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2000-2004年末,黑龙江省奶牛存栏年平均增长15.2%。其中2004年达到了18.2%,而发展国家的奶牛业,如美国、澳大利亚,奶牛数量在减少,牛奶的产量却不断提高。从长远来看,发展奶牛业应提倡质主量从,这样才能提高奶牛业的经济效益,充分利用有限的饲料资源。要想提高奶牛群体的质量,必须应用先进育种技术,增加忧秀母牛群体的数量,选择优秀的种公牛。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金华市奶牛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该市农业经济中的支柱产业之一。2006年,全市奶牛存栏数达到3.1万头,牛奶产量达到9.25万t,奶牛业产值达到20多亿元,在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奶牛业的迅速发展,进一步促进和带动了乳品加工企业和饲料、兽药、包装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奶牛养殖业发展势头强劲,截止2004年,全国奶类总产量达2368.4万t,奶牛存栏1108万头,牛奶总产量和牛奶消费每年都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但是与其它奶牛业发达省相比,云南省的奶牛养殖和管理水平都还十分落后,为了摆脱这种不利的局面,我们应该不断的学习和推广先进技术和经验,例如ISO、HACCP、GAP等先进体系已经在一些发达省份的牧场不同程度地推广应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天津市奶牛业协会回顾1996年奶牛业形势安排1997年协会工作1996年底天津全市奶牛存栏2.9万头,牛奶产量11万吨,比1995年分别增加3.14和9.52个百分点。国有奶牛业出现了新的活力,农村奶牛业加快了发展速度,形势喜人。为促进奶牛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我国奶牛业迅猛发展,奶牛头数从2000年的488.7万头增加到2004年的1102万头,牛奶产量从827.4万吨增加到2248.5万吨,分别提高了125.5%和171.7%。然而奶牛业的发展不应仅仅表现在奶牛饲养头数的增长上,还应该显示在奶牛单产水平的提高上.同时更应体现在奶农收入的增加上。以往的经验和事实证明,没有利润空间的畜牧业是难以维持和发展的。  相似文献   

6.
一、我省奶牛业现状我省奶牛业自建国以来,经历了初创期、快速发展期和调整期,目前已进入稳定、快速、健康发展期。奶牛业由不被人重视的副业地位发展成为举足轻重的一大产业,我省已经成为我国的奶牛业大省。1.牛奶产量:2000年全省为90万吨,居全国第二位;2.乳制品产量:2000年达14.5万吨,居全国第二位;奶牛存栏2000年全省纯种奶牛和改良奶牛存栏55.9万头,其中纯种荷斯坦奶牛约29万头,在全国居第四位;年人均占有牛奶量:2000年为13.1公斤,在全国名列前茅。奶牛业为我省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  相似文献   

7.
山西奶业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山西省奶业迅速发展。据统计,2004年底,全省奶牛存栏25.89万头,牛奶产量61.15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20.86%和14.85%。但从2004年第四季度开始,由于饲料价格上涨,奶价下跌,原料奶收购量减少等原因,导致奶牛养殖效益大幅度下降,可能引起奶业生产的滑坡,奶牛业发展面临着严峻形势。本文就当前山西省奶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天津市在1980年时只有奶牛7834头,年产鲜奶2267万公斤。市人民政府为了解决人民吃奶难问题,把发展奶牛业列入国民经济计划,积极鼓励和保护奶牛业的发展。到1988年底,全市奶牛总数达到21005头,比1980年增加了168.1%;牛奶总产量达到  相似文献   

9.
一、奶牛业发展形势(一)全国奶牛业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四年来,我国奶牛业经历了1988年部分地区出现“滑坡”的困难时期,通过国家对经济的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大力推行“科技兴农”、科学养牛的措施,奶牛业走向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方向。1991年底,全国良种和改良种奶牛达到294.5万头,比上年增长10.9%;牛奶总产量达到464.8万吨,比上年增长11.3%。总产奶量增长率较高,反映了近两年已从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制定了一系列关于农村经济改革的政策,极大的促进了我国奶牛事业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中共中央关于农村农业经济发展的有关政策,把加强畜牧业的发展放到了重要的议程中,2001年农业部关于2001年到2030年奶业发展的三十年规划和战略目标的提出,使我国奶牛养殖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目前我国奶牛存栏数已达到893.2万头,牛奶总产量达到1746.3万吨,人均占有牛奶量达到12千克,取得了极大的发展。虽然全国奶牛业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按我国现有存栏奶牛中60%的成年母牛计算,成年母牛有535.93万头,平均头年产奶量仅有3200余千克。同国际奶牛业发达国家的平均头年产奶量9000-10000千克相比较,差距很大.仅是人家的三分之一左右。而造成我国荷斯坦牛头年平均奶产量的水平低的原因,主要有两大因素:一是饲养水平低下;二是最主要的原因即我国荷斯坦牛的良种覆盖率太低,虽然我国有许多地区(如:上海、北京、西安、天津等地区)国营奶牛场头年平均奶产量达到了8000~9000千克,也涌现了一些头年平均产奶量达到9000千克以上的奶牛场.也有一批总产数万千克乃至10余万千克的长寿高产优秀奶牛,但总体良种奶牛所占的比例太低,大约在30%~35%左右。  相似文献   

