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马登成  李旋  李宗  李平 《农业工程学报》2016,32(15):104-109
针对国内沥青路面养护车加热装置效率不高、辐射过大等问题,为了提高沥青路面养护时沥青混合料加热质量和加热效率,设计了带搅拌功能的沥青混合料加热滚筒,对滚筒进行了结构与保温层参数计算,给出了设计计算方法。利用Fluent仿真软件,采用标准k-ε双方程模型和传热模型对沥青混合料的加热过程进行数值模拟。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建立沥青混合料的流动及加热三维分析模型,进行了仿真分析与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沥青混合料加热搅拌滚筒具有较好的加热效率与加热均匀性。与传统的导热油加热方式相比,可将加热时间由8 h缩短至35 min左右,大幅提高了加热滚筒的加热效率;通过对滚筒叶片参数的耦合仿真分析,发现当叶片螺旋角为68°、叶片高度为300 mm时沥青混合料加热效率最高,为沥青混合料加热滚筒的设计、温度场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大棚农业生产中的冻害防御能力,该文研制了用于南方塑料大棚冻害防御的温室大棚智能增温器,并实际试验了该增温器的使用效果和使用成本。该增温器以酒精作为燃料,以置于温室大棚内关键位置的温度传感器作为启动和关闭的信号源,能够根据棚内实际温度变化进行精确加温。在试验棚(增温器加热,长度和跨度为8 m×40 m的双层塑料大棚)和对照棚(不加热,长度和跨度为8 m×40 m的双层塑料大棚)进行了连续12 d的对比试验。试验表明,在夜间试验棚的温度比对照棚高2~3℃,维持此状态6 h所需要耗费的成本仅为30元左右。该增温器具有操作方便、费用较低、增温快速、使用环保的特点,为设施农业生产提供了一个高效的冻害防御工具。  相似文献   

3.
压力补偿灌水器分步式计算流体动力学设计方法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为提高压力补偿灌水器的设计和研发效率,该文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分析方法,结合有限元分析技术,提出一种压力补偿灌水器的分步式CFD设计方法,研制了圆柱式压力补偿灌水器,并进行了灌水器流量预测,得到其设计压力-流量曲线。利用光固化快速成型技术,快速制作出压力补偿灌水器试验件,进行了水力性能试验,得到了灌水器试验压力-流量曲线,发现通过分步式CFD计算得到的预测压力-流量曲线,与水力性能试验得到的试验压力-流量曲线在压力补偿灌水器的有效工作压力区间内吻合度良好,验证了分步式CFD设计方法。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压力补偿灌水器补偿区结构对其压力补偿性能的影响,发现补偿区高度对灌水器补偿性能影响显著,可以通过改变补偿区高度来设计不同补偿性能的灌水器。该研究对指导压力补偿灌水器的设计和开发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针对国内节水灌溉系统中滴灌灌水器设计开发存在的传统局限性,提出一种基于流量变化的参数化灌水器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在迷宫流道流态分析、流量试验、结构试验、农业参数逻辑化的基础上,建立了参数化灌水器结构与流量关系模型,并且采用VC++完成了参数化灌水器设计的软件开发。  相似文献   

5.
因冬季水面冻结,寒区渠道的停水期最长可达半年,对渠道输水效益的发挥和当地经济发展影响巨大。为延长寒区渠道冬季的输水时长,研究团队前期提出了长距离输水渠道电热防冰冻技术,并开展了室内模型试验。在前期模型试验的基础上,研发了3种铝制传热装置,选取集肤发热电缆,设计了电源控制和加热功率控制电路,在新疆635工程50 km处的退水渠上建立了现场试验段,进行了历时一个冬季的现场试验观测。同时,理论推导了保持加热区渠水不结冰的加热功率计算式。现场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电加热系统可以保证渠道冬季输水时不形成岸冰,有效延长渠道冬季运行时间;所设计的传热板传热效率较高,环境温度为-20 ℃时,维持加热装置附近5 cm范围内的水体不结冰,所需要的加热功率为120 W/m;环境温度为−15 ℃时其所需的加热功率为84 W/m,与保障输油工程冬季正常运行的加热功率相比,装置能耗较低。推导的不同环境温度下加热功率的计算式,可以准确计算保障渠道冬季运行的加热功率,为加热电路容量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甘草倾斜移栽开沟器的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为解决机械化倾斜移栽甘草苗,设计甘草倾斜移栽机,融合甘草移栽的农艺要求,提出一种针对甘草秧苗倾斜移栽开沟器。