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种植苜蓿及苜蓿覆盖对核桃园土壤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明确核桃园生草、覆盖效果,研究了核桃园行间种植苜蓿及苜蓿刈割后覆盖行内对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全N、全P、速效N、速效P等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1年试验处理后,各处理0~20cm土层土壤全磷、速效氮、20~40cm土层的速效磷含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0~20cm和20~40cm土层土壤全氮、0~20cm土层土壤速效磷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经过连续2年试验处理后,0~20cm土壤有机质,3个土层土壤全磷、速效磷、速效氮和0~20cm、20~40cm土层土壤全氮含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与对照相比,经过连续2年苜蓿覆盖后,苜蓿覆盖区不同土层的土壤含水量提高了2.22~4.08个百分比点,苜蓿覆盖区0~20cm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4.67g/kg,提高了77.8%,土壤全磷含量为0.53g/kg,提高了55.9%;苜蓿种植区20~40cm土层土壤速效磷含量为17.17mg/kg,提高了22.4%。表明核桃园种植苜蓿和用苜蓿覆盖能有效地提高土壤含水量和养分含量,增强土壤养分供给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比较连续4 a(年)施用梨树修剪枝条制作的堆肥对梨树根系生长的影响,研究梨树修剪枝条堆肥在梨园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2012—2015年以10 a生‘早酥’梨树为试材,按等养分和等有机质的原则,以化肥和羊粪处理为对照,研究长期施用枝条堆肥对梨园土壤理化性质、梨树根系生长和分布以及梨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与施化肥处理相比较,施用枝条堆肥,增加了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以及土壤有机质含量;施用枝条堆肥增加了梨树根系总根长、总表面积、根尖数;施用枝条堆肥增加了水平方向0~40 cm、120~160 cm和160~200 cm和垂直方向0~30 cm和30~60 cm土层范围内根系的分布密度,尤其在30~60 cm土层,枝条堆肥处理下吸收根分布最为显著;施用枝条堆肥促进了以极细根为主的吸收根的生长;施用枝条堆肥显著增加了梨单果质量,提高了梨产量,增加了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了果实糖酸比。【结论】连续4 a施用枝条堆肥改善了土壤的理化性质,促进了梨树根系生长,扩大梨树吸收根和粗根的分布范围与分布密度,提高了梨产量,改善了梨品质。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比较连续4 a(年)施用梨树修剪枝条制作的堆肥对梨树根系生长的影响,研究梨树修剪枝条堆肥在梨园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2012—2015年以10 a生‘早酥’梨树为试材,按等养分和等有机质的原则,以化肥和羊粪处理为对照,研究长期施用枝条堆肥对梨园土壤理化性质、梨树根系生长和分布以及梨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与施化肥处理相比较,施用枝条堆肥,增加了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以及土壤有机质含量;施用枝条堆肥增加了梨树根系总根长、总表面积、根尖数;施用枝条堆肥增加了水平方向0~40 cm、120~160 cm和160~200 cm和垂直方向0~30 cm和30~60 cm土层范围内根系的分布密度,尤其在30~60 cm土层,枝条堆肥处理下吸收根分布最为显著;施用枝条堆肥促进了以极细根为主的吸收根的生长;施用枝条堆肥显著增加了梨单果质量,提高了梨产量,增加了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了果实糖酸比。【结论】连续4 a施用枝条堆肥改善了土壤的理化性质,促进了梨树根系生长,扩大梨树吸收根和粗根的分布范围与分布密度,提高了梨产量,改善了梨品质。  相似文献   

4.
绿肥间作模式对苹果园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伊犁地区特克斯县苹果园间作的4种绿肥红豆草、紫花苜蓿、黄豆和小麦为研究对象,以清耕园为对照,通过对土壤中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的测定,比较分析了果园间作不同绿肥对土壤矿质营养垂直分布的影响,并对4种绿肥的培肥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苹果园间作不同绿肥后土壤中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均高于清耕园,土壤养分垂直梯度(0~20、20~40、40~60、60~80、80~100cm)变化研究发现,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养分含量呈下降趋势,通过进一步土壤养分综合评价,认为该地苹果园最适宜的间作物为紫花苜蓿;4种间作绿肥的培肥效果依次是紫花苜蓿红豆草黄豆小麦清耕。  相似文献   

