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国野生玫瑰种质资源调查及其形态变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野外调查的方法,对我国山东东部沿海、辽宁南部沿海以及吉林珲春地区自然分布的野生玫瑰进行了调查,并对其形态特征及变异进行了系统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野生玫瑰资源破坏严重,急需保护.其外部形态特征有变化,但较为接近,没有特别明显地、显著地差异.不同种群间的差异及变异主要表现在叶片、果实及种子形态特征上.珲春种群的形态变异极为丰富,而牟平、荣成和庄河种群的形态特征较稳定,变异较少或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利用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研究了干旱胁迫对4个烤烟品种种子萌发和苗期生理特性的影响,并对其抗旱性进行了评价。在正常供水和15%PEG-6000模拟干旱条件下测定了种子发芽特性及幼苗生理生化等指标,将各性状在正常供水与干旱胁迫下测定值的比值作为抗旱性评价指标。结果表明,4个烤烟品种的抗旱性强弱依次为云烟87毕纳1号黔西1号韭菜坪2号。  相似文献   

3.
苜蓿6个品种幼苗期抗旱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6个不同品种的苜蓿为材料,在幼苗期对其进行5个不同水势梯度(CK,-0.3,-0.6,-0.9,-1.2 MPa)的PEG—6000(聚乙二醇—6000)人工模拟干旱胁迫,从丙二醛(MDA)质量摩尔浓度、游离脯氨酸(Pro)质量分数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等几个生理生化指标着手,对它们的抗旱性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0.6 MPa的水势可能是苜蓿幼苗抗旱临界值;随着干旱胁迫强度的增加,苜蓿6个品种的抗旱性变化较大.利用苜蓿幼苗期3项抗旱性指标分析得出了供试苜蓿品种的抗旱强弱.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在土壤逐渐干旱胁迫过程中,饲料型和速生型2个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新品种及普通二倍体刺槐苗木的生理生化特性与抗旱性的关系,选取与植物体内氧代谢相关的丙二醛(MDA)的积累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酶活性3项指标,研究了其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土壤干旱胁迫下,MDA质量摩尔浓度都比对照有所增加,SOD和CAT活性先下降后上升,且2个刺槐新品种的抗氧化酶活性在严重胁迫时超过了对照水平.在推广试验中表现出适应性强的四倍体刺槐,在胁迫过程中保持相对较低的MDA质量摩尔浓度和相对较高的酶活性,这与其抗旱性强弱相关.抗氧化系统的各项指标可以快速简便地评价刺槐的抗旱性强弱.表3参8  相似文献   

5.
采用自然干旱胁迫方法,测定上海南园公园5种园林植物的9项生理生化指标,分析干旱胁迫下植物的生理反应,并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值法对植物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自然干旱胁迫下,5种园林植物抗旱性由强到弱的排序为:八宝景天、马蔺、香茅、红叶石楠、杜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明不同种源白及在干旱胁迫下的光合生理特性,明确其光合系统对干旱胁迫的响应规律,以期为白及抗旱性机理研究、育种和白及种源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不同浓度PEG(0 g/L、5 g/L、20 g/L、50 g/L)进行处理,对不同处理下不同种源(铜仁、正安、安龙)白及的生理指标变化进行分析.[结果]不同浓度PE...  相似文献   

7.
以采自湖南衡阳的3个槭属树种五裂槭(A.oliverianum)、中华槭(A.sinense)、长柄槭(A. longipes)的幼苗为材料,通过盆栽干旱胁迫,以正常浇水处理为对照,对不同干旱胁迫下的部分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3种幼苗的生理生化指标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变化程度因树种而异.运用坐标综合评定法对3个树种幼苗抗旱能力的初步评价结果表明,长柄槭幼苗的综合抗旱能力最强,中华槭次之,五裂槭较差.从而为北方地区引进园林绿化树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土壤干旱胁迫对野生樱桃李叶片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栽培李品种寺田实生和3个不同单株的野生樱桃李(1,2,3)植株为材料,通过田间土壤自然干旱试验,研究了干旱胁迫对4个不同单株叶片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并探讨了这些生理指标与其抗旱性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寺田实生和3个不同单株野生樱桃李叶片的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质膜相对透性都在增加,可溶性蛋白含量不断减少;但野生樱桃李不同单株间变化幅度存在差异,其中野生樱桃李2在干旱胁迫第17天,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最高,蛋白质和质膜相对透性最稳定,抗旱性最强,而野生樱桃李1和3次之,野生樱桃李的抗旱性依次为野生樱桃李2〉野生樱桃李1〉野生樱桃李3。栽培李寺田实生抗旱性较野生樱桃李弱。  相似文献   

