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究羊经布鲁菌病疫苗(S2株)免疫后的血清抗体长期动态消长规律,本试验于2012年9月-2015年9月选取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96只山羊、100只绵羊作为试验动物,经布鲁菌疫苗(S2株)100亿CFU、200亿CFU不同免疫剂量灌服,分别于免疫前和免疫后不同时间段采血分离血清,应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进行抗体监测。结果表明,绵羊组在一免后20d时,血清抗体阳性率达到最高峰,之后呈下降趋势,150d抗体阳性率降至0%,免疫后180d^360d,绵羊组抗体阳性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0%~4%),二免和三免后不同时间段免疫抗体消长规律与首次免疫基本一致;山羊组抗体阳性率在免疫后20 d时,血清抗体阳性率达到最高峰,之后呈下降趋势,免疫后90 d^360 d,免疫抗体时高时低,起伏较大,无明显规律,二免和三免后不同时间段免疫抗体消长规律与首次免疫基本一致,结果同时表明,100亿CFU和200亿CFU两个免疫剂量组的抗体阳性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湖羊经布鲁氏菌S2疫苗免疫后的血清抗体消长规律。[方法 ]采用皮下注射25亿CFU(正常剂量)、口服免疫100亿CFU(正常剂量)、口服免疫150亿CFU(1.5倍剂量)3种免疫方法,对试验湖羊进行S2疫苗接种。在免疫前后的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液,分离血清,通过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T)和试管凝集试验(SAT)检测血清抗体水平。[结果 ]皮下免疫组在免疫后7 d出现抗体,21 d达到峰值,平均抗体效价最高为1:400,RBT和SAT抗体阳性率均为100%;免疫后120 d,RBT、SAT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3%、56%;血清抗体存续时间为240 d。1.5倍剂量口服组免疫后21 d,RBT、SAT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0%、83%,平均抗体效价最高为1:230.9,血清抗体存续时间为150 d。正常剂量口服免疫组在免疫后14 d产生抗体,21 d的抗体阳性率最高,RBT、SAT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0%、57%,平均抗体效价最高为1:156,血清抗体存续时间为120 d。[结论 ]布鲁氏菌S2疫苗皮下免疫效果明显优于口服免疫效果,但可能存在免疫副反应;1.5倍剂量口服优于正常剂量口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成年绵羊经布鲁氏菌病疫苗S2株免疫后血清抗体的消长规律。[方法 ]采用"灌服100亿菌""灌服200亿菌"和"肌注50亿菌"三种不同免疫方法,对试验羊进行布鲁氏菌病S2株疫苗的免疫接种。在接种前和接种后不同时间点分别采集试验羊血清样品,用虎红凝集试验(RBT)和试管凝集试验(SAT)进行血清抗体检测。[结果 ]肌注组抗体上升较快,于免疫后10天达到峰值,然后快速下降,90天后下降速度减缓,但在180天时RBT和SAT阳性率仍分别为63.2%和84.2%,SAT平均凝集效价为1:178.9。2个口服组均在免疫20天后抗体达到最高,以后下降,分别于90天和120天降到最低,然后有所回升并维持在低水平波动;至180天时,口服组的RBT阳性率均下降为0,SAT阳性率分别下降为40.9%和23.1%,SAT平均凝集效价分别降至1:40.9和1:18.2。[结论 ]对采用布鲁氏菌病S2株活疫苗口服免疫6个月以后的羊群,可用虎红凝集试验进行布鲁氏菌病检疫的初筛。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S2株、M5株布鲁氏菌减毒活疫苗对本地杂交山羊诱导的抗体消长动态规律、安全性及免疫效果,试验对36只不同日龄、不同性别的健康山羊(含妊娠母羊9只)随机平均分组,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试管凝集试验(SAT)方法分别对口服S2株、M5株布鲁氏菌减毒活疫苗的试验山羊,在免疫后第7,14,21,42,90天时对血液中布鲁氏菌抗体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两种疫苗一次免疫对本地杂交山羊的最长保护期为90 d,其中S2株布鲁氏菌减毒活疫苗可适用于不同日龄、不同性别本地杂交山羊使用,也适用于妊娠期间山羊的免疫;M5株布鲁氏菌减毒活疫苗可引起妊娠母羊免疫副反应及严重的流产症状。说明较M5株布鲁氏菌减毒活疫苗,S2株布鲁氏菌减毒活疫苗具有使用方便且安全有效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畜牧与兽医》2016,(6):123-125
为了解玉溪市小反刍兽疫疫苗的临床免疫效果及抗体动态变化,2014年4月至2015年8月期间,采集免疫后不同时间(7、14、21、30、90、180及360 d)血清进行抗体检测。结果显示:免疫后7 d抗体转阳率可达89.66%,14 d可达100%,免疫后30~360 d抗体转阳率在80%以上,抗体持续稳定时间长;免疫反应死亡率为7.9×10-6%;对免疫后180 d的不同年龄和品种羊进行抗体对比分析发现,免疫时年龄0.5岁以下抗体转阳率高于2岁以上的12.5个百分点,差异显著(x2=4.52,P0.05),本地山羊的免疫抗体转阳率比绵羊高16.67个百分点,差异显著(x2=4.04,P0.05)。  相似文献   

