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贵州是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山区,山高坡陡,土层较薄,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改革开放以来,贵州全面落实"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科学管理、注重效益"的水土保持工作方针,在顶层设计、制度建设、机制保障、改革创新上大做文章,坚持政府与民间两手发力,坚持预防监督与综合治理并重,坚持水土保持与脱贫攻坚、生态建设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走出了一条贵州山地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特色之路。介绍了贵州省水土保持工作的成效与经验。  相似文献   

2.
马龙县自1998年开展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以来,先后实施了"长治"工程、国债水土保持项目、"珠治"试点工程、"长治"生态修复工程、"珠治"工程等,完成了26条小流域的综合治理,治理面积达198.50 km2。介绍了具体做法和经验,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成立70年来,达州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经历了"长治"工程、国家农发水保项目、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三个时期。70年来,达州坚持"立体开发、成片治理、促进规模、整体推进"的达州水保发展之路,大力实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使荒地变梯地,梯地变绿地,绿地变基地,形成了具有本地特色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4.
加强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是《三峡后续工作规划》的一项重要规划措施,生态屏障区和库区重要支流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是生态环境保护体系的重要内容。开县汉丰湖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示范工程是首批实施的三峡后续工作水土保持项目之一。通过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区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从加强领导、广泛宣传、科学规划、公平竞争、施工管理、财经纪律、档案管理、验收等方面,归纳和总结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取得的成功做法。分析了当前三峡后续工作水土保持项目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红砂岩特殊地质力学特性下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严重等区域问题,对红砂岩侵蚀区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规划设计进行了研究。本研究基于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江西省水土保持专项普查成果、《江西省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年)》与《江西省水土保持区划及防治布局研究》等重要基础成果,以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宁都县还安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为典型案例,将红砂岩侵蚀劣地水土保持关键技术与工程设计有机结合,采用"技术集成-应用示范"的方式,因地制宜地对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分区进行设计,完成了高效开发型水土流失治理技术集成与示范。具体实践中,牢固树立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通过在红砂岩侵蚀劣地综合治理展示区、坡地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示范开发区和生态功能保护区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设计与实施,对侵蚀坡面进行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优化配置,形成了完善的水土保持综合防治体系,使还安小流域治理度达到86%。实践证明,生态恢复和农林经济开发治理相结合的方法能有效遏制小流域内的水土流失,可为红砂岩地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及南方红壤低山丘陵区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6.
依法防治水土流失 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土保持法颁布实施十年来 ,全国七大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累计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 38万km2 。全国有 10个城市、134个县、110 0条小流域成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示范样板。在全国 110 0多个县开展了监督执法规范化建设 ,实施预防保护面积 2 0多万km2 ,累计查处违法案件 6万多件 ,全国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水土保持方案 17万多项  相似文献   

7.
赣南地区生态建设30a来的综合效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综合效益评价,对水土保持宏观决策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总结已有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评价指标与方法的基础上,结合赣南地区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及治理特点,对赣州市30 a来的水土保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别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赣州地区水土保持生态服务价值1980年为6.30亿元,1997年为25.98亿元,2007年为41.65亿元;1997,2002,2007年赣南国家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工程的静态经济效益分别为17.11,35.27和45.16亿元;各阶段社会效益效果为中等或良以上。可见,赣南地区30 a来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正>2017年2月7—8日,甘肃省水利厅在兰州召开全省水利局长会议,对2016年水土保持工作进行了总结,安排部署了2017年重点工作。2016年,甘肃省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与扶贫攻坚紧密结合,深入推进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2017年将重点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全力抓好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并将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  相似文献   

