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系统研究我国主要红花油茶果的品种品质,选取德兴、腾冲、广宁3种红花油茶果为原料,测定果皮厚度、果直径、内壳厚度、籽直径、单果重、鲜出籽率、鲜出仁率、籽含油率和仁含油率9项主要经济性状指标,采用方差分析、变异性分析、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和主成分分析5种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处理.结果表明,3种红花油茶果实的各经济性状指标差异极显著,其中,德兴红花油茶与腾冲红花油茶只有内壳厚度与籽直径差异显著,但与广宁红花油茶所有指标都差异显著,而腾冲红花油茶与广宁红花油茶则只有内壳厚度与籽直径差异不显著;3种红花油茶的鲜出仁率与鲜出籽率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3个品种中出籽出仁率最高的是腾冲红花油茶,出油率最高的是德兴红花油茶.  相似文献   

2.
红花油茶是我国栽培油茶的主要种群之一,也是食用、药用、观赏、绿化价值较高的山茶优良品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红花油茶的市场需求将会不断增加。因此,开展腾冲红花油茶品种资源保护,发展红花油茶种植、进行红花油茶精深加工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目前,腾冲红花油茶生产主要存在品种混杂退化、管理粗放、乱摘滥采、产品加工研发滞后、整体效益偏低等问题,需要技术部门和广大农民群众对红花油茶原生群落进行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并积极拓展应用领域,使腾冲红花油茶发挥更强的产业优势,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广西大果油茶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及其亲缘关系,为其种质资源利用和品种选育等提供参考.[方法]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13个大果油茶品种(系)的遗传与亲缘关系进行分析.[结果]从99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6条多态性引物,共扩增出56条带,其中54条为多态性带,多态性比例为95.2%,平均每个引物扩增的条带数为9.33条.供试大果油茶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范围为0.2222~0.7826,平均相对遗传相似系数为0.5293.UPGMA法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的13个大果油茶品种(系)可分为3个类群.UPGMA法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的13个大果油茶品种(系)可分为3个类群.[结论]13个广西大果油茶品种资源间的遗传基础较宽.  相似文献   

4.
以普通油茶、腾冲红花油茶和浙江红花油茶为试验材料,比较分析了种仁含油率、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浙江红花油茶的种仁平均含油率60.58%,显著高于普通油茶的44.86%和腾冲红花油茶的43.08%,且浙江红花油茶含油率变异系数最小;3种油茶总不饱和脂肪酸由大到小为浙江红花油茶89.4%,普通油茶88.36%,腾冲红花油茶82.07%;脂肪酸组成中,油酸占比最高,其次为棕榈酸和亚油酸;油酸平均相对质量分数以浙江红花油茶84.30%显著最高且变异小,腾冲红花油茶74.03%,显著最低且变异大;亚油酸平均相对质量分数中普通油茶和腾冲红花油茶显著高于浙江红花油茶,但前两种油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种油茶的亚麻酸平均质量分数均很低,但腾冲红花油茶具有较大变异幅度,最高相对质量分数达10.83%.3种茶油都是接近或优于橄榄油的高品质食用油;充分利用南方山地资源合理发展3种油茶,可望有效提高我国食用油的自给率,改善我国食用油品质结构.  相似文献   

5.
鹅黄茶植物学特性及制茶品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选育母株不同将鹅黄茶分为3个类型,对3个类型茶树进行植物学观察、生化分析、茶类适制,探讨鹅黄茶树品种资源价值。结果表明,鹅黄茶是从群体种变异中选育出的光照敏感型黄色系白化茶新品种,育芽能力强,出芽均匀,芽叶较瘦小,茶多酚总量14.92%~16.55%,氨基酸含量5.94%~6.57%,制成干茶有独特蛋黄香,感官审评结果外形色泽嫩黄,形状勾曲细紧,香气持久,滋味鲜爽,汤色嫩绿明亮,叶底嫩黄明亮、细嫩匀齐。  相似文献   

6.
为获得金花茶新种质,以防城金花茶、凹脉金花茶、黄樽薄叶金花茶、普通金花茶等4种金花茶组植物,浙江红花油茶等3种油茶组植物,杜鹃红山茶、‘越南抱茎茶’、‘克瑞墨大牡丹’、‘烈香’、‘大美人’等7个山茶花品种或栽培品种为亲本,开展30个远缘杂交组合试验.试验筛选出具有一定亲和力的种间杂交组合8个,2年共获得杂交种子513粒.其中,黄樽薄叶金花茶♀与防城金花茶♂组合的成果率最高,达到19.0%~37.3%,杂交果形状、大小、颜色似母本,而当年生杂交苗叶片大小、形状、光泽度等性状均表现出父母本的中间性状.  相似文献   

