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一、漆沟藻的特征漆沟藻属甲藻属,是甲藻中毒性较强的一种藻类,主要生长在温带浅海和池塘中,淡水中也有分布,形状大小不等,一般由多边形板片组成,整体呈球体或圆锥体,该藻在海水中未暴发前,比夜光  相似文献   

2.
青泥苔是鱼虾池中常见的丝状绿藻的总称,包括水棉、双星藻和转板藻等。这些藻类适宜生长在浅水沟及池塘的浅水处。一旦遇到合适的生态条件即会大量繁殖,初期藻体颜色较深,为深绿色,呈丝状附于  相似文献   

3.
青泥苔是鱼池中常见的丝状绿藻的总称,包括水绵、双星藻和转板藻等。这些藻类适宜生长在浅水沟及池塘的浅水处。一旦遇到合适的生态条件即会大量繁殖,初期藻体颜色较深,为深绿色,呈丝状附于池底,以后渐变黄绿色悬于水中,衰老时如旧棉絮浮于水面。青泥苔在鱼虾池中的主要危害一是缠住幼虾、鱼苗,致其死亡;二是消耗水中的养料,使池水变瘦,影响天然饵料和鱼虾的生长;三是衰老死亡的藻体腐败,影响水质,破坏池水的生态平衡,造成缺氧和泛池;四是青泥苔漂浮于水面或附生在池底,易缠住饵料,影响鱼虾的正常摄食。2001年6月20…  相似文献   

4.
小三毛金藻是一种微型单细胞金藻。由于它在盐度较高的北方盐碱地池塘、沟湾等水域极易大量繁殖,分泌毒素,造成养殖鱼虾的大量死亡。近几年来,山东、河北等省相继发生过小三毛金藻大量繁殖造成的淡水养殖业危害。1989年以来,我们通过反复试验,初步探索出了小三毛金藻危害规律及有效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5.
正前沟藻归类于甲藻属,甲藻中有多种藻类能形成赤潮,有近60种为有毒种类,其中很多是前沟藻属甲藻。前沟藻是一种能产生溶血性毒素的有害赤潮藻种,主要分布于热带和温带海域,为世界性分布种。前沟藻是甲藻中毒性较强的一种藻类,主要生长在温带浅海和池塘中,淡水中也有分布,形状大小不等,一般由多边形板片组成,整体呈球体或圆  相似文献   

6.
对山东胶南地区刺参养殖池中常见的一种对刺参危害较大的刚毛藻品种进行了分类鉴定,并对其繁殖生长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提出了相应的防控对策,以期为刺参室外池塘养殖期敌害藻类的防控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该藻是曲褶刚毛藻(Cladophora flexuosa)。4月中旬,当池塘水温从13.5 ℃逐渐升高时开始出现;5月水温20 ℃左右时达到繁殖高峰,生物量达500 g·m-2;6月池塘水温升高至25 ℃后开始衰亡;7月水温达28 ℃后腐烂消亡。在刚毛藻繁殖初期应提高水位或及时清除池塘底部的刚毛藻,以防其大量生长,死亡后败坏水质,造成刺参死亡。  相似文献   

7.
赤潮是一种生物现象,海洋单细胞藻类大量繁殖,主要由Pyrod inium、多甲藻(Peri-dinium)、角藻(Ceratium)、膝沟藻以及短裸甲藻(Gymno-dinium)等属种类所引起的。这些种类大量繁殖,当每毫升数量达到好几百个时,海水色泽变  相似文献   

8.
吴霓  江涛  江天久  吕颂辉  桓清柳 《水产学报》2013,37(9):1328-1333
为研究2009年10月下旬在广东珠海海域爆发的双胞旋沟藻赤潮对养殖鱼类及水体中其它生物的影响,实验以卤虫幼体、金鼓鱼苗和凡纳滨对虾苗作为受试生物,在赤潮现场测试双胞旋沟藻对卤虫幼体、鱼苗和虾苗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显示,24 h双胞旋沟藻对卤虫幼体的LC50(半致死浓度)为9.55×104/mL,藻密度为2.5×103/mL的双胞旋沟藻对卤虫幼体的LT50(半致死时间)为48.5 h。60 h内该赤潮水体对鱼苗和虾苗的存活无不利影响,卤虫幼体和金鼓鱼苗均可摄食双胞旋沟藻,卤虫幼体对双胞旋沟藻的摄食率低。研究表明,双胞旋沟藻赤潮水体对卤虫幼体有一定的毒性作用,但在低藻密度条件下,卤虫幼体能以该藻为食并维持其生命,双胞旋沟藻对金鼓鱼苗和凡纳滨对虾苗无急性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9.
什么叫湖靛: 盛夏初秋,鱼塘中水温较高,如加之水质碱性较重,硬度较大时,常在下风头水面漂浮着一层蓝绿色或红黄色的水花,称之为湖靛.这是由几种藻类组成的,一是由于两种蓝藻类的大量繁殖,如铜绿微囊藻使池水呈现翠绿色,有些地方叫“铜锈水”,如是水花微囊藻呈淡黄色.藻体颗粒状,每一颗粒为许多球形细胞密集而成的群体,大小、形状很不规则,外表包裹着一层胶质膜.另一种是甲藻类,多甲藻和裸甲藻的大量繁殖,使池水在阳光的照射下反映出红棕色,群众称为“红水”.藻体细胞中部有一条环绕体周的横沟,沟中有鞭毛.  相似文献   

