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叶面喷施不同硒肥对水稻含硒量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叶面喷施不同硒肥对水稻含硒量及产量的影响,在水稻齐穗期对各个处理喷施不同浓度的亚硒酸钠和螯合硒,研究对水稻籽粒含硒量、水稻茎叶含硒量和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硒肥后,与对照相比,水稻产量基本随喷硒浓度升高而增加;叶面喷施亚硒酸钠的1组中,喷施2.0 g/hm~2亚硒酸钠处理产量最高,增产效果最好,达到了16.78%;喷施2.5 g/hm~2亚硒酸钠处理中糙米含硒量最高,达到了0.142 mg/kg,经方差分析,与CK相比差异显著;叶面喷施螯合硒的1组中,喷施2.5 g/hm~2螯合硒处理产量和糙米含硒量均达到最高值,与CK相比增产达到了19.35%,含硒量达到了0.236 mg/kg,经方差分析,差异达显著水平。可见叶面喷硒可明显提高水稻茎叶中的硒含量,对水稻的良好生长起促进作用。在叶面喷施硒含量相同的前提下,喷施螯合硒肥的处理产量明显高于喷施纯亚硒酸钠,差异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喷施亚硒酸钠对大豆籽粒硒含量及单株产量的影响,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盛荚期喷施不同用量的亚硒酸钠,共5个处理(CK(清水):0 g/hm2,C1:30 g/hm2,C2: 60 g/hm2,C3: 90 g/hm2,C4: 120 g/hm2),副区为8个大豆品种。分析8个大豆品种在喷施5种用量亚硒酸钠处理中籽粒硒含量及单株产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试验地土壤达到富硒水平,在CK处理中,不同大豆品种籽粒硒含量均未达到富硒大豆标准,需要额外喷施硒肥。随着喷施亚硒酸钠用量的增加,8个大豆品种籽粒中硒含量均呈增加趋势,亚硒酸钠用量与大豆籽粒硒含量呈显著或者极显著正相关。8个大豆品种籽粒硒含量均值随亚硒酸钠用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与CK相比,C1~C4处理均能极显著提高8个大豆品种籽粒硒含量均值,提高了571.186 %~2 489.831%。亚硒酸钠用量对大豆籽粒硒含量的影响大于大豆品种对大豆籽粒硒含量的影响。喷施亚硒酸钠用量(X)与每种用量下8个大豆籽粒硒含量均值(Y -均)的直线回归方程为Y -均=0.012X+0.003,r =0.986,达到极显著正相关。根据该方程,当大豆籽粒硒含量达到富硒大豆标准(0.1~1 mg/kg),喷施亚硒酸钠用量的范围为8.08~83.08 g/hm2。分析喷施亚硒酸钠用量与大豆籽粒硒含量的回归方程发现,郑9525的回归方程斜率最大,C4处理中籽粒硒含量达到最大值1.997 mg/kg,籽粒富集硒能力最强;齐黄34斜率最小,C4处理中籽粒硒含量达到最小值1.133 mg/kg,籽粒富集硒能力最弱。在本试验条件下,喷施亚硒酸钠对大豆单株产量没有显著影响。大豆品种对单株产量的影响大于亚硒酸钠用量对单株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以晋糯3号为材料,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生育时期叶面喷施亚硒酸钠对高粱光合作用、产量和籽粒硒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叶面喷施亚硒酸钠剂量的增大,高粱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胞间CO2浓度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叶面喷施亚硒酸钠的时期和剂量对高粱产量无显著影响,但能够有效提高高粱籽粒硒含量;在人体硒摄入安全范围内,挑旗期叶面喷施80 mg/kg亚硒酸钠剂量下,高粱籽粒硒含量最高,达0.297 mg/kg,比对照提高84.50%,且差异显著。叶面喷施亚硒酸钠对高粱光合作用和产量无显著影响,但能够有效提高高粱籽粒硒含量,挑旗期80 mg/kg的叶面喷硒剂量下高粱籽粒富硒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采用大田小区试验法,以清水为对照,设置18.90、37.80 g/hm2和56.70 g/hm2亚硒酸钠浓度处理,选择在小麦灌浆第2天和第9天进行叶面喷施,研究灌浆后不同喷施时间点、不同硒水平对植株及籽粒硒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灌浆第9天喷施不同浓度的亚硒酸钠,喷后7天旗叶、叶鞘、穗轴、节和节间硒含量显著低于灌浆第2天喷施处理7天对应部位的硒含量,而高于灌浆第2天喷后14天的植株硒含量,成熟期均呈现灌浆第9天喷施植株硒含量显著高于灌浆第2天喷施植株对应部位硒含量。然而,无论在喷硒后7天还是成熟期,灌浆第9天喷施的籽粒硒含量均显著高于灌浆第2天喷施处理。因此,小麦灌浆第9天喷施亚硒酸钠更有利于提高籽粒硒含量。  相似文献   

5.
