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总结20世纪90年代以来柞蚕新品种选育研究的技术进步、成果水平及产业化程度,简要介绍了不同类型的柞蚕新品种选育在技术方法上的创新及目前二化性地区主要应用的部分实用品种,提出了目前柞蚕新品种选育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柞蚕育种研究及新品种选育工作取得了很大进步,在柞蚕生产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概述了柞蚕育种研究进程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柞蚕种质资源方面的研究进展,阐述了柞蚕育种今后重点研究的方向及内容。  相似文献   

3.
总结回顾广西发展柞蚕生产的地理优势和发展历程,分析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恢复柞蚕基础性研究,培育适合广西气候特点的新品种,组配早熟、适应性广、抗逆性强、营养价值高的杂交种,建立亚热带的柞蚕南繁基地,以及在蚕区恢复柞蚕的试养、示范和推广,走区域特色发展道路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上世纪七十年代,陕西省蚕桑研究所在城固县七里店公社张家湾大队试验基地育成了7108和7182两个柞蚕新品种。回顾总结利用地方原始资源选育新品种的经验,以期对当今柞蚕品种选育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柞蚕新品种烟6、789育成及其一代杂交种的选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洪江  沈孝行 《蚕业科学》1992,18(3):177-183
选用066、781、446、785四个柞蚕品种进行复式杂交,自1980年至1989年经20代选育,育成了早熟、体强的烟6柞蚕新品种;选用激光诱变材料2H30、方青、河南6号三个品种制成三元杂交材料,自1978年至1989年经23代选育,育成了多丝量789柞蚕新品种。烟6、789是一对优良杂交组合,经五年农村放养比对照种产量高,品质好,公斤卵产茧量增产10.87%,公斤卵产值提高15.94%。  相似文献   

6.
柞蚕新品种“选大4号”是以选大2号为基础材料,经6年12代系统分离选育,选育出适合东北蚕区的柞蚕新品种。新品种秋季:全茧量12.62g,千粒茧重12.35kg,虫蛹统一生命率93.11%。  相似文献   

7.
《蚕学通讯》2014,(1):F0003-F0003
正贵州省蚕业辣椒研究所位于遵义市新蒲镇,距"中国辣椒城"虾子15km。贵州省蚕业科学研究所成立于1938年。2004年经省政府批准,成立辣椒研究所,并称贵州省蚕业辣椒研究所。现有在职职工136人,其中高、中级专业技术职称26人。全所占地面积600hm~2。是西南大学蚕桑研究成果应用转化基地、贵州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贵州省蚕业辣椒研究所以蚕桑、辣椒的应用研究为主,重点研究方向包括:家蚕、柞蚕、桑树和辣椒品种资源的收集、保存;家蚕、柞蚕、桑树和辣椒新品种引进与选育;桑树、辣椒生理生态与栽培技术研究;辣椒加工技术研究;家蚕、柞蚕、桑树、辣椒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的示范推广、技术培训和咨询服务以及蚕业、辣椒  相似文献   

8.
《北方蚕业》2020,(2):1-5
柞蚕是我国的传统资源昆虫,柞蚕化性与其生产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主要回顾了在柞蚕化性的地域分布、影响柞蚕化性的因素及其规律、柞蚕化性的继代表现、柞蚕化性遗传力及遗传基因分析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总结了适应不同化性地区的柞蚕化性改良的品种选育情况,并指出今后只有将分子遗传学技术与常规育种手段相结合,才能选育出更优异的柞蚕一化性新品种。  相似文献   

9.
柞蚕一化性高纤维量品种新系·豫7号×新系·741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省是我国一化性柞蚕生产的主产地,柞蚕茧年产量居全国第二位。柞蚕生产是河南省山区农民赖以脱贫致富的主要产业。柞丝绸是我国的传统商品。由于柞蚕实用品种还存在茧质差和出丝率低的问题,直接影响着蚕农、种场、缫丝厂生产的经济效益和柞丝绸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因此选育新品种为我国一化性柞蚕品种更新换代,提高柞蚕生产整体经济效益有很大的现实和战略意义。“八五“期间我场成功地育成了多丝量品种豫7号及杂交种豫7号*豫6号×河41*741,使柞蚕实用品种的茧层率达到15%以上,杂交种的茧层率达到14%左右。为了进一步提高柞蚕品种的茧丝性质,选育更好的柞蚕一化性多丝量新品种,开发并利用新的优良杂交种,使柞蚕生产达到、优质、高产、高效。“九五“期间,我们开始组配新的柞蚕多丝量多元杂交种新系*豫7号×新系*741,其茧层率达到16%以上,单位产茧量增产10%以上,几年累计推广面积达到10%以上,各项成绩均达到计划攻关指标,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董绪国  何龙 《北方蚕业》2003,24(4):35-35
我国柞蚕育种工作,曾依据不同的选育目标,对柞蚕各个变态期的遗传性状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其中卵期的选择已成为一些品种选育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研究表明,不同品种、同品种不同个体柞蚕雄蛾的单粒重量及卵粒数都存在较大的开差。那么不同的卵粒重对柞蚕的生命力是否有影响,在柞蚕新品种选育实践中应该如何掌握蛾区、个体的卵重选择标准,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