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苎麻子叶苗茎尖秋水仙素处理的直接效应是产生倍性嵌合生长锥,继而由其分别发育成地上茎和地下茎。处理当季只有少部分植株表现出多倍体特征,但嵌合体地下茎在多季宿根年代中可间歇或连续地发出不同倍性分株,据两年观察鉴定,其累积平均多倍体诱导率已高达49.4%。不同秋水仙素浓度和不同处理时间的多倍体累积诱导率差异显著。用综合诱导率进行评价更能反映各处理的实际效果,以低浓度较长时间处理(0.1%,3天)的综合诱导效果最佳(59.7%)。关于苎麻多倍体诱导中嵌合体形成及其特点以前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2.
我们从1982年开始,以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苎麻种子、地下茎和试管苗,1983年4月诱导苎麻多倍体成功,以后又获得了43株多倍体单株,并用组织培养等快速无性繁殖方法迅速扩大群体,进行纤维产量、品质比较试验。  相似文献   

3.
苎麻诱导无融合生殖及其胚胎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使用13种不同的药剂配方对苎麻进行无融合生殖的诱导,首次获得了苎麻单倍体和混倍体植株。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药剂配方、施药方法、施药时间和苎麻品种不同,诱导效果各异,其中以9号和12号药剂诱导效果最好。在处理12个品种中,以“湘苎2号”最敏感。用9号药剂处理,其诱导结实率高达14.58%。当花序上大约半数雌花的柱头伸出子房时,药剂处理可收到最佳的诱导效果。药剂处理苎麻后,植株的生长会表现出一些异常现象。 对无融合生殖种子育苗移栽后的植株的生长发育特性和体细胞染色体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对445株AF1植株进行鉴定结果,其中混倍体180株占40.4%,多倍体7株占1.6%,单倍体6株占1.3%,其余为二倍体。在鉴定过程中发现了染色体数为14,21,28,35,42,49,56的一系列细胞.在非整倍体细胞中,含染色体数为21,35,49的细胞占绝大数。它们都是7的倍数,似乎苎麻染色体是7条为一组进行变化的。 对整体染色一透明方法进行了改进,结合石蜡切片的方法,首次成功地用于整个果实的胚眙学研究。  相似文献   

4.
为建立亚麻多倍体化学诱导技术体系,通过清水浸泡时间与秋水仙碱溶液浓度、处理温度、处理时间的比较试验,研究了外界因子对亚麻多倍体诱导形态变异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亚麻多倍体诱导,以清水浸种16小时,转入0.16%的秋水仙碱溶液,在20℃条件下浸泡12小时为最佳,其成活率为36.07%,诱导率达到24.67%,则诱导成活率为8.9%。  相似文献   

5.
对苎麻多倍体育种中多倍体的诱导方法和效果、多倍体的形态学和解剖学特征及其经济性状和纤维品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苎麻多倍体育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以中苎1号、湘苎3号、多倍体1号和新品系R057苎麻品种(系)为材料,研究了插条粗细对苎麻低位分枝扦插苗的成苗率、单株根干重、主茎高度增加量及分枝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4个苎麻品种(系)低位分枝扦插苗的成苗率、主茎高度增加量和单株根干重都表现为扦插粗细0.6 cm〉0.8 cm〉0.4 cm,且不同插条粗细处理间差异显著;分枝数、最低和最高分枝位长也表现出相同的趋势。综合考虑,在进行苎麻低位分枝扦插苗培育时,扦插苗的粗细以0.6 cm较为理想。虽然不同品种在各个性状上表现各不相同,但从成苗率、单株分枝数和最低分枝位这3个最关键的性状上看,新品系R057表现最好,多倍体1号次之。  相似文献   

7.
为建立亚麻多倍体化学诱导技术体系,通过清水浸泡时间与秋水仙碱溶液浓度、处理温度、处理时间的比较试验,研究了外界因子对亚麻多倍体诱导形态变异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亚麻多倍体诱导,以清水浸种16小时,转入0.16%的秋水仙碱溶液,在20℃条件下浸泡12小时为最佳,其成活率为36.07%,诱导率达到24.67%,则诱导成活率为8.9%。  相似文献   

