盾、农业保险产品质量不高、巨灾风险分散体系不完善和农业保险的研究和成果转化不足是目前我国农业保险研究和实践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