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镇赉县种马场饲养苏高血马162匹,其中母马67匹。于1971年暴发马副伤寒病,47匹孕马相继流产32匹,流产率为68%。从1971—1979年累计,孕马426匹,流产115匹,平均流产率为24.8%。1972年经哈尔滨兽  相似文献   

2.
仔猪感染猪瘟后抗病力下降,极易并发仔猪副伤寒,造成混合感染。现将某猪场发生以流产、死胎和4月龄以内小猪大批死亡为特征的猪瘟与仔猪副伤寒混合感染的诊治情况报道如下:1发病情况2003年1~5月,某猪场陆续出现生产母猪发生流产、死胎,4月龄以内小猪和初生仔猪短期内大批死亡,  相似文献   

3.
<正> 我县某畜牧场曾暴发过一次马副伤寒性流产,经采取积极有效措施,迅速扑灭了疫情(详见青海畜牧兽医杂志1984年第五期32~35页)。该场共产幼驹32匹,发生副伤寒病驹9匹,占幼驹总数的28.13%,其中有6匹病驹采用腕跗关节及关节周围直接注射药物,全部治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我場第一分場及第三分場所飼养的苏高血种馬及蒙杂馬,于1959年和1963年分別突然暴发大批流产,經細菌学和血清学检查証明,与副伤寒流产杆菌有关。現将四年来临床观察的情况介紹如下,供畜牧兽医同志們参考。一、流行情况1959年10月—1960年1月种馬流产的发生、传布非常快,当一个厩集中流产之后,又传布相邻厩舍,其后又集中大批流行,各种年龄的馬均有易感性,但以3—4岁馬易感性較大,其流产率达51.09—57.1%。1963年3—5月蒙杂馬流产的发生是以6—7岁的馬匹易感性最大,其流产率达53.9%。当  相似文献   

5.
沙门氏菌病又名副伤寒,是由沙门氏菌属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临床多表现败血症和肠炎,也可使孕畜发生流产。病畜和带菌者是本病的传染源,病菌通过消化道、粪、尿、乳及流产胎儿等排出。犊牛副伤寒主要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多发于1月龄以内的  相似文献   

6.
1972年我们最初研究山羊流产病因时,用山羊流产的病料作成乳剂注射鸡胚卵黄囊而致死的鸡胚卵黄囊涂片,姬姆萨染色镜检中观察到紫红色大小一致的球形颗粒状物质,请有关学者协助观察,共同鉴定为疑似衣原体的原生小体。这些材料接种怀孕豚鼠能使50%的孕豚鼠引起流产,接种孕山羊能使少数孕山羊发生流产,接种鸡胚4—9天  相似文献   

7.
用微量血清凝集反应检测马副伤寒性流产病颜思通(广州动植物检疫局,510010)马副伤寒性流产病,是国家公布的进境动物应检疫的疫病之一,常规采用试管凝集试验进行检验。作者在对该病按《动物检疫操作规程》进行检疫的同时,尝试在96孔微量板上进行微量凝集试验...  相似文献   

8.
<正>马是一种食草动物,被人类驯化至今马的用途由原先的肉用、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等逐渐转变成乳用、运动娱乐等。马用途的改变,满足了人们对健身和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据统计我国从2005年存栏量739.96万头至2017年存栏量下降到343.64万头,部分品种濒临灭绝,加之繁殖周期偏长,提高成活率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重点介绍易导致马妊娠期流产的疾病:1马副伤寒马副伤寒是由马流产沙门氏杆菌引起的马属动物的一  相似文献   

9.
沙门氏菌病又名副伤寒,是由沙门氏菌属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临床多表现为败血症和肠炎,也可使孕畜发生流产。病畜和带菌者是本病的传染源,病菌通过消化道、粪、尿、乳及流产胎儿等排出。犊牛副伤寒主要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多发于1月龄以内的犊牛,死亡率较高。  相似文献   

