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鹧鸪育雏期饲养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饲养的成败,育雏期的饲养管理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育雏的适宜温度 在育雏期温度起决定性作用。由于刚出壳的幼鸪体温调节机制还不健全,必须把幼鸪置于设备完善的保温环境中,通过提供适宜的温度,以促进卵黄吸收和收脐良好。保  相似文献   

2.
乌骨鸡是我国有名的药用珍禽。多年来,据有关报刊杂志报道,乌骨鸡尚有治疗劳累体虚和妇科病的作用。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饲养乌骨鸡的人越来越多,但不少的饲养者由于对乌骨鸡育雏期的饲养管理不当,往往造成饲养失败。本文简要叙述乌骨鸡育雏期的饲养管理。-.管理1.温度:由于乌骨鸡体型小,加之雏鸡体温调节能力差,乌骨鸡育雏期的死亡率高主要是由于温度不适宜。因此在雏鸡未进育雏室前,无论采用哪种加温方法,都应调节好育雏室的温度。初雏鸡舍最适宜的温度为32C左右。随口龄的增加,每周逐渐降低ZC左右,至6周龄…  相似文献   

3.
(一)适宜的环境环境是培育高产蛋鸡群的基础和重要条件,没有适宜的环境条件就培育不出健康高产的鸡群。环境控制主要涉及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方面。1.适宜的温度。控制适宜的温度重点在育雏期,进雏前一定要调温与试温,舍内温度比适宜的温度高出1-1.5℃。因为雏鸡运到育雏舍后首先是需要休息,  相似文献   

4.
雏鸡6周的均匀度和成活率是衡量育雏阶段的两个重要指标。要想有好的生产性能,关键是在育雏阶段。育雏的好坏不仅影响到育成期的生长均匀与预产期的生殖系统发育状况,而且最终影响到整个产蛋期生产性能的发挥。雏鸡阶段适应外界环境能力差,免疫水平低,抗病力弱,必须通过人为创造其适宜的生长环境。因此,要十分重视育雏阶段的饲养管理。而要提高种鸡育雏成活率,又涉及到环境、卫生防疫、饲料,保健用药等多方面因素,因此必须采取综合性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
1育雏舍的消毒育雏前,先将雏舍及用具全面消毒,舍内用2%的烧碱溶液全面喷洒,用0.1%新洁尔灭溶液对用具进行消毒,用2%~3%的来苏尔对食槽、水槽等用具进行消毒,然后将育雏舍密封熏蒸,按每1m3空间用高锰酸钾14~15g,福尔马林30mL的比例进行熏蒸,密闭2~3d备用。2创造适宜的生活环境要提高孔雀育雏成活率,就要为雏孔雀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也就是要有适宜的温度、湿度、新鲜空气,以及合理的密度和光照。2.1温度育雏期,雏孔雀对环境中的温度变化反应灵敏,若温度忽高忽低,会造成白痢病和感冒等疾病的…  相似文献   

6.
1 适宜温度 温度是维持鸡体生长的必备条件,保持适宜的环境温度是冬春养鸡成功的关键.鸡的理想温度育雏期为32~28℃,育成期20~25℃.加强育雏期的保温,防止贼风穿堂风的侵入.雏鸡分布均匀、饮食正常、宁静、活动自如、无扎堆呆滞即为理想温度.  相似文献   

7.
饲养肉种鸡成败的关键是育雏期的饲养管理。育雏期饲养管理的好坏对于提高肉种鸡的成活率,特别是体重的均匀度以及周增重达标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应特别重视育雏期的饲养管理并注意以下要点。1温度育雏第1周温度很重要,建议育雏温度32℃左右,以后每周降2~3℃,直至21℃。夏季至少提前1天,冬季至少提前2天提高室温,使舍内温度均匀。应注意3方面的问题:①要测量鸡背高的温度或离地面6~8厘米,为育雏室温度;②水温最好为26~27℃;③垫料温度最好为27~28℃。如温度适宜,鸡爪放在人的脖子上不觉得有凉感。适宜的温度可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8.
坝上长尾鸡产于河北省北部坝上地区,具有耐寒、耐粗饲、适宜放牧的特点。本文分析了坝上长尾鸡育雏期饲养管理的3个方面:育雏前期准备、育雏条件的选择和育雏期饲喂,重点叙述了温度、光照、湿度、通风、密度、断喙、管理等适宜的育雏条件。  相似文献   

9.
肉种鸡饲养管理的基础是育雏,而育雏期管理的关键是温度的控制,适宜的温度不仅能使鸡群得到良好的生长发育,而且节约饲料,最大限度地发挥种鸡的生产性能,增加经济效益,提高鸡只的抵抗力,减少发病率。因此实际生产中通过查看干湿球温度计、使用红外线测温仪、观察鸡群行为和监测鸡群等方法正确评估育雏温度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10.
1、育雏期(0-28天)的饲养管理: (1)育雏时间为28天,除加温育雏外,还可采用自温(不加温)育雏。 (2)育雏的适宜环境(见表1),其中温度适宜是育雏关键。 (3)饲养有明显季节性,各季雏鸭开食时间各不相同,春季开食时间为出壳后24小时,夏鸭为18—24小时,秋鸭为24-30小时,但均须遵循“先饮水、后开食”的原则。  相似文献   