用含硒量1390mg/kg的硒矿粉、含硒量250、350、450、550mg/kg的富硒复混肥和200、400mg/L的亚硒酸钠溶液施于鄂西野生鱼腥草(Houttuynia cordala Thunb)上,观察对鱼腥草产量及其硒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3种硒源对鱼腥草的增产趋势不明显,且表现一定的负效应;②3种硒源均能增加鱼腥草的植株含硒量,硒矿粉处理的为0.123mg/kg,富硒复混肥的平均为0.139mg/kg,亚硒酸钠溶液的平均为0.211mg/kg;3种硒源当季效果依次为亚硒酸钠富硒复混肥硒矿粉;③4种富硒复混肥的增硒效果差异小(CV=3.234%);④增硒处理能提高植株的硒含量,增加幅度为32.26%~141.94%,400mg/L的亚硒酸钠溶液处理增幅最高,为141.94%,硒矿粉处理的增幅最低,为32.26%。  相似文献   

6.
花期喷施亚硒酸钠对小麦生长特性及硒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明确外源硒对小麦生长的影响、籽粒中硒的存在形态及积累特性,探索小麦硒肥施用技术。[方法]于2017—2018年在山西农业大学小麦研究基地开展盆栽试验,在中麦175开花期喷施低(8mg·L~(-1))、中(16mg·L~(-1))、高(24mg·L~(-1))浓度的亚硒酸钠(以不喷硒为对照),测定对小麦生长特性、产量形成及硒元素积累的影响。[结果]花期喷施亚硒酸钠处理的小麦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重较CK增加,缓解了根系衰老,提高了根冠比、各器官硒含量及籽粒各形态硒的积累。喷施低、中浓度亚硒酸钠较对照显著提高了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及千粒重,产量增加显著,增幅达8.0%~17.0%,以低浓度效果最佳,而喷施高浓度则反之。各器官硒含量、茎和叶硒积累量所占比例、籽粒中硒酸盐含量及其积累量所占比例、硒代蛋氨酸含量均以低浓度最低,以高浓度最高,而籽粒硒积累量占植株总硒比例、籽粒中有机态硒积累量及其所占比例以低浓度最高,而高浓度最低。[结论]开花期喷施低浓度(8mg·L~(-1))亚硒酸钠可有效增加植株干物质积累,提高千粒重和产量,且更利于硒向籽粒中运转,增加有机态硒含量及其占比,降低无机态硒含量及其比例。  相似文献   

7.
