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研究分离到1株草莓灰霉病病原菌HM-1,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8种相对新型杀菌剂对该菌株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在供试8种杀菌剂中,咯菌腈对草莓灰霉病菌的室内毒力最高,EC_(50)值为0.461 mg/L,相较于吡唑醚菌酯的相对毒力指数为8.182;氟环唑、氟硅唑、咪鲜胺和己唑醇对草莓灰霉病菌的室内毒力也较高,EC_(50)值分别为0.789、0.961、0.991、1.102 mg/L,生产上均可考虑用于防治草莓灰霉病。  相似文献   

2.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稻瘟酰胺、咪鲜胺不同配比对稻瘟病菌的联合作用效果。结果表明,稻瘟酰胺和咪鲜胺的EC50值分别为7.5007、0.0340mg/L,稻瘟酰胺和咪鲜胺按1∶1、1∶3、1∶5、1∶7、1∶9混配,测定结果为1∶3效果最好,其EC50值为0.0799mg/L,协同作用率为1.6783,表现为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探明不同杀菌剂对草莓灰霉病菌的室内抑菌活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0种杀菌剂对草莓灰霉病菌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环酰菌胺、咪酰胺、乙霉威、嘧菌环胺、速克灵、异菌脲、烯唑醇、多菌灵、嘧霉胺和啶酰菌胺对草莓灰霉病菌的EC50值分别为0.0494、0.0636、0.1064、0.1389、0.1442、0.2799、0.7301、0.7902、2.1407和2.7545μg/mL。草莓灰霉病菌对不同杀菌剂的敏感性差异较大,其中,供试草莓灰霉病菌对环酰菌胺最敏感。  相似文献   

4.
为探明不同杀菌剂对草莓灰霉病菌的室内抑菌活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0种杀菌剂对草莓灰霉病菌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环酰菌胺、咪酰胺、乙霉威、嘧菌环胺、速克灵、异菌脲、烯唑醇、多菌灵、嘧霉胺和啶酰菌胺对草莓灰霉病菌的EC50值分别为0.0494、0.0636、0.1064、0.1389、0.1442、0.2799、0.7301、0.7902、2.1407和2.7545μg/mL。草莓灰霉病菌对不同杀菌剂的敏感性差异较大,其中,供试草莓灰霉病菌对环酰菌胺最敏感。  相似文献   

5.
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3种杀菌剂对发生在湖北的草莓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供试杀菌剂对草莓炭疽病菌菌丝抑制作用存在明显差异,对草莓胶孢炭疽病病菌毒力最强的是好立克、丙环·咪鲜胺和施保功,其EC50值分别为0.002 2、0.005 6和0.009 3 mg/L,福星、施保克、百泰、世高、凯特、溴菌腈和凯润的EC50值均相对很低,这10种杀菌剂均可作为防治草莓胶孢炭疽病的首选杀菌剂;腈菌唑、翠贝和二氰蒽醌的抑制活性较差,EC50值分别为12.12、17.58和106.99 mg/L.  相似文献   

6.
为了筛选葡萄灰霉病菌新型高效低毒复配杀菌剂,以轮换或替换常规化学药剂使用,防止与延缓抗药性产生,进行了咯菌腈、咪鲜胺不同比例混配对葡萄灰霉病菌的室内抑菌活性测定,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咯菌腈、咪鲜胺及其5种配比对葡萄灰霉病菌菌丝的毒力。结果表明,咯菌腈与咪鲜胺分别以6∶1、3∶1、1∶1、1∶3和1∶6的配比复配组合对葡萄灰霉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的EC50分别为0.061 9、0.061 4、0.060 3、0.059 3和0.058 9μg/m L,5种复配组合对葡萄灰霉病菌的增效系数(SR)分别为1.07、1.35、2.07、1.03和1.05。咯菌腈对葡萄灰霉病菌的室内生物活性稍低于咪鲜胺,咯菌腈与咪鲜胺1∶1配比对葡萄灰霉病菌有明显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7.
筛选当前对葡萄灰霉病有明显防治效果的杀菌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悬滴法分别测定杀菌剂对葡萄灰霉病病菌的室内毒力,并进行田间防治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啶酰菌胺、咪鲜胺、咯菌腈对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最强,其EC50分别为0.120 4、0.139 6、0.183 8μg/m L;嘧菌环胺、啶酰菌胺、啶菌唑、咯菌腈对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其EC50分别为0.201 7、0.326 6、0.459 2、0.558 5μg/m L。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50%嘧菌环胺水分散粒剂、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50%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50%咯菌腈可湿性粉剂的防治效果最好,在试验浓度范围内对葡萄安全无药害,是适合推广应用于防治葡萄灰霉病的杀菌剂品种。  相似文献   

