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2015年7月,笔者在服务四川某观赏鱼养殖场的过程中,发现该养殖场四口日本锦鲤养殖池塘锦鲤出现零星死亡,通过现场解剖和镜检,诊断为烂鳃、粘孢子虫、肝胆综合症并发症。用药3天后池鱼状况好转,两个疗程后池鱼恢复正常。现将基本情况作一介绍,以供参考。鱼池基本情况鱼池为精养鱼池,每个鱼池面积为10亩,平均水深2米,平均放养密度为2000尾/亩,水源为水库,水温30℃。  相似文献   

2.
2006年8月底9月初,我区北蔡一近3亩垂钓鱼池,存塘异育银鲫发生粘孢子虫病。该病来势较猛,发病急,几天之内就使异育银鲫失去商品价值,其发病率之高是罕见的。最初养殖户不知是何原因引起,面对突如其来的死鱼,心急如焚,自备的常用驱杀虫药、消毒杀菌药经使用均不见效。经现场调查取样与门诊初复诊,确渗为粘孢子虫病,并采取了相应的治疗措施,5天后病情得以控制,鱼体逐渐恢复健康.池鱼产生摄食行为.上钓率逐渐提高,垂钓业务恢复正常,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将有关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沈阳市于洪区鱼场粘孢子虫、烂鳃并发症的发生、防治初探李长华,蒋吉生,边佩华,董杰(沈阳市水产科学研究所)沈阳市于洪区鱼种场是全国集约化养鲤高产典型。自1985年在沈阳市率先集约化养鲤以来,鱼病频繁发生。特别是1995年7月近10D成鱼池暴发了粘孢子虫...  相似文献   

4.
鱼粘孢子虫病是近年来我省流行范围广、危害特别严重的一种鱼病。粘孢子虫一年四季均可见到,以夏秋季较为严重,主要危害鲤、鲫鱼,鲢、鳙、草鱼也时有发生。不论是鱼类苗种阶段,还是成鱼阶段均能发生粘孢子虫病。感染粘孢子虫的病鱼,食欲减退,生长缓慢,身体消瘦,甚至死亡。另外,寄生鱼体表的粘孢子虫,鱼外观丑陋,还影响商品鱼的销售。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池塘养鱼水质污染加重,鱼病增多,粘孢子虫病例也见增加。多年来对于该病只能以予防为主,待到发现病状,因无确切药物用于治疗,常会造成大批量死鱼的后果。因此,粘孢子虫病一直被视为淡水鱼类的主要威胁之一。我站九四年起开始对粘孢子虫的治疗工作,应用药物为河南省商丘鱼药厂生产的500克袋装粉剂“灭虫王”。经过五年的试验和应用,取得满意疗效,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1973年春,辽宁盘锦地区唐家鱼场花鲢亲鱼的生殖腺感染了粘孢子虫,精巢退化,没有繁殖出鱼苗。1974年从外地运来一些亲鱼,但没有把原有的病鱼彻底淘汰,又混养在一起,以致仅生产少量鱼苗。1975年病情又大发作。不仅雄鱼生殖腺退化,雌鱼生殖腺亦严重破坏,不得已全部淘汰。10月份我们赴现场把混养在其他亲鱼池中的花鲢,白鲢、鲤鱼及疙瘩楼水库(鱼池水源地)中的一些鱼进行了检查。现将两年检查的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1973年春,辽宁盘锦地区唐家鱼场花鲢亲鱼的生殖腺感染了粘孢子虫,精巢退化,没有繁殖出鱼苗。1974年从外地运来一些亲鱼,但没有把原有的病鱼彻底淘汰,又混养在一起,以致仅生产少量鱼苗。1975年病情又大发作,不仅雄鱼生殖腺退化,雌鱼生殖腺亦严重破坏,不得已全部淘汰。10月份我们赴现场把混养在其他亲鱼池中的花鲢,自  相似文献   

