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平均体重0.61~0.82g的红螯螯虾投喂含蛋白质30%的等能饲料进行试验,饲料蛋白源为肉、蜗牛、小虾、浮游动物、鱼粉、豆饼等。生长数据发现,投喂小虾,红螫螯虾日增重率为7.57%;投喂蜗牛,幼虾日增重率为9.42%。饲料转换率0.95。用豆饼代替20%的鱼粉,未影响幼虾的生长率。鱼粉占20%、豆饼占24%的配合饲料养殖红螯螯虾幼虾经济效益最好,日投饵率由5%逐渐降至2.4%。试验证明,红螯螯虾幼虾亦能有效利用人工饲料,但饲料中的鱼粉至少应占12~15%,或者虾粉占10~20%。豆饼是最经济的替代蛋白源。红螯螯虾幼虾的适宜配合…  相似文献   

2.
芦苇粉对克氏原螯虾诱食效果及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芦苇粉对克氏原螯虾诱食效果及生长的影响,分别在基础饲料中加入0、5%、10%、15%、20%、25%共6个含量水平的芦苇粉,观察不同配比的混合饲料对克氏原螯虾的诱食效果,并测定虾的存活数、体长、体质量和蜕壳数.结果表明:(1)在饲料中添加5%以上的芦苇粉对克氏原螯虾有明显的诱食效果(P<0.05).(2)芦苇粉含量对螯虾的平均存活数无显著影响(P>0.05).芦苇粉的添加量≤5%时,螯虾各项生长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当添加量≥10%时,螯虾的平均体长、体质量及平均蜕壳数开始显著减小(P<0.05).据此认为,芦苇粉的最适添加量应在5% ~10%,此最佳添加比例可保证混合饲料在基本不影响螯虾生长的同时又具有较好的诱食效果.  相似文献   

3.
美国夏威夷海洋生物研究所使用以膨化甘蔗渣制作的饲料养虾获得成功。这种饲料以榨糖后的废弃甘蔗渣为主要原料(占总量的88%),经粉碎膨化后添加少量的蛋白质、脂肪及矿物质制成微囊饲料,最适合精细养虾。对墨西哥对虾、斑节对虾,南美白对虾为期6年的养殖试验表明,这种饲料入水后表面还可吸附藻类和浮游微生物,因此虾摄入的是一种新鲜的生物饵料,其生长速度和同期增重率比对照组一般高出28%-46%。  相似文献   

4.
用微生物制剂饲养南美白对虾的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试验结果表明,用微生物制剂饲养南美白对虾,对虾生长快,节省饲料,能有效防治虾病,无药物污染,与对照池相比较,生长速度快21.9%,产量提高33.1%,饲料系数降低0.16;每千克虾的生产成本减少2.80元。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5.
以初始平均体质量为(3.69±0.05)g的克氏原螯虾幼虾为研究对象,配制蛋白质水平分别为27.72%、30.09%、33.05%、35.31%和37.57%的5种等能、等脂的配合饲料,进行为期47 d的饲养试验,探索饲料中不同蛋白质水平对克氏原螯虾生长性能、肌肉质构特性、常规营养成分及氨基酸组成和含量的影响.结果 表...  相似文献   

6.
<正>饲料粒径会直接影响水产动物对营养成分的消化吸收,从而影响生长性能。克氏原螯虾在早期生长阶段生长速度快、个体变化大,只投喂一种粒径的饲料并不能满足克氏原螯虾幼虾快速生长阶段所需的营养。因此,有必要针对克氏原螯虾幼虾生长阶段制定不同粒径饲料的投饲策略。在实际养殖生产和试验研究中,多采用2毫米或3毫米粒径的饲料饲喂克氏原螯虾幼虾。  相似文献   

7.
据《日本养殖无脊椎动物的方法与设备》一书中介绍。对虾饲料成分中的含水量如小于总重量的50%,不能消化的饲料量就会增加,从而大大影响对虾的生长,在含水量高于50%时,虾的生长就正常,如果含水量高于70%以上,饲料强度就会降低,在饵养过程中,饲料会被破坏,成为不适用的饲料。  相似文献   

8.
养殖南美白对虾,其饲料报酬率高,饲料占精养成本的50%-60%,约占半精养成本的40%,是养殖的主要投入。饲料投喂不足,会影响南美白对虾的生长,导致虾体抵抗力下降;饲料投喂过量,会浪费饲料,污染水质与底  相似文献   