9.
利用盆栽方式,测定干旱胁迫下6个类型(L1:窄冠型、L2:宽冠型、L3:黄皮型、L4黑皮型、L5:大叶型、L6:小叶型)大叶女贞2年生嫁接苗的丙二醛、细胞膜透性、脯氨酸等生理指标,研究其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并用隶属函数法进行抗旱性综合评价。抗旱性综合评价表明:6个类型大叶女贞的抗旱性强弱为L6L4L3L5L2L1。  相似文献   

10.
干旱胁迫对豌豆幼苗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干旱胁迫下豌豆幼苗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豌豆幼苗组织的游离氨基酸和还原糖含量呈上升趋势,VC含量先降后升,叶绿素含量呈先升后降、最后又上升的趋势;总体上菜豌保持相对较高的游离氨基酸总量、还原糖含量、叶绿素和VC含量,朱沙红则相反。3个品种的抗旱性强弱依次为:菜豌>黑眉一号>朱沙红。  相似文献   

11.
以山东青州、山西运城和河南安阳3个种源地的流苏1年生实生苗为试材,比较不同种源流苏幼苗的耐热能力,设置25、30、35、40℃等温度梯度各胁迫10 d,测定热害指数、叶片含水量、游离脯氨酸质量分数、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等指标。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3个种源流苏幼苗的热害指数、游离脯氨酸质量分数、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增加,叶片含水量减少,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在40℃胁迫后下降。河南种源的流苏幼苗经过40℃胁迫后热害指数最小,游离脯氨酸质量分数、叶片含水量和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变化幅度最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在不同温度胁迫中均高于山东和山西种源。应用Fuzzy方法,对不同种源高温胁迫过程中的生理生化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得到不同种源流苏幼苗耐高温能力从大到小依次为河南种源、山西种源、山东种源。  相似文献   

12.
灰色关联度分析在玉米抗旱生理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抗旱性不同的玉米品种为试材,应用灰色系统的理论与方法,研究了不同水分胁迫条件下玉米主要生理生化指标与抗旱性的关系。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叶片相对含水量、叶水势可作为玉米重要的抗旱鉴定指标。光合速率、外渗电导率、叶片渗透势与保护性酶、Vc含量也可作为抗旱性鉴定的良好参数。  相似文献   

13.
干旱胁迫对不同抗旱大豆品种生理特性及生长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干旱胁迫对不同抗旱大豆品种生理特性及植株生长参数的影响,选取了抗旱(RD)和不抗旱(SD)品种为材料,利用盆栽方法,分析大豆营养生长期在水分胁迫下对不同品种大豆生理生化指标及生长参数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正常浇水条件下,RD和SD品种植株叶片中与抗旱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差异不明显,而在水分胁迫15 d后,RD植株叶片中SOD和POD活性分别为SD植株叶片的1.34~1.45倍和1.46~1.69倍,SD植株叶片中的过氧化氢(H2O2)和丙二醛(MDA)为RD植株叶片中的1.80~2.35倍1.09~1.46倍。另外,在干旱胁迫条件下,发现RD地上部和根部生物量均明显高SD品种,且其根系形态参数明显优于SD品种。实验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条件下,抗旱品种植株通过调节体内生理变化和优化根系形态参数来响应外界环境,从而保证在干旱条件下植株能正常生长,提高干旱胁迫的响应能力。  相似文献   

14.
在盆栽水分胁迫条件下,对高羊茅的6个辐射变异株系G-4,G-6,G-8,G-9,G-12,G-G13的抗旱性生理指标进行比较研究,并以干旱胁迫下的成活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叶绿素、叶片相对含水量、丙二醛、脯氨酸作为抗旱性测定的指标。结果表明,G-8,G-9,G-G13这3个变异株系的抗旱性显著强于对照品种爱瑞3号高羊茅与其他3个变异株系。  相似文献   

15.
以希蒙得木自然分布区和引种驯化的7个地理种源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育苗温棚控温方法设置3个温度处理水平,观察其对高温胁迫的生理响应。结果表明:高温胁迫下,不同种源各生理指标表现出相似的变化规律;不同种源的叶片水分含量均在高温胁迫下下降,膜的通透性增加;不同种源幼苗叶片在T1处理下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低于对照,但在T2处理下,不同种源的SOD又表现出较高活性;T1和T22种高温胁迫,其丙二醛含量变化规律不明显,脯氨酸含量显著增加;可溶性蛋白随胁迫程度的加重,其含量变化趋势为先升后降;热胁迫下,各种源幼苗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变化规律不一致。  相似文献   