8.
4月中旬,我所附近鱼池养殖的鲤鱼患肤孢子虫病,其症状是:病鱼全身遍布白色泡囊(鱼鳍、眼眶均有寄生),抽查一条病鱼共有19处病灶。肉眼可看到香肠状的白色泡囊,病灶周围的皮肤组织腐烂,充血发炎。浮在水面表层,游动缓慢。我们做了如下治疗:  相似文献   

9.
7-9月高温季节对每667m2载鱼量达300-400kg的高产鱼池来说,既是鱼类生长较快,也是鱼病发生较多的季节。因此,必须搞好以下3个方面的管理:1合理投饵施肥,做到量少次多饵料的质量和投喂的技术是影响池鱼丰产的关键,应根据饲养鱼类、鱼体发育阶段,池鱼活动情况以及季节、  相似文献   

10.
孢子虫属原生动物 ,种类很多 ,个体大小一般在几微米至十几微米之间 ,形态构造因其种类不同而各异。主要寄生在海淡水鱼类体内外 ,国内外常有报道。我省室内水泥池养殖的鳗鱼常有寄生此虫的报道 ,而有关海水网箱养殖鱼类的粘孢子虫病尚未见到报道。 2 0 0 1年 9~ 1 1月间 ,笔者在宁德、福州两市海水网箱密集分布区先后发现几例寄生粘孢子虫的病例。目前尚未造成大的死鱼后果 ,但应引起重视 ,积极采取预防措施 ,彻底消除病患。现将基本情况总结如下。一、主要症状粘孢子虫寄生在鱼体的皮肤、鳃、鳍和体内的各组织器官。早期感染的病鱼 ,体表…  相似文献   

11.
鲤鱼粘孢子虫是网箱养鱼中近年来流行的一种危害较严重的疫病之一,病原来自外地苗种携带,后寄生到螺蛳幼体上,寄生大量粘孢子虫螺蛳幼体在水中漂浮被鱼摄食后,引起肠道粘孢子虫,也可感染鳃组织和体表,造成危害。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由于水域污染、围垦、滥捕等影响,以及龟的生长周期长等原因,野生龟源不能满足医药和外贸需要。因而利用现有鱼池进行人工饲养,是很有发展前途的致富之道。现将鱼龟高效混养技术要点介绍如下:1清池鱼、龟放养前,应用生石灰对鱼池严格消毒。每667m一水深平均1m的鱼  相似文献   

13.
林永添 《齐鲁渔业》2002,19(12):41-41
孢子虫属于原生动物,种类很多,个体大小一般在几微米至十几微米之间,形态构造随种类不同而各异。该虫主要寄生在海淡水鱼类体内外,屡见室内水泥池养殖的鳗鱼常发生此病的报导,而海水网箱养殖中粘孢子虫病尚未见到报导。2001年9~11月间,笔者在福建宁德、福州2市网箱分布密集区先后发现几例寄生粘孢子虫的病例,但未造成大的死鱼后果,现将基本情况总结如下:1 主要症状 粘孢子虫寄生在鱼体的皮肤、鳃、鳍和体内的各器官组织。早期感染的病鱼,体表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加重,在尾部、背鳍基部及体两侧线附近开始出现小瘤状的凸起,大小不一,凸出部位的鳞片稍竖起,无光泽、  相似文献   

14.
高容量鱼池初级生产力和产氧、耗氧值特点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了亩净产为1500~2600公斤的高容量(高载鱼晕)鱼池水域初级生产力和产氧、耗氧值的特点,在透明度为28~40厘米的条件下,“水呼吸”耗氧量占31.3%;池鱼呼吸(考虑到活动和摄食生长因素)占61.8%,与一般精养鱼池“水呼吸”耗氧要占约70%,池鱼占20%和其它因子的耗氧占10%的情况有着明显的区别;高容量鱼池在透明度为35~40厘米时,2米深水柱毛产氧量约等于水呼吸耗氧晕,而一般精养鱼池2米深水柱的毛产氧量要小于水呼吸耗氧量。由此证明,高容量鱼池所采取的排除底层污泥的池塘改造措施以及经常排除底层负氧水、及时添补新鲜水的水质控制技术,对于减少“水呼吸”耗氧量,改善池水溶氧条件是有效的。高容量鱼池由于载鱼量高,仅依靠水体的产氧,溶氧的收、支还不平衡,因此,使用增氧设备自然是重要的增产措施。  相似文献   

