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何悦 《吉林农业科学》2021,46(1):114-119
旅游城镇化是我国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利用重庆武陵山区民族地区的实地调研数据,从经济、社会和生态三个方面分析民族地区农户对旅游城镇化发展影响的感知,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等方法探讨不同特征农户对旅游城镇化发展影响感知的差异性.结果表明:民族地区农户认为旅游城镇化带来的积极影响要远远大于消极影响,而且对经济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的感知都要大于社会影响和生态影响;不同年龄、收入水平、教育水平和民族差异的农户对旅游城镇化发展影响的感知存在显著的差异性.基于此,本文从完善利益分配机制、民族文化与现代文化融合发展、旅游城镇化和生态协调发展等方面提出建议,以期促进民族地区旅游城镇化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4):102-103
在很多特色乡镇,民族文化是旅游的发展动力,通过城镇化的进行,推动特色乡镇的旅游发展。分析了城镇化与民族文化旅游发展的关系,提出了兴蒙乡发展民族文化旅游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农村城镇化是基诺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城镇化建设,对促进我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持续发展,构建边疆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基诺乡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着民族传统文化被破坏、城镇建设缺乏科学规划等问题,阻碍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民族地区的城镇化应该把民族文化、生态环境的开发与保护、产业结构的调整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新型城镇化的含义入手,主要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文化建设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加强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以引起政府和社会公民的重视,从而促进乡村文化发展,实现城乡文化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民族地区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是民族地区为了适应国家双循环高质量的发展战略、实现民族地区社会迅速融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是缩小民族地区与我国其他地区社会发展差距的有效途径。在这个过程中,民族地区应该以推行新型城镇化为依托,促进民族地区所在地的国家公园的建设,实现民族地区社会生态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新型城镇化将是我国今后几十年经济增长的巨大引擎,也是促进民族地区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通过对武陵山民族地区6个县新型城镇化的实地调研,了解到改革开放以后这个地区的城镇化建设有了长足进展,当地政府对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但面对“四化”的新形势,武陵山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制约因素十分明显,主要是城镇规划无序滞后,产业发展先天不足,民族文化传承任重道远,建设资金欲求无门,政策“洼地”严重失衡.根据以上情况,提出了推进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建议.  相似文献   

7.
农村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相关,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农村城镇化建设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且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为加快农村城镇化发展,以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在分析农村城镇化发展的金融支持现状和金融需求的基础上,探讨了金融支持的作用机制,进而提出了黑龙江省农村城镇化发展的金融支持模式。  相似文献   

8.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2):156-157
城镇发展的作用举足轻重,城镇的发展可以极大地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从本质上讲,城镇化就是一个包括经济、文化、人口、社会、结构等方面的经济转型的一个综合全面的城乡转型问题。城镇化建设为我国现代化之路点亮了有效途径,是国家发展的必然之选,也是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对我国城镇化与农村经济发展现状的观察,分析了城镇化对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积极跟消极的影响,提出了如何在建设城镇化的同时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城镇化的推进在当今新时代下对于国家、社会、民族地区以及人民都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四川省甘孜州为例,在文献资料收集的基础之上首先对城镇化的内涵及其对民族地区发展的意义进行了系统阐述;随后对甘孜州城镇化建设的基本情况做了简单的介绍;接着分析得出甘孜州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人口城镇化"速度缓慢、产业结构不合理和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高三个突出的问题;最后针对突出问题分别从人口、产业和城建方面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0.
蒋志远 《湖北农业科学》2016,(10):2701-2705
通过对新疆城镇化建设中所存在的总体水平偏低、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民族差异明显、可持续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的分析,指出当今影响新疆城镇化建设的成因。在此基础上,从政策环境、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城镇建设、可持续发展这5个方面提出新疆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1.
根据民族文化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设与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内在联系,结合黔南州图书馆对黔南地区民族地方文献实行数字化统一管理和开展黔南民族地方文献创意开发的实践,探索民族文化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设融入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合理性、必要性,并结合社会实践提出建设策略及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12.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村落建设是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热点。以山西泽州县石淙头村为例,从村落形态格局、传统建筑特色、历史文化环境等方面分析石淙头村保护与发展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要在"乡村旅游+"的发展理念下,从文化传承、环境宜居、功能更新3个方面促进石淙头村文化、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历史文化名村的振兴。  相似文献   