7.
油茶花粉数量及4 ℃贮藏萌发率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长尾红山茶、溆浦大红花、扁果红山茶、石果红山茶、多齿红山茶、长毛红山茶、广宁红山茶、攸县油茶、厚叶红山茶的新鲜花粉为试材,研究花药内花粉数量、花粉离体培养萌发率及4 ℃贮藏下的生活力变化.结果表明:(1)9种油茶单粒花药的花粉平均数量分别为2 168.89、1 711.11、2 648.89、1 191.11、1 555.56、5 128.89、2 560.00、2 595.55、1 751.11粒.(2)在最佳培养基中,9种油茶的萌发率分别为84.9%、99.0%、73.8%、75.3%、81.4%、94.4%、73.8%、72.0%、95.3%.(3)花粉生活力随冷藏时间的延长呈下降的趋势.攸县油茶、广宁红山茶、长尾红山茶、多齿红山茶可以有效保存7 d;石果红山茶、厚叶红山茶、扁果红山茶可以有效保存14 d;长毛红山茶和溆浦大红花可以有效保存21 d.  相似文献   

8.
采用人工接种的方法,研究了普通油茶、博白大果油茶、广宁红花油茶、香花油茶和陆川油茶对南方根结线虫的抗性.结果表明:普通油茶易感南方根结线虫,广宁红花油茶、香花油茶和陆川油茶中抗南方根结线虫,博白大果油茶高抗南方根结线虫;接种60 d内调查,南方根结线虫侵入博白大果油茶后不能完成其生活史,而普通油茶在28 d内就能完成生活史并繁育后代;接种根结线虫后对博白大果油茶、广宁红花油茶、香花油茶和陆川油茶的生长没有显著性影响,但抑制普通油茶茎、叶的生长的同时促进其侧根的生长.  相似文献   

9.
红花大果油茶(Camellia latilimba How)是近几年发掘的生长在广西东部山区的一种极其珍贵的亚热带常绿野生油料乔木,树高4~8m,农历十月至次年2月开花,花期长达150天,花色艳丽.10年生树,平均每株开大红花2000~5000朵,株结果50~250个,单果重0.5~1.5kg,株产茶油1.5~4.0kg,亩产茶油100~200kg,经济价值极高.另,红花大果油茶因花色艳丽、开花期长、树形优美还是一种很有发展潜力的园林绿化树种.为加快红花大果油茶品种的繁殖,我们对同一枝条不同枝段的扦插效果进行了对比试验,旨在为生产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0.
以8年生“湘林210#”油茶为材料,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不同施肥时间、施肥方法下氨基酸肥浓度和沼液浓度对油茶果经济性状的影响,以期为油茶丰产栽培提供液体肥及其施用技术。结果表明:不同浓度氨基酸肥对油茶果鲜籽重、果体积、鲜出籽率有显著影响,对茶籽含水率有极显著影响;不同浓度沼液对单果重、果形指数有显著影响,对鲜出籽率、茶籽含水率、总果重、果皮厚度有极显著影响;果实经济性状指标以处理9(成熟期采用叶喷+根灌600倍氨基酸肥及10倍沼液)较好,茶籽经济性状指标以处理7较好,即在9月以1 200倍氨基酸肥和100倍沼液配比进行叶面喷施,能有效促进油茶果生长,降低茶籽含水率。  相似文献   

11.
甘薯在广东栽培约有400年历史。由于地处热带和亚热带,不少品种可以自然开花结实。自然变异类型极多。再加上长期的人工选育,形成了种类繁多的地方品种。据1957年在51个县的普查结果,全省共有地方品种资源1,678份,居全国首位;其中,评为省的主要优良品种的共39个,是我国宝贵的甘薯遗传基因库。深入研究和利用这些品种资源,对提高甘薯新品种选育效果,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油茶丰产栽培及低产林改造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油茶又叫茶子树,是重要木本油料树种,具有油质好、产量高、用途广等特点[1],是我国特有的抗逆型木本食用油料树种[2].广西油茶栽培历史悠久,栽培经验丰富.全区现有油茶栽培面积约40万hm2,占全国总面积的10%;年产茶油约4万t,占全国产量的26%.全区有一定栽培面积的县达30多个,其中三江、龙胜、融安、东兰、巴马、凤山6个油茶商品生产基地县的油茶林面积均在1.33万hm2以上.其中,三江县油茶林面积达到了4.93万hm2,占该县现有林面积的41.25%,为全区种植面积最大的县.  相似文献   

