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茶树内生真菌的分离和鉴定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内生真菌是指那些在其生活史的某一时期或全部阶段内生活在植物体内的、但对寄生植物组织并不引起明显的病害症状的真菌。目前,有关植物内生真菌生物学、生理生态学、次生产物化学的研究日益增多,显示了内生真菌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与广泛的应用前景,但茶树内生真菌的分离与鉴定研究尚未见系统报道。要开发茶树内生真菌,首先是从茶树体内分离得到微生物菌株,其次是对这些微生物菌株进行鉴定,本文就茶树内生真菌的分离与鉴定研究方法作了总结,以期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茶树内生真菌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植物内生菌种类繁多,且具有较丰富的生物学功能。从海南特有药用植物华石斛(Dendrobium sinense)野生植株中分离内生真菌,初步探索其组织分布特点及抑菌活性。结果表明:从华石斛中分离内生真菌179株,通过ITS序列将之划为51个OTU,分属于25个属以上的类群,其中叶点霉属(Phyllosticta)为优势属。仅轮层炭壳属广泛存在于华石斛根、茎、叶中,其余类群皆存在一定的组织偏好性,其中18个类群只在一种组织中分布。叶中分离的菌株数最多,占比60.33%。不同培养基条件下分离得到的内生真菌种类也存在明显差异,以PDA和华石斛粉培养基分离到的内生菌类群最多,分别为12种,各占总分离类群的48%。12属36个菌株对至少1种供试菌具有抑制效果,其中抑菌生物活性最强的菌株为拟盘多毛孢属(Pestalotiopsis)1株和蓝状菌属(Talaromyces)1株。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华石斛内生真菌多样性丰富,部分菌株具有较强抑菌生物活性。这为华石斛内生菌资源的深入开发奠定理论基础,为进一步创制农用杀菌制剂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大豆内生细菌的筛选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黑龙江省不同地点采集大豆,从不同组织中分离内生细菌,并用分离得到的内生细菌对病原真菌做皿内拮抗试验,经过两次筛选有生物拮抗活性的内生菌菌株。结果表明,从大豆各种组织中分离得到137株内生细菌,其中2株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拮抗作用,经初步鉴定2菌株均为芽孢杆菌(Bacillus sp.)。  相似文献   

4.
不同品种茶树根际AM真菌群落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斐  李冬花  卜凡 《茶叶科学》2020,40(3):319-327
对陕西安康汉水韵茶园栽培的5个品种茶树根际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群落结构特征进行分析,以期丰富我国茶树AM真菌种质资源库。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茶树根际AM真菌种丰度及种属组成等存在差异。其中,紫阳群体种茶树根际分离的AM真菌最多(6种),陕茶1号、龙井长叶、龙井43和福鼎大白茶各分离到5、4、4种和3种。龙井长叶茶树根际AM真菌孢子密度最高(每克干土含3.57个孢子),龙井43最低(每克干土含1.10个孢子)。紫阳群体种茶树的AM真菌物种多样性Shannon-Wiener和均匀度指数均达到最高,分别为0.63和0.096,龙井长叶最低(0.18和0.027)。龙井长叶的菌根定殖率最高(29.5%),福鼎大白最低(15.8%)。不同茶树品种AM真菌种类组成的相似性系数维持在0.111~0.750,其中,龙井长叶与龙井43茶树根际AM真菌种类组成相似性系数最高,而福鼎大白和紫阳群体种相似性系数最低。研究表明,不同品种茶树根际AM真菌群落结构存在一定的差异,根际土壤中鉴定的AM真菌资源对进一步筛选和研发茶树专用AM真菌菌剂,促进茶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从海南省儋州市的橡胶树RRIM600品系上,采集花、叶、枝、果、根组织分离内生真菌,共分离了504个组织块,获得内生真菌545株.根据形态特征对482株产生孢子的菌株进行鉴定,分别归入21个属,大部分为半知菌,共19属,其中丝孢纲真菌12属,腔孢纲真菌7属;少数为子囊菌,共2属.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拟茎点霉属(Phmopsis)为橡胶树5种组织中的优势属,刺盘孢属(Colletorichum)为叶片组织中的优势属,侧多隔孢属(Pleurophragmium)为根组织中的优势属.这5种组织中的内生真菌定殖率为50%~100%、分离率为0.74~1.52.内生真菌群落组成的相似性比较结果表明,部分内生真菌具有一定的组织偏好性.  相似文献   