8.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氰烯菌酯、戊唑醇、咪鲜胺、戊唑醇、三唑酮、多菌灵等5种药剂对小麦赤霉病菌产生的室内毒力。通过测定其室内生物活性结果表明:氰烯菌酯、咪鲜胺、戊唑醇、三唑酮、多菌灵等5种药剂对小麦赤霉病菌的EC50(半最大效应浓度)分别为0.230 5 mg/L、0.292 0 mg/L、0.423 5 mg/L、0.767 5 mg/L、0.9921 mg/L,其中氰烯菌酯活性最高,多菌灵活性最低。氰烯菌酯、咪鲜胺、戊唑醇可以作为多菌灵的替代品防治小麦赤霉病。  相似文献   

9.
几种杀菌剂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菌效果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番茄灰霉病防治中6种已登记杀菌剂和7种未登记杀菌剂对番茄灰霉病菌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并通过EC50和病原菌的抗性水平进行抑菌效果对比。结果表明:在已登记的6种杀菌剂中,以25%啶菌恶唑EC的抑菌效果最好,EC50值为0.14 mg.L-1番茄灰霉病菌对其表现敏感;在未登记的5种杀菌剂(包括10%多抗霉素B)中,25%咪鲜胺EC的抑菌效果最好,EC50值为0.66 mg.L-1番茄灰霉病菌对其表现敏感;在2种未登记活体微生物杀菌剂中,抑菌效果最好的为2×108cfu.g-1绿色木霉菌WP,EC50值为0.001×108cfu.L-1。  相似文献   

10.
不同药剂及其混配剂对油菜菌核病菌的毒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8种药剂及其混配剂对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的室内毒力,旨在筛选有效防治核盘菌的药剂及其混配剂,为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提供重要参考。结果表明,咪鲜胺锰盐对核盘菌的毒力最高,其EC50值为0.067 6μg/m L;丙环唑次之,EC50值为0.098 9μg/m L;菌核净、腐霉利、甲基硫菌灵、多菌灵、异菌脲EC50值在0.1~0.5μg/m L之间;百菌清的EC50值为0.706 1μg/m L。咪鲜胺锰盐和百菌清以配比2∶1时增效系数为2.179 5,咪鲜胺锰盐与甲基硫菌灵以配比1∶3时增效系数为2.952 7,咪鲜胺锰盐与菌核净以配比1∶1时增效系数为1.537 2。在防治油菜菌核病时,建议轮换使用咪鲜胺锰盐、丙环唑单剂及上述筛选出的混配剂。  相似文献   

11.
蒋立娅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3):7210-7210,7212
研究了生物制剂绿液对苹果轮纹病菌、苹果炭疽病菌、烟青霉病菌、草莓灰霉病菌和黄曲霉菌5种病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绿液对几种病原菌菌丝的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对草莓灰霉病菌的抑制效果最好,EC50为2.18 mg/L;其次是苹果炭疽病菌和苹果轮纹病菌,EC50分别为3.97和7.39 mg/L;而对黄曲霉菌和烟青霉病菌的抑制效果较差,EC50分别为472.79和982.06 mg/L。  相似文献   

12.
魏琦  岳永德  汤锋  王淑英  王进  郭雪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3):6923-6925,6943
[目的]研究竹醋液抑菌活性及对杀菌剂增效作用,为竹醋液的综合利用及其化学杀菌剂复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苹果炭疽菌、苹果腐烂菌及番茄灰霉菌等3种重要植物病原真菌为供试病原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评价了4种竹醋液及多菌灵、异菌脲等6种常用化学杀菌剂的抑菌活性。[结果]培养48h后,咪鲜胺对苹果腐烂菌、苹果炭疽菌和番茄灰霉菌的EC50分别为0.0012、0.0088、0.1266mg/L;戊唑醇对苹果腐烂菌、苹果炭疽菌和番茄灰霉菌的EC50分别为0.0388、0.0725、0.7993mg/L;竹醋1对苹果腐烂菌、苹果炭疽菌和番茄灰霉菌的EC50分别为5199.7932(稀释192.32倍)、5701.2827(稀释175.40倍)、6232.0030mg/L(稀释160.46倍)。咪鲜胺EC50∶竹醋液1EC50=1∶5复配组合共毒系数(CTC)为261.23,戊唑醇EC50∶竹醋液1EC50=1∶5复配组合CTC为249.49。[结论]咪鲜胺、戊唑醇及竹醋液1的抑菌活性较强,竹醋液对咪鲜胺、戊唑醇2种供试杀菌剂具有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3.
啶酰菌胺对草莓灰霉病菌的毒力测定及田间防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果实活体接菌法分别测定了啶酰菌胺(Boscalid)对草莓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Pers.)的室内毒力和对草莓保护作用。结果表明,啶酰菌胺对草莓灰霉病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EC50值为3.9803μg/mL,对草莓灰有较好的保护作用。50%啶酰菌胺水分散颗粒剂1200倍液药后60 d对草莓灰霉病的防效达91.84%。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从自然腐败的草莓果实中分离病原菌,进行菌种鉴定,并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其对12种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分离得到的病原菌为多主枝孢菌(Cladosporium herbarum);在供试12种杀菌剂中,咪鲜胺对其室内毒力最高,EC50值为0.341 mg/L;其次为咯菌腈、氟吡菌酰胺和...  相似文献   