11.
蛋鸡养殖生产中,最关键的是育雏阶段。育雏阶段死亡率高,直接影响养殖场的经济效益,而且育雏的好坏还决定着以后成年鸡的生产性能。所以在育雏期要科学管理,做好每一项工作。本文介绍了育雏舍的准备、鸡苗来源、育雏温度和育雏期如何开食和饮水、如何饲养管理等。  相似文献   

12.
1 育雏期 温度是育雏成败的关键因素,提供适宜温度可以有效提高雏鸡的成活率:雏鸡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对温度敏感。环境温度过低,雏鸡易扎群,容易挤压而死亡;环境温度过高,雏鸡体内水分易蒸发,造成雏鸡脱水,影响雏鸡的生长。  相似文献   

13.
雏鸡的体温控制直接关系到育雏期的死亡率和发病率,环境温度的适宜对高效育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把控雏鸡体温是否过热是育雏期管理的重要指标。本文旨在列举雏鸡体温过热的几点体征,为育雏期的饲养管理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父母代雏鸡育雏方式的选择华馨弘(安徽省界首市黄淮海开发立体养殖场236500)育雏期温度适宜与否是育雏成败的关键;特别是父母代种雏鸡引进价格高,所需要的饲养条件完备,因此设置一个完善的育雏环境和选择正确的育雏方式直接关系到种鸡饲养的成败。常规大规模工...  相似文献   

15.
金江 《湖南饲料》1998,(2):24-25
雏鸡从出壳到6周龄这段时间称育雏期。如何提高育雏成活率?下面介绍的育雏技术,可供参考。一、创造适宜的环境1、温度。刚出壳的雏鸡,不能调节自身温度,所以需要提供适宜的温度条件。一般1周龄时31-29℃,2周龄时29-27℃,3周龄时27-24℃,4周龄时24-22℃,5周时22-21℃,6周龄以后保持20℃左右  相似文献   

16.
通常蛋鸡的育雏期为0-6周龄。育雏是整个蛋鸡生产周期的关键阶段,雏鸡生长发育的好坏直接关系育成鸡的整齐度和合格率,从而影响蛋鸡的生产性能。育雏应先了解雏鸡的生理特点,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创造适宜雏鸡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17.
郑勇强 《中国禽业导刊》2002,19(21):20-20,21
育雏是肉鸡整个生产周期中最重要的一个时期,关系到一批鸡的成败。育雏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肉鸡生产性能、成活率、淘汰率。从而直接或间接影响肉鸡养殖的经济效益。因此,育雏期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现将育雏期的饲养管理和工作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选择适宜的育雏时机,是养好鸡(禽)的首要条件,育雏季节与雏鸡成活率及成年后的生产力有着密切的关系。近年来,随着规模比养鸡业在广大农村的蓬勃兴起,我国畜牧科研人员通过对一些有代表性的养鸡户的跟踪调查证明:在同等词养条件下,由于育雏时机的不同,鸡的生长质量和生产性能有着明显的差异;由于产蛋时间及产蛋高峰期的不同,其养殖经济效益差率可达20%~40%,有的甚至高达50%以上。因此,专家建议:无沦从生物学角度还是从商品经济学上考虑,科学地选择育雏期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现将一年中各个育雏期的利弊得失分述于下:春…  相似文献   

19.
七彩山鸡为环颈雉,俗名又称野鸡、雉鸡、雉、项圈野鸡,是由美国珍禽养育专家将环颈雉经过九代驯化选育出的一个优良珍禽品系,是集肉用、药用、观赏于一体的经济禽类。我国自1986年首次从美国引进,目前已成为一项新兴养殖业。雏雉的养育是饲养管理中的重要一环,养育的好坏不仅直接关系到雏雉的生长发育状况和成活率的高低,而且还影响以后成鸡的生产性能和种用价值。因此,必须重视育雏工作,掌握好育雏技术。一、育雏期的适宜温度和湿度1.严格掌握育雏期的适宜温度。刚出壳的雏雉,绒毛细短,保温能力极差,体温比育成雉鸡低3℃以上;…  相似文献   

20.
七彩山鸡从出壳到1月龄为育雏期。这个阶段小鸡消化器官容积小,消化力弱,体质较差,难以适应外环境的变化,因而比较容易发生死亡,尤其10日龄死亡率更高。因此,在饲养过程中,提高育雏期的成活率是养好七彩山鸡的技术关键。1适宜的温度适宜的温度是育雏成败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育雏方式采用平面育雏,选用一盏红外线保温灯或用60W灯泡二盏保温。刚出壳时雏鸡的温度应保持在35℃左右,1周后30℃左右,2周后27℃左右,3周后逐渐降到常温。饲养者不可片面的只看温度计,应以鸡群分散均匀、休息时安然扑睡为准。若小鸡聚堆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