15.
鱼、龟混养技术要点近年来由于水源污染。围垦。滥浦的影啊。以及龟的生长周期长等原因,使野生龟源不能满足医药、外贸及消费者的需要。为弥补资源不足,利用现有鱼池进行人工饲养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致富之道。现将鱼、色混养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一、清池鱼、龟放养前应...  相似文献   

16.
鱼类粘孢子虫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粘孢子虫是鱼类寄生虫区系中的主要组成之一,目前国内发现600余种,绝大多数隶属于粘孢子虫纲双壳亚纲,计有11科20属,其中不少种类可致严重鱼病。粘孢子虫生活史的研究是有效防治此类鱼病的关键,现已取得新的研究成果,主要表现在:(1)在鱼的血液中发现了“UBO“,并证实是粘孢子虫的早期发育阶段;(2)某些粘孢子虫在其生活史中有中间寄主。对于粘孢子虫病的药物防治措施近年也取得了较大进展,由淡水渔业研究中  相似文献   

17.
苏北地区是我国异育银鲫商品鱼的集中供应基地,多年来在规模化和集约化养殖获得高效益的背后,这里却成了粘孢子虫病的重灾区,而小小的粘孢子虫也成了苏北渔民的心病。  相似文献   

18.
鲩鱼幼苗肠道粘孢子虫病是一种危害性很大的病害。它常与车轮虫病同时并发,往往使人误认为足寄生性鳃病,结果不易获得治疗效果,从而导致鱼苗大批死亡。我们鱼苗场近几年来鲩苗培育成活率下降,1973年总成活率仅10%左右,其主要原因就是粘孢子虫病所致。因此,防治粘孢子虫病就成为提高鲩苗培育成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野鲤碘泡虫属于粘孢子虫类,由于其孢子具有几丁质壳片,杀死它具有一定难度,粘孢子虫病的治疗目前无理想的方法,有些种类(如眩晕病)还是口岸检疫对象,有些种类虽不引起大批鱼死亡,但使鱼完全丧失食用价值,对此,必须重视。2000年6月12日,我市清泉乡一网箱养殖户养的鱼患了野鲤碘泡虫病。 野鲤碘泡虫病的主要症状:它寄生于鲤鲫鱼皮肤及鳃等处,形成白色胞囊,随病情发展,胞囊增大,数目增多,严重时,皮肤、鳃充满胞囊。主要危害当年鱼种,可使鱼消瘦而死。 清泉乡网箱养殖户是今年开始放养的,患病时箱中鲤鱼规格为:50…  相似文献   

20.
一、病原粘孢子虫比较微小,它们在发育过程中都无例外地产生孢子。孢子的形状、大小因种类而不同。一般认为,成熟的孢子从病鱼身上落入水中,若被鱼吞吃或接触粘附在鱼体表和鳃上后,由于鱼体中某些物质的刺激,里面的孢质即成为变形虫状体,用伪足移动,侵入寄主组织细胞内定居下来,开始发育。这时称为营养体时期。营养体继续发育,胞核反复多次分裂,出现孢母体,最后形成孢子。二、症状与危害由于寄生在鱼体上的粘孢子虫种类繁多,寄生的部位又很广泛,几乎对每一种鱼和鱼体各器官组织都能侵袭,甚至在一条鱼的同一器官和组织内,有数种粘孢子虫寄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