张晶  李向民  孙晶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031-12033
[目的]研究叶面喷硒对水稻不同部位含硒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试验,向水稻叶面喷施不同浓度亚硒酸钠溶液;采用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不同时期水稻茎、叶、穗的含硒量。[结果]叶面喷硒可明显提高水稻中硒含量,大米硒含量随喷硒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水稻叶、茎、稻谷和大米的硒含量分别从对照的0.85、0.14、0.12、0.03 mg/kg上升至5.48、1.32、2.01、1.37 mg/kg,分别增加了544.7%、842.8%、1 575.0%、4 466.7%。经施硒处理的水稻,低硒处理(50 mg/kg)叶的含硒量随采样时间的延迟前期降低,后期略有上升,其他处理叶的含硒量随采样时间的延迟而逐渐降低;茎和稻谷的含硒量均为随采样时间的延迟前期上升,后期降低。[结论]喷施100 mg/kg浓度的亚硒酸钠可满足富硒大米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叶面喷硒对小麦产量及籽粒含硒量的影响,以黑色小麦品种宛麦20为材料,设7个试验处理,在抽穗期进行叶面喷硒试验。结果表明,叶面喷硒能明显提高穗粒数和千粒重;产量提高0.91%~7.18%;籽粒硒含量增加10.7%~336.3%。综合考虑小麦产量和籽粒含硒量,推荐在小麦抽穗期进行叶面喷硒,硒用量为60 g/hm2。  相似文献   

9.
【目的】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花生不同生长时期叶面喷施含硒肥料及同一时期叶面喷施不同含硒肥料对花生富集硒能力的影响,以期为富硒花生大规模生产提供参考。【方法】以钦州市浦北县红衣花生为试验材料,分别设置4种不同喷施时期处理(下针期1次喷施,饱果期1次喷施,下针期和结荚期2次喷施,下针期、结荚期和饱果期3次喷施)和5种含硒肥料处理,花生成熟后测定产量及籽粒硒含量。【结果】不同生长时期叶面喷施含硒肥料后能显著地提高(P0.05)花生籽粒硒含量和硒累积量,但对花生产量既表现出增产效应也表现出减产效应。不同喷施时期处理下花生籽粒硒含量为0.137~0.245 mg/kg,是对照的2.70~5.62倍,表现为:喷2次饱果期喷1次下针期喷1次喷3次对照。叶面喷施五种不同含硒肥料均能显著地(P0.05)提高花生籽粒硒含量和硒累积量,但对花生产量提高不明显,其花生籽粒硒肥料利用率为0.14%~3.81%。【结论】叶面喷施含硒肥对花生产量无明显提高作用,但可以显著提高花生富集硒能力,其中在花生下针期和结荚期2次喷施效果最好。花生籽粒对五种含硒肥料的硒利用率较低。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黑小麦籽粒硒含量,达到富硒标准,于2017—2018年在天然富硒区山西省洪洞县马三村开展大田试验,以黑小麦为供试材料,依据研究区域黑小麦的籽粒硒含量范围,研究增补硒肥(开花期叶面喷施有机硒肥)对3个品种黑小麦植株硒积累、籽粒硒含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天然富硒区黑小麦籽粒硒含量在159~175μg/kg之间,但仅达富硒标准的最低水平(150~300μg/kg)。开花期喷施有机硒肥后,黑小麦成熟期各营养器官的硒含量、硒积累量和干物质量均显著提高,茎秆硒积累量占比降低,籽粒硒代蛋氨酸、硒代胱氨酸含量显著提高,且‘冀紫496’和‘临黑131’2品种籽粒硒酸盐含量降低,最终黑小麦籽粒硒含量达246~258μg/kg,不超人体吸收籽粒硒含量的推荐量。富硒区开花期喷施有机硒肥较不喷施硒肥黑小麦产量提高6%~8%,主要通过提高穗粒数和千粒重来提高产量,以‘冀紫496’表现较好。总之,富硒区开花期补有机硒肥有利于促进黑小麦植株吸收积累硒元素,促进茎秆硒运转,提高籽粒硒含量,同时提高穗粒数和千粒重,从而提高籽粒产量,以‘冀紫496’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旱作麦区集蓄雨水的转化利用,以深层防堵渗灌系统和旱地小麦‘运旱618’为试验材料,研究了2012—2017年5个小麦季限量补水渗灌对冬小麦产量及产量结构、补水渗灌水分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补水渗灌处理比对照增产47.5%~478.0%,补水渗灌处理的穗数、穗粒数、千粒重都显著高于对照;不同年型补水渗灌处理的耗水量都大于对照,水分利用率较对照提高2.6~8.1 kg/(hm2?mm),提高了15.0%~245.5%,灌溉效率5.7~9.4 kg/(hm2?mm),干旱年型水分利用率、灌溉效率提高幅度最大。以5年平均产量和小麦价格2.36元/kg计算,补水渗灌纯收益6849元/hm2,比对照提高117.4%。深层防堵渗灌系统在旱地小麦上节水增产增效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陕北坡耕地轮作方式对水保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5年轮作试验表明,坡耕地合理轮作比CK小麦连作产量增加51~239kg/亩,产值增加36.78~99.04元/亩;水土保持效益以3季里豆参与的轮作较明显,比小麦连作减少径流量43.99%,减少土壤侵蚀63.99%;土壤水分利用率提高0.507~0.409kg/mm。  相似文献   

13.