6.
为开发油樟内生菌资源并发现潜在活性成分,本研究以春季油樟健康植株的根、茎、叶为材料,采用组织培养法分离纯化可培养内生真菌,结合ITS序列和系统发育树分析菌株多样性,筛选具有产黄酮功能菌株,设计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产黄酮效果最佳菌株的发酵条件。结果表明:从油樟中共分离到62株可培养内生真菌,划分为3门、7纲、14目、22科、28属、54种。其中优势门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RF为88.71%),优势纲为座囊菌纲(Dothideomycetes,RF为45.16%),优势目为格孢腔菌目(Pleosporales,RF为37.10%),优势科为格孢菌科(Pleosporineae,RF为14.52%)、亚隔孢壳科(Didymellaceae,RF为12.90%),优势属为链格孢属(Alternaria,RF为12.90%)、附球菌属(Epicoccum,RF为11.29%)。以纲为类群单位,根组织分离的16属20种21株真菌的系统发育可分为7个类群,茎分离的13属24种30株真菌则分为2个类群,叶的8属10种11株真菌则分为3个类群。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系数结果表明,油樟根部内生真菌种群多样性相对较丰富,群落分布相对均匀。10株内生真菌具有产黄酮功能,5株来自根部,5株来自于茎部,隶属2门3纲5目8科9属,其中YZ-29菌株产黄酮能力相对较强。YZ-29菌株最优发酵条件为初始pH 7、时间7 d、温度30℃、转速175 r/min、装液量80 mL/150 mL。综上结果显示,内生真菌在油樟不同组织数量、种群及组成上存在差异,分离得到的功能性菌株值得深入挖掘和开发利用,为开展内生真菌在油樟抗氧化成分的生物合成机制方面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甘蔗内生菌分离鉴定及功能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甘蔗内生菌多样性组成及相关特性,本研究采用稀释涂板法分离并结合形态观察和分子标记(gyrB,rpoB, ITS, 16S rDNA)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从12个栽培品种(系)和5个野生种无性系的根、茎、叶组织中共分离到细菌589株、放线菌34株和真菌46株;细菌中固氮菌有41株,溶磷菌有98株,解钾菌有52株,对黄曲霉和禾谷镰刀菌具有拮抗作用分别有44株和35株。内生细菌分属21个属,其中芽孢杆菌属、伯克氏菌属、肠杆菌属和泛菌属为优势属;内生真菌分属于枝顶孢属、链格孢属、曲霉属、镰刀菌属、枝孢属等17个属,而放线菌仅为链霉菌属。具有潜在植物益生功能的菌株主要集中在芽孢杆菌属、伯克氏菌属、肠杆菌属、假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类芽孢杆菌属及泛菌属。本研究显示甘蔗栽培品种(系)和野生种无性系均含有丰富的内生菌资源,且栽培品种(系)所含内生菌在数量和多样性上均高于野生种无性系;12个栽培品种(系)间所分离到的内生细菌大部分相同,但也存在差异。通过初步的功能鉴定,筛选出一些具有应用潜力的益生微生物,为开发相应功能的生物菌剂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对人参两个栽培品种园参和移山参的内生真菌多样性进行初步研究。新鲜园参和移山参根经酒精和次氯酸钠消毒后,接种于PDA平板培养基上进行内生真菌的分离、纯化;根据菌落形态和孢子等形态特征,结合真菌的5.8S和ITS序列进行菌株鉴定。从人参中共计分离到内生真菌48株,园参中分离得到27株,移山参中分离到21株。通过形态鉴定及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了15株,分为14个分类单元,归属到8科9属12种。不同栽培品种的人参内生真菌形态各异,表现出了较丰富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9.
凤凰单丛古茶树资源的遗传多样性AFLP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AFLP技术,选用分辨能力强、多态性高的5对引物组合对34个凤凰单丛古茶树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5对引物共扩增出438条带,平均每对引物扩增87.6条带,多态性条带348条,多态性频率为79.3%。34个凤凰单丛古茶资源之间遗传距离的变异范围在0.13~0.49之间,平均为0.33。其中大庵宋茶与棕蓑挟之间的遗传距离最低,为0.13,字茅黄栀香与福南蜜兰、白叶单丛与通天香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大,均为0.49。构建的聚类图表明,34个凤凰单丛古茶树资源的遗传关系和它们的生物学特性和香味类型没有必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香蕉内生细菌分离、活性评价及数量分布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从香蕉健康植株的根、假茎、叶柄、叶片等组织中分离获得386份内生细菌分离物。通过体外活性评价筛选出对9种常见的植物病原真菌具有一定抗性的内生细菌分离物28份,占总分离物的7.25%,其中对香蕉枯萎病菌抑制率达到80%~100%的分离物有9份。初步测定结果表明,这些分离物的基础生物学特性的分类地位初步归属为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芽孢杆菌属(Bacillus)、短杆菌属(Brevibacterium)、产碱杆菌属(Alcaligenes)和伯克霍尔德菌属(Burkholderia)细菌。9份分离物与病原真菌菌丝体对峙培养镜检结果表明,供试的9种病原真菌菌丝体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肿胀与断裂。内生细菌在香蕉植株体内的数量分布分析发现,内生细菌在根、假茎、叶柄、叶片等组织中的数量分布呈递减趋势。  相似文献   