13.
果叶两用无籽桑树新品种大10,是由广东省农科院蚕业所历经了20多年的努力选育出来的三倍体果桑品种,具有产果量高、果质优和产叶量高、叶质优的特点。该品种早已被载入《中国桑树品种志》、《桑树栽培及育种学》等书籍,并被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蚕桑专业组认可为推广品种,已在广东、浙江、四川、上海、江苏、北京、重庆、陕西、广西、云南、湖南、湖北等省(市、区)引种及推广应用累计5万多亩,并成为当地果桑当家品种。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6种不同油茶材料果实生长发育动态和木质素积累规律变化,鉴定油茶果实发育期,明确不同类型油茶果实形态差异形成过程以及木质素对油茶果实发育的影响。【方法】以小果油茶(Camellia meiocarpa)、攸县油茶(Camellia yuhsienensis)、普通油茶(Camellia oleifera)长林53号和长林166号、浙江红花油茶(Camellia chekiangoleosa)和茶梨油茶(Camellia octopetala)6种不同油茶材料为研究对象,对成熟油茶果实性状、果实生长发育动态以及木质素积累规律进行观测,结合观测结果对油茶果实发育时期进行了鉴定。【结果】不同类型油茶果实形态和质量相关指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油茶果实鲜果含仁率从大到小依次为攸县油茶(19.72%)、普通油茶长林53号(16.99%)、小果油茶(14.85%)、普通油茶长林166号(12.32%)、浙江红花油茶(6.22%)和茶梨油茶(3.32%)。油茶果实发育都经历了类似S型的3个阶段:前期果实大小和质量变化缓慢,中期发育较快,后期逐渐平稳。浙江红花油茶和攸县油茶分别是果实成熟时期最早和最晚的油茶类型。小果油茶、普通茶油和茶梨油茶果实发育周期基本一致。不同类型油茶果实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持续时间、形态和质量变化规律具有各自特点。油茶果皮发育经历了"增厚-延展"的过程,不同类型油茶果皮增厚与延展的起始时间、终止时间和持续时间存在一定差异,油茶果皮延展的时期与果实生长发育迅速的时间吻合。果皮发育以果皮完全木质化的时期作为分界线,可以分为增厚期和延展期。种子发育分别以种子填充种皮空间、种仁成型和种皮完全木质素化为分界线,分为发育前期、种仁形成期和种子膨大期3个时期。油茶果实果皮和种皮组织(种壳)都具有木质素积累,除浙江红花油茶外,其余5种类型油茶果皮中木质素积累的方式都是从外向内,呈射线状,逐渐充满整个果皮组织中。【结论】果皮发育的差异是导致不同类型油茶果实形态差异的主要原因,油茶果皮木质化过程影响了果实发育,木质素积累越早,果皮厚度越薄,果实越小。种子的最终形态与种皮中的木质素积累情况具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5.
茶油是从油茶果加工之后得到的一种产品,是一种非常健康、绿色的食用油,油茶浑身是宝,不仅油茶果加工可以形成食用油。同时,茶壳和茶枯经过深加工以后还能生产皂素、精油等,茶粕还能作为重要的生物农药、有机肥等。基于此,针对大果红花油茶快繁技术及栽培要点展开分析与探讨尤为重要,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农技服务》2016,(17):3-5
安徽省属于季风气候类型,培育出高产、抗病、适应性强的品种成为油茶育种的首要目标。采用有性杂交方法对果子大、抗病性强的的广西博白大果和其他地区的3个产油率高的油茶:江西小果、南荣小果、攸县油茶分别进行正反品种间杂交,然后对杂交结果率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对结果率影响显著,江西小果与广西博白大果的结果率高于其他杂交组合,为油茶杂交育种亲本选配奠定了基础,同时为油茶杂交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腾冲红花油茶(C.reticulata Lindl.)是腾冲市特有的乡土树种,是云南山茶花的原始种群。腾冲红花油茶选育出的变异观赏品种,具有观赏价值高、品种繁多、花期长、凌寒开放等优势。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应用范围广,近年来大量用于园林绿化中。本文以腾冲市来凤山国家级森林公园为例,对腾冲红花油茶变异品种在园林绿化中的配置方式进行分析,为城市园林绿化提供切实参考并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主要品种类型及其经济性状荔浦县栽培的油茶有两个物种,即:普通油茶(当地称大籽、摘山籽、中果茶)和小叶油茶(当地称小籽、扫山籽、寒露籽)。全县普通油茶共约10万亩,小叶油茶约5万亩。由于长期的自然条件和栽培技术的影响,各物种又出现了不少品种类型;群众按果形及颜色把它们分为红皮、黄皮、南瓜(柑子形)、鸡心等等。我们认为以果形和颜  相似文献   

19.
由青海山区农家收集到庭院栽培的红花资源29份,分为有刺和无刺两个类型14个品种.经测定,高原红花品种亚油酸含量平均为85.48%,高于国内70个品种平均水平(76.11%),更高于国外品种(61.78%),但含油率偏低,仅0.12%左右.  相似文献   

20.
3个优质枇杷新品系的选育与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培育出综合性状优良且适宜贵州地方栽培的枇杷新品种,改变贵州省枇杷生产品种完全依靠引进的现状,利用浙江大果型品种硬枝种和四川早熟品种早红3号作亲本进行有性杂交选育,通过1996—2008年连续选择,育成3个枇杷新品系,暂定名为彩霞、红袖和金杯,新品系的果实均表现为肉质细腻、风味浓郁香甜,抗性强、结实早、丰产稳产,适宜贵州及周边省市温暖地带或有小气候条件的避冻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