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pH对转红色荧光蛋白基因唐鱼孵化率和仔鱼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温为(25±0.5)℃条件下,比较了不同pH (3.5~5.5,8.5 ~10.5)时转红色荧光蛋白基因唐鱼Tanichthys albonubes和野生型唐鱼受精卵的孵化率及其仔鱼在24、48、72、96 h的存活率,并测定了pH为4.5 ~9.5时两种初孵仔鱼的不投饵存活系数(SAI).结果表明:野生型唐鱼孵化率略高于转基因唐鱼,二者孵化的适宜pH为5.0~8.5;转基因唐鱼仔鱼的96 h存活率略高于野生型唐鱼,而野生型唐鱼初孵仔鱼的SAI则高于转基因唐鱼.综合分析认为:两种仔鱼适宜生存的pH为5.0~9.0,各pH组间无显著性差异,说明两种类型的唐鱼对pH的耐受力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转红色荧光蛋白基因唐鱼(Tanichthys albonubes)测交获得实验鱼,以表达红色荧光蛋白为表型性状,采用点杂交和遗传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外源基因的遗传传递规律,并对转基因唐鱼和非转基因唐鱼的生长和繁殖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测交后代表型的分离规律基本符合经典的孟德尔单显性基因遗传模式,外源基因属于单位点整合,测交后代中没有发现沉默整合个体;实验鱼的生长和可量性状对比实验表明,转基因唐鱼和非转基因唐鱼在仔鱼期到性成熟之间,生长速度无显著差异,性成熟个体的外部形态除体色外也无差别,繁殖力方面基本无显著差异.本研究结果表明了培育转红色荧光蛋白基因唐鱼纯系的可行性;同时在生长、繁殖方面的研究结果为评价转基因唐鱼的生态安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红色荧光蛋白基因在转基因唐鱼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成功构建斑马鱼肌球蛋白轻链2启动子转红色荧光蛋白基因唐鱼Tanichthys albonubes可遗传品系的基础上,作者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和用RT-PCR技术对外源基因在唐鱼体内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红色荧光蛋白基因在F3代唐鱼体内的表达最早出现在受精后19 d,多数个体的表达集中在25~30日龄,最晚的表达个体出现在35日龄;红色荧光蛋白的表达主要分布于肌肉、心脏、肝脏、脾、鳃、鳔、肠和性腺,在肌肉、肝脏、鳃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较其它组织高,而在表皮和鳍条中没有检测到外源基因的表达。虽然红色荧光蛋白在转基因唐鱼后代出现表达迟缓、表达特异性改变的现象,但在外源基因后代中的遗传和表达在总体上还是稳定的,有望培育出转红色荧光蛋白基因唐鱼品系。  相似文献   

4.
80年代后期,世界各国水产养殖有一些新的经验和特点,可归纳为如下几方面。 1.鱼虾类居养殖首位 水产养殖的主要对象可分为鱼、虾、贝、藻四大类,而鱼、虾类居首要地位,这不仅是因为鱼、虾类的经济产量占2/3以上,而且作为水产养殖的研究对象亦居首位。研究内容广泛而深入,涉及营养、生理、生长、繁殖、遗传养殖技术和疾病防治等。  相似文献   

5.
为了促进黄颡鱼规模化养殖,2013年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联合六合区渔政监督大队、浦口区水产技术指导站、江宁区水产技术指导站等单位共同实施了"黄颡鱼大规格苗种规模化培育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该文简述了黄颡鱼大规格苗种规模化培育项目的实施成效,总结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主要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动物转基因技术得到了长足发展,基因转移的研究为鱼类遗传育种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阐述了转基因鱼的构建机理、方法及各自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水产加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势必会产生大量的水产下脚料,通过益生菌发酵生产微生物菌肥,是实现下脚料高质化应用的重要方向。该研究通过试验优化鱼下脚料培养基的组分,经单因素及正交实验确定乳酸菌发酵鱼下脚料的培养基为:鱼下脚料300g/L、红糖100g/L、K2HPO42g/L和Ca CO315g/L。  相似文献   

8.
为保障农产品安全和居民健康饮食,采用湿法消解处理,并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哈尔滨水产养殖基地鱼类中7种微量元素(Cr、Cu、Zn、As、Cd、Hg、Pb)的含量。结果表明:哈市水产养殖基地中养殖的鱼类品种相对单一;各微量元素总平均浓度范围为0.002 37~6.747μg·g-1,7种所研究微量元素在鱼体中浓度顺序为:ZnCrCuAsPbHgCd。在不同食性的鱼类中As元素浓度为:肉食性鱼滤食性鱼杂食性鱼草食性鱼。总体来说,样品中必须及非必需微量元素含量均相对较低,大家可以放心食用。  相似文献   

9.
浅谈脉冲电流在电栅拦鱼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拦鱼工程的应用比较广泛,常用在水产养殖业和水产生物保护中。如水库、湖泊、河流养鱼防逃,沿海潮间带网围养殖鱼虾,海边发电厂进水口拦鱼工程等。也就是说凡是想把鱼虾类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或迫使它们按一定方向运动,都必须修建不同方式的拦鱼工程。拦鱼的方式有多种,常见的有箔栅拦鱼、网式拦鱼、电栅拦鱼、坝堰式拦鱼等。其中电栅拦鱼利用的是电流对鱼类的威胁作用。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 70年代 ,基因工程及杂交瘤技术的相继诞生以及生物加工与分子生物学的蓬勃飞速发展 ,宣告了现代生命科学技术发展应用时代的到来。事实证明生命科学技术的高效、科学、环保化进程发展 ,已经引起了生命科学各个领域及其相关产业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据统计 ,许多现代生命科学技术成果已在我国水产渔业研究应用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有 1985年中科院水生所率先运用转基因技术获得世界第一批转基因鱼 ,2 0世纪 90年代水科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采用家系选育、系间杂交及雌核发育等综合育种的新工艺技术选育而成的遗传性状稳定的建鲤新品种…  相似文献   