11.
从海南省10个县市的15个不同地点采集橡胶树RRIM600品系的叶、枝、果、根等组织进行分离培养,共获得内生真菌507株,415株能够产生孢子,根据形态特征鉴定为18个属,23个种,其中丝孢纲真菌9个属,10个种;腔孢纲真菌6个属,9个种;子囊菌门真菌3个属,4个种。初步研究表明:在所研究不同地区的橡胶树中,穗黑孢霉(Nigrospora oryzae)、树状多节孢(Nodulisporium sylviform)、刺盘孢(Colletotrichum sp.)均有分布。不同地区橡胶树内生真菌定殖率为17  相似文献   

12.
植物内生菌是一类种类丰富、生物学功能多样的微生物,具有重大的研究意义和潜在的应用价值。综述了植物内生菌在多样性、防病虫害、促生方面的研究现状,并对西洋参内生菌的分离、抑菌菌株的筛选和次生代谢产物的鉴定检验进展进行了总结,提出西洋参内生菌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主要的研究方向,并展望了植物内生菌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岭头单丛,又称白叶单丛,是潮州市茶树当家品种,全市约5200公顷,占茶园总面积 72. 5%。大部分为八十年代中后期及九十年代初期种植,目前均进入盛产期。 岭头单丛茶树属大叶种,树势高大,生长迅速,顶端优势明显,在潮州市多雨、暖冬的自然条件下,年收获期很长,休眠期极短,平原茶区配以充足的肥水条件,全年几乎没有休眠期。 由于岭头单丛茶树没有明显的生长休止期,冬剪时间不易掌握,处理不好往往影响春茶产量,影响总体经济收入。因此,不少茶农或只顾眼前利益(仍有少量茶可采收),或怕影响春茶产量,不愿进行修剪。先…  相似文献   

14.
茶树内生防病和农药降解菌的分离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对不同茶树品种的健叶和病叶上分离的内生细菌进行了筛选和鉴定。结果表明,茶树体内存在大量的内生细菌,各品种间内生细菌的数量为2.9×106~39.4×106cfu/(g?fw)。内生细菌的生物功能测定结果表明,菌株TL2的拮抗能力强,先接种菌株TL224h后再接种茶轮斑病菌的防病效果好;同时菌株TL2对氯氰菊酯也表现出较强的降解能力;另外菌株TL2能在茶树上内生定殖。经鉴定,菌株TL2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  相似文献   

15.
本实验研究了茶树根内生细菌的分离方法及对茶多酚的耐受性,并对内生细菌进行了初步的鉴定。结果表明,分离茶树内生细菌时采用75%的酒精2min和2%次氯酸钠20min表面消毒处理,消毒彻底;含茶多酚的细菌营养平板可作为茶树根内生细菌的选择性分离平板。茶树内生细菌对茶多酚的耐受浓度,最高不高于0.5g/L;经鉴定主要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  相似文献   

16.
旗草内生真菌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形态学水平和DNA水平上对11个旗草内生真菌交织顶孢霉Acremonium implicatum分离物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分离物在形态学和DNA水平上都表现出遗传多样性。在PDA培养基上,依据生长特性将这11个分离物划分为9类。通过11个随机引物对旗草内生真菌分离物基因组DNA进行RAPD分析,当相似系数为0.93时,11个旗草内生真菌分离物被聚类为7组。用4对选择性引物进行AFLP分析,当相似系数为0.95时,这些分离物也被聚类为7组。RAPD聚类结果与AFLP聚类结果的相关系数大于0.98。RAPD和AFLP聚类结果与形态学上的分类基本一致。旗草内生真菌分离物遗传多样性的存在,说明在A.implicatum的自然株系中有可能筛选出有利于旗草生长,但却不产生家畜毒性物质的优良菌株,从而加速旗草的抗性育种和高产育种。  相似文献   