建立了开沟器结构参数、工作参数与倾斜V型断面沟倾斜角度、沟底长度间的数学模型,通过改变开沟器切角、开沟器翼板间距、土壤休止角、开沟器速度、开沟器作业深度等因素对所设计的开沟器进行多因素正交设计。试验结果表明:所建数学模型可用于实现特定要求的倾斜V型断面沟的开沟器参数设计,理论和试验结果误差小于4%。在倾斜移栽角度30°农艺条件下,当滞后投苗系数小于1时,甘草秧苗的角度随滞后投苗系数的减小而减小,随开沟器速度的增大而减小;当滞后投苗系数大于等于1时,甘草秧苗的倾斜角度在28°~31°之间波动,开沟器具有稳定的工作性能。该研究可为甘草倾斜移栽机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该文使用溶液热回收的方法提高太阳能集热/再生器(collector/regenerator)的再生效率。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玻璃盖板高度、溶液参数、空气参数、太阳辐射强度等因素对溶液侧有热回收的太阳能集热/再生器再生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模拟条件下,使用热回收器使装置的溶液再生段由1 m升高为1.5 m,再生效率增加约93.6%,相当于C/R板长近似增加0.8 m,且热回收器效率越高装置再生性能越好;流量参数存在最佳值使得再生效率最高,且空气流量(溶液流量)的最佳值随着溶液流量(空气流量)的提高而增加。空气流量的较佳范围为100~150 kg/h,溶液流量的较佳范围为8~15 kg/h;在流量参数的较佳范围内,分析玻璃盖板高度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发现玻璃盖板高度的较佳范围为0.08~0.1 m;加热溶液比加热空气更能有效的提高再生效率;减小溶液的浓度或减小再生用空气的相对湿度,均会提高再生效率;在全年太阳能辐射强度较强地区宜采用带热回收器的C/R装置。这些结果为太阳能集热/再生器的设计和性能分析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针对国内节水灌溉系统中滴灌灌水器设计开发存在的传统局限性,提出一种基于流量变化的参数化灌水器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在迷宫流道流态分析、流量试验、结构试验、农业参数逻辑化的基础上,建立了参数化灌水器结构与流量关系模型,并且采用VC++完成了参数化灌水器设计的软件开发.  相似文献   

9.
压力补偿灌水器流固耦合计算方法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为提高压力补偿灌水器的设计精度与设计效率,研究了压力补偿灌水器流固耦合数值计算方法,并采用快速成型技术制作的灌水器试验件进行水力性能试验,从流量的角度对压力补偿灌水器流固耦合计算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采用SSTK-ω紊流模型进行流场计算、自适应网格重划分方法对变形的流体网格进行重构、结合弹性膜片的接触分析的流固耦合计算方法所得到的灌水器流量结果与试验结果最大偏差为2.5%,能够对压力补偿灌水器一定工作压力范围内的流量进行准确预测,可为压力补偿灌水器快速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减少试验次数、缩短开发周期、提高设计精度。  相似文献   

10.
小麦精密排种器特征造型及装配关联设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三维特征造型软件Inventor对小麦精密排种器进行参数化特征造型和基于装配的关联设计,探讨了排种器三维建模过程中的技术要点和基于装配的关联设计技术关键,并动态模拟装配过程和关联产生二维工程图,提高了排种器改型设计和系列化设计的效率,确保了较高的设计精度。 同时为Inventor软件在其它机构设计过程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宽皮柑橘在入库贮藏前需要用薄膜袋包装以延长货架期,为了代替人工操作实现自动包装,该研究打破传统的套袋包装模式,采用上、下双层膜,结合热封切机构,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四边封口制袋包装机。该机主要由双排进料装置、送膜装置、封切升降装置、组合封切装置组成。利用封合后的前膜带动后膜的方式送膜,避免了薄膜撕裂;采用半球形结构承载宽皮柑橘,可实现多排多列果实的连续制袋包装;通过ADAMS软件对以曲柄滑块机构为主体的升降装置进行运动学分析,配合内置弹簧刀架中弹簧的压缩与放松,在升降装置不停止的情况下,研究电机转速与热封时间的关系,确定电机转速为20 r/min。以温州蜜柑为对象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宽皮柑橘薄膜包装机的包装率为98.6%,优质率为93.3%,包装效率为97.6个/min,实现了贮藏用果实的自动套袋包装。