姚广平  蒙星  王楠  汪娟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3,(7):2944-2944,2992
[目的]为了探讨小麦孕穗期不同追肥方式对籽粒产量和产量性状的影响。[方法]以西农9871为材料,于2009~2010年度陕西三原县在小麦孕穗期进行了5种追肥方式在小麦上的试验。[结果]土壤追施尿素的产量最高为9.4 t/hm2,比不追肥(CK)增产36.2%,叶面喷施旺得丰和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分别比CK增产18.8%和11.6%。[结论]在小麦孕穗期土壤追施尿素、叶面喷施旺得丰和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均可明显增加每穗粒数、小穗数和千粒重,进而提高籽粒产量,而叶面喷施尿素并不能明显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4.
喷施硝基黄腐酸盐对春小麦的抗旱效应及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持续干旱处理的盆栽春小麦,分别在扬花期前、后和灌浆期3次喷施50、100和150 mg/L的含1.1 g/L Na^+的硝基黄腐酸钠混合液,可以提高春小麦对有限水分的利用效率。试验中以50 mg/L喷施浓度的抗旱效果最好,较对照增产9.4%;生育期总耗水量减少13%,较喷水处理增产27.6%。此外,浸种试验中硝基黄腐酸钠混合液所表现出的提高春小麦发芽率和苗期植株含水量的作用是硝基黄腐酸钠及硝酸钠(工艺副产物)的叠加效应。而喷施100 mg/L含与Na^+等摩尔浓度(4.6 g/L)K^+的硝基黄腐酸钾混合液较喷水处理减产7.6%,有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15.
蔗农乐微生态菌制剂在甘蔗上的应用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台糖22号为试材,探讨蔗农乐微生态菌制剂在甘蔗上的施用效果。结果表明:在生态菌制剂处理中,以菌液浸种(A)和浇种(B)两个处理的效果较好,其公顷产蔗量分别为133.34、129.74t,比CK(常规方法播种)增产17.49、13.89t/ha,增幅为15.1%、12.0%;扣除菌剂费及人工费投入,浸种处理每公顷可增收3940.0元,浇种处理每公顷增收2807.0元,分别比对照增长12.4%和8.8%。菌液浇根(C)处理每公顷产蔗量119.18t,比CK增产3.33t/ha,增幅为2.9%;扣除菌剂费和人工费投入,浇根处理的效益出现负值,略低于CK。可见,蔗农乐微生态菌制剂的施用方法以浸种和浇种为好。  相似文献   

16.
淮北平原小麦钾肥高效施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田间定位试验 ,研究了淮北平原砂姜黑土地区小麦—玉米轮作制下小麦钾肥施用技术。结果表明 ,增施钾肥可促进小麦的生长发育 ,增加产值 ,提高经济效益。 2年试验 ,小麦施钾分别增产 15 .5 6%~ 2 3 .5 0 %和 9.12 %~ 17.3 1% ,平均增产18.73 %和 13 .2 1% ;增收 3 5 0元 /hm2 左右 ,施用钾肥的产投比为 1.67~ 2 .5 9。综合小麦产量和施肥的经济效益 ,在当前生产水平下 ,淮北平原砂姜黑土地区小麦钾肥 (K2 O)的适宜施用量为 90kg/hm2 左右。  相似文献   

17.