9.
饲料中添加螺旋藻对凡纳滨对虾生长、体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立鹤 《水产学报》2005,29(6):791-797
系统研究了饲料中添加0~5%不同水平的螺旋藻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与体生化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螺旋藻能促进对虾生长,提高饲料的消化利用率,以0.8%、1.5%螺旋藻添加组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较好,试验中期、末期增重率分别达到926.10%、959.78%和4382%、4353.3%,与对照组相比,虾体增重率分别提高2.82%、6.56%和3.45%、2.77%。结合饲料利用、虾体生化组分分析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0.8%水平螺旋藻为最佳。凡纳滨对虾肝体指数(HSI)随螺旋藻添加量的增加呈现下降趋势。(2)在1%螺旋藻添加范围内,虾体EPA含量内(Y)与螺旋藻添加量(X)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YEPA=2.4275X+4.5975,R0=0.9611),在0.8%范围内螺旋藻,虾体中DHA、ARA的含量与螺旋藻添加量呈显著线性相关(yDHA=4.668X+5.6545,R^2=0.9631;YARA=105.58X+0.3241,R^2=0.9749)。(3)从虾体DHA、EPA和ARA含量分析,0.5%大蒜添加量与5%螺旋藻添加量的对虾体脂肪酸改善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10.
投喂不同饵料对长薄鳅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建明 《水产科学》2019,(2):207-212
在水温18.6~21.6℃条件下,将初始体质量为(3.91±0.22) g的长薄鳅幼鱼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尾鱼,饲养在圆形玻纤缸(直径1 m、高0.8 m)中,分别投喂刀额新对虾、鳙鱼、配合饲料(粗蛋白≥46.0%)、虾+饲料、鱼+饲料5种饵料,以筛选适宜于长薄鳅幼鱼的适宜饵料投喂模式。75 d的饲养结果表明,不同投喂模式对长薄鳅的存活率无显著性影响(P>0.05),而对长薄鳅的生长影响显著(P<0.05)。试验结果表明,虾组、鱼组、饲料组、鱼+饲料组的长薄鳅最终体质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虾+饲料组最终体质量和体质量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其他4组(P<0.05),依次为虾+饲料组>饲料组>虾组>鱼组、鱼+饲料组。5个试验组鱼的体长特定生长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依次为虾+饲料组>虾组>饲料组、鱼+饲料组>鱼组。试验结束时,各试验组鱼的生长离散均有所升高,生长离散变化依次为鱼组>鱼+饲料组>饲料组>虾组>虾+饲料组。各试验组长薄鳅的的摄食率差异显著(P<0.05),摄食率依次为鱼组>虾组>鱼+饲料组>虾+饲料组>饲料组;虾组和鱼组的饵料系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其他3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投喂模式下长薄鳅幼鱼的生长系数b值均小于3,呈负异速生长,但虾+饲料组的长薄鳅幼鱼生长系数b值最大。试验过程中各组鱼的肥满度均下降。研究结果显示,在本试验的不同饵料投喂模式中,投喂虾+饲料更利于长薄鳅的摄食和生长。  相似文献   

11.
在斑节对虾养殖中,科学投饲是一项重要的技术措施,饲料的投入一要质量好,二要种类多,三要数量足,四要合理投喂。任何一种饲料所含的营养成分都不可能全面满足虾生长的需要,即使是配合饲料也是如此,因此在有条件的虾场,应尽可能投喂多种饲料。由生产实践证明,以70%的配合饲料和30%的鲜活饲料,是比较理想的饲料搭配。如何做到科学投饲,主要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2.
实验用不同的维生素E(VE)含量的饲料投喂克氏原螯虾亲虾,研究对其繁殖性能的影响,目的是为研制亲虾的人工饲料提供指导。结果显示,在添加VE量分别为基础饲料干重的0%、0.004%、0.02%、0.1%和0.5%的5个饲料组中,0.02%VE组不仅可以增加产卵雌虾的数量比例,而且也能提高克氏原螯虾雌虾的产卵量。随着VE含量的升高,产卵雌虾的比例呈下降趋势,单个雌虾的产卵量与0.02%VE组差不多,这表明饲料中适当添加VE可促进克氏原螯虾产卵,但饲料中VE含量过高对克氏原螯虾的繁殖产生负面影响。在饲料节添加适量的VE能够提高亲虾繁殖能力,方法简单,效果明显,适合规模化生产的需要,可以推广。  相似文献   