6.
《畜牧与兽医》2017,(3):104-107
为了解绵羊对布氏杆菌病S2疫苗免疫后的抗体消长规律,通过口服和注射2种方法对绵羊进行了布氏杆菌病S2疫苗免疫试验,利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T)和试管凝集试验(SAT)以及c ELISA检测方法进行了血清抗体检测。结果表明:正常剂量口服免疫S2疫苗20 d后,RBT、SAT、c ELISA抗体阳性率均达到最高,分别是80%、70%、60%,并且在免疫100 d后羊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RBT 20%、SAT 10%、c ELISA 10%,免疫250 d后3种方法检测结果均转为阴性。2倍剂量口服免疫S2疫苗20 d后,RBT、SAT、c ELISA均达到最高为60%,并在免疫100 d后均转为阴性。以正常剂量注射免疫S2疫苗免疫7 d后RBT和SAT抗体阳性率达到最高为80%,c ELISA抗体阳性率达到60%,30 d后达到80%,而疫苗免疫370 d后,RBT和SAT检测抗体阳性率下降到60%,c ELISA检测抗体阳性率依然80%;而2倍剂量注射免疫S2疫苗370 d后,RBT和c ELISA检测抗体阳性率仍保持着100%,SAT检测抗体阳性率达80%。结果表明,从免疫羊抗体产生及体内消长规律来看,布氏杆菌S2疫苗注射免疫明显优于口服免疫效果,且两种免疫途径的试验羊均且未发现明显接种副反应。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当前我国常用的布鲁氏菌病活疫苗(M5、S2株)对羔羊免疫后血清抗体产生以及早期生产性能的影响,将90只1月龄湖羊羔羊随机均分为3组(M5免疫组、S2免疫组、对照组),M5免疫组皮下注射M5株疫苗,S2免疫组口服S2株疫苗,对照组肌内注射生理盐水。免疫后观察疫苗免疫副反应,并于免疫前及免疫后7、14、21、28、90、120 d采集血液样品进行抗体检测,首先通过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T)初检,再采用试管凝集试验(SAT)复核。参试羊群于免疫前及免疫后30、60、90、120 d称重,分析判断M5、S2株疫苗对羔羊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M5株疫苗免疫羔羊引起的免疫副反应较大,S2株疫苗相对较小;M5株疫苗免疫后7 d即可检测到血清抗体,血清抗体阳性率为42.86%,14 d达到峰值(96.43%),120 d降至29.63%;S2株疫苗免疫羔羊后7 d同样可检测到血清抗体,阳性率为34.48%,14 d血清抗体阳性率达93.10%,120 d降至27.59%。免疫M5、S2株疫苗均会对羔羊早期生长发育产生影响,导致生长发育缓慢,其中M5株疫苗影响较大,羔羊在各阶段的体重指标以及阶...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一种适合基层同时开展山羊口蹄疫(FMD)和小反刍兽疫(PPR)疫苗免疫的方法和剂量,选取64只山羊随机分为4组,即常规免疫组(对照组)以及1.0、1.2和1.5头份剂量组(试验组),开展FMD和PPR疫苗常规免疫和不同免疫剂量同步分点注射免疫的效果比较。