8.
提高橡胶树多倍体诱导率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在暴露条件和暗处理条件下用秋水仙素溶液处理RRIM600,PR107,GT1,海垦1,海垦2,天任31-45,红星1和93-114等15个无性系的萌动芽,已全部诱导产生形态稳定的多倍体。经细胞学鉴定,这些多倍体无性系的体细胞染色体数大多为72条。在暗处理条件下用秋水仙素溶液处理嫩芽,诱导率可高达60%,个别无性系高达100%。研究了多倍和二倍组织占不同比例的嵌合枝条在生长过程中的消长特点,发现并非在任何情况下,嵌合体的生长都是向着有利于二倍组织的方向发展的。应用本文所提出的暗处理诱导法,只需处理个别植株韵少量萌动芽,即可获得人工诱导的多倍体,这种多倍体在不同程度上夹杂着少数的二倍性细胞,因而只能称为外部形态稳定的多倍体,即“外稳型多倍体”。只有经过进一步分离纯化,并在有性繁殖中不再出现二倍体时,才能称为遗传型稳定的多倍体。  相似文献   

9.
为建立亚麻多倍体化学诱导技术体系,通过清水浸泡时间与秋水仙碱溶液浓度、处理温度、处理时间的比较试验,研究了外界因子对亚麻多倍体诱导形态变异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亚麻多倍体诱导,以清水浸种16小时,转入0.16%的秋水仙碱溶液,在20℃条件下浸泡12小时为最佳,其成活率为36.07%,诱导率达到24.67%,则诱导成活率为8.9%.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探讨了苎麻多倍体的各种诱导方法,以组织培养方法最为理想,诱变频率可高达56.10%。采用组织培养不定芽技术获得了四倍体细胞达94%的单株和三倍体细胞达86%的单株,并发现了非整倍体细胞。将稳定的四倍体与二倍体杂交,得到了大量三倍体苎麻,以及各种类型的苎麻非整倍体材料。还初步研究了这些材料的形态特点,选出了一些营养生长优势极强的株系。  相似文献   

11.
苎麻多倍体诱导成功,只是多倍体育种的开始。培育多倍体品种,必须筛选大量多倍体群体供选择应用。倍性鉴定最权威的检测手段自然是染色体镜检计数法,但染色体镜检技术性强,手续繁琐,特别是苎麻染色体镜检难度则更大。可见,寻  相似文献   

12.
低浓度秋水仙素离体诱导甜叶菊多倍体技术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甜叶菊茎段为外植体,采用不同低浓度秋水仙素在甜叶菊试管苗茎段再生苗初期进行长时间持续处理,以探讨低浓度秋水仙素诱导甜叶菊多倍体的优势及适合长时间诱导甜叶菊的秋水仙素浓度,简化甜叶菊离体诱导多倍体技术环节。结果表明:0.025%的秋水仙素浓度适合于甜叶菊多倍体离体诱导的持续诱变,直至试管苗再生而无需清洗外植体和更换培养基,简化了诱导技术环节,提高了甜叶菊多倍体离体诱导效率;多倍体植株田间农艺性状表现为叶片大而厚实、开花延迟、花蕾较大等特征。旨在建立低浓度秋水仙素离体诱导甜叶菊多倍体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3.
甜叶菊多倍体离体诱导技术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甜叶菊茎段为外植体,用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在试管苗茎段再生植株过程中进行不同时间处理,探讨适合于甜叶菊离体多倍体诱导的最佳秋水仙素处理时间和浓度,初步建立甜叶菊离体诱导多倍体的技术体系。结果表明,秋水仙素对甜叶菊植株形成影响较大,秋水仙素处理的最佳剂量为0.1%处理3 d,再生植株总数高且多倍体比率达42.3%;同时,再生苗生根也受到了一定影响;多倍体苗叶片厚实、颜色较深、植株矮化,气孔增大,单位面积气孔数较少;多倍体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体数加倍。  相似文献   

14.
以中苎1号、湘苎3号、多倍体一号(Tri-1)和新品系R057四个苎麻品种(系)为材料,研究了扦插密度对苎麻低位分枝扦插苗的成苗率、单株根干重、主茎高度增加量及分枝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个处理间,4个苎麻品种(系)低位分枝扦插苗的成苗率、主茎高度增加量和单株根干重都表现为差异显著,且分枝数、最低和最高分枝位长也表现...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共设计了4个不同的叶面肥配方,以苎麻中苎1号和多倍体1号为试验材料,通过室内盆栽试验探讨了不同配方叶面肥对苎麻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配方叶面肥均能促进苎麻植株的生长及叶片SPAD值、根系活力、根系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等生理特性的提高,且以腐殖酸复合叶面肥效果最好。与对照相比,苎麻叶面施肥后生长加快,长势变旺;3次叶面施肥后,中苎1号叶片SPAD值较对照提高了24.2%~41.0%,多倍体1号提高了12.3%~32.6%;根系活力和过氧化物酶活性明显提高,并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6.
以中苎1号、多倍体1号和湘苎7号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模拟干旱胁迫法,设置常规灌溉(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5%~80%,CK)、持续干旱6 d(Persistent droughts 6 d,PD_6)、持续干旱12 d(Persistent droughts 12 d,PD_(12))和持续干旱24 d(Persistent droughts 24 d,PD_(24))4个处理,探索干旱持续天数对苎麻生长及生理生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影响苎麻长势,导致生长速率降低。苎麻萎蔫程度与干旱胁迫持续天数呈正相关。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从生长速度、叶片SPAD(叶绿素含量)值、根系活力的下降程度来看,3个品种受到的影响大小为:多倍体1号中苎1号湘苎7号;从影响根系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来看,在PD_(12)处理下,多倍体1号POD值达到了峰值,而中苎1号和湘苎7号与干旱程度呈现出正比例关系。胁迫持续天数越久对苎麻的影响越大,且不同苎麻品种间存在差异。综合分析得出:在持续干旱条件下,3个苎麻品种的抗旱性强弱顺序为湘苎7号中苎1号多倍体1号。  相似文献   