10.
王武 《淡水渔业》1978,(6):22-29
兰绿色裸甲藻属甲藻门、裸甲藻层。该藻在国内尚未定种名,因其载色体呈兰绿色,我们暂且称其为兰绿色裸甲藻。该藻个体比隐藻大2-8倍,夏秋季节在高产成鱼池中大量繁殖,使水百呈兰绿色丝状或块状水华。据文献记载,认为兰绿色的裸甲藻是鱼类不易消化的种类,在其死亡后,  相似文献   

11.
作为重要的养殖品种,近年来,刺参养殖在大连地区沿海广泛开展,已经成为农业支柱性产业之一.随着刺参养殖产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存在的问题也随之显现,其中主要的一点是池塘中大型藻的大量繁殖,大批死亡影响了刺参的生长. 在大连地区刺参养殖池塘中大型藻的出现一般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3月~5月化冰后随着水温的升高,一些以浒苔等为主的绿藻门大型藻类开始生长,这些藻类大多为低温种类,当水温在24℃后陆续死亡.第二阶段是6月~9月水温持续在25℃以上的高温期以刚毛藻为主的大型藻类大量繁殖,进入秋季随着水温下降逐渐死亡.  相似文献   

12.
赤潮     
慕珠 《海洋渔业》1987,9(5):197-197
<正> 赤潮,又称红潮。是一种局部海区浮游生物异常繁殖,使水质恶化的现象。这种现象有时也会在淡水中出现。引起赤潮的浮游生物种类很多,其中常见的有赤潮虫、鼎形虫、夜光虫、裸沟虫、铠甲虫、中溢虫、束毛藻、微型原甲藻、裸甲藻、红颤藻、角毛藻、骨条藻等。赤潮大多发生在水温高、  相似文献   

13.
湖南地区9月以后,山塘水库经常能看到一层蓝绿色或者红褐色的藻类漂浮在水面,这些浮在水面的藻类常是裸藻.水产养殖过程中常见有两种裸藻水.第1种为蓝绿色,以绿色裸藻为优势种,因其色素体为绿色而使水色呈绿色,大量繁殖后即呈蓝绿色.第2种为红褐色,俗称"铁锈水",水表层具铁锈色油膜,有黏性,以血红裸藻为优势种,因其色素为红色,...  相似文献   

14.
螺旋藻又名蓝藻,是一种生长在热带及亚热带碱性湖泊中的微藻类植物,其外观呈深绿色,在显微镜下观察,藻体呈螺旋形,故取名为螺旋藻。它具有光合效率高、生长繁殖快、对环境适应性强等特点,是少数能大规模培养的微藻之一。  相似文献   

15.
在20年前已认为绝灭的现成为日本特别天然纪念物的淡水藻—拖拉藻,最近被发现在兵库县赤穗郡上郡町的安室川繁殖生长。兵库县也已结束了对当地的调查。被发现的拖拉藻为原始的淡水产红藻类的一种,长约30cm,呈  相似文献   

16.
<正>嗜酸性卵甲藻(Oodinium acidophilum Nie)属胚沟藻目、胚沟藻科、卵甲藻属。从分类地位上而言,该藻归属于甲藻门,是分布于淡水中的浮游藻类,但目前在水产疾病研究领域里,均视其为原生动物的鞭毛虫类。该藻分布广泛,适宜于偏酸性的养殖水体,可侵害多种鱼类,无宿主专一性。在我国,嗜酸性卵甲藻病首次发现于江西万年县,此后广东、福建、浙江等地也逐渐有该病的报道,但均以养殖食用鱼发病为主,鲜有报道该藻感染观赏鱼引起发病死亡的病  相似文献   

17.
<正> 1 青苔的防治 青苔是一些丝状绿藻的总称,包 括水绵、双星藻、转板藻等。这些藻类最初生于鱼池浅水处,颜色呈深绿色。衰老时成棉絮状,颜色亦转成黄绿色,当它们在鱼池中大量繁殖时,消耗水中养料,影响浮游植物的繁殖,使鱼类缺少食料;另外,  相似文献   

18.
目前,在鱼类养殖过程中,4~10月的高温期是鱼类病害的高发期,主要流行病是出血病、肝胆肾病及并发症和寄生虫疾病。我们在日常防治疾病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久治不愈的情况,甚者出现用什么药都没效果的情况,经过我们多年的实践经验以及调查研究发现,出现这种情况的关键因素是藻毒素慢性或急性中毒而引起的鱼类死亡。何为藻毒素?藻毒素是指水体的某些藻类在繁殖过程中或即将死亡时释放出的羟胺类化学物质,对水生生物和哺乳动物都有潜在的毒性,藻毒素主要包括肝毒素和神经毒素。  相似文献   

19.
以强壮前沟藻为材料,采用实验室内单种培养方法,以氮、磷、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进行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研究强壮前沟藻生长的营养需求.试验结果表明,磷对强壮前沟藻生长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氮元素对该藻生长的影响也较为显著,而微量元素及维生素对强壮前沟藻生长影响不显著,各因素对强壮前沟藻生长的影响依次为:磷>氮>微量元素>维生素;强壮前沟藻生长的最佳营养条件为氮元素880 μmol/L,磷元素108 μmol/L,微量元素21.0 μmol/L,维生素0.96 μmol/L.根据强壮前沟藻生长的营养需求,初步探讨了营养条件对该藻形成赤潮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1 病原体 嗜酸卵甲藻(Oodinium acidophilum Nie),是胚沟藻目、胚沟藻科、卵甲藻属的种类。因它只生活在微酸性(pH5-6.5)和淡水水质中,故称其为嗜酸卵甲藻。嗜酸卵甲藻为寄生性单细胞藻类,纵分裂法繁殖。第1次分裂总是从凹陷处向内一分为二,接着二分为四,四分为八地继续分裂下去,一直到128个子体,以后每个子体再分裂1次,形成2个裸甲子,藻类学家称之为裸甲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