11.
泰安市岱岳区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区,年产作物秸秆和饲草6.5万吨,发展以奶牛为主的草食节粮型畜牧业得天独厚。为充分发挥这一资源优势,我区提出了大力发展奶牛业的发展思路。几年来,我区奶牛业已实现了超常规发展,奶牛存栏量达到5394头,奶产量达到1.8万吨,分别比1999年增长5.1倍和3.6倍。奶牛养殖已成为我区农业经济的主导产业和群众发家致富的有效途径。奶牛业的发展,带到了整个畜牧业的快速发展。找区先后被命名为“全国肉类生产百强县”、“全国秸秆养畜示范县”“山东省畜牧业强县”和“山东省畜牧业先进县”等称号。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大庆市奶牛业的发展非常快.每年以18%的速度递增,到2006年末奶牛头数已达到33万头,单产5500kg,总奶量达104万t。但在快速发展的背后,一些日益显现的问题已成为制约大庆市奶牛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13.
范颖 《中国乳业》2005,(3):15-19
1988~1993年,在欧共体奶类发展项目支持下到1995年,大连市奶牛和改良奶牛1.43万头,牛奶产量4.68万吨。到2004年全市有奶牛1.75万头,牛奶产量6.85万吨。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省奶牛小区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畜牧业的发展,黑龙江省奶牛业发展方兴未艾,奶牛存栏现已达到117万头。但总体来看奶牛生产水平不高,粗放饲养问题严重,一些常规实用技术难以推广和应用。笔者最近走访和调查了双城市不同规模的奶牛小区22个,发现问题较多,现从小区暴露出的问题方面,对全省奶牛业现状做一粗略分析。  相似文献   

15.
浙江省金华市素有“南方奶牛之乡”的美誉。目前全市拥有奶牛3万余头,乳制品加工企业30多家,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奶牛养殖、乳品加工的氛围。但由于长期以来,金华奶牛业以粗放、散户饲养方式为主,因此,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奶牛业的快速发展和乳品质量的提升。浙江李子园牛奶食品有限公司近几年紧密结合自身发展,积极探索奶牛业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陕西省宝鸡市奶牛业持续快速发展,2006年末,奶牛存栏量达17.1万头,牛奶总产量37.1万吨,产值6.3亿元,全市有奶牛养  相似文献   

17.
消炎醌对奶牛乳房炎主要病原菌的体外抑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期以来,奶牛乳房炎一直是影响奶牛业发展的常见病、多发病,轻者会降低牛奶的产量与质量,重者会导致奶牛产奶能力和繁殖能力丧失,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奶牛养殖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2003年我国奶牛存栏数已达到893.2万头,牛奶总产达到1746.3万t,人均占有牛奶量达到12kg,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成年母牛平均单产仅有3200余kg,同国际奶牛业发达国家平均9000~10000kg相比较,差距很大,仅是人家的三分之一左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江苏奶牛与全国奶牛一样,与时俱进,迎来了新一轮空前的发展机遇。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资源和科技三要素,江苏在全国率行提出“牛奶+鸡蛋—早餐革命”,并倡导在全省范围内借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强劲动力,鼓励种草养畜,大力发展奶牛业。本着农民增收、财政开源之思路,各级政府纷纷出台支持和鼓励发展奶牛业的优惠政策,并积极建立奶牛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所有这些,促进了江苏奶牛业的长足发展,奶牛存栏由五年前的3.0万头上升至目前的近7.0万头,奶牛业的发展需要科技,认真剖析江苏奶牛业的科技需求,并科学进行投入决策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一、我国奶牛业的发展现状 1.奶牛业向规模化发展 我国奶牛业的养殖模式原本是散养、家庭牧场、适度规模化牧场长期共存.由于受到三鹿事件影响.乳品企业对一些散养户的牛奶质量不好掌控.于是普遍抬高了牛奶的收购门槛,逼着你取缔散养,逐步向规模化养殖转变,如目前伊利、蒙牛对200公里以外的奶站.要求必须日产鲜奶3吨多才收购,一家一户的奶就不收了.目前奶牛家庭养殖正在一些省份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