17.
对不同倍性苎麻酯酶同工酶及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酯酶同工酶酶带少,活性弱、倍性之间差异很小。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带多、活性强、倍性之间差异大,其中Rf=0.027和Rf=0.082两条酶带为多倍体所特有,可作为其特征酶带。另外,还对不同倍性苎麻的光合作用特性也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不同倍性之间净光合强度、蒸腾强度、气孔阻力、叶温均有很大差异。多倍体光合强度大、单倍体最低、二倍体居中;蒸腾强度以二倍体最大、三倍体次之,四倍体、单倍体较小;气孔阻力以单倍体最大,多倍体较小,二倍体居中。  相似文献   

18.
刚果12号桉离体组织的多倍体诱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刚果12号桉(Eucalyptus 12ABL)下胚轴诱导出的愈伤组织及丛生芽为材料,采用浸渍法、点滴法、混培法等3种秋水仙碱处理法对其进行多倍体诱导.结果表明:在诱导愈伤组织时,浸渍法以处理时间为10 h与药液处理浓度为7 500mg/L、处理时间为22 h与药液处理浓度为2 500 mg/L的2个组合变异率最高,达到40%,点滴法以药液处理浓度为2 500mg/L变异率最高,达到42.9%;在诱导不定芽时,混培法以药液浓度为40 mg/L处理10 d的变异率最高,达到22.5%,点滴法以药液浓度为2 500mg/L的处理变异率最高,达到26.7%.多倍体植株形态特征表现为叶片肥厚宽大,叶色浓绿,茎较粗壮、气孔较大且数目较少,其染色体数目变为2n=4X=44.  相似文献   

19.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研究了频繁刈割对中苎1号、湘苎3号、多倍体1号和湘苎7号分株、生物量及败蔸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刈割次数的增加,湘苎3号、中苎1号和多倍体1号分株数先增加后降低,湘苎7号分株数上下波动,4个苎麻品种的生物量呈下降趋势,且频繁刈割引起苎麻败蔸。在频繁刈割下,苎麻败蔸率为中苎1号多倍体1号湘苎3号湘苎7号。  相似文献   

20.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苎麻(Boehmeria nivea L.)品种中苎1号(Zhongzhu No.1)、多倍体1号(Tri-1)和湘苎3号(Xiangzhu NO.3)株高、茎粗、分株数、有效株率、鲜皮厚度、鲜皮出麻率6个产量构成因素和鲜皮产量、原麻产量在2017-2019年变化特征和趋势,并对苎麻产量构成因素与苎麻产量之间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3年田间试验中3个苎麻品种的鲜皮产量和原麻产量变化趋势不同。随着年份增加,湘苎3号的原麻产量和鲜皮产量呈明显上升趋势;中苎1号的鲜皮产量有明显上升趋势,但原麻产量上升趋势不明显;多倍体1号则是鲜皮产量呈上升趋势,上升幅度与中苎1号相近,而原麻产量则变化趋于稳定。3个苎麻品种鲜皮产量的变异系数按照大小排列为:湘苎3号>多倍体1号>中苎1号,分别为12.43%、6.00%和4.83%;原麻产量的变异系数为湘苎3号>中苎1号>多倍体1号,分别是10.01%、9.63%和6.62%,3个苎麻品种的株高、分株数、有效株率与原麻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按大小顺序依次为分株数(r=0.71)>株高(r=0.62)=有效株率(r=0.62);苎麻的株高、茎粗、分株数和有效株率与鲜皮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r分别为0.72、0.48、0.72和0.6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