研究结果可为宽皮柑橘贮藏用薄膜包装机的研制与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干燥是很多行业生产流程中的必要环节。目前,干燥机加热箱、风道的主要材料为钢板,工作时热量散失多。传统方法是在钢板内层或外层铺设保温材料,这种方法存在只能延缓热量散失,无法回收热量的问题。针对该问题,该研究提出了通过温差电池(Thermoelectric Generator,TEG)回收干燥机热量的节能模式,设计研发了安装在干燥机上回收热量的温差发电系统。使用Fluent软件对安装TEG前后的干燥机进行温度场仿真,并结合实测结果评估安装TEG对干燥机运行的影响。进一步搭建干燥机温差发电试验平台,测试发电系统的参数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安装TEG对干燥机功效影响不明显。当加热功率3.0 kW,风速12 m/s时,对应的最优水流量为22.3 L/min,此时水泵消耗功率约6.4 W,系统输出功率31.8 W,净输出功率最高达到25.40 W,热电转换效率为3.90%,该研究为干燥节能技术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太阳能辅助闭式热源塔热泵系统冬季制热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冯荣  刘晔  方俊飞  孟欣 《农业工程学报》2020,36(11):210-217
热源塔热泵系统以空气为冷热源,在冬季制热时其性能会随环境温度的降低而降低。为此研发了可应用陕南地区农村建筑的太阳能辅助闭式热源塔热泵系统,试验研究了冬季工况下系统的制热性能,初步分析了太阳热能与空气热能的互补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系统制热量范围为12.1~15.2 k W,热泵机组性能系数范围为2.3~3.5,系统能效比范围为1.5~2.4,供热温度高于41℃;冷却水温度对压缩机耗电量的影响程度大于防冻溶液温度,冷却水平均温度每升高1℃,压缩要耗电量增加98.1 W,而防冻溶液平均温度每升高1℃,压缩机耗电量减小9.5 W;太阳能辅助热源塔热泵制热模式下,热泵机组通过改变防冻溶液与空气和集热工质换热温差的方法来改变防冻溶液从空气和集热水箱中的吸热量,以实现空气热能与太阳热能的互补。建议在实际应用中应避免供热温度过高以减小压缩机耗电;在集热水箱温度较高时通过降低风机频率减小风机耗电以提高系统综合能效,但应避免风机低频率工作可能给机组安全运行带来的隐患。  相似文献   

14.
提高干燥均匀性是微波技术在食品、农产品热加工研究的重要问题。为分析微波功率输入模式对浆状食品物料的温度及水分均匀性影响,以浆果果浆为高水分、高黏度、富含热敏性成分代表性物料,引入温度离散值(VT)、水分离散值(VM)、热区分布值(HTD)、温度对比值(CON)指标表征加热均匀性,解析连续和间歇变功率输入模式对浆果微波加热均匀性影响的原因。结果表明:在微波输入功率为800 W的微波加热过程中,果浆中依次出现缓慢升温(I)、温度稳定(II)和快速升温(III)3个阶段,其中温度离散值与热区分布值在升温区增加、在温度稳定区降低;水分离散值持续上升,温度对比值增大至温度稳定区、在快速升温区减小;在浆果微波干燥后期,果浆料层内冷、热点间温度差引起不均匀性减弱。微波在浆果物料边角产生过热效应是引起加热不均匀性主要原因。间歇变功率微波加热工艺可以改善均匀性,随功率转换点的减小,果浆温度离散值、水分离散值、和热区分布值的均匀度改善率增大;微波功率比的减小可提高加热均匀度,但当微波功率比低于0.5时会导致加热效率低;间歇时间的增大可以进一步提高果浆均匀度改善率,但间歇时间超过8 min后对果浆均匀度的改善程度减缓;选用微波功率转换点为第Ⅱ、Ⅲ阶段交界、微波功率比0.5、间歇时间8 min更利于提高加热均匀性与加热效率。研究结果为浆果类物料微波加热均匀性的评价提供数学模型,优化得到的变功率输入参数为提高浆果果浆的微波干燥均匀性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5.
基于改进杂交粒子群算法的农村微能网多能流优化调度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西部农村地区电网薄弱,光伏和风电扶贫投资未考虑配套输配电设施,用以处理生物质废弃物的沼气受季节性温度变化影响运行经济性不佳,为解决上述问题,该文提出利用沼气作为气源含可再生能源的冷-热-电-气多能流农村微能网供能架构,建立相应的多能流微能网调度模型,针对粒子群算法早熟、容易陷入局部最优的问题,提出采用动态调整惯性权重的杂交粒子群算法进行求解,算例结果表明,通过对系统内各设备的调度,有效降低系统日运行成本,在冬季,采用改进型杂交粒子群算法所得日运行费用相比采用基本型粒子群算法降低7.6%,其相比系统未优化所得日运行费用降低79.1%;在夏季,相比基本型粒子群算法与未优化分别降低17.0%、71.2%,实现微能网的经济运行,证明了本模型和算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6.