10.
马流产沙门氏杆菌病是危害马匹严重的传染病之一。以妊娠母马突然发生流产,初生幼驹发生幼驹沙门氏杆菌病,日龄长的幼驹发生关节炎、滑液囊类等为特征。上述各病征总称为副伤寒。我场仅1971—1986年由马流产沙门氏杆菌所引起的初生幼驹的马流产沙门氏杆菌病(有的称之为幼驹脓毒败血症)达54匹,给养马业带来很大的损失,报告如下。流行病学调查一、一般情况:1971年至1986年共产  相似文献   

11.
羔羊副伤寒也叫沙门氏菌病,俗称血痢、黑痢,是由羊流产沙门氏菌、都柏林沙门氏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等所引起羔羊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本病的特征为:急性败血症和下痢,孕母羊流产。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了以怀孕母兔流产和新生仔兔死亡为特征的由鼠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兔副伤寒的诊断。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了以怀孕母兔流产和新生仔兔死亡为特征的由鼠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兔副伤寒的诊断.  相似文献   

14.
沙门氏杆菌病又名副伤寒,此病是鸽的一种常见疾病。据报道,城市饲养的鸽约有20%是无临诊症状的隐性带菌者。能引起家禽沙门氏杆菌感染的大多数病原菌如鼠伤寒沙门氏杆菌、加利福尼亚沙门氏杆菌、马流产沙门氏杆菌、鸭沙门氏杆菌、奥兰宁堡沙门氏杆  相似文献   

15.
1病例 新泰市某养狐场饲养蓝狐、北极狐共计130只,自2010年3月初开始,有部分狐狸精神萎顿,逐渐发生下痢,经测体温高达40-41℃,到3月底已死亡1-2月龄幼狐10只,母狐流产率达15%。经专家结合实验室诊断,确诊为狐狸副伤寒,是由沙门氏菌感染引起的该病。下面笔者就该病的详细情况做一下介绍。  相似文献   

16.
陇县奶牛流产病因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9月 ̄1998年4月,陇县3家国营奶牛场及部分乡镇120多头奶牛先后发生流产,流行病学调查表明,青贮饲料霉变严重,从中分离出青霉,黄曲霉,烟曲霉和镰刀菌。血清学检查衣原体阳性率1.5%(1/67),并从饲料骨粉和流产胎儿的肝,眼和胃内容物中分离到致病性大肠菌和副伤寒沙门氏杆菌。采取综合性防制措施后很快控制了疫情。  相似文献   

17.
对爆发性马副伤寒流产的防治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副伤寒性流产是由马流产沙门氏杆菌所引起的马属动物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在临床上无明显的全身症状,以孕马突然流产为特征。该病广泛地分布于世界各国,在欧洲18—19世纪大批流行,1893年由Smith和hlome发现本菌后,在世界各地均发现此病。渡部氏于1939年曾报告在内蒙海拉尔地区某些马场中发现本病,1958年河北省坝上地区某些马场中亦有发生。1959和1963年察北牧场流产80余匹,流产率分别达53%以上。我县1975年曾有良井子等两个国营畜牧场和红星等三个公社253匹孕马发生流产,流产率达23.2%,流产较为严重的某畜牧场流产率高达28.2%,经采取了综合性的防治措施后,迅速控制了疫情,减少了损失,现将这个  相似文献   

18.
家禽沙门氏菌病的流行及发病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门氏菌病又名副伤寒(paratyphoid),是各种动物由沙门氏菌属细菌引起的疾病总称。临诊上多表现为败血症和肠炎,也可导致怀孕母畜发生流产。  相似文献   

19.
犊牛副伤寒也称犊牛沙门氏杆菌病,对犊牛危害巨大,呈地方性流行,发病率高达20%~70%,死亡率高达5%~75%。成年牛也可发病,成年牛多为散发或隐性带菌,主要呈现肠炎、血痢、流产及败血症。犊牛副伤寒可分为急性型、慢性型两大类。  相似文献   

20.
马传染性流产(马副伤寒性流产)在我国流行的历史已久,1939年我国内蒙某些马场即已有此病发生。近年来,此病在我国某些地区仍屡有发生,由于此病在我国多数地区存在,且对养马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积极防制此病的问题已日见重要。马传染性流产的诊断主要根据细菌学检查,而血清学诊断(凝集反应)亦为重要的辅助方法。目前,由于各家所用的操作方法及抗原浓度不同,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