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福建省轻化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遵循“厚基础、精专业、博知识、重实践、求创新、强能力”的理念,优化课程体系,构建“三模块、三环节、三平台”的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并建立实践教学新体系的实施保障机制,重新构建了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
随着国家城乡统筹及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开展,对边疆地区基层村镇规划建设管理人员业务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充分发挥高校服务新农村建设职能,为基层培养具有专业素养的村镇建设管理人才成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云南村镇基层管理人才能力的需求分析及人才培养模块体系的创新构建,为云南省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和保障。  相似文献   

3.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就是强化实践能力的培养,因而对高校实践教学体系建设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连水产学院围绕“敬业、专业、乐业、创业”的复合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从“方案制定”、“体系建设”和“机制保障”三个要素出发,构建并实施实践教学新体系,为四业人才培养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4.
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建设及人才培养的保障体系方面进行了改革,构建“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重应用”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增大选修课比例,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等教学形式,凸显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专业特点,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多元化需求,为“绿色”北部湾的建设培养具有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环境保护意识,掌握生态保护知识技能和现代教育技术的生物学教师及生态保护人才.  相似文献   

5.
教师素质是影响高等教育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建设一支具有“双能”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双创型”人才培养和现代高等农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围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双创型”人才,对高等农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进行了深入剖析,针对教师队伍中存在的实践教学能力不足,创新意识不强等限制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从师资引进、师资培养、生产实践锻炼、产学研实训、考核评价机制等方面建设“双能型”师资队伍的途径,为高等农业院校“双创型”人才培养提供师资保障。  相似文献   

6.
1.村镇建设的规划原则是什么? (1) 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统一规划。村镇建设要以乡镇企业发展为中心,把村镇、农田、果园、道路、河流湖泊、配电、供水、污水排放处理、商品流通等统筹考虑。道路不要强调过直,重点强调栽树、种花、种草,改善生态环境。 (2) 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分期建设,逐步实现。根据当前本地生产发展能力、经济发展水平,远近结合,逐步更新,建一片成一片。 (3) 村镇规划要遵守在坡地、薄地上建设的原则,尽可能地保护耕地良田,尽量利用角隅空地,该集中的成片,该分散的成独立“小别墅”式,并提倡兴建二、三层小楼房。 (4) 发扬本地区优良传统,把民族特色和现代风  相似文献   

7.
植物保护专业“双创型”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适应知识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双创”人才培养质量要求,安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从人才培养目标重新定位、课程体系构建、教学内容和方法改进、实验和实践教学平台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形成“产、学、研、创”一体化的植物保护专业“双创型”人才培养新模式,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新农村》1999,(7)
村镇建设要十分注重规划和规划的质量,而提高规划质量,必须重视“三性”。1.超前性制定村镇规划一定要与本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相适应,与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相衔接,与地区产业布局规划和交通规划相配合。防止“急功近利、目光短浅”的做法。2.科学性要按照村镇发展的客观规律,从本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实际生活水平出发,适应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同时考虑资源分布、交通状况、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等诸多因素,合理规划小城镇布局。  相似文献   

9.
机械制图课程建设对培养高素质机械专业人才具有重要作用。明确了机械制图课程在机械类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精品课程建设的目标,以《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为基础,着重介绍了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改革和教学条件建设等方面的具体措施和成果,为同类院校建设好符合“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机械类人才培养目标的机械制图精品课程提供一定的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0.
《新农村》1999,(2)
一、浙江村镇建设用地面临的三大难题难题之一是村镇建设人均用地规划指标与村镇实际占用土地面积呈倒置关系。1994年浙江省建设厅印发的《浙江省实施〈村镇规划标准〉的有关技术规定》,对我省村镇的人均建设用地指标级别及允许使用范围作了明确规定。其平均取值为基层村54平方米,中心村63平方米,一般镇77平方米,中心镇93平方米。上述规定的含义很清楚,在村镇体系中,中心镇辐射作用强,吸引人多,公共  相似文献   

