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研究针对黄河流域黄土高原风沙区内蒙古项目区土地荒漠化加剧、水土流失严重和不断恶化的自然生态环境,根据项目区内土地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结合考虑自然条件的适应性、经济条件的合理性和技术条件的可行性,提出相应的建设指导思想和原则,按照当前与长远兼顾、治标与治本相结合,做出1998~2010年生态环境林业重点治理工程建设的总体布局。以期尽快恢复生态平衡,确保万家寨、小浪底等国家水利枢纽工程长期发挥效能。同时,达到保障农牧业生产,振兴项目区经济,尽快使项目区内人民脱贫致富。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针对黄河流域黄土高原风沙区内蒙古项目区土地荒漠化加剧、水土流失严重和不断恶化的自然生态环境,根据项目区内土地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综合考虑自然条件的适应性、经济条件的合理性和技术条件的可行性,提出相应的建设指导思想和原则,按照当前与长远兼顾、治标与治本相结合,做出1998~2010 年生态环境林业重点治理工程建设的总体布局。以期尽快恢复生态平衡,确保万家寨、小浪底等国家大型水利枢纽工程长期发挥效能。同时,达到保障农牧业生产,振兴项目区经济,尽快使项目区内人民脱贫致富。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针对黄河流域典土高原风沙区内蒙古项目区土地荒漠化加剧,水土流失严重和不断恶化的自然生态环境,根据项目区内土地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综合考虑自然条件的适应性,经济条件的合理性和技术条件的可行性,提出相应的建设指导思想和原则,按照当前与长远兼顾,治标与治本相结合,做出1998~2010年生态环境林业重点治理工程建设的总体布局。以期尽快恢复生态平衡,确保万家寨,小浪底等国家大型水利枢纽工程长期发挥职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沙化土地的变化趋势及治理技术路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河南省沙化土地的成因、分布、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全面分析,在近20年连续亢进对比的基础上,结合沙区实际,提出了河南省沙化土地的变化动态与发展趋势,提出了进一步治理的原则和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
土地沙漠化问题,是关系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件大事,它作为一种复合性自然和人为灾害,正在摧毁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地和环境。这就要求,全社会都必须关心这一重大问题。本文针对洮南市土地沙化成因和治理成效、措施进行探讨。1地理概况与自然条件1.1地理位置洮南市位...  相似文献   

6.
基础建设条件对于土地整治项目的开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项目规划设计和工程施工也起到极大的指导性。分析了陕北榆林市定边县盐场堡镇贾圈土地整治项目的土壤现状条件、灌溉条件、道路设施条件、生态林网条件以及农业生产与产出条件,提出并针对性地实施了具有区域特点的土地整治、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以及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等四大主体工程,极大地改善了项目区生产条件和耕地质量,可为土地整治项目的有效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可持续发展的农林复合系统不仅在于它的生态可持续性,而且,作为一个土地生产系统,它必须使其所有者和经营者在经济上有利可图。着重从理论和方法的角度探讨农林复合系统发展中的一些经济问题,并指出经济理论分析与评价提供了一个选择农林复合系统的必要条件,而是否一定采纳这种土地经营策略,还必须考虑市场因素以外的宏观经济政策与土地利用制度,以及地区社会与文化背景等.只有当生态的、社会的、和经济的因素得到充分考虑的条件下,农林复合系统的可持续性发展才能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8.
阐述广东省沙化土地分布特点。从治理的技术可治性以及治理经验、建设基础、经济条件、社会认识程度、自然条件等治理条件对沙化土地的可治性进行分析。藉此,分流动沙地、半固定沙地、固定沙地、沙化耕地等不同沙化土地类型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并建立沙化土地监测体系进行治理效果、效益等的监测。  相似文献   

9.
为提升石漠化调查成果数据共享应用水平,通过挖掘整理与分析最近两期石漠化调查数据,从石漠化土地状况、程度、分省、流域及土地利用现状等方面分析石漠化土地动态变化情况,并从林草植被保护、石漠化生态修复、生态环境承载压力、农村能源、社会经济、农业生产条件、基础设施建设及自然气候条件等方面归纳总结石漠化变化原因。得出如下结论:2016—2021年,岩溶地区石漠化土地总面积净减少333.1万hm2,年均缩减率为7.7%,且各省石漠化土地面积均减少;2016—2021年,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石漠化土地减少面积分别为118.8万hm2、149.2万hm2、54.2万hm2和10.9万hm2,石漠化程度减轻。石漠化土地“面积减少、程度减轻”首先归结于持续实施石漠化土地一体化生态保护与修复政策、生态工程,治理成效日趋显现;其次是人为活动压力减轻与良好的自然气候条件相结合,促进了岩溶地区林草植被的自然修复。通过掌握我国石漠化土地动态变化规律,以期为我国石漠化防治政策调整与科学推进石漠化综合工程提...  相似文献   