13.
罗氏沼虾(幼虾)的饲料蛋白质需求为30%~40%,脂肪需求为6%,碳水化合物的含量的适宜范围为20%~30%,适宜的蛋白质能量比为10千卡消化能门克蛋白质,对15种维生素和8种微量元素都是必须的。钙、磷比应控制在及~1.5:1。纤维素含量幼虾要求在州左右,另外,饲料中还需含有0.5%~l.5%的胆固醇。下表列出两个饲料配方供参考。罗氏沼虾(幼虾)的营养需求与参考饲料配方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索使用不同品牌的斑节对虾饲料与养虾池水质和浮游生物的关系.选用两种品牌的对虾饲料。在4个虾池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在使用粤海脾斑节对虾饲料三个斑节虾池中,水质正常,有利斑节对虾生长的浮游生物种类占优势。浮游生物数量多、且稳定。对虾生长正常.中途没有虾瘸发生。按计划收虾。养虾产量较高,另一品牌对虾饲料.喂养斑节对虾。在养殖的中后期出现严重的虾病.产量低。  相似文献   

15.
张恒  刘立鹤  贺国龙  刘军  黄峰 《水产科学》2011,30(10):591-596
以饲料中添加36%鱼粉作为对照组,用菜籽粕分别替代饲料配方中10%~50%的鱼粉,配成5种等氮等能试验饲料,饲喂凡纳滨对虾,研究不同替代比例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和虾体氨基酸组成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饲养56d后,随着菜籽粕替代鱼粉比例的增加,对虾的质量增加率下降,但仅50%替代比例试验组的质量增加率为1542.74%,...  相似文献   

16.
中国对虾对胆固醇、磷脂的营养需求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周洪琪  王义强 《水产学报》1991,15(2):148-154
运用梯度法设计胆固醇饲料试验,用二因素三水平设计胆固醇、磷脂饲料试验。结果指出,饲料内添加胆固醇对于中国对虾有显著的促生长和提高存活率的效果,胆固醇是对虾饲料内必须添加的营养物质,根据试验虾的生长、存活以及肌肉内胆固醇的含量,饲料中添加0.5%的胆固醇就能够满足对虾的营养需求。磷脂也是中国对虾必需的营养物质,饲料内磷脂的添加能够提高对虾的存活率,增加肌肉中胆固醇的含量,就本试验条件下,饲料内含豆油3%、鱼油2.5%、胆固醇0.5%时,3%的磷脂就能满足对虾的营养需求。  相似文献   

17.
在基础饲料中添加四种含不同脂肪酸的脂肪源组成四种试验饲料,对斑节对虾幼虾进行45天的喂养试验。结果表明,饲料中含有高度不饱和脂肪酸(HUFA),能促进幼虾的生长和提高幼虾的成活率。幼虾摄食含有不同脂肪酸的饲料,虽然虾体内脂肪含量接近,但虾体脂肪酸含量差异显著。斑节对虾幼虾对18碳以下的脂肪酸转化能力有限。在斑节对虾幼虾的养殖饲料中直接添加含有HUFA的脂肪源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根据罗氏沼虾肌肉必需氨基酸的含量来设定饲料的必需氨基酸组成,研制了罗氏沼虾配合饲料。在饲料中添加“生物灵”添加剂,促生长效果显。  相似文献   

19.
长毛对虾仔虾对不饱和脂肪酸需求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渊源 《水产学报》1997,21(4):380-385
用正交法对不饱和脂肪酸进行6因素2水平的饲料含量设计,并在对虾营养试验系统中进行饲养实验。结果表明;长毛对虾仔虾的生长率,存活率受不2饱和脂肪酸种类与含量的影响。在本实验条件下,长毛对虾仔虾期C16:n,C18:n,C18;2n,C18;3n,C20:1-5n和C22-24的最适宜含量分别上饲料的0.24%,1.40%,1.85%,0.43%,0.76%和2.25%。  相似文献   

20.
<正>饲料成分是红螯螯虾养殖中的关键因素之一,饲料营养中以蛋白质最为重要,是影响红螯螯虾特定生长率与存活率的核心。本次试验结果显示,红螯螯虾的特定生长率在幼虾、小虾、大虾三阶段最适合的饲料蛋白水平分别为28%、32%、36%,随着红螯螯虾成长,最适蛋白水平呈现逐渐提升的现象。饲料并非采用高蛋白水平饲料就能取得最好的特定生长率,而应该依照红螯螯虾生长阶段给予匹配的饲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