9.
贵州水土流失以水力侵蚀为主,主要发生在陡坡耕地、荒山荒坡、疏幼林地和部分乔木纯林地等地类上,是全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西部省份之一。多年来贵州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生态立省和富民兴黔战略,把推动农村经济增长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相协调摆在突出的战略地位,统筹做好经济发展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为农民脱贫、解决温饱起到了很大支撑保障作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0.
赣南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30年实践总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世纪80年代,赣州市以兴国县水土流失治理为序幕,开展了一系列的国家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如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国债水土保持项目、全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工程等。通过调查和搜集大量的水土保持治理资料,对赣南历年来所开展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进行了总结,并对今后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和展望。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新一代冲土水枪的性能及其施工应用效果。在施工试验中系统观测了施工工效、施工成本、泥浆浓度以及高浓度泥浆的填筑效应。采用水枪冲土造泥能进一步节省工程费用,而且能造出浓度很高的泥浆,形成塑态。这种泥浆的连续上坝对水坠坝的安全稳定十分有利,同时还会产生3种效应:一是可以缩小边埂的宽度,二是可以加快冲填速度,三是可以提高重粉质壤土水坠坝的经济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13.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宏伟目标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和人与人和谐共生、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是一种依靠自然、利用自然而又保护自然的文明形态。目前,贵州省的水土保持工作在预防监督、生态建设、监测网络建设、生态修复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成效和进展,在新形势下,全省要继续加强监督执法工作,切实加强宣传工作,加快治理速度,提高队伍素质,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构建生态文明的和谐贵州。  相似文献   

14.
黄土高原植被恢复与建设策略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以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西北黄土区考察组获得的资料为依据,对黄土高原地区植被恢复的基础和潜力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了植被恢复的目标和策略。黄土高原天然群落恢复的基本措施是封育,有条件的区域应实施人工促进,使植被自然恢复力与人为促进力相结合;人工植被建设应充分利用乡土树草种,合理利用外来种,采用防护性整地和管理措施,造林种草后引导乡土物种进入群落,进行天然化培育;以流域为治理单元,优化景观斑块空间布局和面积构成,逐步改造具有退化特征的人工群落,使建群种能够自我更新,群落可永续利用;政府部门在政策上要保护现有成果,扩大自然修复比例;保护大户承包治理的积极性,鼓励多元化投资,进行植被建设;扩大黄土区植被建设和科研投资力度,培育黄土区植被恢复方面的科技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5.
土地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运行,土地资源作为不可替代的生成要日益趋向市场化,加强政府对土地的合理干预和宏观调控,达到土地高效和持续利用,已经成为土地资源管理面临的重大问题。土地信息系统为土地管理提供了强有物支持工具。对面向基层土地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初步应用进行了介绍和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6.
水库移民与水土流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的日益紧缺,各城市和地区需兴建水库进行水资源的合理调配,而兴建水库必然产生水库移民,近年来,水库移民造成的库区和安置区水土流失问题越来越突出,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做好移民安置规划,同时考虑移民安置过程中的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7.
浅谈北京市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规划是指导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与管理的依据,目前我国尚无统一的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规划方案编制规范可供遵守。从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和规划步骤4个方面对北京市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规划编制进行了介绍,提出了规划原则、功能区划分标准、规划措施总体布局及管理和治理措施规划的基本内容,最后对规划的步骤进行了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生态建设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及生态规律建立起来的生物、环境、人口、资源、产业之间及其内部的协调、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工程。生态建设对产业的存在和发展提出了可持续性、适应性、协调性、经济性和优美性要求。  相似文献   

19.
建设水土保持生态文明之浅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新的形势下,必须大力建设水土保持生态文明。水土保持生态文明是人们建设良好的水土保持运行机制和水土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和制度的总和,具有价值支撑体系、措施支撑体系、科技支撑体系、水保生态文化支撑体系、政策及法律制度体系等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20.
长汀县水土流失治理自2000年被列入福建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后,长汀人因长汀制宜、因长汀施策,通过理念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机制创新,逐步形成了具有长汀特色的治理模式,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18万hm2,减少水土流失面积3.4万hm2,生态安全状况明显好转,惠及7个乡镇106个村近20万人。同时,形成了一整套科学的管理办法、技术路线和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