13.
中国城镇化发展水平测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本文基于我国城镇化发展现状和要求,从人口发展、经济发展、社会保障、人居环境和城乡统筹五个方面,构建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改进熵值法和因子分析法对我国31个省市的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发现我国城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并提出了优化城镇化发展格局、增强城镇化与经济、信息化建设结合等建议,为我国城镇化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农村城镇化建设是农村向城市社区演变的重要战略途径。对和谐发展与农村城镇化建设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分析农村城镇化存在的问题,提出和谐发展视域下的农村城镇化发展的具体对策。对构建和谐发展的农村城镇化建设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产业是立镇之本,兴镇之基。周城在城镇化建设中突破自身人地矛盾极为突出的局限,以白族文化为基础,以白族扎染手工艺品贸易为依托,以旅游为主导,实现民族特色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集约化发展。其鲜明的产业特色对云南省乃至整个西部民族地区城镇化建设中的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四川省2013年21个地级市、州新型城镇化水平进行综合评价。【方法】在分析新型城镇化内涵的基础上,从人口与城镇发展、城乡统筹、城市环境、城市经济、城市文化、城市公共服务、城市管理、社会保障8个方面构建了新型城镇化二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和多指标综合评价模型。【结果】新型城镇化综合水平,成都市、攀枝花市发展最好;在人口与城镇发展建设方面,成都市发展最好;在城乡统筹建设方面,成都市、攀枝花市发展较好;在城市环境建设方面,泸州市城市环境质量最优;在城市经济建设方面,成都市、攀枝花市、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发展相对较好;在城市文化建设方面,攀枝花市最好;在城市公共服务建设方面,成都市发展最好;在城市管理方面,广元市和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最好;在社会保障建设方面,甘孜藏族自治州发展水平最高。【结论】根据上述评价结果,提出了提高四川省新型城镇化水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中国农村社会变迁与社会转型中呈现出的新特征:即农村社会结构分化、农村社会阶层分化、农村人口和家庭结构分化、乡村治理方式变化、农村社会规范和社会价值分化。认为统筹城乡发展,既包括城镇化和人口转移,还包括资金、技术、土地、管理等社会物质性要素和心理、意识、文化、制度等社会精神性要素的统筹配置与双向融汇。并以重庆城乡统筹农村发展实践为例,提出了以调整结构为重点,实施集群战略为核心,以中心镇建设为动力,以土地流转为关键,以民族旅游为抓手,发展特色高效现代农业、林下经济和农村文化旅游经济,农村发展实施错位战略与差别化发展模式,走特色现代农业发展道路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城镇化作为当前社会快速发展的主要标志,社会治理现代化为完成城镇化建设目标提供支持。所以,社会治理转型升级对促进城镇化发展有着直接影响。结合社会治理转型升级的表现,重点分析新型城镇化引发的社会治理问题,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推进新型城镇化社会治理转型升级的相关路径。  相似文献   

19.
云南作为一个多民族聚集地,在漫长的衍变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少数民族独特的多样化、丰富化的民族文化,从侧面体现出云南民族文化中所蕴含的生态文化影响因素与生态社会价值,但随着生态屏障与生态系统等的日益恶化,云南民族文化生态发展受到了严重冲击。而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当前我国民族生态文化建设的重要战略决策,其本质是构建适宜人类生活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全新文明发展形态,促进民族生态文化的有效传承与发展。本文基于我国云南地域生态文明建设优势,明确生态文明建设对云南民族生态文化的作用,旨在进一步促进我国云南民族生态文化和谐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20.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3):217-219
新型城镇化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梳理了我国经济发达、经济欠发达及旅游资源和名俗文化富集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模式,分析了我国新型城镇化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以期对各地开展新型城镇化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