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黄淮区种植面积相对较大的棉、瓜间作模式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不同生育阶段水分亏缺对棉花的生长发育、产量及水分生产效益的影响研究,确定棉、瓜间作的适宜土壤水分控制指标。结果表明,苗期适度亏水对棉花生育和棉、瓜产量的影响较小,节水效果较明显;蕾期缺水对棉花影响较少,节水效果最明显,但对甜瓜产量影响最大;花铃前期不同程度水分亏缺的成铃数低于其他处理且脱落率较高,棉、瓜减产幅度均较大,为棉、瓜需水关键期;花铃后期缺水仍会导致蕾铃脱落率增加,不利于产量的进一步提高。综合比较各项指标,大田棉、瓜间作高产高效的土壤水分适宜控制下限指标为:苗期土壤含水率不低于田间持水率(FC)50%,蕾期为60%FC~65%FC,花铃前期为75%FC~80%FC,花铃后期为70%FC~75%FC。  相似文献   

2.
1材料与方法以1994—1998年在句容市具有代表性的棉田立体种植模式麦/棉(1)、麦/瓜/棉(2)、马铃薯/西瓜/棉花(3)、草莓/西瓜/棉花(4)为研究对象,以传统模式的麦后棉(5)和油后棉(6)作对照,分别为对照一(CK1)和对照二(CK2)。...  相似文献   

3.
小麦、菠菜、棉花、西瓜一年四种四收种植模式,是在麦棉套种和棉瓜间作的基础上发展完善起来的。它集两者的优势于一身,融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于一体,比较理想地体现了高产高效的有机结合。该模式一般每公顷产小麦3000千克,菠菜14250千克,西瓜30000千克,皮棉1050千克,产值  相似文献   

4.
内蒙地区籽瓜种植为家庭式小面积种植模式,种植面积不大,地块分散。籽瓜收获环节中捡拾工作全部人工完成,劳动强度很大,劳动力紧缺。针对此难题,拟定一种小型籽瓜捡拾装置的设计方案。阐述了籽瓜捡拾装置的工作原理、主要参数、关键零部件的设计及其他部件的参数计算。以滚筒拨瓜齿的方式,机械化完成地上捡起、切断瓜蔓、送到配备的收瓜箱内等工作,为研制小型籽瓜捡拾装置提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5.
机采棉项目自1996年起在兵团实施以来,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2000年全兵团已有一、二、三、六、七、八等6个师的9个团场实施机械采棉。机采棉种植近5330hm2。参与机采棉项目的铺膜播种机70台。从2001年起兵团开始大力推广机采棉技术,计划种植2~3.3万hm2机采棉。仅农一师就要发展到6666hm2。满足机采棉种植模式的铺膜播种机是实现机采棉大面积种植的必要条件。1 目前机采棉地膜机的模式 新疆棉花区属于陆地早熟棉区,无霜期较短,在长期的植棉实践中,探索出棉花“矮、密、早”的栽培模式。生产上广…  相似文献   

6.
膜下滴灌对西瓜/棉花间作产量及水分生产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西瓜/棉花间作种植模式,对比分析了滴灌、沟灌灌水方式下间作作物生长状态、耗水规律、产量及水分生产率等的变化。结果表明,对于西瓜/棉花间作种植模式,膜下滴灌灌水方式优于沟灌灌水方式;膜下滴灌处理群体叶面积指数大于沟灌处理;对于间作西瓜,共生期内膜下滴灌处理较沟灌节水62.9mm;对于间作棉花,全生育期内滴灌处理较沟灌节水129.9 mm;滴灌处理下西瓜产量、棉花籽棉产量、间作水分生产率较沟灌提高了14.9%、9.2%、40.39%。在研究区,瓜棉间作种植模式采用膜下滴灌灌水方式对农业生产有积极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棉田立体种植的几种模式1.棉瓜套作。畦宽3.3米,种2行西瓜、4行棉花。在离沟边17厘米处各栽1行西瓜,株距40-43厘米,每亩800株左右;棉花采用大小行种植,离西瓜17厘米处各栽1行棉花,留1米大行.中间栽两行棉花,小行67厘米.株距23-27厘...  相似文献   

8.
籽瓜收获机械研究现状与发展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籽瓜是我国北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研发适合我国农业现状的籽瓜收获机械,对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籽瓜收获效率及我国农民的经济实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分析了国内外籽瓜收获机械的研究现状,结合我国籽瓜种植模式,探讨现有籽瓜收获机械存在的问题,同时指出了籽瓜收获机向大型化、专业化和智能化收获发展的趋势,为提高籽瓜收获机械化水平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新疆农机化》2009,(5):39-43
2009年兵团加快了机采棉技术推广步伐,机采棉种植模式播种面积超过23.3万hm~2,采棉机总数突破500台;机采棉清理加工线达到83条。计划完成机采棉花10.6万hm~2以上。  相似文献   

10.
随着近年我局农作物种植结构的优化,南角瓜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由于传统种植南角瓜方式,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成本高,加之南角瓜种植机械滞后,成为大面积发展南角瓜的限制因素。为改变南角瓜生产机械化程度较低的现状,使我局南角瓜大面积种植实现机械化生产,近年来分局加大了南角瓜种植机械化的研发力度。  相似文献   