冷凉风沙区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冷凉风沙区农业生产的特点 ,针对推广应用机械化保护性耕作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试验研究了不同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在提高产量、防治风沙等方面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 ,北方冷凉风沙区实行免耕留茬机械化保护性耕作 ,耕作层贮水量比传统对照高 5 0 %~ 6 7% ,达到 76 80m3 ·hm-2 ,满足春小麦 30 0 0kg·hm-2 产量的水分需求。机械化免耕留茬保护性耕作抗风蚀能力比传统对照高 33 1%~ 4 8 3%。每hm2 增效达 112 0元左右。实践证明 :实行“机械化收获留高茬→休闲→播前喷施除草剂或浅松机械除草→免耕施肥播种→机收”的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工艺体系适合北方冷凉风沙地区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不同筋型小麦品种对花后喷肥的反应,选用强筋、中筋和弱筋三种类型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花后混喷多种肥料对三种筋型小麦品种旗叶光合速率、籽粒产量及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花后喷肥可提高旗叶净光合速率,强筋型小麦品种郑麦366旗叶净光合速率增幅大于中筋型品种太空6号和弱筋型品种豫麦50。喷肥后茎节单位长度干重减少,茎节贮存物质向穗部转移量增加,以郑麦366较为明显。混喷多种肥料后三种筋型小麦品种的籽粒产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籽粒容重、吸水率、蛋白质、湿面筋等品质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而降落值因小麦筋型不同而变化。  相似文献   

19.
为了验证含腐植酸水溶肥在经济作物上的田间应用效果,通过在小白菜合理施肥的基础上喷施和不喷施该品种肥料的对比试验来校验其实际肥效和经济效益,为进一步推广应用新型特肥、提升蔬菜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提供试验效果依据。结果表明,喷施含腐植酸水溶肥的小白菜每667m2产量可达2610.5kg,比未喷施的增产265.9kg,增产率为11.3%,每667m2增加纯收益707.7元,具有比较明显的增产作用和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设施栽培条件下番茄适宜的氮素管理和灌溉模式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探索设施栽培条件下番茄适宜的氮素管理和灌溉模式。【方法】试验设4个处理:对照、传统氮素管理、优化氮素管理和推荐氮素管理。比较不同处理间的番茄产量、氮肥追施量、氮素损失量、化学氮肥和灌溉水农学效益等。【结果】(1)对照处理未追施化学氮肥,产量仍达到较高水平,冬春季出现了随着氮肥追施量的增加而减产的现象。(2)传统氮素管理每季的氮肥追施量为600 kgN?hm-2,灌溉量约7 500 m3?hm-2,不合理的水氮管理造成每年1 416 kgN?hm-2的表观氮素损失;与传统处理相比,推荐氮素管理每季番茄氮肥追施量减少50%,全年氮肥损失量减少32.2%;优化氮素管理两季番茄氮肥追施量为314和124 kgN?hm-2,灌溉量分别为3 900和4 550 m3?hm-2,全年的氮肥损失量减少38.6%。(3)传统、优化和推荐氮素管理全年的化学氮肥农学效益为0、24.9和0.3 kgFW?kg-1N,传统和优化灌溉的灌溉水农学效益分别为12.2和23.2 kg FW?m-3。(4)优化氮素管理模式每年可减少4 000元/hm2的氮肥和灌溉用电费用。【结论】本试验条件下,氮肥追施量已不是番茄产量进一步提高的主要限制因素。氮素追施调控结合小管出流及夏季休闲时施用小麦秸秆和氰氨化钙的水氮管理是较优的番茄氮素管理和灌溉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