结果显示:使用上述两种疫苗,采用常规免疫和一次性分点同步注射免疫的方法,以不同免疫剂量同步分点注射接种后,被免疫山羊未出现免疫应激反应;以不同免疫剂量接种后14、28、42、56、70、100和160 d,各组山羊FMD O型、A型以及PPR免疫抗体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接种后14 d,1.2头份剂量组FMD O型免疫抗体阳性率高于1.0和1.5头份剂量组;在接种后100 d,1.5头份剂量组FMD O型免疫抗体阳性率高于其余两剂量组;接种后14 d,对照组山羊FMD A型免疫抗体阳性率为87.5%,其余各组均可达到100%,并维持至接种后100 d。各组山羊PPR抗体阳性率均在接种后14 d达到100%,并持续保持至接种后160 d。结果表明:在试验免疫剂量范围内可开展山羊FMD和PPR疫苗一次性分...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Ⅱ号炭疽芽孢疫苗免疫后血清抗体阳性率的消长规律,并比较皮下免疫和皮内免疫血清免疫抗体阳性率,选取无炭疽抗体的空白牛,随机分为2组,第1组牛皮下免疫,免疫剂量为1.0 m L/头;第2组牛皮内免疫,免疫剂量为0.2 m L/头。用Ascoli氏试验方法监测两组牛免疫后第11天、26天、39天、62天、91天时血清免疫抗体阳性率。结果表明:两组牛免疫后血清抗体阳性率的消长规律基本相同,且均在免疫后第39天时达到最高,至第91天时血清抗体阳性率均降为0;皮下免疫组在免疫后11~62 d范围内血清抗体阳性率始终高于皮内免疫组。免疫后第11天和免疫后第62天两组牛血清免疫抗体阳性率差异不显著(P0.05),免疫后第26天和免疫后第39天两组牛血清免疫抗体阳性率差异极显著(P0.01),皮下免疫组明显优于皮内免疫组,说明在炭疽免疫时如果采取合适剂量皮下免疫也会取得良好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多浪羊布鲁氏菌活疫苗(M5)的免疫抗体消长规律,在新疆南疆地区某行政村,选择100只多浪羊进行皮下注射布鲁氏菌活疫苗(M5)免疫试验。免疫前,对所有试验羊只全部采血,分别于免疫后30、90、180 d,随机采集30只羊全血,分离血清,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T)、试管凝集试验(SAT)进行布鲁氏菌抗体检测。结果显示:免疫前,所有试验羊只均未检测到抗体,免疫30 d后,73.33%的羊检测到抗体,90d后只有13.30%的羊还能检测到抗体,180 d后未检测到抗体。结果表明,布鲁氏菌活疫苗(M5)能够使多浪羊产生良好的免疫反应,免疫抗体持续期约为180 d。这说明对免疫180 d后的多浪羊进行布鲁氏菌抗体检测,可为区分自然感染和免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探索山羊痘疫苗对初免和二次免疫后的抗体时效性,从而起到预防羊痘的作用。试验组分A、B两组,A组试验羊随机挑选30只未进行过羊痘疫苗免疫的羔羊,B组随机挑选30只免疫整一年成年羊。试验选用哈尔滨维科生物技术开发公司生产的山羊痘活疫苗。A组于集中免疫后5、10、15、30、60、300、330和360 d采集血清,B组于免疫前和免疫后5、10、15、30、60、300、330和360 d采集血清,通过琼脂免疫扩散法检测群体抗体合格率。羔羊初次免疫后5~10 d逐渐出现抗体,至30 d阳性率由3.33%上升至100%,30~270 d为抗体稳定期,阳性率保持在100%;270 d后开始下降,360 d时下降至53.33%。二次免疫后,山羊痘抗体水平很快提高,至第5天就可达到93.33%,第10天阳性率达到100%,并一直维持至免疫后第300天;300 d后开始下降,360 d时下降至70%。  相似文献   