11.
汞·铬和镍对唐鱼的急性毒性及安全浓度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唐鱼对汞(Hg)、铬(Cr)和镍(M)3种重金属的致毒敏感度和安全质量浓度。[方法]采用静水法测试唐鱼对Hg、Cr和Ni重金属溶液的半致死浓度,并评价水环境Hg、Cr和Ni对鱼类的影响。[结果]Hg、Cr和Ni对唐鱼不同时间的半致死质量浓度曲线表明,Hg对唐鱼为剧毒物质,Nj为中毒物质,Cr为低毒物质。3种重金属的毒性依次为Hg〉Ni〉Cr。Hg、Ni和Cr对唐鱼的24、48、72、96h的LC50分别为0.105、0.092、0.084、0.075mg/L,36.230、21.960、13.780、9.268mg/L,84.030、72.260、65.210、55.960mg/L,其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0.008、0.927、5.596mg/L。[结论]唐鱼对这3种重金属的耐受性较高;各种重金属离子共存时可能对唐鱼存在某种协同或拮抗作用,温度、溶解氧等理化因子的改变对重金属的毒性也有影响,还影响LC50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开展唐鱼转自源基因研究提供基本构架。[方法]采用RT-PCR和RACE技术分离唐鱼生长激素基因(GH)全长cD-NA序列,同时利用PCR克隆了唐鱼生长激素基因的基因组(gDNA)序列。[结果]序列分析表明:唐鱼GH cDNA的5非编码区为64bp,3非编码区为448 bp,开放阅读框(ORF)633 bp,共编码210个氨基酸,包括22个氨基酸的信号肽和188个氨基酸的成熟肽。应用MEGA 3.1软件进行序列同源性比较分析的结果显示,唐鱼GH cDNA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近缘鱼种(草鱼、青鱼、鳙鱼、鲤鱼、斑马鱼等)的生长激素氨基酸序列有很高的同源性,其中与草鱼和鳙鱼的同源性高达98%。该研究获得的唐鱼生长激素基因的gDNA序列共有1403 bp,包括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外显子大小分别150、117、162、204 bp;3个内含子都以GT开头、AG结尾,符合GT-AG法则。[结论]该研究为下一步构建自源GH基因构件,进行唐鱼的转自源GH基因研究,培育出生长快、体型大的唐鱼新品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中国转基因作物的主要争论问题与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对美国人吃不吃转基因食品、主食能不能吃转基因食品、吃转基因食品是否会被转基因、中国转基因水稻是否会掉进国外专利陷阱、转基因作物是否会危及我国粮食安全等问题的分析,阐明了转基因食品安全性及我国需要发展转基因作物产业的道理,同时对我国发展转基因作物产业的潜在能力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美国转基因生物知识产权保护战略的经验及启示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转基因生物知识产权保护战略是以知识产权制度为依托和导向,对转基因生物进行知识产权保护的发展战略,对于国家转基因生物技术发展意义重大。美国是转基因生物知识产权战略的"领头羊",通过对解析美国战略的经验提出对我国的四点启示,即完善转基因生物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体系;加强转基因生物知识产权的专利保护力度;参与转基因生物国际竞争和利益关系协调;引导转基因生物知识产权保护战略的制定。  相似文献   

15.
转基因作物的生态安全性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转基因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转基因作物的大面积推广,在关注转基因作物所带来的科学发展、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社会公众也日益关注转基因作物及其产品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安全性问题。目前对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评价主要集中在生态安全性和食品安全性2个方面。就转基因植物的生态安全性、保障转基因作物的生态安全性措施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近20年来,动物转基因技术取得了迅猛发展,利用多种转基因手段已经获得了不同的转基因动物。然而,在转基因动物制备过程中,各种转基因方法仍然存在不同的优缺点,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关键内容之一就是如何提高转基因效率以及目的基因的表达。目前,随着转基因技术研究的深入和表观遗传学的发展,人们开始对转基因动物外源基因表达的表观调控机制产生了兴趣。本文对DNA甲基化修饰与转基因动物外源基因表达调控的有关机制进行了综述,并就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对转化体 (种子或幼苗 )筛选的培养基筛选法和生长点点滴筛选法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 ,在 4d苗龄的转化芥菜幼苗生长点点滴 80 0 mg/L 的潮霉素 ,获得了转基因植株 ,PCR检测结果表明 ,两种筛选方法的筛选结果一致。生长点点滴法的优点是 ,转基因幼苗不易污染 ,且成活率高。  相似文献   

18.
转Bt(Cry1Ab)基因对水稻光合特性及光合产物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明确外源Bt基因插入对水稻倒1叶光合速率及光合作用相关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以转Bt基因水稻及亲本水稻为试材,研究盆栽及田间条件下转Bt基因及亲本水稻苗期、拔节期、抽穗期和成熟期倒1叶光合特性及其相关光合酶活性、光合产物积累的动态变化。【结果】转Bt基因及亲本水稻生理活动峰值均出现在拔节期。与亲本水稻相比,转Bt基因水稻苗期叶片净光合速率显著低于亲本;而拔节期和抽穗期,转Bt基因水稻倒1叶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和乙醇酸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亲本水稻(P<0.05),且拔节期转Bt水稻倒1叶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也显著高于亲本水稻(P<0.05);成熟期,转Bt基因与亲本水稻倒1叶光合特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与亲本水稻相比,外源Bt基因的插入对水稻叶片光合特性产生短暂影响,但这种影响不具有持续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