温室主动蓄放热-热泵联合加温系统热力学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1,他引:2  
主动蓄放热-热泵联合加温系统加温和节能效果显著,在温室加温领域应用前景广阔,但系统技术参数及工艺仍有待优化。该文通过对系统进行能量平衡和可用能(Exergy)分析,得出系统及各组件的性能系数、可用能损失、损失比和可用能效率,以此为依据对系统进行性能评价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系统平均1 d中集热和保温阶段可用能损失总量为9.77×104 kJ,可用能效率为48.7%;可用能损失最大、可用能效率最低的组件是主动蓄放热装置,其次是热泵装置、循环水泵和蓄热水箱,其可用能损失比分别为78.7%、8.3%、7.7%、5.3%,可用能效率分别为25.6%、38.3%、75.0%、88.2%。就整个系统而言,最需要进行技术优化的是主动蓄放热装置与热泵装置,可用能损失主要由有限温差传热引起,降低传热温差、减少有限温差传热过程以及改进生产工艺是优化的重点。试验期间系统的集热效率为89.0%~100.5%,热泵装置制热性能系数(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COPHp)达5.48~6.08,性能远远高于传统太阳能热水系统以及水、地源热泵。该研究为温室加温系统性能评价和优化设计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7.
日光温室地源热泵供暖碳足迹的生命周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分析日光温室地源热泵供暖的碳足迹,该文以日光温室地源热泵供暖系统中浅层地热能的存储、提取、制冷压缩提升和温室末端供暖整个过程为研究对象,对系统的温室气体排放和单位温室供暖面积的排放水平进行分析,构建基于生命周期分析LCA(life cycle assessment)的日光温室地源热泵供暖碳足迹分析方法。同时以北京地区日光温室地源热泵系统冬季供暖采集的试验数据为依据,分析和计算出北京地区日光温室在采用燃煤和燃气2种不同发电方式下地源热泵系统的供暖碳足迹和基于20 a和100 a温室地源热泵供暖碳足迹的全球变化潜能(global warming potential,GWP,单位为二氧化碳当量排放-CO2-eq.)的变化。研究表明,在北京地区采用燃煤和燃气驱动地源热泵系统的碳足迹GWP分别为257和72 g/(m2·d)。基于100 a的GWP总量比20 a的计算值分别减少了1.6%和5.4%。对比荷兰Venlo型温室天然气供暖,该研究中采用燃煤发电驱动日光温室地源热泵供暖的碳足迹是其1.39倍,而燃气发电驱动日光温室地源热泵供暖的碳足迹仅为Venlo型温室供暖的41%。采用燃气发电驱动的地源热泵供暖系统具有更低的碳足迹。  相似文献   

18.
淋蜡式皮蛋封蜡机的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改善皮蛋手工封蜡质量,降低工人劳动强度和提高生产效率,该文研究了一种皮蛋机械淋蜡式封蜡方法,并根据实际生产要求,研制出一种淋蜡式皮蛋封蜡机。通过工作装置的设计与分析,得出皮蛋蜡膜厚度与液态石蜡温度、皮蛋输送速度紧密相关的结论。涂蜡试验表明皮蛋涂蜡量随蜡液温度的升高而减少,随皮蛋输送速度的加快而增加;根据试验结论和生产要求,淋蜡式皮蛋封蜡机的较优工作参数为淋蜡箱内加热温度105℃,电机运行频率40 Hz,能够达到皮蛋封蜡生产要求,该技术具有很广阔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9.
光伏-热电耦合系统由于光伏电池受到局部阴影遮挡的影响,导致光伏电池温度不均衡以及热电受热不均匀,降低了光热联合发电系统的输出功率。该研究以微热管作为导热元件并设置温度控制装置,制成光热联合发电组件,解决由于阴影遮挡光伏电池而引起的光伏电池温度不均匀以及热电系统受热不均匀的问题,提高联合发电系统的输出功率。试验表明:当阴影遮挡光伏板的面积为光伏板总面积的10%,热端口热量流速为0.012 4 m/s,冷端的水流速为0.013 5 m/s时,光伏电池阴影区与非阴影区的平均温度差约为274.15 K,光伏输出的平均功率提高18.79%,热电输出的平均功率提高1.92%,为光热联合发电系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农作物秸秆在微波辐照下的热解特性,采用定制的微波加热装置,进行了整包秸秆的微波热解试验,并对秸秆微波热解的产物和能耗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微波加热过程中料包内部温度分布均匀,升温迅速。微波输入功率是影响加热过程的关键因素, 同时料包内部的传热传质对温度分布也有重要影响。微波加热会引发秸秆的热解反应,气体产物主要由氢气、一氧化碳、甲烷和二氧化碳等组成,通过氮吸附方法和扫描电镜分析,得到了固体产物的比表面积、孔容和孔径。微波热解电耗较大,应该合理选择微波功率和物料处理量,以提高经济性。该文结果可为农作物秸秆的资源化利用提供基础性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