10.
宋霞 《内蒙古林业》2002,(1):17-17,16
随着经济的加速发展,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针对以治理土地沙漠化为主体的生态环境建设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通过分析和研究浑善达克沙地的自然条件和土地现状特征,提出了治理对策。 一、浑善达克沙地的自然条件状况 1.土壤 浑善达克沙地土壤以栗钙土为主,其次为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江门林业高新技术示范区建设背景、自然地理情况、社会经济条件、土地资源、科研技术条件的分析,提出了示范区的战略构想与目标、建设原则、建设规划、各功能区的建设目标与主要内容及战略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2.
新疆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选址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选址范围及条件,在分析我国沙尘暴源地的基础上,针对新疆沙漠化土地现状及社会经济情况,提出新疆各地区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选址策略。  相似文献   

13.
一、意义和背景甘肃地处黄土高原和蒙新高原交汇地带,自然条件严酷,生态环境脆弱。在国土面积中山地、沙化土地占到70%以上,干旱少雨缺林,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严重制约着全省经济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4.
指出了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社会生产的劳动资料,是农业生产的源泉,是不能出让的生存条件和再生产条件。尤其是在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对土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确保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合理规划土地引起了公众的关注。以济南市为例,重点研究探讨了其土地利用现状、存在问题以及经济发展—土地利用战略研究,从专业角度深入进行了分析,旨在帮助解决土地利用过程中现有的问题,从"经济发展"角度更好地促进土地资源的布局与决策。  相似文献   

15.
农用林业是一种土地利用方式。通过木本植物和非木本植物间生态和经济间的相互作用,提高土地的生产力,实现土地可持续性经营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与土地的压力日趋严重。农用林业具有缓解人口增加导致的土地压力增大和自然资源退化的作用,它可以通过优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由于土地资源的大量开发与利用,导致国内部分大中城市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建筑用地紧张、交通阻塞、生存空间拥挤等问题,而地下工程项目的建设通过对于地下空间的合理开发与利用进而达到扩展人类生存空间的目标。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对于地下工程的施工技术有着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以全面保证施工的进度、质量和安全。就几种典型地质条件下地下工程洞室开挖的技术加以研究,促进地下工程发挥更为重要的经济作用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7.
中德财政合作内蒙古科尔沁荒漠化土地生态防护林工程,是德国政府无偿援助的生态建设项目,文章根据项目区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及社会生产力状况科技发展水平,论述了此项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而提出相应的工程建设指导思想、治理原则和目标,并以当前与长远兼顾,治标与治本相结合出发点,作出1999—2003 年的生态防护林建设的总体布局,以期尽快恢复生态平衡,保障农牧业生产,振兴沙区经济,尽快使沙区人民脱贫致富。  相似文献   

18.
《新疆林业》2010,(4):I0001-I0004
<正>中国/全球环境基金干旱生态系统土地退化防治伙伴关系—加强基础条件和机构能力建设项目,简称新疆GEF项目。该项目主要是促进与土地退化防治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完善;加强国家和省级之间的协调能力;提高省级和县级协调与运作能力;提高土地退化投资项目的能力;建立土地退化监测和评价系统;为加强土地退化防治提供基础条件和能力建设支持。该项目期限为2004年7月—2009年12月31日。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榆林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矿产资源的大规模开发,神木、府谷的一些地方已经出现地面塌陷、地下水源破坏等自然环境恶化的现象,导致榆林土地沙漠化的趋势有可能向不良方向发展。这不仅威胁着人们的生存生产条件,同时也影响着当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对榆林沙区土地沙漠化现状的分析,提出土地沙漠化防治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科学评价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潜力,是合理开发利用生态旅游资源、促进自然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文章采用美国土地管理局的风景资源管理系统和中国山岳观赏旅游地评价因子模型树,从风景质量、区位条件和区域经济背景3个方面对海南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的潜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海南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具有良好的风景质量、区位条件和区域经济背景,开展生态旅游的潜力较大。文章还对降低或减少生态旅游对海南坡鹿等野生动物的干扰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