12.
研究旨在掌握河南省鲁山县尧山白山羊常见疫病流行情况,为进一步防控疫病提供基础数据。应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试管凝集试验、ELISA试验和正向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对鲁山县不同羊场共563份血清样品进行了布鲁氏菌病、副结核病流行学和O型口蹄疫免疫抗体监测。结果表明:鲁山县尧山白山羊O型口蹄疫抗体效价合格率94.49%;副结核病阳性率7.28%;应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诊断布鲁氏菌病,阳性率分别为3.55%和3.02%,两种方法检测阳性率差异较小。说明布鲁氏菌病和副结核病在被调查羊群中广泛流行,应引起养殖户和相关防疫部门的重视;山羊O型口蹄疫免疫与防制工作较为有效,但仍需提高警惕。  相似文献   

13.
为了了解布氏杆菌病活疫苗(S2株)强制免疫后的绵羊免疫抗体水平及消长变化规律,采用布病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对张掖市六县区布氏杆菌病活疫苗(S2株)强制免疫后的绵羊进行了免疫抗体抽样检测。结果表明,免疫后15 d抗体阳性率平均为29.3%,免疫后30 d抗体阳性率平均为18.0%,免疫后60 d抗体阳性率平均为7.5%,免疫后90 d抗体阳性率平均为1.8%。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临床血清样本布鲁氏菌抗体检测,调查锡林浩特地区绵羊布鲁氏菌病发生与流行情况。应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对1216份绵羊血清进行了布鲁菌血清抗体检测,结果羔羊、基础母羊和商品羊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57%、769%和2.69%,总的抗体阳性率为4.4%。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告应用C-ELISA方法监测小反刍兽疫免疫区山羊、绵羊和牦牛PPR免疫抗体的结果。结果显示:检测免疫山羊血清298份,阳性163份,阳性率54.70%;检测免疫绵羊血清588份,阳性140份,阳性率23.81%;累计检测免疫羊(山羊和绵羊)血清886份,阳性303份,阳性率34.20%;检测免疫区非免疫牦牛血清353份,阳性51份,阳性率14.45%。并对试验结果显示的免疫区羊免疫抗体阳性率偏低、山羊和绵羊免疫抗体阳性率差异大及免疫区接触牦牛PPR抗体呈阳性的检测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2016年5—12月,从山东省泰安市、枣庄市、菏泽市和青岛市等地区6个奶牛场的成母牛群中,随机采集血清1 736份,分别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试管凝集试验(SAT)和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平行检测布鲁氏菌病血清抗体。结果显示:该6个奶牛群的布鲁氏菌病抗体总阳性率为11.12%;3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各不相同,其中RBPT的阳性检出率为12.73%,SAT为11.12%,ELISA为11.75%;5个免疫牛场的布鲁氏菌病血清抗体检测均呈阳性,并且不同地区奶牛场之间的抗体阳性率差异较大,最高的为40.00%,最低的为8.93%;1个非免疫牛场的布鲁氏菌病血清抗体检测结果为阴性。检测结果提示:鉴于当前严重的布鲁氏菌病疫情形势,山东省的布鲁氏菌病防控压力加大;任何一种检测方法都有局限性,3种方法联合应用可有效降低出现假阳性和假阴性的概率;上述检测方法均无法区分免疫和感染,因此免疫给布鲁氏菌病的检测净化带来了极大困难。  相似文献   

17.
<正>2014年初,为了有效防止小反刍兽疫发生流行,张掖市对全市范围的羊实施了小反刍兽疫弱毒苗的全覆盖免疫。为了及时掌握免疫后的抗体情况,在全市6县区,采集免疫后21d、180d、360d的绵羊血清开展了抗体检测。检测结果表明:免疫后21d,抗体阳性率平均为89.0%;免疫后180d,抗体阳性率平均为87.0%;免疫后360d,抗体阳性率平均为84.7%。1材料和方法为了掌握免疫后的抗体水平,分别在免疫后21  相似文献   

18.
东川区2017—2021年连续5年开展山羊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调查监测工作,累计对4175户农户所存栏的161974只山羊进行随机采样,对42095份血清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T)初筛及试管凝集试验(SAT)进行复检,最终对检测的24只抗体阳性羊只进行溯源及无害化处理.通过监测,全区山羊布鲁氏菌病抗体阳性率呈逐年下降...  相似文献   

19.
为优化洼地绵羊羔羊O型口蹄疫疫苗免疫程序,为洼地绵羊口蹄疫综合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试验采用阻断ELISA方法分析了羔羊母源抗体消长规律、不同剂量疫苗免疫抗体消长规律、疫苗加强免疫不同间隔时间抗体消长规律。结果显示:(1)随着羔羊月龄的逐渐增加,其体内的母源抗体效价迅速降低,3月龄的母源抗体效价已经远远低于完全保护性抗体效价(1∶128);(2)在疫苗免疫后14 d、21 d、28 d、60 d、90 d、120 d、150 d、180 d、210 d,双倍剂量组的抗体效价均显著高于单倍剂量组(P<0.05);(3)在疫苗首免后90 d、120 d、150 d、180 d、210 d,加强免疫间隔1个月组的抗体效价均显著高于间隔半个月组(P<0.05)。确定该羊场羔羊的最佳免疫程序为:羔羊3月龄免疫O型口蹄疫灭活疫苗双倍剂量,首免后间隔1个月加强免疫O型口蹄疫灭活疫苗。  相似文献   

20.
青海省英得尔种羊场种羊流产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间接血凝试验(IHA)和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对来自青海省英得尔种羊场的353份羊血清进行布鲁氏菌、弓形虫和衣原体三种主要疫病的血清抗体检测。结果表明,18.9%(33/174)的山羊血清和3.9%(7/179)的绵羊血清其衣原体抗体血清凝集效价≥1:16(++),被判为阳性;抗布鲁氏菌和弓形虫的血清抗体均未检测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