11.
园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践教学是园艺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于1998年始,结合试点专业研究,对园艺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模式、实践教学内容与设置、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以及配套设施完善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尝试和深入研究,基本形成了一套适应21世纪人才培养目标的“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广适应”的新型园艺复合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2.
村镇基础没施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以地处泛湘西北地区的石门县蒙泉镇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意义,剖析了村镇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提出了借鉴韩国"新村运动"模式,用科学的规划方案、相应的政策保障指导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实施"五通、三建设"工程推进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齐力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7):178-180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珠三角地区农业企业对市场营销人才整体需求量很大,扎实肯干、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既懂专业知识又熟悉行业发展状况的实践能力强的综合型人才最受农业企业欢迎.分析了农业院校市场营销人才培养中的存在问题,探索农业院校市场营销人才培养途径,指出培养目标要突出“应用型+农业+营销”特色,专业定位突出“农”校特色,培养措施突出“农业”、“营销”、“实践”相融合的理念.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我国重城市规划,轻村镇规划,目前以村镇区域为尺度的规划尚不完善,将村镇视为一个体系的整体规划欠缺,并且重编制轻实施评估,村镇规划多为实施不到位.为了推进新农村的建设,将村镇视为一个体系进行区域空间规划尤其重要.为了确保规划实施到位,探讨了村镇区域空间规划实施评估与监测系统设计思路,拟定指标体系构建——监测信息获取——评估——预警——调控的基本路线,并列举系统构建的初步设想,计划选定示范区进行试验.该设计思路的构建为系统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该技术利于确保村镇规划的实施,利于农村土地集约利用,促进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地方高等院校、主要是农林高校中,植物保护本科专业建设面对生源基础差,专业思想不稳,用人单位更加看重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等共性问题。河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本科专业通过综合改革,创建了稳专业思想,强实践能力,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地方高校农科专业建设提供了借鉴。该模式主要包括:"三轨"同行的专业思想教育机制;"一改三园两路径"的实践教学和能力培育体系。  相似文献   

16.
《新农村》1999,(1)
诸暨市委、市府于1996年5月提出了“拆老房、建新房,建设小康住宅新村”的工作思路,并在10个经济强镇选择10个村率先建成小康住宅新村示范村。诸暨市村镇建设管理站在编制试点“拆老建新”规划时,紧紧围绕“拆老”和“建新”四个字做文章,力求实现村内老房基本得到改造,村民居住质量明显提高,土地资源得到有效保护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针对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应用性强,但人才培养中存在实践动手能力不强、部分实践教学环节与社会需求脱节等较为突出的问题,本项目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和创新能力为目标,通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建设高水平教学团队、改革和更新实践教学内容、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课程和教材建设,创新了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模式,构建了六段式"梯阶式渐进型"实践教学体系,提高了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同学的实践动手能力。提出了"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创新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新思路,将教学和科研进行有机结合,依托园艺学科科研平台,提高了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8.
加强高校班干部队伍建设对于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以及推动班级自身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高校班主任应充分认识到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性,慎重选择班干部,构建“理论育人、实践育人、评价育人、关怀育人”四重保障培养体系,努力打造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业务精的班干部队伍.  相似文献   

19.
以新余学院“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例子,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践教学和生物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等4个方面进行了经验总结,以期提供更多的创新型应用专业人才,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打造成生物产业基地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20.
当代社会需要创新、实践能力强的高级人才,因此针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提升的培养体系结构优化,宁夏大学以"一营一地三扶三创"的创新实践育人项目为载体,从导师队伍、课程体系和产学研基地建设综合改革园艺创新人才培养,形成"一个核心,两条主线,三个途径"的创新实践人才培养模式,解决园艺人才创新能力提升困境,拟探索出一条科研与实践育人全过程的双创育人新路径,为宁夏地方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有力的智力与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