17.
植物内生菌作为一种新型的微生物资源,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青睐。到目前为止,许多研究者从不同的植物中分离出大量内生菌,在生防、促生长、抗非生物胁迫方面表现出较好的应用潜力。玉米作为中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对其内生菌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从玉米内生菌的多样性、种群分布特性、生物学特性等方面概述了当前有关玉米内生菌研究的主要成果和最新进展,以期为玉米内生菌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燕麦(Avena sativa L.)是内蒙古一种特色的粮饲兼用作物,多种植在养分贫瘠和盐碱化土壤上。为明确燕麦不同器官的内生微生物及其差异性,以巴彦淖尔五原县盐碱地健康燕麦植株为研究对象,基于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燕麦根、茎和叶的内生真菌进行了测序与生物信息分析。结果表明,高通量测序共获得950个OTUs,分属于4个门、12个纲、55个属。Alpha多样性指数表明,各器官的内生真菌多样性指数(Shannon_true_diveristy,Simpson_true_divesity)表现为叶>茎>根,且叶片和根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多样性分组分析表明,燕麦不同器官间内生真菌的群落结构、丰度存在一定差异。门水平上子囊菌门(Ascomycota)占99.7%;在纲分类水平,粪壳菌纲(Sordariomycetes)和座囊菌纲(Dothideomycetes)在根部富集明显,而锤舌菌纲(Leotiomycetes)在茎部富集;在属级水平,相对丰度较高的属Schizothecium在根部明显富集。燕麦植株不同器官均有丰富的内生真菌,其中叶片内生真菌的多样性最为丰富。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对广西香蕉主产区的香蕉根系样本进行内生真菌分离,采用形态学与ITS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菌株鉴定,开展其物种组成与多样性分析,对了解广西香蕉与其根部内生真菌间的关系以及探索其内生真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从168个香蕉根段中共分离获得352株内生真菌,分别归属于5纲17目34科43属62个分类单元,不同分类单元的代表菌株中,有41株菌株能够产生分生孢子(66.13%)。其中,优势纲为粪壳菌纲(Sordariomycetes)和散囊菌纲(Eurotiomycetes),相对频率(RF)分别为66.19%和20.45%;优势目为肉座菌目(Hypocreales)、散囊菌目(Eurotiales)和格孢腔菌目(Pleosporales),相对频率分别为55.4%、17.61%和9.66%;优势属为镰刀菌属(Fusarium)、青霉属(Penicillium)、木霉属(Trichoderma)、未鉴定属3、帚枝霉属(Sarocladium)、未鉴定属2、弯孢属(Curvularia)和突脐蠕孢属(Exserohilum),相对频率分别为32.39%、15.06%、13.35%、5.11%、3.98%、3.41%、3.13%和2.84%,后5个属的相对频率未超过10%,其优势不明显。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系数结果表明,南宁地区坛洛镇TL2样地和锣圩镇LX样地的香蕉根系内生真菌种群多样性较丰富,群落分布较均匀。相似度系数分析显示,钦州地区大成镇2个样地(DC1、DC2)间香蕉根系内生真菌种群组成相似度最高(Cs=0.67)。不同采样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给香蕉提供了不同的生境,是影响香蕉根系内生真菌种类组成及多样性差异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对广西香蕉主产区的香蕉根系样本进行内生真菌分离,采用形态学与ITS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菌株鉴定,开展其物种组成与多样性分析,对了解广西香蕉与其根部内生真菌间的关系以及探索其内生真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从168个香蕉根段中共分离获得352株内生真菌,分别归属于5纲17目34科43属62个分类单元,不同分类单元的代表菌株中,有41株菌株能够产生分生孢子(66.13%)。其中,优势纲为粪壳菌纲(Sordariomycetes)和散囊菌纲(Eurotiomycetes),相对频率(RF)分别为66.19%和20.45%;优势目为肉座菌目(Hypocreales)、散囊菌目(Eurotiales)和格孢腔菌目(Pleosporales),相对频率分别为55.4%、17.61%和9.66%;优势属为镰刀菌属(Fusarium)、青霉属(Penicillium)、木霉属(Trichoderma)、未鉴定属3、帚枝霉属(Sarocladium)、未鉴定属2、弯孢属(Curvularia)和突脐蠕孢属(Exserohilum),相对频率分别为32.39%、15.06%、13.35%、5.11%、3.98%、3.41%、3.13%和2.84%,后5个属的相对频率未超过10%,其优势不明显。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系数结果表明,南宁地区坛洛镇TL2样地和锣圩镇LX样地的香蕉根系内生真菌种群多样性较丰富,群落分布较均匀。相似度系数分析显示,钦州地区大成镇2个样地(DC1、DC2)间香蕉根系内生真菌种群组成相似度最高(Cs=0.67)。不同采样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给香蕉提供了不同的生境,是影响香蕉根系内生真菌种类组成及多样性差异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