16.
水分是限制滇重楼种子休眠萌发及资源分布的重要成因。以云南滇重楼主产区6个种源地的种子为试验材料,湿度设置分别为10%(正常水分处理,CK)和3%(水分胁迫处理,T),测定10、30和60 d时种子的可溶性蛋白(soluble protein,SP)、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的生理活性,对资源进行综合抗旱评价,并筛选抗旱生理指标。结果表明:随胁迫时间延长,滇重楼种子可溶性蛋白呈先下降后回升的趋势,而SOD和CAT酶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MDA和POD呈下降趋势。CAT活性对水分胁迫最为敏感,胁迫和对照间呈显著差异,60 d时呈极显著差异(P<0.01);在10 d时SOD和MDA对水分胁迫呈极显著响应(P<0.01),在30 d时各生理指标均受到显著影响,SOD和POD受到极显著影响(P<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可溶性蛋白与SOD和POD呈显著负相关(P<005)。滇重楼种质资源之间变异系数较大,不同种质材料对干旱胁迫的敏感性不同。综合分析,师宗、鹤庆和石林的滇重楼种源抗旱性较强,耿马地区抗旱性最弱,可为进一步抗旱基因型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不同评价方法对滇重楼抗旱生理指标筛选的结果较为一致,CAT、SOD和MDA可作为抗旱性鉴定的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17.
水分是限制滇重楼种子休眠萌发及资源分布的重要成因。以云南滇重楼主产区6个种源地的种子为试验材料,湿度设置分别为10%(正常水分处理,CK)和3%(水分胁迫处理,T),测定10、30和60 d时种子的可溶性蛋白(soluble protein,SP)、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的生理活性,对资源进行综合抗旱评价,并筛选抗旱生理指标。结果表明:随胁迫时间延长,滇重楼种子可溶性蛋白呈先下降后回升的趋势,而SOD和CAT酶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MDA和POD呈下降趋势。CAT活性对水分胁迫最为敏感,胁迫和对照间呈显著差异,60 d时呈极显著差异(P<0.01);在10 d时SOD和MDA对水分胁迫呈极显著响应(P<0.01),在30 d时各生理指标均受到显著影响,SOD和POD受到极显著影响(P<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可溶性蛋白与SOD和POD呈显著负相关(P<005)。滇重楼种质资源之间变异系数较大,不同种质材料对干旱胁迫的敏感性不同。综合分析,师宗、鹤庆和石林的滇重楼种源抗旱性较强,耿马地区抗旱性最弱,可为进一步抗旱基因型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不同评价方法对滇重楼抗旱生理指标筛选的结果较为一致,CAT、SOD和MDA可作为抗旱性鉴定的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18.
不同种源地云杉的苗期抗旱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以青海云杉、黑云杉、欧洲云杉、蓝云杉和白云杉不同种源的2年生苗木为试材,测定其在不同水分梯度下叶片的保护酶(SOD、POD和CAT)活性、质膜透性(RPP)、游离脯氨酸(Pro)含量、可溶性糖(SS)含量、丙二醛(MDA)含量、叶绿素含量等生理指标,分析其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并利用隶属函数法和灰色关联度法研究其抗旱性.结果表明:在连续干旱胁迫下,5种云杉的SOD、CAT活性和Pro含量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SS含量、MDA含量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POD活性呈降-升-降的趋势,叶绿素则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各指标的变化幅度在不同种及种源间的表现不一.5种云杉的苗期抗旱性大小依次为青海云杉>黑云杉>欧洲云杉>蓝云杉>白云杉;不同种源地云杉的抗旱性大小依次为青海云杉001>黑云杉001>欧洲云杉001>黑云杉002>欧洲云杉002>蓝云杉001>蓝云杉002>白云杉001.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各项抗旱指标与平均隶属函数值的关联顺序依次为过氧化氢酶>可溶性糖>脯氨酸>质膜透性>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叶绿素.  相似文献   

19.
本文用聚类分析法将21个生理生化指标对北京地区6个冬小麦品种在水分胁迫条件下的抗旱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品种抗旱性呈极显著相关性关系的生理生化指标为饱和水分亏、保水力、丙二醛、可溶性糖和超氧化物歧化酶。在小麦不同生育期,各成分主次有别,依此对所选品种的抗旱性进行了排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