11.
<正>147团自2005年起,对机采棉的品种繁育、栽培模式、采摘、加工系统工程进行了试验推广,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1机采棉的种植(1)品种培育。2005~2007年,147团累计种植机采棉1万hm2,主栽品种(系)为710、新陆早36号、新陆早26号、5-51、297-5等。  相似文献   

12.
<正>农八师143团今年种植棉花面积为6667hm2,全部采用100%超宽膜、100%精量点播、100%节水滴灌、100%新品种、100%的机采棉种植模式。机采棉面积为6000hm2,占棉花总面积的90%,机采棉花每667m2节约成本200多元。  相似文献   

13.
2006年兵团农六师机采棉工作根据新兵办发〔2006〕9号《转发兵团机采棉办公室《关于“十一五”机采棉技术推广的意见》的通知》文件精神,明确目标,重点突破,积极引进推广先进技术,不断推进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进程,进一步加强机采棉推广力度。1机采棉工作开展情况2006年我师根据“十一五”规划,机采棉,实际种植面积3万hm2,计划实现机采1.1万hm2。(1)机采棉种植。今年全师种植机采棉3万hm2,其中机采模式精量点播面积2.5万hm2。机采棉品种是新陆早13号,统一行距配置为10cm 66cm 10cm 66cm模式,平均行距38cm,株距9.5cm,每667m2理论保苗株数1.846…  相似文献   

14.
北疆团场机采棉推广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148团机采棉发展现状 新疆兵团农八师148团于2002年开始试验种植机采棉,2008年大面积推广种植机采棉,累计种植达2万公顷以上。团场陆续投资1.5亿元新建或改扩建了5条机采棉加工生产线。目前,全团拥有采棉机9台;机采模式作业的高架机车、高架喷雾器、播种机180套;运棉拖车1200余辆;打模、运模、开模设备一套,残膜回收机械300多台架。机采棉推广应用工作逐步推进、面积逐步扩大,从种植到加工等方面技术已日渐成熟,机采面积由2005年的几百公顷扩大到2011年的7667公顷,占棉花播种面积近51.8%;2011年机采棉籽棉总产3693万kg,平均单产321kg。  相似文献   

15.
机采棉的特点及其加工的主要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目前,利用采棉机采收棉花在新疆已经大面积使用,河北省自从2014年进行了机采棉试验后,又在多地多次召开了不同种植模式下的棉花机械化采收现场观摩会,参会的专家与棉农都普遍认为机械化采收是棉花种植发展的方向,此外部分采棉机已经列入河北省的农机补贴范围。鉴于新疆地区机采棉的整体品质略差于手摘棉,所以河北省要发展机采棉就需要从籽棉采摘、含水率的控制、烘干、加工工艺等方面进行控制,确保机采棉有市场,棉农有收益。  相似文献   

16.
针对青岛黄岛区的大棚蓝莓,提出基于RFID技术的全透明化大棚种植模式及“横莓竖瓜”的套种模式的构想,在种植、生产、仓储、运输等环节实现智能控制和农产品溯源,提高经济效益和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17.
王浩 《农业机械》2013,(16):117-119
1机采棉推广工作的基本慨况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机采棉工作从1996年开始进行试验,到目前大面积推广已经17个年头。在机采棉试验、示范和推广过程中,经历了实践—认识—推广—再实践—再认识—再推广的过程。在机采棉品种选育、种植模式、栽培管理、化学脱叶、采棉机运用和清理加工  相似文献   

18.
新疆吐鲁番地区重点种植的作物中,棉花与哈密瓜或西(甜)瓜多采用套种模式,这些作物的生长特性、需水时段、需水量各不相同,如何将膜下滴灌技术成功应用于瓜棉套种模式成为吐鲁番地区试验探索的重点。吐鲁番地区农机推广站经过两年来的摸索,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技术规程,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9.
不同行距种植模式下机采棉品质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托国家纤维检验局发布的棉花公正检验数据,比较分析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行距和宽窄行两种种植模式下机采棉的品质和经济性。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在棉花品质方面,两种种植模式下的机采棉纤维品质在长度、长度整齐度、反射率、黄色深度、马克隆值、断裂比强度等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且在颜色级、反射率、黄色深度、长度、断裂比强度方面等行距棉花优于宽窄行棉花,在长度整齐度、马克隆分档方面宽窄行要优于等行距;在经济性方面,等行距种植模式要好于宽窄行种植模式,主要是因为在棉花颜色级和长度级上的差异造成的经济性差异。  相似文献   

20.
高福新 《新疆农机化》2012,(4):39-41,51
<正>1机采棉发展现状棉花是昌吉州种植业的主导和支柱产业,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之一。2011年全州棉花种植面积10多万hm~2,其中,按机采模式种植棉花5.3万hm~2,机收面积8 000 hm~2。投资5500万元新建机采棉加工厂1个,改造机采棉加工生产线5条。玛纳斯县、呼图壁县已被确定为国家优质棉基地县。经过几年的示范、推广,全州的机采棉保持快速发展态势。机采棉配套机械迅速增加,到2011年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