5.
果园柱花草刈割处理对其与柑橘养分竞争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以‘萝岗’橙和柱花草为试材, 在根箱中研究了生草栽培体系中刈割对果树生长和养分竞争的影响和机制。结果表明, 在低磷土壤中, 刈割可以显著减轻柱花草对磷的竞争, 促进柑橘的生长; 作用机制在于刈割强烈抑制了柱花草的根系生长, 使得根系长度显著降低, 空间分布也有所改变, 导致植株的磷含量、磷吸收量显著下降; 相应地, 柑橘根系对磷的表观吸收速率显著提高, 植株的磷含量、磷吸收量显著增加, 甚至达到施磷的效果, 根系长度也显著加长。认为刈割主要是通过对根系的影响来改变果树与生草之间养分竞争关系, 推测根系分布在养分竞争中占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6.
采用分层分段挖掘法对黄土丘陵区梨枣人工林细根生物量、根长密度和比根长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这些根系指标与土壤养分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梨枣细根根量与根长密度,均随水平距离和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比根长,在垂直方向上0~40 cm范围内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在水平方向上0~90 cm随水平距离的增加而增加.土壤养分含量(除全P外)平均值在土层深度0~20 cm和水平距离0~30 cm土层含量高于其它各土层.相关性结果表明,吸收根根量、根长密度与土壤中的有效性养分存在显著相关性(R2 =0.6472、0.6869),特别是土壤中速效K、速效N的含量对于根系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比根长与土壤养分含量相关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淹水栽培时间对土壤盐分及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豆瓣菜(Nasturtium officinale R.Br.)为试验材料,以土壤为研究对象,在封底栽培桶中淹水栽培豆瓣菜,以研究淹水栽培时间对设施土壤盐分和养分的影响。在豆瓣菜的4个采收期,以10cm为单位分4层分别取土,测定0~40cm各土层的土壤EC值、NO3--N、速效P、速效K及有机质含量。结果表明:随淹水时间延长,0~20cm土层土壤EC值、NO3--N、速效P及速效K含量均有所下降,且土壤EC值、NO3--N含量降幅明显;而20~40cm土层NO3--N、速效P及速效K含量先上升后下降,且变幅均较小。0~10、20~30cm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随淹水时间延长先大幅下降后小幅上升,而10~20、30~40cm土层有机质含量随淹水时间逐渐下降。说明长时间淹水栽培能够降低设施土壤盐分及速效养分含量,增加土壤表层(0~10cm)及主要根系吸收层(20~30cm)的有机质含量,对于改善高盐分含量和养分富集的设施土壤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果园生草的作用:1果园生草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解决果园内连年大量施用化肥造成的土壤板结、肥力下降问题。据报道,生草翻压5年后,5~10cm土层有机质含量由清耕条件下0.8%提高到1.5%。2果园生草能调节地温,土壤温度昼夜变化或季节变化幅度减小,有利于果树的根系生长和对养分的吸收。春季提高地温,使根系活动较清耕园提早  相似文献   

9.
黄土丘陵区仁用杏园不宜间作沙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社妮  白岗栓 《园艺学报》2007,34(5):1135-1140
 〗在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对清耕和间作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6年、4年、2年仁用杏园0~500 cm土层土壤水分、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及树体生长状况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间作沙打旺,除了在秋季提高了0~100 cm土层土壤水分以外,在春季、夏季和秋季均显著降低了0~500 cm土层土壤水分,且间作沙打旺年限越长,降低越显著。间作沙打旺提高了0~10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间作年限越长效果越显著,但对100 cm土层以下的土壤有机质和全氮无显著影响。间作沙打旺对土壤全磷含量无显著影响。间作沙打旺显著降低了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其中速效氮降低深度达500 cm土层,速效磷、速效钾达300 cm土层,且间作年限越长,降低越显著。间作沙打旺显著削弱了树体的长势,降低了坐果率和杏仁产量。间作沙打旺存在着与仁用杏争水争肥的矛盾,黄土丘陵沟壑区仁用杏园不宜间作沙打旺。  相似文献   