15.
在实验室内,采用生长速率法进行了21种杀菌剂对梨炭疽病菌、轮纹病菌、黑斑病菌有效药剂的筛选并测定其毒力.通过EC(50)值分析结果表明,50%咪鲜胺可湿性粉剂对梨炭疽病菌、梨轮纹病菌均表现为最高毒力,其EC(50)值分别是0.119 5、0.042 6 mg/L;50%异菌脲悬浮剂对梨黑斑病菌毒力最高,其EC(50)值为0.696 4 mg/L;对梨炭疽病菌、梨轮纹病菌、梨黑斑病菌都具有较高毒力的杀菌剂是:50%咪鲜胺可湿性粉剂、25%咪鲜胺乳油、40%氟硅唑乳油、25%嘧菌酯悬浮剂、胜世10%苯醚甲环哇水分散粒剂、世高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50%异菌脲悬浮剂.  相似文献   

16.
不同杀菌剂对油梨溃疡病菌的抑菌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筛选有效抑制油梨溃疡病菌的杀菌剂。[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8种杀菌剂对油梨溃疡病的抑菌作用。[结果]对油梨溃疡病菌的毒力最强的是45%咪鲜胺EW,其EC50为0.0274 mg/L;其次是40%氟硅唑EC和10%苯醚甲环唑WDG,其EC50分别为0.1031 mg/L和0.1361 mg/L;40%丙环唑ME的EC50为0.2577 mg/L,其抑菌作用也较强;30%醚菌酯与43%戊唑醇SC的EC50分别为3.3386 mg/L和3.3692 mg/L,其抑菌作用较差;25%烯唑醇EC及25%三唑酮WP的抑菌作用最差,其EC50分别为13.5509 mg/L、24.8385 mg/L。[结论]45%咪鲜胺EW、40%氟硅唑EC、10%苯醚甲环唑WDG、40%丙环唑ME、30%醚菌酯SC、43%戊唑醇SC对油梨溃疡病菌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戊唑醇、三唑酮、速克灵、多菌灵、扑海因和咪鲜胺等6种杀菌剂对纹枯病菌的室内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在供试的6种杀菌剂中,三唑酮对纹枯病菌的EC50值最小,对玉米纹枯病菌、小麦纹枯病茵和水稻纹枯病菌的EC50值分别为0.1743、0.1958mg/L和0.1940mg/L。  相似文献   

18.
采用生长速率法,在室内测定8种杀菌剂对橡胶树红根病病原菌Ganoderma pseudoferreum(Wakef.)Over.etsteinm GP-010菌株的毒力。结果表明:参试药剂对橡胶树红根病病原菌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其中12.5%己唑醇WP对橡胶红根病菌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其EC50值为0.04 mg/L;25%戊菌唑WP、25%丙环唑EC的抑制作用相对较强,其EC50值分别为0.29和0.32 mg/L,其余依次为75%十三吗啉EC、20%三唑酮EC、12.5%烯唑醇WP、25%咪鲜胺EC及25%腈菌唑EC,EC50值分别为0.46、1.38、1.46、2.39和2.94 mg/L。  相似文献   

19.
芒果胶孢炭疽菌和尖孢炭疽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生长速率法对芒果胶孢炭疽菌、尖孢炭疽菌进行12种常用杀菌剂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咪鲜胺的效果最好,其EC50值分别为0.12 mg/L(胶孢炭疽菌)、0.13 mg/L(尖孢炭疽菌);其次是92%丙环唑原药;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对二者的EC50值均最大,抑菌效果最差。因此,建议生产上使用咪鲜胺、丙环唑等抑菌效果较好的药剂来防治芒果炭疽病。  相似文献   

20.
不同杀菌剂对几种草坪病害病原菌的毒力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莉  檀根甲  钱国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0):6181-6181,6199
[目的]为了筛选用于草坪病害防治的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杀菌剂。[方法]选用5种常用杀菌剂对3种草坪病害病原菌进行毒力测定。[结果]结果表明:咪鲜胺对麦冬炭疽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最佳,EC50为0.011mg/L,甲基硫菌灵次之;百菌清对马蹄金白绢病菌的EC50最小,为0.013mg/L,速克灵对上述2种病原菌的EC50均最大。对马蹄金叶轮斑病菌,除咪鲜胺的抑制效果较好,EC50达到0.669mg/L外,其他药剂抑制率均在20%~50%。[结论]该研究为研制专门的防治草坪病害的杀菌剂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