10.
次生盐渍化土壤养分及可溶性盐垂直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日益严重,对农业发展构成严重威胁。以大棚蔬菜土壤为试材,采用田间取样分析方法,研究了次生盐渍化土壤养分、可溶性盐含量、组成及其垂直分布特点。结果表明:次生盐渍化土壤养分主要集中在土壤表层0~10cm处,随着土层的加深,有机质呈先下降后增加的趋势,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呈递减趋势;可溶性盐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表层(0~10cm)含量最高,10cm以下各土层可溶性盐分含量显著减少;表层土壤(0~10cm)可溶性盐分离子主要为Ca~(2+)和NO_3~-,分别占阳离子总量的59.71%和阴离子总量65.95%。  相似文献   

11.
杏花芽分化后期碳素同化物的分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雌蕊败育率不同的2个杏品种Tyinthos(败育率低)和金杏(败育率高)为试材,于花芽分化后期(9月中旬)各选一枝条进行14C标记,研究其14C同化物的分配规律。结果表明,Tyinthos花芽在各个时期的同化物比强、花芽的同化物分配率、叶片的光合产物利用率均高于金杏。  相似文献   

12.
毛叶枣根系分布调查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叶枣又名印度枣、滇刺枣、台湾青枣 ,是鼠李科 ,枣属果树。有关毛叶枣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研究 ,在国内未见报道。在国外 ,毛叶枣根系被描述为“深广的、大量的和有活力的”[1~ 2 ] ,但对根系在土壤中具体分布情况亦未见报道。我们对毛叶枣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作了初步调查。1 材料与方法  试材为本所示范园内毛叶枣 ,3年生 1株 ,5年生 2株 ,7年生 1株 ,砧木为缅甸种 ,嫁接高朗一号。植株一边为人行道 ,另一边为低洼处。土壤属石灰岩砖红壤 ,质地为壤土。采用全树挖根和改良壕沟相结合方法进行调查。把植株地下部分成 4个“象限”(区 ) …  相似文献   

13.
引种到贵州的几个樱桃品种的根系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引种到贵州的"乌皮"、"红灯"、"大紫"、"芝罘红"、"龙冠"、"先锋"樱桃为试材,采用壕沟法研究了供试材料根系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小于2mm的吸收根占33.54%,大于2mm、小于10mm的细长骨干根占59.92%,大于10mm骨干根占6.54%;根密集分布在距干与距土表40cm的区域内,此范围之外,离中心干与土表越远根系越少。  相似文献   

14.
中国普通杏种质资源若干生物学性状的频度分布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对华北、中亚和准噶尔—外伊犁3个生态地理群的520余份中国杏种质资源部分生物学性状进行了田间试验和野外考察。结果表明: ①中国杏三大生态地理群品种、类型或株系自交坐果率平均值均≤2.0% , 自交不亲和及部分自交不亲和株率均> 90% , 总体上表现为自交不亲和, 但同时也发现了个别自交结实率高(9.9%~18.0% ) 的自交亲和种质; ②3个生态地理群败育花比率均在40%以上, 变异系数均在50%以上, 而就某一品种来讲, 其败育花率相对稳定; ③油杏性状在中亚生态地理群品种中的频度高达76.6% , 而其它两个生态地理群皆为毛杏; ④相对于伊犁野杏(平均单果质量8.2 g) 和中亚品种群(23.2 g) , 大果性状在华北生态地理群中为优势性状(51.4 g) ; ⑤三大生态地理群离核的比率均高于粘核比率, 野杏类型的离核频度高达94.6% , 而华北杏仅为58.8%; ⑥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以中亚杏最高(18.5% ) , 而华北杏在华北(13.1% ) 和新疆(16.1% ) 两地有极显著性差异, 说明这一性状是典型的数量性状, 易受环境影响; ⑦伊犁野杏、中亚杏及华北杏甜仁比率分别为0.9%、93.1%和44.4%。对人为选择和自然选择在部分性状的起源与演化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调查了7 a生北高丛越橘、半高丛越橘、矮丛越橘在辽南地区棕壤条件下根系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根系生物量以高丛越橘、半高丛越橘较大,矮丛越橘较小;不同径级根系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比例以1~3 mm的根系最大,其次为≤1 mm的根系,大于3 mm的根系所占比例较小;根长密度以北村、斯卫克、康维尔较大,北陆、美登较小;不同径级根系根长密度占总根长密度的比例以≤1 mm根系最大,其次为1~3 mm的根系,大于3 mm的根系所占比例较小;5个越橘品种根系生物量和根长密度垂直分布深度在30~40 cm以内,主要分布在0~20 cm土层中,其中康维尔和北村集中分布在0~10 cm土层中,美登集中分布在10~20 cm土层中,北陆和斯卫克在0~20 cm土层内分布相对较为均匀。  相似文献   

16.
不同灌水深度条件下枣树根系空间分布及土壤水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南疆密植枣树为试材,设置不同导水管长,分析4种水平下枣树根系分布和土壤水分变化情况,研究不同灌水深度对南疆枣树根系空间分布及土壤水分的影响,以期为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适宜灌水模式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在水平方向上,不同处理下根长密度随着水平距离的增加而减少。根系大部分分布在0~60 cm范围内,各处理的有效根长(d<2 mm)分别占总有效根长的81.1%、83.6%、81.4%、84.8%。在垂直方向上,相比于T0组,各处理出水口范围内有效根长分别增加了3.5%、4.2%、2.2%,说明增加灌水深度促进了有效根系的生长。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根长密度随着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对非线性参数的拟合研究表明,指数模型能很好的反映枣树根系的二维分布。适当的增加灌水深度,既可以保证上层土壤有足够的水分,又可以实现深层供水。建议成年枣树的导水装置埋深35 cm左右。  相似文献   

17.
作者以辽宁省果树科学研究所已选育和引进的极早熟杏品种‘骆驼黄’、仁用杏新品种‘国仁’和‘丰仁’为试材,通过连续3年(2014—2016年)的田间定位试验,研究杏专用肥施用时期及施用量对杏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杏树专用肥施用量的增加,‘骆驼黄’杏的单果重和产量逐渐增加,以株施2.25 kg处理的产量最高,株施2.00 kg处理的单果重最高;维生素C含量以株施2.0 kg处理的最高。‘丰仁’杏春、秋2次施肥(春1/3、秋2/3)叶片营养及果仁产量和质量指标明显高于春季、夏季和秋季1次施肥处理的。综合比较各项产量和质量指标,认为株施杏专用肥2.0~2.25 kg为最佳施用量,春、秋2次施肥为最适施用时期。  相似文献   

18.
石榴根区土壤微生物分布及酶活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云南蒙自石榴园根区土壤不同深度、不同水平距离的微生物分布与酶活性进行研究,探索石榴种植的致病因素。结果表明:在垂直方向上,土壤微生物量与土壤酶活性随土层厚度增加而呈减少的趋势,微生物主要集中在0~40 cm土层之中,而40~80 cm土层含量较少。0~40 cm土层与40~80 cm土层之间差异显著。在水平方向上,土壤微生物与土壤酶活性表现为距树基处较近的0~50 cm范围内较高,离树基处较远的地方较低,但是统计结果显示,除真菌、放线菌在距根0~50 cm与距根50~200 cm之间差异显著外,细菌、土壤脲酶、脱氢酶和蔗糖酶各水平距离之间差异不显著。相关分析发现微生物含量与酶活性之间有较高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1、金太阳 山东省果树研究所从美国引入。经各地栽培观察,该品种是一个特早熟、味浓甜、早果丰产的优良鲜食品种,它不仅宜于大田生产,也非常适合保护地促成栽培。单果重65~70g,着色红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5%,抗裂果,较耐贮运,常温下可放5~7天.在0~5℃条件下,可贮藏20天以上。早实丰产性强,栽后第2年结果,单株产量可达4kg左右,开花株率100%;第3年每666.7m2产量可达506kg,第4年每666.7m2可达2500~3000kg。适应性强,抗晚霜,欧洲生态型品种,自花结实率高,树姿平展开张,易成花,极丰产。在泰安3月上旬萌动,盛花期为3月20日前后,花期持续6~7天。果实5月中旬开始变色,5月下旬成熟,发育期约60天。采用大棚保护地栽培,可以提前一个月成熟,在四月下旬上市。  相似文献   

20.
杏树花粉直感现象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 1994~ 1996年进行了杏树花粉直感现象研究 ,结果表明 :杏树的花粉直感现象在杏树的坐果率、果实大小、果实的可食率、果实的着色度、果实含酸量、杏核大小方面表现突出 ,有比较显著的影响 ,而对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影响较小 ,2个主栽品种表现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